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八年级下册 3.我的第一本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八年级下册 3.我的第一本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八年级下册 3.我的第一本书

2

3 第一本书是……

4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5 学习目标 1、把握文意,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6 牛汉(1923- ),诗人,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7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 《华南虎》 不屈、不羁、勇于抗争的高贵灵魂(象征)

8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随笔 ,围绕作者的第一本书----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展开了对往事一段感人故事的回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9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0 诗人来访 引出话题 呼应开头 表达珍视 铭记之情 自然过渡 回忆童年 我的第一本书

11 细读课文, 复述“我的第一本书” 的故事

12 “我的第一本书”的情节发展 起因: 父亲回家,要“我”背书,发现课本只有半本。 经过: 父亲问明原因,装订课本成两本书。 结果:
送书转学,到崔家庄念书。 补叙: 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 交待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13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挖掘思想内涵

14 父 亲 敬爱之情 行动 性格 关心“我”的学习 温和 知道原委,没有批评指责,只是深深地叹着气。 善良 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 的友情
对孩子负责 乐于助人 知道原委,没有批评指责,只是深深地叹着气。 父子情深 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修补装订课本。 带“我”到条件好的外村上学。

15 乔元贞 深切同情 聪明好学,但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学业。
家境贫穷,买不起书,只有“我”送给他的半本书;考试第一名;哭着告诉“我”他不能读书了;一辈子在村里卖纸烟、花生、火柴等。 同学情深 生活艰辛 聪明好学,但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学业。

16 老师“弄不成” 条件恶劣,生活窘迫 友好淳厚,乡邻情深 怀念之情 为四个年级在同一教室上课; “我”和狗捣乱时,狠狠训斥
干什么事都弄不成;弄不到《算术》和《常识》两本课本,只上《国语》课; “我”和狗捣乱时,狠狠训斥 “我”一顿,后又看在父亲面 子上,不打“我”手板;还夸 “我”的狗聪明,会念书。

17 二黄毛 尊敬之情 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 抗日战争期间,打仗不怕死,受人尊敬。 不真傻,心眼有点死; 在国难之时,积极抗日。
勇敢的抗争 不真傻,心眼有点死; 在国难之时,积极抗日。

18 小结: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19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0 父亲的深情 同学的友情 童年的乐趣 生活的苦难 半本课本 勇敢抗争 第一本书

21 小结: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这之中更包含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正是这样这一本小学课本才让人难忘,同时也深深打动了读者。

22 品味语言 选读你喜欢的段落,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

23 例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没有”----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呢? “只有”----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

24 “快乐和梦幻”----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5 例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26 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27 “本”----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

28 引申拓展 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但作者在文后补述了乔元贞的“出息”: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联系现实,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

29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了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求知 提示:乔元贞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但在他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呢?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了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30 在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比以前优越得多的条件下,我们更应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学习机会,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能力来服务社会。

31 作业 从课文所写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要求:想像合情合理,条理清晰,故事完整。字数 300字左右。

32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Download ppt "八年级下册 3.我的第一本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