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四 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亚洲觉醒”的先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四 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亚洲觉醒”的先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四 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亚洲觉醒”的先驱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甘地和印度国民大会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2

3 一、感知甘地---甘地印象

4 一、感知甘地---甘地印象 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 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

5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6 一、感知甘地---甘地印象 他为印度人民做了什么,又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什么,为什么会受到世界人民如此的爱戴与尊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圣雄甘地,走进他那颗伟大的心灵。

7 (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及其早期实践
二、感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在爱中行走——圣雄甘地 (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及其早期实践 (二)、领导印度三次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

8 (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及其早期实践
小组合作: 1、“非暴力”思想的形成的原因 2、 “非暴力”思想的内涵 3、 “非暴力”思想早期实践有哪些

9 (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及其早期实践
1、“非暴力”思想的形成: 阅读教材P77第一、二段,归纳出甘地非暴力思想提出的原因有哪些?除教材提及的原因为,你认为还有什么因素导致他提出“非暴力”主张? “非暴力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思想主要来源 宗教的仁爱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博爱 ①家庭和个人经历:印度教经典,学习法律 ,南非经历 ②东西方宗教的影响: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③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思想。 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⑤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但双方实力悬殊

10 结合材料请思考“非暴力主义”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二)“非暴力”思想的内涵: 材料一:因此,让我们来看看非暴力抵抗主义的力量所在。顾名思义,它的力量在于对真理坚韧不拔的追求。这种真理,用强有力的字眼来表达就是爱。爱的法则要求我们不要以怨报怨,以暴力对暴力,而要……以德报怨。   —— 甘地《论非暴力》 结合材料请思考“非暴力主义”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内涵: 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暴力。 非暴力理论的主旨:“仁爱”精神

11 (三)“非暴力”思想早期实践: 实践斗争: ② 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开展反歧视斗争 ③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④宣传非暴力抵抗思想
①在南非创建“凤凰新村” ② 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开展反歧视斗争 ③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④宣传非暴力抵抗思想

12 二:感动甘地---领导印度三次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明不服从”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0年 “食盐进军”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新发展) 二战期间 “英国退出印度”

13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总体背景 印度是英国最典型的殖民国家,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印度有了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黄麻、制茶、采矿,印度资本处于依附地位,印度资产阶级积极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根据材料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目标及其性质? 根本: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目标: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争取印度独立自治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形式: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非暴力抵抗

14 非暴力 不合作 全面理解非暴力与不合作之间的关系: 相辅相成
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改良变成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以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 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

15 (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爆发的背景:
①一战后英国殖民统治使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②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高压政策, 于1919年颁布《罗拉特法》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直接原因) 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当场死379人,伤1200人。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

16 小组合作学习 1、一战前后,甘地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2、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他的目的是什么?
4、何时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运动分那三步走。 5、结果如何? 6、甘地及国大党为什么要终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知识迁移)

17 (二) 概况: 1.提出: (1).1919年首次提出对英国不合作主张 (2).1920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 2.实施:分三步发动
3.范围:从政府职员、学校教育、法院、 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4.结果:(1)席卷印度,统治瘫痪 (2)1922年因暴力事件而终止 5.特点:(1)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2)参与范围广,影响大 (3)过程渐进有序

18 问题探究:甘地及国大党为什么要终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知识迁移)
原因:甘地主张非暴力抵抗,不希望发生暴力流血事件;人民多次突破非暴力的范围 实质: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19 (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爆发: 小组合作思考 1、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高潮是什么事件? 2、甘地为什么要与英国殖民当局签署协定,终止不合作运动?有什么影响? 3、影响: 答(1)甘地主张非暴力抵抗,不希望发生暴力流血事件; (2)协定部分满足了印度人民的要求,如释放政治犯,允许人民煮盐等。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

20 (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爆发: (1)背景: ①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②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英国实行“食盐专卖法”,加紧在印度掠夺。 (2)过程 ①1930年,食盐长征揭开序幕(高潮:“食盐进军”) ②全国各地开展反英斗争 ③各地爆发武装起义,走向革命 (3)结果: 英国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1931年《甘地—艾尔文协定》

21 1930年3月,印度,在甘地的卡拉迪总部附近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声援甘地。
1930年甘地在丹地海边俯身抓盐 1930年3月,印度,在甘地的卡拉迪总部附近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声援甘地。

22 思考:甘地为什么要与英国殖民当局签署协定,终止不合作运动?有什么影响?
答(1)甘地主张非暴力抵抗,不希望发生暴力流血事件; (2)协定部分满足了印度人民的要求,如释放政治犯,允许人民煮盐等。 影响: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

23 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有条件独立,根据《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
(三)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爆发: 小组合作: 1、甘地发起了什么运动? 2、《蒙巴顿方案》的方案的内容? 3特点: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第一次没有谴责使用暴力。 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有条件独立,根据《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

24 (三)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爆发: (1)原因: (2)概况: ①二战期间关于战后自治的商讨
②二战后英国的衰落,面对印度人民反抗,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策略 (1)原因: (2)概况: 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号召不合作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甘地一生坐过无数次监狱,绝 食斗争17次,最长一次达21天 绝食的甘地仍在接见信徒

25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26 印巴分治图(1947) 克什米尔 末任英印总督蒙巴顿将军。他于1947年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

27 晚年: 甘地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维护国家统一继续斗争。

28 甘地 之死:1948年1月30日是星期五,这是耶稣受难日,也是甘地人生的最后一天。5点10分,甘地在众人的扶持下走向通往晚祷会场的草坪,就在甘地即将走向平台的一刹那,早已潜伏在此的一个印度教极端分子跑到甘地面前,他向甘地鞠躬行礼,口中低声说:“圣父,您好!”然后猛然推开摩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顶在甘地赤裸的胸口连开3枪。甘地双手合十,似乎想迈出最后一步,口中喃喃念到:“哦,神啊!”随后徐徐倒地,倒地时,这一双手合十的姿势依然未变。甘地的中弹之时,仍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刺死他的人祝福。

29 当甘地的骨灰撒入恒河时,成千上万的印度国民站在河中向他们的“国父”告别

30 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 主要表现 结 果 第一次(1920-1922) 第二次(1930) 第三次 《罗拉特法案》
(二战期间) 《罗拉特法案》 阿姆利则惨案 非暴力-暴力 运动停止 文明不合作 不合作抗英 当局妥协 运动停止 “食盐进军” 食盐专营法 英国殖民势力衰落,印度人民的强烈反抗 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独立 甘地提出英国人退出印度

31 感悟甘地----评价 1、地位: 3、局限: 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2、功绩:
1)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印度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3)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宗教和解与教派团结。 4)仁爱等主张对世界和平主义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5)个人精神品质 3、局限: 1)政治: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 2)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不利于社会进步; 3)对外: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2 问题探究:根据下列材料,简要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在印度走向独立过程中的价值)
①策略性:面对强大敌人,甘地坚持真理与非暴力的方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促进了印度人民团结,为战后印度独立奠定基础; 材料一 :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材料二: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甘地图传》 ②革命性:增强民族意识、和自信心,打击英国殖民统治;一定程度上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③ 妥协性:以非暴力限制民族独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 ④不彻底性:甘地极力维护资产阶级领导权,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⑤落后性: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是历史倒退;宗教色彩浓厚 材料四:甘地提出了非暴力与不合作的主张: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作出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以便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能够容许的范围之内。 ——《世界近代史》教材

33 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缅怀甘地-----游人在瞻仰甘地的陵墓 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中)在新德里向圣雄甘地纪念坛敬礼。 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伦敦《新闻纪事报》 缅怀圣雄甘地 人们向圣雄甘地纪念坛抛洒花瓣。

34 缅怀甘地 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无不景仰圣雄甘地,通过本课的学习,从甘地奋斗的一生之中,你觉得甘地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样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非暴力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 伟大的心灵 毕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事业 敢于斗争、持之以恒的精神……

35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北京朝阳公园的圣雄甘地铜像

36 根据材料概括甘地倡导土布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根据材料概括甘地倡导土布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目的:抵制英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 积极:促进印度各阶层团结,打击英国经济侵略,维护印度民族经济;体现非暴力不合作,争取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局限:提倡手纺车,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抵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违背近代化历史潮流。

37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14年,印度齐心协力地支持英国参战。王公们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援助,同时至少有90万印度人在英国军队中当战斗员,另外,还有30万印度人当劳工。……他(甘地)曾给印度总督哈丁爵士写信说:“在帝国的紧要关头,我愿让印度将其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供品奉献给帝国…我们只能默默地、真诚地、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将帝国从即将来临的危险中解救出来的工作,从而加快我们达到‘地方自治的’目的的进程。”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一战前后,甘地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他的目的是什么?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目的:争取印度独立自治 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使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38

39 2.印度国情:①沦为英国殖民地,两者实力悬殊②宗教信仰浓厚,利于发动群众
印度为什么会采用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 探究   材料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及其向东方的不断扩张,亚洲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列宁称这个空前未有的历史事件是“亚洲的觉醒”。                 材料二 1849年,英国正式吞并印度。   材料三 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的国家。当时全国有99.57%的人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其中印度教徒83%,占绝对优势。穆斯林不到12%。另外,还包括锡克教、基督教、佛教等一些小的宗教派别。 ——李维忠《为何刺杀甘地的是一名印度教徒》   材料四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五            甘地为抵制英货,带头摇纺车纺纱 1.世界潮流:印度为争取民族独立 2.印度国情:①沦为英国殖民地,两者实力悬殊②宗教信仰浓厚,利于发动群众 3.个人因素:甘地个人认识及其身体力行 亚洲觉醒拿掉 39

40 如何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 积极作用和特点?
探 究 如何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 积极作用和特点? 根据下列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材料一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圣雄甘地唤醒了他的三亿同胞,动摇了大英帝国。”   材料二 法国著名作家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在《圣雄甘地》一书中写道:“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 群众性 符合国情 精神运动

41 甘地主义 核心: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①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
③经济思想:“回到手纺车”,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核心: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42

43 历史回响 世界上存在三种伟大: 第一是帝王、首领的伟大; 第二是精神、理智的伟大; 第三是仁爱、心灵的伟大。      ——帕斯卡尔 而甘地应属于第三种的伟大。


Download ppt "专题四 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亚洲觉醒”的先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