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李清照以後詞人 舟 p.7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李清照以後詞人 舟 p.7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李清照以後詞人 舟 p.72

2 李清照 (易安)居士 (漱玉)詞 聲聲慢、 醉花陰、 如夢令、 臨江仙、 武陵春、 漁家傲。 鳳凰台上憶吹簫(易安詞) 一、意境深曲而鮮明。二、語言(率真自然),清新雅麗。三、(音律嚴謹 )諧婉。

3 南 宋 作 者 字 號 別 號 總集名稱 代 表 作 品 風 格 朱敦儒 字希真 號嚴壑 洛川先生 (樵歌) 鷓鴣天―西都作。水龍吟、蘇幙遮、相見歡、念奴嬌 北宋時期詞風婉麗,靖康之變以後,去華趨實。後期詞中,慷慨激昂之音不占多數,更多的是消極頹喪、對現實無可奈何的情調。

4 陸 游 字(務觀) 號(放翁) (渭南)詞 釵頭鳳。卜算子―詠梅。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雙頭蓮―呈范致能待制。 深情婉轉,超然拔俗。藝術風格多樣。 劉克莊評其詞:「其激昂感慨者,( 稼軒 )不能過;飄逸高妙者,與陳簡齋、朱希真相頡頏;流麗綿密者,欲出晏叔原、賀方回之上。」

5 辛棄疾 字(幼安) 號(稼軒)居士 與(蘇軾)並稱「蘇辛」 (稼軒)長短句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祝英臺近―晚春。 水調歌頭―盟鷗。 水龍吟―愛李延年歌淳于髡語合為詞庶幾高唐神女洛神賦之意云。 最高樓―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破陣子 (補) 青玉案˙元夕 (補) 賀新郎 (補) 風格

6 豪放雄奇、悲壯蒼涼、沉鬱頓挫。 辛棄疾以「(英雄)之才,(忠義)之心,剛大之氣」寫詞,故其詞作充滿(英雄主義)色彩,從中彷彿可以見到他「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 的英雄形象。與這種英雄主義相應,辛詞中的場景往往很闊大,想像奇偉,氣勢飛揚,有包舉宇宙、囊括古今之概,構成一種宏闊的藝術境界。

7 劉 過 字改之 號龍洲道人 與劉克莊稱「二劉」 龍洲詞 沁園春―寄辛承旨時承旨招不赴。 想像新穎奇特,用典圓脫自然,風格狂逸清俊。劉熙載《藝概》:「狂逸之中自饒俊致,雖沉著不及稼軒,足以自成一家。」

8 劉克莊 字潛夫 號後村 後村集別調 沁園春―夢方浮若。玉樓春―戲林推。 其詞受辛棄疾影響很深,常表現出對國事的關懷和壯志難酬的感慨,並發展了辛詞奔放馳驟、雄健疏宕的一面,更為散文化、議論化,說理敘事,運用自如。在寫法上,大量用典、熔鑄子史語、使用散文句式,風格雄奇豪放,都受到辛詞很深的影響。

9 姜 夔 字堯章 號白石 (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詞 暗香、 疏影、 念奴嬌、 揚州慢、 角招。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淞作。 風格

10 一、審音創調。 二、琢練字句。 三、妙用典故。夏承燾《論姜白石詞》:「於(江西 )詩派清勁爽朗中,兼有(唐 )詩綿邈蘊藉的風神。」其詞於詠物、紀遊之中寄寓個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恨,且音律精嚴,筆致含蓄,格調高雅,情韻悠遠,在南宋後期的詞壇上可謂獨樹一幟,別開生面。這是因為他雖然繼承了周邦彥等(婉約 )派的傳統,又吸收了(江西 )詩派的清健之氣和(辛 )派詞人的雄快之風,故能矯穠豔之習,於雅練中見清勁。

11 史達祖 字邦卿 號梅溪 梅溪詞 綺羅香―詠春雨。東風第一枝―詠春雪。雙雙燕―詠燕。 工於詠物,詞風偏於輕盈柔媚。其詠物詞,摹畫入神,盡態極妍,纖毫畢現,栩栩如生;字字刻劃,而又字字天然。

12 吳文英 字君特 號夢窗 又號覺翁 夢窗詞 齊樂天―與馮深居登禹陵。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如字祝英臺近―除夜立春。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遊。 講究聲律,並能自度曲。追求典雅,尤注重詞藻,講究鍛煉字句,務求典麗雅正,掃盡市井俗語。尤刻意追求含蓄和深遠。務求詞語之隱曲幽深,多用代字及生僻之典,有時不免流於晦澀,令人猝讀難懂。

13 王沂孫 字聖與 號碧山 又號中仙 玉笥山人 碧山樂府 齊樂天―蟬。眉嫵―新月。 雅麗深婉,頗似周邦彥;其清峭處又似姜白石。尤工於詠物。用筆婉曲,渾化無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王碧山詞,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時傷世之言,而出以纏綿忠愛。詩中之曹子建、杜子美也。」

14 ―孤遊萬竹山中閒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張 炎 字叔夏 號玉田 又號樂笑翁 張孤雁 張春水 山中白雲詞 樂府指迷 高陽臺―西湖春感。月下笛 ―孤遊萬竹山中閒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解連環―孤雁。南浦―春水 早年為承平公子,過著悠閑而富有藝術情趣的生活,其詞注重格律和表現技巧,內容多寫湖山遊賞的貴公子生活情趣。宋亡後詞風漸變,盛衰之感、亡國之痛和江湖飄泊之苦,成為詞的主調,格調淒清,情思婉轉。

15 醉 花 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 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6 醉花陰 【註釋】 瑞腦:龍腦香。 金獸:獸形銅香爐。 紗廚:有紗帳的小床。
【評解】 這是一首著名的重陽詞。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 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 詠節令,「半夜涼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簾卷西風」兩句,千古艷傳; 不惟句意秀穎,且以「東籬」、「暗香」,為「黃花」預作照應,有水到渠成之妙。

17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 新愁。

18 鳳凰台上憶吹簫 【註釋】 金猊ㄋ一ˊ:塗金的獅形香爐。 寶奩ㄌ一ㄢˊ:貴重的鏡匣。 武陵:地名。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凝眸:注視。 【評解】 這首詞真實地抒寫了離愁別恨。上片寫臨別時的心情。下片想像別後情景。人去難留,愛而不見,愁思滿懷無人領會。 詞中表達感情綿密細緻,抒寫離情宛轉曲折。用語清新流暢,舒捲自如。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19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 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0 武陵春 【註釋】 塵香:塵土裡有落花的香氣。 雙溪:浙江金華縣的江名。 舴艋:小船。
【評解】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 物之不堪,心情之淒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 痛苦。 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像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 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遂為絕唱。

21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 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22 聲聲慢 【註釋】 將息:將養休息。 怎生:怎樣,怎麼。 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評解】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 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 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23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4 如夢令 【註釋】 綠肥:指枝葉茂盛。紅瘦:謂花朵稀少。
【評解】 這首小詞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詞中著意人物 心理情緒的刻畫。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而又淒婉含蓄。極盡傳神之妙。

25 夜游宮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 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候在萬里。 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26 夜游宮 【注釋】 ①記夢:記錄夢境;師伯渾,詞人的朋友。②雪曉清笳亂起:大雪飄飛的清早笳聲亂起。笳,古管樂器名。③想關河:想必這樣的邊關河防。④雁門:雁門關,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⑤青海際:青海湖邊。青海湖在今清海省。⑥睡覺:睡醒。⑦漏聲斷:漏聲盡。指夜深。⑧自許句:自己許下諾言在萬裏疆場爲國殺敵,建功立業。⑨殘:此指頭發脫落稀疏,意即年老。

27 賞析 這首寄贈友人的詞,當作于陸遊到成都期間。他調離南鄭後,一直對前線的戎馬生活念念不忘;收複中原、立功報國的信念,也始終堅守不移。這首詞就從生活實感出發,表達了他的這種心情。 上片寫夢遊中的世界。“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句,寫自己睡夢之中不知道漫遊到什麽地方,只見天已破曉,雪花紛紛依然飄個不停,清脆地管笳聲到處響起。這是作者所聞,突出了邊塞風光特色,也渲染了戰爭氛圍。

28 “鐵騎無聲望似水”,望過去,盔甲齊全的騎兵就像一條默默無聲的河流。此處運用比喻,形象、具體,這是作者所見,寫出軍隊紀律是那麽嚴明,軍容是那麽整齊,軍隊的聲勢是那麽浩大。“想關河:雁門西,清海際”,這樣的關河,必然是雁門、青海一帶了。一個“想”字,可見是推測的言辭,正好照應了“夢遊處、不知何地”這句話,這裏是作者的聯想。作者爲什麽單單想到雁門、青海一帶呢?作者只是以此來代表廣闊的西北領士,這樣蒼莽雄偉的關河如今落在異族人之手,那就不難解釋作爲愛國詞人的陸遊有這樣的“夢遊”了,那是因爲王師還未北定中原,收複故土。作者深厚的愛國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個字中,從而過渡到下片。

29 下片寫夢醒後的感慨。“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窗紙”,一覺醒來,燈光昏黃,令人生寒,一輪斜月挂在窗前,漏聲滴斷,周圍一片死寂。“寒燈”“漏聲斷”“月斜”,寫出了環境的冷清淒涼,襯托出作者心境的淒苦悲涼。這正是因爲堅持收復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擊的詞人悲愁心境的寫照。“自許封侯在萬裏”,自己堅定地許下諾言:在萬裏疆場爲國殺敵建功立業。可謂志向高遠。“有誰知,鬓雖殘,心未死!”,又有誰知道,我雖然現兩鬓髮白,但壯志猶存。此句一出,更讓人贊歎不已,真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複故土。如此愛國熱情,是多麽偉大!當然“有誰知”三個字,表現了作者對朝廷排斥愛國者的行徑的憤怒譴責,也讓人體味到壯士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上下片一氣呵成,夢境和實感有機地融爲一體。

30 這首詞爲作者向志同道合的友人抒吐心懷之作。上片描寫的夢中所見景象“關河”“雁門”“青海”都是南宋當時重要的西北邊防重地。夢境中軍旅戎馬生涯逼真,而現實中理想抱負卻是一場幻夢。夢境何等的雄拔,現實卻是何等的淒涼。夢內夢外的這種反差和錯位,令人頓生英雄陌路之慨。通過夢回當年雪夜軍旅生活情景及夢醒後的孤寂,表達了詞人執著的爲國獻身精神。

31 釵頭鳳 紅酥手 黃藤酒 滿園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 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 錯 錯 錯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與鮫透 桃花落 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 莫 莫 莫 世情薄 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 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 難 難 難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嘗似秋千索 角聲寒 夜闌珊 怕人尋問 咽淚裝歡 瞞 瞞 瞞 瞞

32 釵頭鳳 這首詞寫的是陸游自己的愛情悲劇。  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結縭以后,他們"伉儷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對情意想投的恩愛夫妻。不料,作為婚姻包辦人之一的陸母卻對兒媳產生了惡感,逼令陸游休棄唐氏。在陸游百般勸諫,哀求而無效的情勢下,二人終于被迫仳離,唐氏改適"同郡宗子"趙士程,彼此音息也就隔絕無聞了。幾年以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山陰(今紹興市)城南禹跡寺附加附近的沈園,與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遣致酒肴,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見人感事,百慮翻騰,遂乘醉吟賦是詞,信筆題于園壁之上。詞中記述了詞人與唐氏的這次相遇,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發了詞人怨恨愁苦而難以言狀的淒楚心情。

33 這首詞始終轉繞著沈園這個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上片由追昔到撫今,而以"東風惡"轉捩;過片回到現實,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色"句相呼應,以"桃花落,閒池閣"與上片"東風惡"句相照應,把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情事和場景歷歷如繪地"疊映"出來。全詞多用對比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見,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后的淒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是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強烈的感情對比。再如上片寫"紅酥手",下片寫"人空瘦",在鮮明的形象對比中,充分地展示出"幾年離索"給唐氏帶來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詞節秦急促,聲情淒緊,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先后兩次感嘆,蕩氣回腸,大有慟不忍言、慟不能言的情致總之,這首詞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34 西江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35 西江月 醉裡且貪歡笑 近來兩句:《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從字面上看,這首詞充滿了自得其樂的歡快和隨心所欲的傾吐,而且又以“遣興”命名,作者似乎悠閑輕鬆,興致頗高。但透過閑興和醉態的描寫,我們卻可以看出充盈在作品中的欲進不能、欲倒不甘的複雜情緒。   下片全寫醉後情形,構想奇異,把詩人自我的醉態和個性寫得惟妙惟肖。這段敘事性描寫用的全是散文句法。《孟子·公孫丑下》有:“‘燕可伐歟?'孟子曰:'可!'"的句子,《漢書·王貢兩龔鮑傳》有"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辛棄疾此處亦借用這一句式。

36 西江月 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37 西江月萬事雲煙忽過 叮囑兒子趁催收租稅出納,了解出入收支。這是交付兒子負責的事,但筆鋒一轉,乃翁仍然要管些事。要理何事?管竹、管山、管水。看似諧謔風趣,實則沉重。原本胸懷大志,抗金復國。而朝廷主流是偏安議和,辛棄疾等主戰派祇有投閒置散,歸隱田園,相當無奈!

38 水龍吟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 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抆英雄淚!

39 水龍吟 玉簪螺髻:喻山。 吳鈎:古代吳地所製的一種彎頭刀,也泛指刀劍。
「休說鱸魚」三句:晉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遂棄官回家。見《世說新語》。 「求田問舍(沒有遠大的志向 )」三句:三國時,許氾對劉備說,陳元龍很無禮,他自己睡大床,卻讓我這個客人睡下床。劉對許說,今天下大亂,正應憂國忘家,你卻問田求舍,無大志,元龍實在不屑與你談話;若是我,我會自己睡到百尺樓上,讓你睡到地下,豈止上下床的分別而已。見《三國志‧陳登傳》。

40 樹猶如此:東晉時桓溫北征,路過金城,見前手種柳樹皆已十團,慨嘆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泫然流淚。見《世說新語》。意即人生易老。
倩:煩,央求。搵:以物浸水叫搵。這裏作揩拭解。

41 品評 辛棄疾南歸初,授江陰簽判,任滿後,漫遊吳、楚。乾道三年(一一六七),他二十八歲那年秋天,又回到金陵。想到抗金復土的壯志難酬,登上賞心亭,一腔怨恨,滿懷牢騷,寫成這首傳誦數百年的名篇(此詞作年,諸家說法不一,詳拙著《辛棄疾漫遊吳楚考》、《辛棄疾年譜》)   起首兩句,寫登高遙望,水天一色,意境高遠,不但說明這位江南游子,正從楚地漫遊歸來,更突出作者襟懷高潔,如碧宇清秋。清代譚仲修《復堂詞話》以為這首詞有「裂竹之聲」,是恰當的比喻。為什麼看到遠山遙岑,會產生愁恨?為什麼他要撫佩劍、拍欄杆,感到無處宣泄心事?只有對作者早年在金人占領區叱咤風雲的聚義氣概和南歸宋室之後幾年屈沈下僚的委屈心情有所了解,才能領會愛國詞人的牢騷所在。

42 他從金國南歸後,從不把家庭放在心上,也不曾有過回鄉的念頭。下片寫蓴羹鱸魚、求田問舍等詞句,並非堆砌典故,確是寫出了這位青年英雄報國忘家的崇高趣向。三年吳楚漫遊期間,他度過許多浪漫的日子,在他那個時候,也只有天涯淪落的「紅巾翠袖」,才會為他灑一掬同情之淚。   全詞意境慷慨悲壯,而又深曲含蓄。在藝術結構上,以上片寫登臨眺望所見景象及自己抑塞鬱憤的情態,用「無人會、登臨意」六字過片。下片即承上借用典故申述「登臨意」,先從反面排除,然後正面慨嘆,遣詞藏而不露,用典極其靈活,三次說法語氣各不相同,但又都表現了「無人會」的情景,自然地引出末了的意思。因此,結句給讀者的感慨也是無盡的。

43 賀新郎 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間離別。 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 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聲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誰共我,醉明月?

44 賀新郎 綠樹聽鵜鴃 1.“茂嘉十二弟”,稼軒族弟。
2."鹈鴂、杜鵑實兩種":據《禽經》曰:"雋周,子規也。江介曰:子規,蜀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鳴而草衰。"注雲:"鶗鴂,《爾雅》謂之鵙,《左傳》謂之伯趙。然則子規、鶗鴂二物也。" 3."芳菲都歇":《廣韻》:鶗鴂,關西曰巧婦。關東曰鸋鴂,春分鳴則衆芳生,秋分鳴則衆芳歇。" 4."算未抵":料想還比不上。 5.“馬上”句:暗用漢王昭君出塞事。石崇樂府《王明君辭序》云:”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

45 6."更長門"句:長門,冷宮。漢武帝時,陳皇後失寵,退居長門宮。此句承上句,意謂王昭君出冷宮後辭別漢阙。
7."看燕燕"二句:《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小序》曰:"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也。" 8."將軍"三句:將軍,指李陵。李陵多次與匈奴交戰而終降于匈奴,因此身敗名裂。用此典有勉勵忠義氣節之意。"向河梁"兩句: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著何之?" 9.“易水”三句:用荊軻事,見于《史記·荊轲傳》:" 10."還":如果。"如許恨":這許多生離死別的人間恨事。

46 品評 這首詞作于瓢泉隱居期間,據開篇用典之意, "鹧鸪其志懷南,不思北徂。其鳴也,但北不南。"本草亦記杜鵑鳴必向北,此詞爲送弟赴北之作。
  這首詞作于瓢泉隱居期間,據開篇用典之意, "鹧鸪其志懷南,不思北徂。其鳴也,但北不南。"本草亦記杜鵑鳴必向北,此詞爲送弟赴北之作。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爲"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于神者。然非有意爲之,故後人不能學也。"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稼軒詞字以【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一篇爲冠,沈郁悲涼,跳躍動蕩,古今無此筆力。"

47 上闋借鳥興詠,以烘托贈別之意,氣氛營造精妙到位,人多比之江淹《恨賦》,有人據此認爲"非詞家本色",也有人提出得唐人"賦得體"詩法,"未抵"二字領句,承上之啼鳥而啓下之別恨四事,上闋集女子離別之怨典,下闋則都用男子離別之典。《宋四家詞選》以爲"前半闋北都舊恨,後半阙南渡新恨。"詞意叠宕,"沈郁頓挫,姿態絕世,換頭處起勢崚嶒。"(陳亦峰《雲韶集》)結韻簡練而情境幽遠。詞中用典"經子百家,行間筆下,驅策如意。"(馮金伯《詞苑萃編》卷五)

48 賀新郎 甚矣我衰矣!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餘幾?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臼, 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49 賀新郎 甚矣我衰矣 1."邑":指鉛山縣。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後舉家遷之。此"邑中園亭",當指作者遊曆過的境內亭園。"仆",自稱。"停雲":停雲堂,在期思山上。稼軒慕淵明,淵明有《停雲》詩四章,其序雲:"停雲,思親友也。"稼軒意在套用其旨,抒發對親友的懷念。 2."甚矣"句:《論語》:"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3.“白髮句":化用李白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問何物"句:"此處"公"自指。 5.嫵媚:姿態美好可愛。《新唐書·魏徵傳》:“人言(魏)徵舉動疏慢,我但見其嫵媚耳。"

50 6.“一尊”句:用陶《停雲》詩“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意。
7.“江左”二句:江左,晉室南渡後,東晉及南朝相繼建都金陵,統轄江左一帶。蘇軾《和陶淵明飲酒詩》有"江左風流人,醉中亦求名。淵明獨清真,談笑得此生。" 8."不恨"二句:《南史·張融傳》:"融常歎雲:'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 9."知我者"句:意思是知己寥落。"二三子"原是孔子稱其學生的話。(見于《論語·八佾》)

51 品評 此詞應做于慶元二年(1196)年遷居瓢泉一段時間之後。據嶽柯《桯史·稼軒論詞》記載:"稼軒有詞名,每燕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每至此,轍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皆歎譽如出一口。"可見稼軒對此阙心儀之意;且是暮年所爲,又有感歎平生之意,故常被視爲總結生平之作。 首韻感慨老境和交遊零落,知己難求,加上夙願成空,只能轉向與青山相對互娛,此與李白“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境界氣度神似。下闋先切題,點出思親友之意,進入淵明之境;回首叫“後則英雄本色,發老驥伏櫪之感慨。 "稼軒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此詞在其狂其豪中,裹脅著抑郁無聊之氣。通篇貫穿知己難求,壯志未酬而百無聊賴之意。

52 破陣子

53 破陣子 挑燈:古時點油燈,時時要挑燈芯使燈明亮。
“八百里”句:晉代王愷有一條珍貴的牛,名叫“八百里駮(同‘駁’)”。一次,王濟要王愷以此牛為賭注與他比射。王愷自恃箭法高明,且以為如此好牛,沒有真殺之理,便一口答應,並讓王濟先射。王濟“一起便破的,卻據胡床(坐具),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切成塊的肉)便去。”(見《世說新語‧汰侈》)後用此典,不但以“八百里”代牛,且有贊本領與豪氣之意,如蘇軾詩“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即是。麾下,部下。炙,烤肉。句謂以烤牛肉犒勞部下。

54 “五十弦”句:五十弦,指瑟,樂器。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裏亦有感慨年華流逝的意思。翻,變換作。錦瑟本非軍中所用樂器,彈奏的也多為哀怨的清商曲調。塞外聲,指雄壯的軍樂。
作:似。的盧:好馬名。相傳劉備在荊州遇難,所騎的的盧馬一躍三丈,跨過檀溪而脫險。 天下事:指收復中原。辛棄疾《祭陳同父文》:“以同父之才與志,天下之事,孰不可為?所不能自為者,天靳之年。”

55 品評 辛棄疾在帶湖閑居十年之後,於紹熙三年,出為福建提刑。四年(1193)秋,又被任為福州知府、福建安撫使。他的好友陳亮,也恰於該年中進士,被光宗趙惇親擢為第一。作者就在閩帥任上,得知這個消息,因而寫此壯詞以寄,表示與陳亮共勉。 詞寫主將的軍中生活。上片時間由夜到曉,再說白天;環境則從營幕之內到整個軍營,再寫沙場之上,境界層層擴大。“看劍”,已見壯志雄心,再用“醉裏”、“挑燈”細節襯托,將軍日夜不忘殺敵報國之神態仿佛親見。

56 。“吹角連營”是“夢回”時所聞,也可看作是“夢回”的原因。夜間寫“看”,破曉是聞,各不相犯。詞境從帳內帶出帳外,故下接分烤炙的牛肉以犒賞部下,彈奏軍樂以為歡娛,以及演兵場上列隊檢閱的場景。上片以“沙場秋點兵”一句過片,下片就以麾下將士們練兵比武起筆。寫得兵精馬壯,個個善騎能射。場面之熱烈,情緒之振奮,已達高潮。自然轉入直抒壯懷,要完成收復中原的大業。詞以“可憐白髮生”作結,既有無限感慨,又是積極勉勵,詞意極為悲壯。

57 詞中所寫種種,以作者任閩帥時的生活為基礎,泛說統率精兵猛將的主帥生活,以此期望於陳亮,與純粹記實有別。“八百里”、“五十弦”,對偶句中巧用典故,使詞句內涵大大豐富;“八百里”乃駿物,本非麾下分炙當殺之牛,竟取而代用之,不但見出作者和陳亮的豪壯氣概,且以王濟一箭破的之典破,暗逗下片將士善騎射情景。“五十弦”指錦瑟,多與文士佳人為伴,如今翻出塞外之聲,既表現二人將詩酒吟咏生活轉變為戎馬出塞壯舉的熱切期望,又暗寓年華易逝、早生華髮的感慨。賦詞之年,作者五十四歲,陳亮五十一歲,都已年過半百了。

58 陳亮之為人,在當時被朝野視為“狂怪”。他多次向孝宗上書,陳述國策,反對議和。孝宗派人找他想叫他做官,他卻跳墻逃走。既不願做官,卻又幾次去考進士,這一次考中了第一。辛棄疾知道他不肯以上書言事來博取官職,但認為事業還應憑藉於功名,故勉勵他此次定要實踐抗金復土的志願。“了卻君王天下事”,是寄希望於同甫,也正是作者的自勉。 詞的末句,是對陳亮及第後所作詩句“勿謂儒臣鬢髮蒼”的呼應。現在有一種解說,認為這是作者自己的“幻想終於被‘可憐白髮生’的現實碾碎了”。固然,寫壯志成空、理想破滅的悲憤,也不無意義,但在這裏卻與詞題所說的“壯詞”不相切合,也與二人當時的順利處境和興奮心情對不上號。

59

60 青玉案˙元夕 【註釋】 元夕:陰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是夜稱元夕或元夜。 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玉壺:指月亮。 魚龍舞:指舞魚、龍燈。 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的首飾。這裡指盛妝的婦女。 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 驀然:突然,猛然。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評解】 此詞極力渲染元宵節觀燈的盛況。先寫燈火輝煌、歌舞騰歡的熱鬧場面。花千樹, 星如雨,玉壺轉,魚龍舞。滿城張燈結彩,盛況空前。接著即寫遊人車馬徹夜遊賞的歡樂景象。觀燈的人有的乘坐香車寶馬而來,也有頭插蛾兒、雪柳的女子結伴而來。在傾 城狂歡之中,詞人卻置意於觀燈之夜,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望不至,猛見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結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賞,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品 格。全詞構思新穎,語言工巧,曲折含蓄,餘味不盡。

61

62 醜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箇秋

63 品評 這首詞也是稼軒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作品。博山道是他常常往來經過的地方,這從他另有詞作擬題為“獨宿博山王氏庵”、“博山道中效李易安”等可知。詞調《醜奴兒》,亦即通常用的《採桑子》的別名,只是這一詞調的上下片中的間的兩個四字句,多數並不用疊句形式。詞寫自己“少年”時與“而今”對“愁”的兩種截然不同心態。重點當然是說現在,所以上片為賓,下片為主。

64 “少年不識愁滋味”,先明白說出,用的是口語。接以“愛上層樓”四字,由“不識”生出。歷來詩文中,寫登樓而興慨生愁者,多不勝舉,所以怕觸景生情的人,又往往怯於登樓。此種心情,少年人並無體驗,所以總喜歡登高遠眺,一覽景物。後面“愛上層樓”四字屬下,為說明其目的在於“為賦新詞”。想通過上層樓所見尋找一些詩料,以便吟成幾首新詞。既然登高與生愁常常聯係在一起,自己也就效仿前人說些愁呀愁之類的話,其實心裏並無愁緒,所以叫“強說”。寫出少年涉世甚淺,銳氣正盛,未曾經歷世途之艱難,不知愁為何物。為賦新詞,不免要為文造情,作無病呻吟,但終究言不由衷,矯情虛飾,實在幼稚可笑得很。但那時倒是一片天真,終日樂呵呵的,無憂無慮,回想起來,又不免令人神往而眷戀,恨不能重新再回到少年時代。

65 下片,“而今識盡愁滋味”,有意與開頭句對應,只換了幾個字,境況就完全不同。“識盡”二字,概括了一切,幾多困苦、艱險、挫折、失望、屈辱、憤恨,以至無奈等等,盡在其中。“欲說還休”,是想說而不知從何說起,也是不必再說,說了又有何用,還不如保持沉默好了。後一個“欲說還休”仍連下,心中有愁可以不說,但不能總緘口不語。說什麼呢?那就說“今天天氣哈哈哈”好了。時值秋天,若因此而興悲,本也是自古常情,如陸放翁所說“宋玉悲秋千載後,詩人例有早秋詩”,可又偏不說悲秋,反而倒稱道秋天“天涼”正“好”,似乎有點匪夷所思。但凡事都能體現辯證法則,形容愁也未必只有說它深如海、多如一江春水或者重得連車船都不載不動才最好,不正面說,有時反顯得真切、深沉。魯迅形容一名鬥士的憤怒說:“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雖與稼軒言愁有別,但在“無聲勝有聲”這點上,道理還是一樣的。後來吳夢窗有《唐多令》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既然“愁”字是由“心上秋”“合成”的,那末,只說“秋”不正是沒有把“心”事說出來的“愁”嗎?巧思運用,略無痕跡。

66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67 李之儀˙卜算子 【註釋】  《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 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長江頭:指長江上游。 長江尾:指長江下游。 「只願」二句:用顧 □《訴衷情》「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詞意。定:詞中的襯字。在詞 規定的字數外適當地增添一二不太關鍵的字詞,以更好地表情達意,謂之襯字, 亦稱「添聲」

68 [評析] 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情長。全詞圍繞著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民之切。開頭寫兩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難,見相思之深。日日,猶如流水滔滔水絕,表現了思戀之久。未句寫“共飲”,以水貫通兩地,溝通兩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樣綿長不絕。虛的心靈與實的事物合二為一。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關菾l求與熱切的期望。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而又回環往複,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語言明白如話,感情熱烈而直露,明顯地吸收了民歌的優良傳統。但質樸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技巧。全詞如一首情意綿綿的戀歌以長江之水起興,抒戀情,構思新穎,比喻巧妙,明白如話,深得民歌神韻,在民間流傳甚廣。

69 淮左名都 竹西佳處 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 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揚州慢 淮左名都 竹西佳處 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 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 算而今、重到須驚。 蹤豆蔲詞工,青樓夢好 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 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 年年知為誰生。

70 揚州慢 淮左:淮揚一帶,宋置淮南東路,亦稱淮左。 春風十里:原寫揚州繁華。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胡馬窺江:謂金兵南侵犯揚州,前後兩次,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和紹興三十一年至隆興二年(一一六一──一一六四),後一次即作此詞前十餘年。 杜郎:杜牧。

71 豆蔻詞、青樓夢: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又《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二十四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揚州唐時最為富盛,有二十四座橋可紀,至北宋僅存南橋、小市橋、廣濟橋、開明橋、通泗橋、萬歲橋、山光橋等七八橋。見沈括《補筆談》。白石謂「二十四橋仍在」,蓋非紀實。又一說謂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城西郊,傳有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此說與杜牧詩何處吹簫句意不合,當出於對杜詩姜詞的附會。 橋邊紅藥:揚州芍藥,名聞天下。《一統志》載開明橋左右:春月芍藥花市甚盛。

72 品評 這是姜夔詞中極少有的寫歷史性現實題材的代表作,也是有確切紀年的最早的一首,當時他才二十餘歲。   揚州在唐代是最繁華的都市之一。俗諺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又有詩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晚唐詩人張祐曾描述其盛況云:「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昇平日,猶自笙歌徹宵聞。」北宋時代,揚州仍處於長江運河航運貿易的樞紐地拉。南宋初,經金兵兩次南侵,燒殺擄掠,揚州蒙受了空前浩劫。姜夔過其地,親見了這座名城殘破的荒涼景象,寫下了這首充滿「黍離之悲」、被歷來傳誦的不朽傑作。詞體頗似鮑照的《蕪城賦》;《揚州慢》的詞調是他自創的。

73 首說「名都」「佳處」,借昔時名勝之久聞,為下文所見之「空城」作反襯,同時這又是「解鞍少駐」前的揣想和所以要到此一遊的原因。豈料經過當年杜牧所說的「春風十里揚州路」,竟是青青「薺麥彌望」、「四顧蕭條」,一片荒蕪景象。大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味。引牧之「春風十里」詩語,已暗逗下片之立意,出典本身又具強烈的對照作用。然後言所以然之故:「自胡馬窺江去後」,述敵騎侵凌,生民塗炭,只輕輕下「窺江」二字,敘來全無火氣,造語之妙,有不可言傳者。同樣,以無知之「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虛寫戰禍慘酷在百姓心頭留下的深深傷痛,較實說更蘊蓄有味。「漸黃昏」三句,由虛轉實,借畫角聲寒,竭力烘染悲涼氣氛,給人以一種親臨其境的感受。「空城」二字,為全篇主題,於上片最末點出,作一小結。

74 在繁華的揚州曾有過不少風流韻事和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的杜牧,自然是必定會聯想到的人物。下片構思即以此為主幹,詩人昔多「俊賞」,而今若再重來,亦當驚訝不已。此正承前「空城」而來。「重到」本不可能,姑退而言之,就「算」能夠,則「算」為假設之詞,即倘若、如果的意思。杜郎縱有超凡詩才,當初能寫「豆蔻梢頭」之詞,「青樓薄倖」之夢,無奈此日市人屋宇已蕩然無存。也就無從賦此深情了。只有「二十四橋仍在」,一丸「冷月」搖盪「波心」而已,玉人月夜吹簫已不再可聞。南宋時,二十四橋雖已不全,然如俞平伯所說,「詞人之言,並非考據,只要那時還有若干條橋,也就不妨這樣說。」(《唐宋詞選釋》)紅芍藥是揚州特產,想它當年年開放如故,也不知竟為何人而吐艷呈妍?此亦杜甫《哀江頭》「細柳新蒲為誰綠」意。

75 全篇以「波心蕩、冷月無聲」七字竟境最佳,與其「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有異曲同工之妙。或以為此句「是『蕩』字著力」,(先著等《詞潔》)其實,「無聲」二字,也頗可玩味。月非有聲者,何須言其無呢?看去純屬廢話。然詩詞創造意境,常有一些用字以理而論,似是多餘,卻又不可不用的,王維「長河落日圓」之「圓」即是。東坡《中秋月》詩云:「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也用「無聲」,此非有蹊徑可循,全憑詩人的敏銳的感覺。


Download ppt "李清照以後詞人 舟 p.7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