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指導:賴慧玲老師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一年級 第三組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指導:賴慧玲老師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一年級 第三組報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指導:賴慧玲老師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一年級 第三組報告
華語文學與思想報告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指導:賴慧玲老師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一年級 第三組報告 製作日期:

2 議程表 5.作者介紹 6.課文朗讀 7.課文翻譯 8.補充資料 1.工作分配 2.報告理由 3.參考書目 4.題解

3 組員及分配工作 方婉倫(課文翻譯、資料整理、找書) 9726001A 吳佳容(PPT製作、找書) 9726002A

4 洪曉萱(課文朗讀、資料整理、找書) A 凃郁嘉(作者題解、資料整理、找書) A 楊于慧(書面內容製作、找書) A 陳怡汝(主持人、找書) A 張慧萱(課文翻譯、資料整理、找書) A

5 黃琬庭(課文朗讀、資料整理、找書) A 蘇怡卉(作者題解、資料整理) A 鄭羽菁(課文朗讀、資料整理) A

6 為何選這課? 因為此信內容豐富,論理深刻,使其避免議論文的刻板;實際經驗的分享亦減少議論空泛的感覺,有別於柳宗元其他山水遊記之作,同時也實踐自己文中所提出的寫作理論,是了解「柳文」的重要篇章。

7 參考書目(按出版年代排列) 閻初《柳河東全集-上下冊》,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1月初版。
昊文治《柳宗元資料彙集 上下冊》,北京市:中華書局,1964年10月初版。

8 柳宗元《柳河東全集》,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初版。
徐善同《柳宗元永州游記校評》,長春山房藏版,台北市:華岡書局,1974年。

9 顧易生《柳宗元》,台北:國文天地,1979年9月初版。
嚴行《柳文探微》,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初版。

10 羅聯添《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台北:國立編譯館,1981年12月初版。
胡楚生《柳文選析》,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1月初版。

11 鍾吉雄《大學國文選精析》,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89年5月初版。
謝重光《柳宗元傳》,台北:國際文化,1990年12月初版。

12 呂晴飛《散文唐宋八大家新賞柳宗元》,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高文 屈光《柳宗元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13 王更生《柳宗元散文研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胡士明《柳宗元詩文選注》,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

14 曹明綱《柳宗元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
蘇石山《大學國文選》,高雄:麗文文化,1997年10月初版。

15 王基倫《大專國文選》,台北:東大圖書,1998年8月初版。
黃振民《歷代文選評注》,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5月初版。

16 鄭色幸《柳宗元辭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
張鐵夫《柳宗元新論》,湖南大學出版,2005年7月初版。

17 卞孝萱、朱崇才《新譯柳宗元文選》,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3月初版。

18 題解 本文主要是闡述求師為學的道理,與韓愈的〈師說〉同樣猛烈地抨擊了不從師的風尚,但更重要的是側重闡述老師的條件「取其實而去其名」、治學經驗、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柳宗元主張老師的「實」才是真才實學,有豐富的治學實踐經驗。 文章以自己幼年「以辭為工」及成年「乃知文者以明道」不敢苟為文,有「本」有「參」,用親身體驗來論證自己的論點,提倡: 一 、師生互相切磋「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焉。」師生平等、共同商討、教學相長。

19 二、 教給學生治學的方法,不陷入「傳道、受業、解惑」的具體講解中,具有指示性。三、 身教法,用自己為文的經驗,誘導學生自己去實踐,強調啟發式教學。
柳宗元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想法,這些對今天教育都有重要地借鏡意義。他的文學主張和創作經驗,在本文原是做為論「從師之道」的論據的。

20 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柳宗元貞元九年 (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儒科,授集賢殿正字調為藍田縣尉。不久,回朝任監察御史裏行,與韓愈、劉禹錫為同官,並與劉禹錫一起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貞元二十一年正月,順宗即位,王叔文集團當政,柳宗元被擢為禮部員外郎,協同王叔文諸人,在半年內推行了一系列進步措施,由是為宦官、藩鎮、保守官僚所反對。

21 同年八月,順宗被迫讓位于太子李純,即憲宗,改元永貞。九月,王叔文集團遭到迫害。
柳宗元初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劉禹錫、韋執誼、韓泰、陳諫、韓曄、淩准、程異亦同時被貶為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永貞元年冬,柳宗元到達永州貶所。在永州九年,有機會深入瞭解人民疾苦,遊覽本州山水名勝,寫下不少詩文名篇。元和十年 (815)春,奉詔至京師。三月,又外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

22 六月至任所,官雖稍升,而地更僻遠。他在這裏興利除弊,修整州容,發展生產,興辦學校,釋放奴婢,政績卓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歿。當地居民哀悼他,在羅池地方建廟紀念。現在柳州市柳侯公園內,還有柳宗元衣冠墓。

23 生難字詞(第一部份) 辱書云:ㄖㄨˋ 僕道不篤:ㄉㄨˇ 僕自卜固無取:ㄅㄨˇ 在好為人師:ㄏㄠˋ 輒譁笑之:ㄏㄨㄚˊ 炊不暇熟:ㄕㄨˊ
如是者數矣:ㄕㄨㄛˋ 踰嶺:ㄩˊ

24 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ㄉㄨㄛˋ 而誰敢衒怪於群目:ㄒㄩㄢˋ 以召鬧取怒乎:ㄓㄠˋ 僕自謫過以來:ㄓㄜˊ 增腳氣病:ㄐㄩㄝˊ 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ㄋㄠˊ;ㄈㄨˊ 則固僵仆煩憒:ㄆㄨ

25 生難字詞(第二部份) 近有孫昌胤者:ㄧㄣˋ 薦笏言於卿士曰:ㄏㄨˋ 應之者咸憮然:ㄨˇ 何預我耶:ㄜˇ 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ㄧㄣˇ
吾子誠非佞譽誣諛之徒:ㄋㄧㄥˋ;ㄨˊ 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ㄌㄤˇ 夸聲音而以為能也:ㄎㄨㄚ

26 生難字詞(第三部份) 懼其剽而不留也:ㄆㄧㄠˋ 懼其偃蹇而驕也:ㄧㄢˇ ;ㄐㄧㄢˇ 本之《詩》以求其恆:ㄏㄥˊ 苟亟來以廣是道:ㄑ一ˋ
宗元復白:ㄅㄛˊ

27 課文翻譯 (第一部份) 辱書:承蒙來信。稱人書信的敬辭。 篤 : 深厚。 中 : 內在。 蠻夷間 : 指永州。 自卜 : 自己衡量。
眾人 : 一般人。 人之患二句 : 人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益 : 更加。 抗顏:容色嚴正。

28 指目牽引:指指點點,互遞眼色,相互拉扯。世人
見到韓愈時心時所表現出的輕視非議 的小動作。 增與為言詞:說一些加油添醋的話。 炊不暇熟:飯都來不及煮熟。比喻十分匆忙。 挈挈而東:匆忙東去。挈挈,音,ㄑㄧㄝˋ。匆忙 的樣子。東,指韓愈元和初年以國子 博士任教東都洛陽。 數 : 多次。

29 蒼黃伏噬:驚慌的亂叫亂咬。「蒼黃」同「倉皇」
意思是急遽、驚慌。「伏噬」意指伏地 咬嚙。 衒怪:標新立異。衒,音ㄒㄩㄢˋ。顯露。 謫過 : 因罪貶謫。 呶呶 : 嘮叨不止。 咈 : 通「拂」,干擾。 煩憒 : 煩憂心亂。 不可過 : 不好過。 望外遭齒舌不少 : 遭到不少意外的口舌。

30 課文翻譯(第二部份) 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造:往;到。 薦:插,指將笏插在衣帶上。
笏: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所拿的手板,用以記事。 卿士:泛指大臣。 某:謙詞,相當於「我」。 憮然:詫異的樣子。 怫然:生氣的樣子。 曳笏:垂下手中笏。曳:拖。

31 卻立:退立。 預:干預;參與。 非:責怪。 快:快意;以……為快。在此指眾官員以嘲笑孫昌 胤為樂。 命師:自命為師。 恢恢然:廣大的樣子。 假而:假如。 先:指年長。

32 悉:全部。 陳:陳述。 苟:姑且。 擇:選擇。 決:肯定。 耀:炫耀;誇耀。 明:高明。 氣色:人的精神和面色,此指態度、觀點。 大過:意即誇獎太過分。

33 佞:能說會道;巧言諂媚。 誣:欺騙。 諛:奉承;討好。 工:工巧。 固:通「故」。 炳炳:指文章的辭采豐富。 烺烺:即「朗朗」,指文章音調和諧。 采色:指辭藻。 可:許可;讚許。

34 課文翻譯(第三部份) 以輕心掉之:謂以輕忽之心運之也;輕率之心。 剽 ㄆㄧㄠˋ:輕疾也;輕捷,引申為輕浮。剽 而不留:輕浮而不沉著。
留:存留,引申為深刻。 易:輕視也。輕易、輕慢、草率。怠心易之:懈 怠之心。 弛:鬆散。 嚴:嚴謹。弛而不嚴:鬆散而不嚴謹。 昏氣:頭腦不清醒。 出:產生,發生,指寫出文章。 昧沒:不清楚、不明。

35 矜氣:自我尊大之氣,意即驕氣。 偃蹇ㄐㄧㄢˇ:驕傲的樣子。 抑:抑制,控制感情。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 明:寫文章既要含蓄不露,又要意義明朗。 奧:深奧,這裡指含蓄。 揚:發揚,指發揮。 明:明快,暢曉。 疏:疏通。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寫文章既 要文氣疏暢,又要言辭簡潔。 通:通暢。 廉:有分辨不苟取之意。此處謂翦裁。不貪,此 指精簡。

36 節:有節制,此指簡潔。 激而發之:即激發,引深為蕩滌。激而發之欲其 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文章既要清雅 不俗,又要莊重不浮。 清:清新,俊爽。 固:執一不改也,凝結。固而存之,即保存。 重:凝重,凝煉。 羽翼:輔佐衛護之意;輔助。 本之《書》以求其質: 《尚書》,唐堯、夏禹,商湯,西周。其辭質樸。與下文的《詩》、《禮》、《春秋》、 《易》都是儒家經典,合稱「五經」。

37 本之《詩》以求其恆: 《詩經》詩三百篇,皆雅言,天下傳誦,有永久通行性。 本之《禮》以求其宜: 禮為人生規範,禮儀節文求適事之宜。指《周禮》、《儀禮》和《禮記》,簡稱禮。 宜:適宜,適合。斷:決斷,指褒貶明確。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春秋,孔子據魯史刪訂而成,以寓褒貶,筆削皆有微言大義。 本之《易》以求其動: 易經,言陰陽變化之理,明變動不居之義。

38 穀梁氏:指穀梁赤的《春秋穀梁傳》,是一部解
釋《春秋》的書。 厲:磨。 《孟》、《荀》: 指《孟子》、《荀子》。孟軻與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所著,共七篇,文章雄肆博辯。荀卿所著,三十三篇,其文樸實簡潔,長於說理。 支:同「枝」,此指條理。暢其支:使枝條舒 暢,指條理通達。 《莊》、《老》: 《莊子》,莊周所著,約十餘萬言,闡論道德, 崇尚自然。《老子》,李耳所著,上下二篇五千餘言,言道德之義。

39 肆:放開,開闊。 端:頭緒,開端。肆其端,等於說放得開。 《國語》:一名春秋外傳,傳左丘明作,多集異 聞之記言體。 博:增加,擴大。 《離騷》:屈原撰,辭婉而義隱;美人香草,比 興之辭多。 《太史公》:司馬遷,為太史公,著有史記。 潔:乾淨,精練。著:顯著。

40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 作者〈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云:「大都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其外者當先讀六經;次論語、孟軻書,皆經言;左氏國語、莊周,屈原之辭,悄采取之;穀梁子、太史公,甚峻潔,可以出入;於書文成異日討也。其歸在不出孔子。」 旁推交通:由此及彼、融匯貫通的意思。 有餘:指對於所讀的各書有更多的心得。一說指有餘暇。 苟亟來以廣是道:亟,屢次,常常。道,指作文之道。 復白:同「覆白」。白,告語。

41 補充資料 柳宗元是中唐古文大家,他的作品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定名為《柳子厚集》,其作品中共計約為六百多篇作品中,約略可分為以下幾四大類:
1.山水遊記 2.寓言式散文 3.傳記式散文 4.說理式散文

42 「山水遊記」作品 柳宗元困頓於永州,卻在永州留下了清麗雋秀的諸多遊記作品。其中〈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 〈袁家渴記〉 、 〈石渠記〉 、 〈石澗記〉 、 〈小石城記〉總稱為「永州八記」。此八記,分開來每一篇各有其意境與特色,串組在一起,又彷彿一幅優美有情的卷軸山水畫。 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特色,承襲了《水經注》山水遊記筆法細緻精工的傳統,但又在筆觸中抒發了個人的際遇和感懷,使得山水遊記呈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43 「寓言式散文」作品 「寓言」在我國發跡甚早,但大多附屬於長篇文章中,作為文章的例證;或記載於史書中,作為游說君王的故事。此類寓言故事,大都只是勾勒故事的梗概,對於人物造型、情節安排及語言藝術均不甚講求。 柳宗元以高度駕御文字的能力,鋪寫寓言式散文,故事中的結構更緊湊、人物更鮮活、說理更深刻,文章的語言在高度鍊達中透顯出藝術性。此類作品的代表作如〈蝜蝂記〉 、 〈臨江之糜〉 、 〈黔之驢〉等。

44 「傳記式散文」作品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是貴族的舞臺,史家認為「歷史」是由貴族所主導,所支配,因此惟有貴族才有資格被寫入歷史,登上歷史的寶座;而平民只是臺下的觀眾,曲終人散,不留痕跡。司馬遷破除了這種以貴族為尊的思想,認為在廣大的歷史脈流中,平民亦匯聚著強大的力量,推演著歷史前進,因此,邀請平民也一起登上歷史舞臺,使歷史不再只是貴族的天下。「史記」列傳中包含各類小人物,更是他這種思想具體落實的結果。

45 柳宗元的傳記散文,秉持了「史記」的優良傳統,藉社會中的小人物,抒發了廣大民眾的心聲,柳宗元筆下的人物不一定是出將入相的貴卿,也不一定是名門貴族,只要是這個人物在時代中具有 特殊意義,就可以進入柳宗元的篇章中來,如: 〈童區寄傳〉,區寄是一個牧童,他勇敢得殺死了兩名大盜,柳宗元一方面表揚了寄區的勇敢,一方面也藉此揭露了亂世中盜寇橫流,人民身家性命朝不保夕的社會現象。此外<種樹郭橐駝傳>、<段太尉逸事傳>等亦屬此類作品之佳作。

46 「說理式散文」作品 柳宗元飽讀史書,對歷史事件人物往往有深刻的體會和批評,因此在創作說理類散文時,他往往可以舉出大量的歷史材料,作為正反兩面的例證,來強化文章的論點。 此外,柳宗元的說理性文章,結構嚴謹,筆力強勁,論理而不落俗套,具有極佳的說服力。 〈六逆論〉、〈駁復仇議〉、〈封建論〉皆屬此類文章之佳作。

47 影片欣賞 柳宗元寓言選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48 報告完畢 謝謝大家


Download ppt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指導:賴慧玲老師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一年級 第三組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