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提琴演奏家 The cellist Yoyo Ma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 .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提琴演奏家 The cellist Yoyo Ma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 .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提琴演奏家 The cellist Yoyo Ma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
幻灯片配乐:雨中的故事 马友友演奏 大提琴演奏家 The cellist Yoyo Ma 图片及资料来源:网络 pps幻灯片编辑制作:张伟林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2

3 他是拿着哈佛大学人类学学位的国际大提琴教父,他从7 岁开始就进入白宫为总统演奏,他是奥巴马口中“我遇到过的最快乐的人”,也曾被美国《People》杂志评选为“最性感的古典音乐家”。他便是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

4 被西方媒体评为“最性感的古典音乐家”的马友友,居然没有任何音乐学院的毕业文凭。虽然他已获15个格莱美大奖,却一直拒绝登上领奖台。

5 《时代》人物周刊的一篇文章认为:马友友是古典乐坛的宠儿,也是最受争议的叛逆者。几十年来,这位华裔音乐家走过了一条艰难的人生孤旅。而他的爱情也如他的大提琴曲一样,如天籁之音,充满梦幻般的色彩……

6 马友友1955年生于巴黎,父亲马孝骏是小提琴家,曾任教授;母亲是歌唱家。中文“友”字是友谊的意思,马友友说他父母给他取名时“似乎懒得动脑筋,想不出别的什么来,于是多加一个‘友’字了事。”

7 据卢雅文回忆录《我的儿子马友友》透露,马友友一生下来就有惊人的记忆力,两岁就懂得分辨音调的高低,三岁就能在钢琴上发出美妙的声音。一次,他随父亲去听音乐会,指着台上一件很大的低音提琴,对父亲说:“我要的就是这个。”

8 马友友四岁开始学大提琴,每天要背熟两小节巴赫的曲调,4岁已能演奏巴赫的组曲。不久,一位良师益友走进了马友友的生活,那就是和蔼可亲的艾萨克-史特恩。史特恩回忆说:“我去听他拉琴,那时他才6岁,个子还没大提琴高。”

9 马家1962年移民到美国,史特恩帮助他们安顿下来,并拉了他的朋友————杰出大提琴家伦纳德-罗斯来听马友友拉琴。罗斯一听完,立即收马友友为徒。史特恩说:“所有人都注意到马友友非凡的天分。我把马友友推荐给几位乐团指挥,人家当即聘用了他。”

10 1962 年11 月29 日,在肯尼迪中心的舞台上,七岁的马友友和姐姐跟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同台演出。为肯尼迪总统和夫人和五千名观众表演,这一对黄皮肤的小孩用音乐征服了在场5000 多名观众,包括肯尼迪总统和夫人。右为著名指挥家音乐大师伯恩斯坦。

11 大指挥家伯恩斯坦对马友友说:“孩子,你还是应当回到学校去专门习琴和读书,那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提琴家。”
在父亲的朋友、著名小提琴大师伊萨克·斯特恩的推荐下,马友友开始师从于著名大提琴家伦纳德·罗斯学琴,并进入了赫赫有名的美国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一学就是7年。

12 马友友的父亲马孝陵有一个理论,他认为要出一个艺术家,必须是几代人的结晶:爷爷辈有钱,父亲辈有文化,儿子才能有条件成为艺术家。马友友正好就是这样“钱和文化的结晶”,爷爷是地主,父亲是音乐教育学博士,母亲是声乐演员。而生在法国,长在美国,以及完全的中国家庭背景,这样多种文化的融合为马友友开阔的艺术生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分。

13 马友友于1972年进哈佛大学就读时,“觉得自己的天职就是把音乐带给每一个人”。他们在自己的学院剧场演奏,“早在那个时候,只要消息一传开,座位总是不够的”。有一次,马友友不得不在剧场外演奏,“以安抚拿不到入场券的人”。

14 技巧出色的马友友从不参加任何音乐比赛,要知道,对于不少演奏家而言,那是成名的一条捷径。马友友却完全靠个人的演奏而征服乐坛。

15 马的演奏表现出一种超凡的控制力,既精雕细琢又豪迈奔放。他甚至能在演奏德沃夏克协奏曲这样的大部头作品时从头至尾不失一节一拍。他与艾默缪尔·埃克斯联袂演出勃拉姆斯奏鸣曲时已经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演技。他对巴赫一系列作品的诠释也堪称典范。

16 十六岁那年,在一个音乐夏令营马友友结识了美国女孩吉儿。经过七年爱情长跑,他们结婚。夫妻默契、感情深厚。婚后吉尔生下两个孩子后,不再工作,专门在家相夫教子。马友友说,现在与吉儿通电话,彼此只需“叹气”就好了。

17 2005年春,马友友在回答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说到他和吉儿的婚姻:“我庆幸拥有了这样一位集美丽、智慧和爱于一身的女性为伴侣。我们是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谁离开谁都不是琴,都不成音乐……”

18 马友友很有“总统缘”,曾先后为5 位美国总统演奏过。最近的一次便是2009 年奥巴马总统的就职典礼上,送上了一曲《空气与简朴礼物》。

19 奥巴马国宴上的名流显贵。前去赴宴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与夫人吉儿·哈诺尔。

20 2011 年2 月15 日,马友友被奥巴马总统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21 如今的马友友还是奥巴马政府“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的成员,负责起草一些“艺术及其社会角色”的文件,请教育工作者、决策者以及投资者共同分享经验。但马友友表示“宁愿留在文化的领域内……我纯粹投身于文化领域,我身不在政治。”

22 他说:“我清楚,政治是一个沉重而巨大的棒槌,只着眼大事件、大趋势,难免会遗忘掉一部分人。人类只有通过对文化的理解,才能驱动人类生活三大引擎:政治、经济、文化的正常运行。”

23 在音乐上,马友友大胆地跨界,尝试大提琴和口琴的搭配,尝试和美国乡村摇滚巨星James Taylor合作录制专辑。他不仅有着敏感的文化触觉,而且敢于突破形式并持续尝试在不同文化中激荡出火花。

24 马友友自出道后,主要在美国发展。相比欧洲大陆,美国的古典音乐市场要弱得多。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纯粹的古典音乐是很难有发展空间的。马友友的唱片出版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几乎总是古典曲目与跨界曲目相交替。

25 1983年10月至1984年6月,他和钢琴家埃克斯出版了两张贝多芬奏鸣曲,就在这之间,他出版了和克劳德·波林三重奏合作的爵士专辑。1995年,在发行了一张极其严肃的三重奏专辑之后,他接连推出《阿巴拉契亚圆舞曲》和《探戈之魂》两张轻松的作品。2008年《和平与欢乐之歌》以后,今年2月又推出了严肃的门德尔松《钢琴三重奏》。

26 马友友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地把世界各地的民乐、通俗乐甚至边缘乐器都融入了他的创作,触怒了严肃音乐界的保守派。1992年春,维也纳国家剧院宣布取消与他签订的演出合约。

27 同时,马友友的恩师,也是他最依赖和崇敬的指挥家斯坦恩先生也拒绝与他同台演出。电话中,他对马友友说:“孩子,你在自以为是的轨道上滑行得太远了,难道你想把古典音乐变成儿歌秀?”

28 马友友无声地放下了电话,被迷茫和孤独彻底地打倒。那天晚上,他给远在美国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吉儿第一次听到丈夫哭泣,心都碎了。她推掉手头的工作,飞到了丈夫身边。

29 吉儿像母亲一样地摸着马友友的头说:“贝多芬说过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你认为所有的古典音乐都是当时的民歌和流行音乐的最佳组合,你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和孩子们的孩子只知道莫扎特和巴赫,而不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音乐存在过!你没有错,这不是一个妻子的看法,而是你最信赖的朋友的由衷感慨!”

30 1999年,马友友酝酿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专辑终于问世。经过旷日持久的论战,格莱美第12次给他“加冕”。2000年,他为电影《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这首新古典提琴曲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31 2004年春,马友友再次获得43届格莱美大奖。迫于公众和媒体强大的舆论压力,维也纳国家剧院再次向马友友发出邀请。

32 马友友在十六岁那年进入哈佛大学念人类学。在哈佛念书时,马友友也接触了许多中国古籍,像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都是他喜欢的。问他最喜欢《红楼梦》里的那个人物?他笑嘻嘻的说“贾宝玉”。为什么?“因为有很多女朋友!”说罢他自己就大笑起来。

33 尽管从来没有在中国生活过,但他却从小是听着父亲讲《三国志》长大的,每次吃饭前说不出每道菜的中文名字还不许下筷子。他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极其喜欢中文的他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一定会用蹩脚的中文坚持到底。

34 他说:“虽然没有在中国生活过,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中国古典文化和价值观从小就根植在我的心里,儒 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道家的思想,佛家的理念。”也正因如此,马友友才能为《东邪西毒》和《卧虎藏龙》谱写出最中国风的旋律。

35 马友友第一次去北京,演奏了巴赫的乐曲,在大厅里进行彩排,到处都是人。在此之前有100 个大提琴演奏人员为他进行表演。

36 6 个小时后他回到了波士顿,他的朋友拿来一盘DVD 出来说:这是你在北京音乐会的录影。说是在唐人街花5 美元买的。马友友觉得挺好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纪念品,可能质量不是很好,但这的确是挺有意思的。

37 他从来都把自己视为“人类的一员”、“地球的一分子”。
“非要我选择当中国人、法国人或美国人,压力都太大,我的选择是不选。”

38 对于这样一位蜚声国际的大提琴家、音乐家而言,国别从来不是问题。因为音乐是全世界共通的。

39 多年以来,马友友奔走世界各地,发掘优秀的音乐家,大胆地用自己的大提琴与中国的琵琶和笙、日本的尺八、印度的鼓……东西方各种乐器同场演奏,通过把全世界的艺术家和观众聚集在一起来拉近各地域间的距离。

40 1988年,马友友就受丝绸之路的启发创建了“丝绸之路” 音乐组织丝路计划。
2001年3月3日,马友友在北京世纪剧院展开他的“丝路之旅”音乐计划,他与“丝路合奏团”一起进行一场特别的音乐演出。

41 他每年都有100次以上的世界巡演,而他演奏的曲目和合作的对象则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今天也许是和某著名指挥和乐团演奏古曲作品,明天就是爵士乐团的即兴演出,再不就是和先锋音乐家如谭盾合作,把大提琴拉出你做梦也想象不到的声音来。他的技巧和才华甚至能将被认为是小提琴手演奏极限的《帕格尼尼二十四随想曲》改成大提琴曲,令人瞠目结舌地演奏得游刃有余。

42 2009年1月31日大提琴家马友友来台举办“新年音乐会”,在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马英九夫妇出席。

43 201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10周年纪念活动在纽约世贸遗址举行。
华人大提琴家马友友在仪式上演奏乐曲。

44 听过马友友的琴声,很多人会被那种透亮而温柔的大提琴声音所吸引。为了得到这种招牌式的声音,他几乎从不用过大的力量按弦。当他能良好地控制左右手的协调时,他手中的斯特拉迪瓦利琴便能发出一种介于自然泛音和实音之间的声音。这种声音非常明亮,穿透力极强。同时,配合左手的揉弦,总能让音乐变得非常感人。

45 名演奏家自然当有名琴相配。马友友有两把琴,一把是自己拥有的,一把是英国一位大提琴家借他用的。这两把琴都已两百多岁。马友友戏称它们是“太祖母”,所以到哪儿都得自己亲自提着。搭飞机也要为他的琴买一张飞机票。

46 马友友有一种独特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无论是在演奏音乐还是在拍摄专辑封面,或者接受电视采访,哪怕面对一屋子陌生记者,马友友的笑容始终真诚,也难怪有这么多人称赞他的好人缘了。

47 马友友部分音乐作品 01 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1998) 爱之曲 Playing Love
02 战火浮生 The Mission (1986) 贾布利耶的双簧管 03 战火浮生 The Mission (1986) 瀑布 The Falls 04 天堂电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乡愁 Nostalgia 05 天堂电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寻觅 Looking For You 06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alena (2000) 主题曲 Main Theme

48 07 幽国车站 A Pure Formality (1994)
主题曲 Main Theme 08 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黛博拉主题曲 Deborah's Theme 09 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柯奇之歌 Cockey's Song 10 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11 西部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 12 黄金三镖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黄金狂喜 Ecstasy Of Gold

49 13 越战创伤 Casualties of War (1989)
主题曲 Main Theme 14 铁面无私 The Untouchables (1987) 死亡主题 Death Theme 15 摩西 Moses (1995) 16 马可波罗 Marco Polo (1961) 17 嘉莉珐夫人 La califfa 1971 晚宴 Dinner 18 嘉莉珐夫人 La califfa 1971 夜曲 Nocturne

50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Download ppt "大提琴演奏家 The cellist Yoyo Ma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 .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