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2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
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 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 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3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两首诗对项羽失败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北宋·王安石《乌江亭》
4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
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 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 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 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 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 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 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 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 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 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 显得是至理名言! 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境 中奋起。
5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
6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
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 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7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 《史记·项 羽 本 纪》 (节选)
8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 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 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 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9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 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 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 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人(举一.二例)?
10
少时言语不俗 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11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巨鹿之战背景: 巨鹿之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12
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 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 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 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失良机,大失人心 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13
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项 羽最得意之战, 思考: 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
14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15
巨鹿之战 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16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
17
巨鹿之战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18
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 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
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 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
19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 意之文。 ----明代·茅坤
20
霸王别姬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1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22
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试赏析下这首歌。
23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
歌声。”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 奇峰突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 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这 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 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 更不能落人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 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 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 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 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 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 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 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 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 ——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 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24
林黛玉《五美吟》中有首《虞姬》“肠断乌 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 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这是说,项羽、 黥布、彭越这些所谓的大英雄,全不如一 个虞姬。
25
“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
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
26
项羽悲歌别姬的描写,后来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元杂剧《楚霸王别虞姬》,元散曲《项王自刎》,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十面埋伏》等。
这里有个小故事:1966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总政排演场审查出国节目时,对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从头至尾连用了6个“一”字开头的成语,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
27
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
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 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 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 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 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 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28
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开头就是刘邦准备发兵攻打项羽,群臣根据当时的不利形势,纷纷劝阻项羽不要出兵。 但项羽不听劝阻,最后竟然蛮横地宣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轻轻地说道:“一言堂”。
项羽回到内宫后,虞姬又规劝项羽不要出兵迎战。项羽却毫不耐烦地说道:“孤意已决!”周总理评论说:“一家之长。”
29
当戏演到项羽孤军深入到刘邦的埋伏圈时,周总理评论说:“一意孤行。”
随后,当项羽被围垓下时,周总理评论说:“一筹莫展。” 演到项羽咏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周总理十分惋惜地说道:“一曲挽歌。” 戏快要结束时,周总理叹了一口气,说:“一败涂地。”
30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一言堂” “一家之长” “一意孤行” “一筹莫展” “一曲挽歌” “一败涂地”
31
我们再来看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快战”。思考讨论:“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
32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 极为相似。
思考讨论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 极为相似。
33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34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
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 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 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 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35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36
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 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 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3.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 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 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37
虽然在快战中刻画了项羽的神勇无比、威猛异常、勇力过人、临危不惧的性格特点,让人佩服、敬仰,但性格决定命运。
谁都知道,垓下之围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一战,是不折不扣的决战。然而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却不是决战,而是快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也就是说,痛痛快快打一仗,速战速决,尽快了结。这是逞匹夫之勇啊! 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作为统帅,是应该取“决战”还是“快战”呢?当然是前者,“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项羽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失败。
38
两场战争,作者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了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不仅有叱咤风云、勇猛善战的一面,他还有儿女情长、重情重义的一面。
39
当然《史记·项羽本纪》中对人物精彩的刻画远不止这些,而且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司马迁善于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生动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精彩的议论,把人物刻画得形象丰满,个性鲜明。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不断地探究司马迁《史记》的写人艺术,乃至于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让我们笔下的人物也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40
司马迁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项羽形象,对于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看看人们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41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42
《史记》中本纪是给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内掌握最高统治权者写的。而项羽从起兵反秦胜利到他被汉军所败而自杀乌江(前209~前202),终生未完成帝业,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传记列入“本纪”,这并不是司马迁“求名责实,再三乖谬”,而正是表现了司马迁从历史的实际出发的客观态度。因为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项羽实际支配着当时的政局,代表着当时的政权。
43
正如司马迁在“论赞”中所说的“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把项羽看得同帝王一样。但司马迁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由此可见,司马迁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遵从历史,从实际出发,基本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44
司马迁对项羽的描写真实而又客观,且带有强烈的感情,他赞扬项羽,但并不隐瞒他的缺点,他批评项羽的缺点,但并不妨碍对他的敬仰,这些都是司马迁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
项羽,他是一个卓越的战将,但他不懂政治。武力、剽悍和血腥只能换得表面的震慑。项羽个人的英勇终究没能挡住群起的诸侯,没能挡住民心的向背。 生存以人为本,无论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领域、一个项目。
45
他可以去攻城掠池、啸傲疆场,但他不适合去经营天下。他不知道用人,本来能人就不多,有一个厉害的范增却不好好任用,依靠个人的英勇只能营造一个短暂的传奇。而刘邦则不同,他文武都不突出,但善于用人,他任用张良、萧何、韩信各挡一面,依靠群体的力量最终成就了一个王朝的霸业。 在秦末乱世的天空中,项羽原本只适合做一颗流星,他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 项羽是一面镜子,他反射的光芒足以耀亮古今、警示整个社会。后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46
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
47
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
48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 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 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 人者昌,失人者亡)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49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 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 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 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刓(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 棱角都 被摸圆了。 (妇人之仁、失去人心)
50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解读,我们得以走进项羽丰富的内心世界,得以与霸王同喜同悲,得以感受英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项羽,我们应该从《项羽本纪》的全文来解读。
51
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
52
再给项羽一次机会 他会成功吗? 夏日绝句 题乌江亭 [宋] 李清照 [唐] 杜牧 生当做人杰, 胜败兵家事不期, 死亦为鬼雄。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他会成功吗?
53
性格决定命运
54
1、失人心者不得天下 2、从鸿门宴看楚汉相争中项羽 3、从项羽的品质看项羽失败的必然性 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种 非凡的品质,项羽却不具备。 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项羽此人性情太质直, 为人轻率,遇事思考不同。 4、从楚汉战争中看霸王失败的必然性
55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特别是带历史性的关 头,头脑清醒,把握契机,多谋善断,培养理想 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否 则,决不可能在人生转折的大舞台上演出威武雄 壮的话剧来,而只能像项羽那样仰天长啸“此天之 亡我,非战之罪也”。为自己。给历史留下一个个 遗憾……
56
也许项羽性格中有着一切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
运吧——他残暴凶狠、好杀成性,他性格直率、感 情用事,他刚愎自用、听信谗言,他自恃甚高、冥 顽不灵。他顽固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着于自己 的人生道路,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这种性 格让他遭受痛苦磨难,使他最后身心具疲,使他最 终四面楚歌,以至乌江自刎。但又试想,一个叱咤 风云的楚霸王,倘若不能依靠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 下去,活着对他来说又有什么乐趣呢?他是宁愿牺 牲生命也不愿苟活的,所以他选择了自刎,或许这 也就是悲剧英雄所留给我们的无奈吧。
57
本文的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 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 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 神态和性格。(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 ②叙述语口语化。(“太史公”曰新体例)
58
项羽才气过人,英勇非凡,但最终却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悲剧呢?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思考探讨 项羽才气过人,英勇非凡,但最终却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悲剧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