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出 金 Modified 7年之前
1
劉育瑄老師 imetherealcat@hotmail.com
第七課 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劉育瑄老師
2
第七課 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壹、國際政治的基本認識 一、當前國際政治的權力結構 二、爭取國際地位的重要性 貳、國際組織的功能與運作
一、國際組織的種類與功能 二、聯合國的重要議題 參、我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一、我國的外交處境 二、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情形 第七課 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3
壹、國際政治的基本認識 現代的國際政治與人民息息相關 人民對於國際政治必須要有清楚的了解
以往國際政治(國家與國家間的政治活動)跟個人似乎無關 隨著科技發展所造成的諸多問題,都須透過國際合作加以解決 →國際間的戰爭與和平,更關係著每個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 現代的國際政治與人民息息相關 人民對於國際政治必須要有清楚的了解 協助自己的政府,爭取應有的國家權利和國際地位,同 時善盡國際義務。 透過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來影響他國政府,共同追求所有人民的安全與福祉。
4
一、當前國際政治的權力結構 國際政治: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所進行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和環境等各個層面的互動
(如合作、交流、衝突或戰爭)。 全球化發展,國際政治日益複雜,僅從國家與權力的概念,已無法精確反映出現今國際政治的全貌。 國際間的其他行為者,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力,愈來愈大。 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企業或個人。 跨國公司:如美國微軟公司,擁有先進的科技、龐大的營業收入及巨額的獲利,成為許多國家積極爭取合作的對象。微軟公司的影響力甚至高過許多小國家。 恐怖組織:如九一一恐怖攻擊的「蓋達組織」(al-Qaeda) 。蓋達組織在賓拉登(Osama bin Laden) 密謀下, 用劫持來的民航機, 摧毀美國紐約世貿大樓, 對美國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與財物損失,也迫使國際社會正視恐怖組織對國際社會的威脅。
5
1. 國際政治的開展 國際社會充斥著利益與權力的爭奪,關係錯綜複雜,國際政治的結構產生變化。
從1648年的西發里亞條約(The Treaty of Westphalia)簽訂之後,主權國家成為國際政治的主體。 十八世紀以來,歐洲(如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等)成為國際政治的核心。 拜工業革命之賜,經濟發達,國力強盛 藉著海上航運之便,開始殖民擴張政策,雄霸五洲 →主權國家時代的來臨
6
2.國際政治權力結構的轉變 國際政治的基本結構-結構型態 型態 定義 舉例 單極 一個國家稱霸全球 兩極 兩個強大國家分庭抗禮
冷戰期間美、蘇 多極 少數幾個強權,各據一方 二次大戰前日、德、蘇、美、英、法
7
(1)多極體系 (列強多元競爭) (2)兩極體系 —東西對抗 冷戰 (3)一極多元體系 —冷戰結束後 (1990年後)
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後,主權國家成為國際關係主體。 18世紀,經工業革命影響,歐洲【殖民】政策擴展,歐洲成為核心。 (2)兩極體系 —東西對抗 (冷戰時期1945~1990) 冷戰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成為東西對立體系中的兩強。兩強在科技、軍備上相互較勁,ex:核子武器發展。 1970、80年代,第三世界不結盟政策,展開【限制核武】談判,兩強局面趨緩。 (3)一極多元體系 —冷戰結束後 (1990年後) 1980年代末期起,蘇聯及東歐共產集團解 體,【冷戰】結束。 美國仍舊維持世界霸主地位,俄羅斯領銜 組成獨立國協,歐洲各國組成歐盟,中國 亦開始走向改革開放政策,國際局勢形成 【一極多元】的結構。
8
冷戰 1947年美國國務院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喬治肯楠(GeorgeKennan) 發表〈蘇聯行為之根源〉一文,指責蘇聯推行共產主義係以煽動、滲透、暴動、顛覆諸手段而進行。 其後記者李普曼(WalterLippmann) 冠以「冷戰」二字為題,遂有所謂「冷戰」一語;反之,戰爭使用各種武器以公開方式進行者則稱為熱戰。 冷戰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 但這場全面的「東方對西方」的戰爭並未真正爆發, 兩方都儘力避免發生一場全面的「熱」戰。 兩極體系之間,有軍事的對峙,也有意識形態的鬥爭。 彼此之間還不斷從事圍堵、滲透、顛覆、發展核子武器以嚇阻對方 利用地區性衝突,從事所謂的「代理人戰爭」 代理人戰爭:指國際強權自己不直接出面處理國際事務,或解決國際爭端,而找各地區與它立場或利益相關的國家代為出面,製造衝突,進行戰爭;該國際強權則在背後加以指揮、支持。例如:美國對以色列,蘇聯對古巴、東德等。
9
二、爭取國際地位的重要性 當代的國際社會,彼此互動頻繁,涉及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重大利益。 衡量國際地位的標準: 政治 經濟 軍事實力
獲得各國外交承認的多寡 國際地位:指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中所呈現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實力,而為他國及國際社會所肯定、尊重的位階。
10
國際地位的重要性 1. 獲得國際承認(國家人格) 法律承認(de jure):官方的正式承認,被承認國得與承認國建立平等互惠的外交關係。
事實承認(de facto):無正式外交關係下所建立的實質關係,通常只限於經濟、文化、社會方面的互動。 2. 促進國家利益 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主要利益是國家的尊嚴、生存、安全經濟利益等。 3. 保障國民權利 現代的國際社會,各國國民因全球化的趨勢造成旅遊、商務等的需求更強,國家地位高,國際社會給予更好的尊重與照顧。 →如歐盟、日本即給予我國國民免簽證的優惠待遇等。 我國在退出聯合國後,由於受到中國的壓力,許多國家被迫撤銷對我國的法律承認,只能給予我國事實承認 →導致我國無法參加各種國際組織、出席各種國際會議,也就 無法在國際上充分地分享有權利、克盡義務。
11
貳、國際組織的功能與運作 二十世紀,國家的數量增加,互動更加頻繁,各國在各方面需要合作的事項或需解決的衝突問題更多
→國際組織大量的出現,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更為重要。
12
國際組織的分類(以地理範圍區分) 分類 定義 舉例 以地理範圍區分 全球性 (普遍性) 會員以全世界為範圍 1.聯合國 2.世界銀行
3.世界衛生組織 4.世界貿易組織 5.國際勞工組織 6.國際貨幣基金會 區域性 特定區域 1.歐洲聯盟 2.阿拉伯聯盟 3.東南亞國協 4.北美自由貿易區
13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成立於1945年,是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 總部設在華盛頓,由184個國家參與的組織。 職責是: 促進全球金融合作
加強金融穩定 推動國際貿易 協助國家經濟成長及高就業率 對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的國家,提供協助。 對於嚴重財政赤字的國家,基金會可能提出資金援助,甚至協助管理國家財政。
14
東南亞國協(東協+中日韓) 東南亞地區各非共國家為加強政治與經濟合作,於1967年在曼谷成立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協。 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國協內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技術、教育以及其他領域上的合作。
15
國際組織的分類(以會員資格區分) 分類 定義 舉例 以會員資格區分 政府間 各國政府簽訂協議成立 1.聯合國 2.歐洲聯盟 3.世界銀行
4.美洲國家組織 5.非洲團結組織 6.東南亞國家協會 7.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非政府間 (NGO) 非營利、志願性公民團體,目的在 表達公益的議題 1.世界展望會 2.國際特赦組織 3.國際紅十字會 4.綠色和平組織 5.國際奧林匹亞奧運組織
16
國際特赦組織 國際特赦組織的目標包括: 廢除死刑 停止未經合法程序的刑罰與處決 維護囚犯權利,使其符合國際人權標準
保證所有政治犯獲得即時及公平的審判 停止招攬未成年軍人 釋放所有良心犯 為社會上邊緣群體爭取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權利 保護人權捍衛者 禁止酷刑 停止在任何武裝衝突中的非法殺害 維護難民、移民與尋求庇護者的人權
17
國際組織的分類(以組織功能區分) 分類 定義 舉例 以組織功能區分 一般性 成立宗旨不限某領域且具多個目標 1.聯合國 2.歐洲聯盟
3.東南亞國家國協 專門性 成立宗旨單純,且具特定目標 1.世界衛生組織 2.國際勞工組織 3.國際貨幣基金會
18
聯合國宗旨 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促進國際社會在經濟、社會、文化等事務之合作 尊重人權、發展友好關係與尊重民族自決,
不干預本質上屬於各國國內管轄的事務等。
19
國際勞工組織 依據《凡爾賽和約》而成立的國際組織,作為國際聯盟的附屬機構。 宗旨是促進社會正義與國際認可的人權、勞動權。
1946年12月14日,成為聯合國的第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該組織自1919年成立以來,確定了: 禁止童工和強制勞動 組織、加入工會的自由和集體談判的權利 男女同工同酬 反對社會、種族和宗教信仰歧視 現有180個會員國
20
國際組織的功能 國際組織的功能包括: (1) 確保國家安全 (2) 解決跨國性的問題 (3) 促進國際合作
國際組織的功能 國際組織的目的,在於透過組織的力量與會員間的互動,發揮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功能。 國際組織的功能包括: (1) 確保國家安全 (2) 解決跨國性的問題 (3) 促進國際合作
21
未參與國際組織的缺點 2003年SARS爆發時:我國因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國,無法從該組織得到即時的資訊與協助,對控制疫情造成困難。據政府估計,SARS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新臺幣一千五百億以上。 以打擊恐怖主義為例:為有效掌握恐怖份子的行蹤,各國都須運用「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 的「犯罪資料庫」,因該資料庫儲存最完整的恐怖份子名單。然而自1984年中共加入國際刑警組織之後,我國即喪失正式會員國的地位,也失去運用該組織「犯罪資料庫」的權利。
22
二、聯合國的重要議題 1945年,50個國家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的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上,起草了《聯合國憲章》。
→經過半數簽署國批准憲章後,1945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 《聯合國憲章》第1條便開宗明義地表示: 聯合國的宗旨在於: 一是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二是發展國際間友好關係 三是促進國際合作 四是使聯合國成為達成前述目的之調和各國行動的中心 聯合國關切的重要議題很多,重要如下: 1. 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2. 保障人權與人道救援 3. 強調全球永續發展
23
參、我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24
【二七五八號決議】 1971年10月25日,阿爾巴尼亞等22國對聯合國提出中國代表權問題之聲明。
「…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為中國出席聯合國之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為安全理事會五常任理事國之ㄧ,…並承認其政府代表為中國出席聯合國組織之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驅逐在聯合國及一切與有聯繫之組織內非法占據席位之蔣介石代表。」
25
一、我國的外交處境 我國雖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因中國政府的打壓及國際政治現實壓力,使得我國在國際社會上屢遭困境,處境艱難。
1. 中國政府的打壓 在1970年代,美國對抗蘇聯,開始拉攏中國,與其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動發展雙方關係正常化,更不反對中國加入聯合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進入聯合國後,取代我國國際地位: 聯合國以及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聯合國附屬組織或相關機構中的地位 其他非聯合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會員資格 →我國在國際社會中漸漸被孤立、被排擠或使用非國家名義。 →「一個中國」的原則,將臺灣視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矮化 成中國的地方政府。 「中華臺北」(APEC、WHA) 「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WTO)
26
2. 國際政治的現實 一極多元的國際結構下,國際情勢的變化,深深影響到我國的外 交處境:
2. 國際政治的現實 一極多元的國際結構下,國際情勢的變化,深深影響到我國的外 交處境: ◎中國從1978年開始走向改革開放後,近年來經濟發展突飛猛 進,而其廉價的勞力和廣大的市場,更使其成為各國爭相拉攏示好的對象,因此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亦逐漸發展成一股動見觀瞻的力量。 ◎以往臺灣作為民主國家圍堵共產國家的防衛鏈地位,也因兩極對立的消解而喪失。 ◎自從911事件之後,美國為反恐,更需中國的合作與協助,藉助它與北韓及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來安撫與制衡它們的反美情緒,穩定東北亞甚至中東的局勢。 ◎世界各國面對中國廣袤的領土、豐富的資源、廣大的市場,以及一定數量的核子武器,必須正視它的存在,因此紛紛轉向與中國建立正式邦交。 不論國際環境多麼的困難, 總是要積極設法以彈性、務實的外交手段, 突破困境,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參與程度。
27
二、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情形 返聯:是重返聯合國,中國國民黨主張以 中華民國的名義,重新回到聯合國。 入聯:加入聯合國,民主進步黨主張以臺灣的
1. 重返聯合國的努力 我國政府為順應民意、配合立法院通過之相關決議案,自1993年起便努力推動重返或加入聯合國的工作。 根據會籍普及化原則,認為聯合國主張「凡是國際上的主權國 家,原則上均可申請加入聯合國成為會員國,擁有聯合國會籍」 →請聯合國大會成立特別委員會並設立工作小組,審查中華民國在臺灣之特殊國際處境,確保臺灣二千三百萬人民參與聯合國之基本權利。 我國代表權和參與問題、聯合國維護東亞和平安全扮演的角色,表達我國積極參與的心願 返聯:是重返聯合國,中國國民黨主張以 中華民國的名義,重新回到聯合國。 入聯:加入聯合國,民主進步黨主張以臺灣的 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28
1. 重返聯合國的努力 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臺後, 提議「兩岸外交休兵」, 並主動撤回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以表達對中國的善意。
多年努力,中國極力阻擾及封殺,使我國無法成功地將議案列入大會議程討論。 一次次的提案,已引起不少國家駐聯合國代表的注意,逐漸了解臺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所受之不平等待遇。 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臺後, 提議「兩岸外交休兵」, 並主動撤回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以表達對中國的善意。
29
2. 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情形 (1) 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除積極推動重返聯合國外,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2. 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情形 除積極推動重返聯合國外,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1) 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2)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3) 爭取參加世界衛生組織
30
(一)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31
(二)世界貿易組織 (WTO)
32
(三)世界衛生組織(WHO) 自1997年起就申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成為觀察員
在2009年以「中華臺北」的名義,以及「觀察員」的身分列席世界衛生大會(簡稱WHA),而得以分享世界衛生資訊。 2009年元月,世界衛生組織主動接納我參與「國際衛生條例」(簡稱IHR),使我國能加入全球疫情通報及防治體系,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直接聯繫互動,此對提升我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及公共衛生具有正面的意義。
33
世衛密件曝光??!!
34
3. 參與非政府的國際組織 全球化時代,民主發展潮流使各國公民社會蓬勃發展,非政府間國際組織之活動力及影響力日增。
3. 參與非政府的國際組織 全球化時代,民主發展潮流使各國公民社會蓬勃發展,非政府間國際組織之活動力及影響力日增。 我國外交部落實「全民外交」的理念,於2000年成立「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專責輔導並推動國內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事務。 →其主要目標在於: 1.扮演各類性質的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之聯繫平臺,協調與統籌政府及民間參與國際相關的資源 2.與所有國內非政府組織建立起「夥伴」關係,積極輔導並協助參與非政府國際組織活動,拓展深化我國國際活動空間 城市外交:非傳統性的外交工作 →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地方政府,都與國際上許多城市簽訂交流協議。 國民外交:從團體到個人都可進行的。
35
臺灣的困境與希望 目前在國際社會上只有23個邦交國 問題的癥結在中國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調整就成為改善我國國際地位、參與國際社會的關鍵因素?! 我國宜正視此一外交現實,改採靈活務實之外交策略 繼續致力於臺灣的經貿、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加強本身的實力,維護主權與尊嚴 樂於克盡國際社會的義務,爭取各國友人的肯定 而在適當的機會或場合中,支持我國參與國際社會的組織與活動。
36
我國目前擁有23個邦交國,分別為: 非洲 4 國 布吉納法索 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 史瓦濟蘭王國 中南美洲 12 國 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甘比亞共和國 中南美洲 12 國 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巴拉圭共和國 聖文森 貝里斯 薩爾瓦多共和國 海地共和國 尼加拉瓜共和國 多明尼加共和國 宏都拉斯共和國 巴拿馬共和國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歐洲 1 國 教廷The Holy See 東亞與太平洋島國 6 國 帛琉共和國 吐瓦魯 馬紹爾群島 索羅門群島 吉里巴斯共和國 諾魯
37
揪竟…… 臺灣,到底是不是一個主權獨立 的國家? 你會如何作答? (A):是。
(B):不是。 臺灣是「中華民國」政府治 理下的一個自由地區! (C):不是 。臺灣是一個不正常化的國家! (D):不是。 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38
讓台灣站上世界的舞台 需要你我一起來努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