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科技產業概論報告 汽車產業 運管三甲 林彥宸 92114172 運管三甲 陳宜慶 92114167.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科技產業概論報告 汽車產業 運管三甲 林彥宸 92114172 運管三甲 陳宜慶 9211416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科技產業概論報告 汽車產業 運管三甲 林彥宸 運管三甲 陳宜慶

2 目錄 前言 3 汽車產業簡介 4 汽車產業發展史 5~8 汽車製造流程 9~10 汽車生產製造程序 11~12 現況簡介 13
前言 汽車產業簡介 汽車產業發展史 ~8 汽車製造流程 ~10 汽車生產製造程序 ~12 現況簡介 生產狀況 ~19 國產汽車銷售分析 ~21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之環境 ~27 未來國內汽車業發展的趨勢 28~33 SWOT分析 ~37 結論

3 前言 早期的汽車發明成為人們代步用的工具。汽車的銷售量不斷的攀升,陸續推出不同車款在市面上競爭。每年會推出概念車參展,有時為了延續車的生命週期,也會推出特仕車及大、小改款。近年來環保意識的抬頭,積極朝這個方向研發新產品。

4 汽車產業簡介 汽車工業被世界各國公認為「火車頭工業」,不論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均以汽車工業發展的層次,作為衡量該國工業技術水準的指標。由於汽車工業具有高度技術密集,各國均訂定各種汽車工業培植與保護的辦法。汽車的使用率也代表一國的經濟發展程度,通常已開發工業國家的汽車使用率較一般國家高, 隨著亞洲國家經濟快速成長、國民所得持續提高,使得亞洲地區被視為未來世界上最有潛力的汽車市場之一。

5 汽車產業發展史(1) 早在西元1886 年由德國開始,當時的「汽車」如圖所示,構造非常簡單,僅利用引擎發動輪子,具有代步的基本功能而已,根本談不上安全、舒適之訴求,因此所需零組件少,且當時多為訂貨生產,零組件也沒有標準化,故沒有大規模的生產工廠,大部份的組件亦由裝配工廠自製,沒有專業的零組件製造廠。

6 汽車產業發展史(2) 約十年後,英國也開始發展汽車,至1900年初葉美國才開始汽車的生產製造,初期由於市場需求小、產量少,仍停留在手工裝配之訂貨少量百年前的汽車生產狀態。直到1910年左右,Henry Leland把汽車零件標準化,使很多不同車型的零件可以互換,Henry Ford發明裝配線生產力式,不再是傳統的工作站生產方式,改為用輸送帶( Conveyor )移動性一貫作業方式,汽車工業開始邁入「大量生產」的新紀元。在標準化作業方式之下,品質、性能、安全、舒適大幅提高,相對地,汽車製造成本大幅降低。

7 汽車產業發展史(3) 鄰近的日本,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於1933年成立,揭開日本汽車工業之序幕,發展至今,雖較歐美先進國家起步晚了半個世紀之久,但當今汽車工業的鰲首,自1980年代以來,以總生產量而言,日本已超越美國,成為汽車生產的王國。

8 汽車產業發展史(4) 我國自民國42年成立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迄今,汽車製造廠家由一家擴增至目前的八家,產量由每年188輛增至76年約24萬輛。由於原材料缺乏,市場狹小,生產規模小,技術受之於人之限制,比起日本年產1,300多萬輛,美國約1,200萬,起步比我國晚的韓國,年產量亦高達百餘萬輛來說,真可謂小巫見大巫了。

9 汽車製造流程 汽車研發產銷循環:  一部汽車設計,從巿場調查開始,設定規格、模型、模具、零件、原型車試造,進行各種測試通過之後,再上生產線試裝,最後才推出上巿。若以階段性劃分,可分為企劃、研究設計、試選生產和銷售四大階段,新車開發所需時閒視技術純熟度而定,一般需4、5年左右。

10 汽車研發產銷循環

11 汽車生產製造程序 試裝完成進入大量生產階段,其製造流程如附圖所示,故中心工廠均設有 :(1)鑄造工場,(2)鍛造工場,(3)熱處理工場,(4)機械加工工場,(5)模具夾具工場,(6)引擎裝配工場,(7)壓造工場,(8)車身工場,(9)油漆工場,(10)車輛裝配工場,(11)試車跑道、整備、檢驗等工廠或生產單位。其中尚有大部份零件須從衛星工場供應,如輪胎、玻璃、座椅、電線、電裝品、裝璜零件等 ; 另外約三分之一之零件由國外進口,如變速箱、化油器、方向機、板金件等。

12 汽車製造流程圖

13 現況簡介 六大集團:自動車株式會社 、D-chrysler、Ford、GM,市場占有率達84%。 在全球先進國家汽車市場已趨飽和情況下,亞洲新興市場仍有發展空間,尤其大陸未來經濟成長表現亮麗 。 未來發展趨勢:推廣環保車種.開發新能源引擎.另推廣油引擎。

14 生產狀況一、現有廠商概況 我國汽車工業自發展以來,均與外商技術合作以取得技術移轉,近年來在成車設計技術上雖有部份突破,但絕大部分藍圖、基本數據、實驗測試、製程等仍依賴外商提供。國內汽車廠與國外技術合作以日商介入最深,目前除日產柴油外,其餘均與國內汽車製造廠有技術合作及投資關係。近年來政府在自由化、國際化政策下推動汽車工業發展方案,希望車廠加入國際分工體系,拓銷國際市場,使臺灣汽車製造廠商擴增至目前的12家。

15 臺灣12家汽車製造廠商 裕隆、中華、三陽、福特六和、國產、三富、羽田、國瑞、大慶、太子、慶眾及臺灣五十鈴。(其中除羽田公司因84年發生財務危機,處於停工重整狀態。)

16 二、中衛體系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資及土地成本逐年升高,以往低成本競爭優勢已漸消失,為提昇產業競爭力,工業局成立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除輔導中衛體系垂直合作,並朝水平合作發展,以增強我國整體產業之團體動力,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中衛發展中心除協助汽車業提昇品質水準,並輔導廠商取得ISO-9000 及QS-9000 等品保系統認證。目前合格登錄體系中,我國汽車業總計有23個體系,包括9個第一層的汽車製造業,第二層14個汽車零件業,總共涵蓋582廠商家 。

17 三、第一代共用引擎(1) 國內汽車工業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發展,逐漸成長與轉型,但一直無法突破瓶頸,仍需仰賴國外原廠技術與關鍵零組件,所以整車製造成本一直無法降低,出口亦受制於外國技術合作母廠。         民國79年汽車工業由保護政策走向開放競爭後,由中華汽車、裕隆汽車等六家廠商參與評估共用引擎計劃,再配合經濟部科專計劃支持,經工研院遠赴英國蓮花(Lotus)取經,奠下國人自行開發引擎的基石。

18 三、第一代共用引擎(2) 87年底開發出第一個國人自主的引擎,該第一代共用引擎排汽量為1,200cc、8閥汽門(8V)、採用後輪傳動,只適用於商用車,目前市場需求有限,僅中華威利商用車裝置該共用引擎。華擎產品的誕生不僅使我國真正擁有完整的汽車工業,也為台灣汽車工業的未來發展,開始了另一個新天地。

19 四、電動車發展狀況 汽車燃燒汽油產生的廢氣,造成都市嚴重的空氣汙染,近年在環保意識抬頭之下,基於防治空氣汙染的環保及分散能源的考量,電動車乃成為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目前國內裕隆集團、慶豐集團及臺塑集團均著手開發電動車,在電動車發展的長期計劃中,電池的研發是主要關鍵,臺灣電動車研發雖不受歐美大廠技術箝制,但截至目前為止,電瓶技術則仍為全球各大車廠發展電動車的瓶頸,亟待解決。

20 國產汽車銷售分析(1) 國內整體汽車市場攏罩在經濟不景氣的陰霾下,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者購買意願也轉趨保守,市場處於低檔盤旋;由於車市內銷不振,整車廠如裕隆、大慶、中華、國瑞積極開拓外銷途徑。

21 國產汽車銷售分析(2) (一)國產車內銷市場買氣直直落 國內汽車市場經歷近幾年激烈爭戰,目前呈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 。
(二)國產車外銷大幅成長 國產車由於未達量產經濟規模且關鍵零組件多受制於國外技術母廠,因此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不具國際競爭力,因此外銷數量不多。

22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之環境 我國汽車工業自民國42年裕隆公司成立以來,迄今已有四十餘年,但仍無法大量生產且精密技術的發展未能落實,雖然近十年來已有相當的進步,然而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仍有相當大的限制。這些限制可分別從零件產業、進口汽車、基礎建設、以及國內市場等四個方面加以探討:

23 零件產業方面 (1) 包括原料產業與零件產業二部分。在原料產業部分,以鋼鐵業與樹脂業影響最大。國內的鋼鐵業以中鋼為主,中鋼對國內汽車工業具有相大的貢獻,但中鋼在技術開發、鋼鐵品質、供應數量及價格上,仍差國外廠商一截;因此,進口鋼材仍具有競爭優勢。樹脂業在國內可說是快速成長的產業,但因配合技術尚未熟練,品質無法維持一定的水準。

24 零件產業方面 (2) 就汽車專用產品而言,生產技術尚有困難;就數量供應而言,因採配額方式,無法穩定供給以生產線生產的汽車產業。在零件產業部分,國內零件產業生產的產品,雖然在補給市場具有競爭力,但在國際汽車用品市場要求性能、品質、交期下,競爭就顯得弱勢。綜合言之,由於零件產業尚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而且其上游產業的發展也未達一定的水準下,國內汽車零件產業要應付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衝擊,必須改善生產技術、品質水準、以及管理方式。

25 進口汽車方面 進口車對國產車是極重要的競爭對手,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對進口車在價格與非價格的競爭極需注意。在非價格競爭方面,汽車品質是一項重要因素,國產車品質不如進口車乃不爭事實,因此如何改善國產車的品質,進而改變消費者的認知,勢必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考量的因素。

26 基礎建設方面 國內汽車業發展與相關的基礎建設如停車場設施與道路建設有關。在停車場設施方面,目前國內都市地區停車位已全面不足,使得購車者視為畏途,並將抑制汽車產業的發展。在道路建設方面,台灣地區道路總長度約二萬公里,每輛汽車之道路長度與先進國家比較,約僅占一半而已,顯然嚴重不足。加以交通秩序混亂,假日高速公路擁塞,在在影響消費者購車意願,相對減弱國內汽車工業發展之基礎。

27 國內市場方面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國內汽車市場在進口車挾其品質上的優勢,已失去大半江山。政府近年來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汽車保護措施解除,國產車在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優勢消失,此對國內汽車工業之發展亦將是嚴酷的考驗。

28 未來國內汽車業發展的趨勢(1) 面對加入WTO以後所帶來的衝擊,再加上國內市場已經日趨飽和,汽車業者除了加強產品差異化以擴大市場之外,另一方面開拓海外市場,如東南亞與大陸地區,使其市場可以擴展到全亞洲。

29 未來國內汽車業發展的趨勢(2) 同時採行多角化經營策略,將投資的觸角延伸到中古車市場、租賃業以及開拓電子商務整合下游協力廠商與客戶服務。此外,為迎接激烈的競爭,國內車廠多已積極投入新車開發的設計工作,如繼裕隆汽車成立亞洲技術中心(YATC)之後,中華汽車也於去年成立亞洲技術研發中心(CARTEC)。

30 未來國內汽車業發展的趨勢(3) 首先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過去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東南亞國家經濟不景氣,使得我國出口零組件與整車可以拓展外銷,戰場從東南亞延伸至北美、歐洲、中東、中南美洲各地。

31 未來國內汽車業發展的趨勢(4) 另外,裕隆汽車今年正式接收日產菲律賓廠,推出第一款在當地投產的1600c.c.Sentra房車以來,銷路情況非常熱絡,裕隆並且希望將自行設計的產品可以整車外銷至菲律賓,使裕隆可以扮演研發、生產與外銷的基地。中華汽車今年的外銷台數已經提高至60000台套,明年在大陸市場持續成長之下,預計可以達到130000台套,外銷佔營收的比重也可望由今年的10%提高至15%,未來的發展將以外銷為主。

32 未來國內汽車業發展的趨勢(5) 其次在投資大陸市場方面,由於看好中國大陸為未來十年內汽車市場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中華汽車與裕隆汽車近年來與技術母廠合作更為積極,以作為搶攻市場的準備。其中中華汽車與福建汽車所合資的東南汽車,已經於去年量產,生產Delica與Freeca二款商用車,東南車自從量產後,銷售量一直是以倍數方式在成長,尤其是2000年2月推出富利卡Freeca車型,因其外型和功能均切中現今大陸市場需求,使得其汽車銷售量快速攀升。

33 未來國內汽車業發展的趨勢(6) 另外在與周邊事業整合方面,車商可拓展的周邊事業包含融資、產險、快速保修、租車與中古車市場。其中繼福特六和成立福灣,裕隆汽車建立裕融等汽車分期付款周邊事業以後,和泰汽車也計劃結合旗下八大經銷公司成立汽車融資公司。未來中華汽車的行銷業務仍由華菱汽車整合,後勤行政、採購等服務將併回中華汽車,此舉可加速中華汽車與周邊事業資源的整合,並且將可減輕貨物稅。

34 SWOT分析 優勢(S) 1.經銷商銷售能力佳,據點多,市場居領導地位。 2.國際廠商分工策略能取得區域相對優勢。
3.對市場的反應彈性大、速度快、經驗夠。 4.台幣貶值,相對提高國際競爭力

35 劣勢(W) 1.取消自行研發的貨物稅抵減優惠條款。 2.廠房、土地及人工成本偏高,開拓外銷能力及經驗不足。
3.台灣汽車零組件技術可發展的部分皆已相當成熟,產業獲利並不可觀。 4.國內勞力不足,勞工成本上升,不利產業發展。 5.削價競爭嚴重

36 機會(O) 1.發展柴油汽車。 2.開闢俄羅斯新市場。
3.國內汽車業,對銷售擁有絕佳優勢,取決於設計能力、中衛體系的成本競爭力、以及銷售回饋能力。 4.美國車輛維修率增加,汽車零件的需求增加。 5.目前豐田、本田、雷諾日產、三菱及福特等汽車業者均積極推出亞洲車車型。

37 威脅(T) 1.加入WTO需面對進口車的價格競爭。 2.日商在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地區加強投資,日後將成為我競爭對手。
4.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國內車業景氣不佳,對汽車零件業有相當影響。

38 結論 經由汽車的整個發展史,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暸解汽車從誕生至今,在文明生活己經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從全球外銷或內銷汽車的資料中,我們己得知汽車的產量已達上千輛出口數,近幾年來汽車銷售數不斷攀升,對台灣而言,整個市場已達飽和狀態,國內廠商紛紛向外尋求發展,在技術方面仍需仰賴國外廠商的支援,雖然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 國內汽車產業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 但仍有轉圜的餘地,而未來的趨勢,積極開發與環保有關的產品-柴油車。


Download ppt "高科技產業概論報告 汽車產業 運管三甲 林彥宸 92114172 運管三甲 陳宜慶 92114167."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