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十一月的白芒花 楊牧
2
目次 一、題解 七、問題與討論 二、作者 八、延伸閱讀 三、補充資料 九、牛刀小試 四、課文賞析 十、好站連結
一、題解 七、問題與討論 二、作者 八、延伸閱讀 三、補充資料 九、牛刀小試 四、課文賞析 十、好站連結 五、文章結構表 十一、圖片出處 六、語文萬花筒
3
出處 出自《亭午之鷹》 此書結集楊牧從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二年之間的散文,共收錄十五篇散文。
書中後記提到:「所謂散文,往往就和詩一樣必須在一真正準確的修辭與文法架勢裡,始能有機地發端,展開,完成。」
4
《亭午之鷹》簡介 《亭午之鷹》的內容大部分是自然與人文的交感互通。 每篇散文之前,都有詩相互對應。
此書為楊牧最為雅正之作,筆風優遊不迫,舒卷從容,全篇文字自然流露閒雅詩意,完全脫卻文字雕鏤的痕跡。
5
《亭午之鷹》 楊牧《亭午之鷹》以疏淡雋永筆調,寫山川大自然與人類的互通交感,蘊涵宇宙萬物的感悟與深刻哲思,是自然與人文共生交感而引發的生命謳歌。 全書以自然美為核心,切入作者與蝴蝶、木瓜、蒼松、芭蕉、松茸、白雪、麻雀、鴿子、蕁麻、野櫻、土狼、白芒、老鷹的和諧關係,建構物我交融,融景於情的生命情感。
6
《亭午之鷹》 特別的「倒裝句」和「斷句」句法 ★倒裝句: 「我的思索企及一個終點了,終於。」〈庭鐘〉
「正午鐘響,總不免悚然凝望,彷彿搜索著,很希望看到它對我飛來,但它好像竟走了,我們的鷹。」〈亭午之鷹〉 ★斷句: 「縱使耽美如故,不免有些猶豫,矍然。」〈去夏在一海島的小木屋〉 「窗外又是一陣馬蹄聲,清脆,悠遠,虛幻。」〈紐約日記〉 「只見家家煙囪冒著青煙裊裊,寧靜,和平。」〈崢嶸〉 「太陽也照在這一切,這一切噪音上,閃光發亮,肆意充斥其間,砰碰叮噹轟隆拍打,肆意。」〈水灣〉
7
寫作背景 本文完成於民國八十年,楊牧五十二歲時,刻劃的是母愛。由作者返鄉時在火車上看見窗外遠處白芒花而起筆,繼而追憶自己意識裡潛藏與白芒花相關的回憶,是他與母親的關係。 在白芒花環繞的山間小路,母親用身體掩護自己,因此白芒花對自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全文淡淡的述說外在景物和自己內心情緒的互動變化,是一篇融情於景的佳作,也是楊牧散文特色的絕佳典範。
8
題解 白芒花,別稱寒芒、芒草和菅草。是臺灣郊野常見的植物,盛開在秋天,八月、九月和十月。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以「十一月的白芒花」為回憶的觸媒,往事和此時看似發生在不同季節,卻同時以白芒花為背景。 十一月白芒花依然盛開,作者看見漫山遍野的白芒花,加上秋末冬初蕭索淒清感,不由得引發對往事的回憶,從白芒花進而勾連出往事,是一篇融情於景的佳作。
9
作者 楊牧
10
楊牧=葉珊 楊牧,從母姓 ,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人,民國29年生。高中起使用筆名「葉珊」,三十二歲以後以楊牧(父姓)筆名寫作。
父親開設印刷廠,父親的印刷廠對楊牧早期的作品出版有相當的幫助,印出他的第一本詩集《水之湄》。母親極有想像力,喜用意象,充滿譬喻,楊牧自言個人文學想像,對文字的關注,均來自母親,受其薰陶。
11
少年葉珊時代 楊牧13歲入花蓮中學初中部,與小說家王禎和是隔壁班同學。十五歲升入高中部,開始寫詩和散文, 向《現代詩》、《藍星》詩刊、《創世紀》、《葡萄園》詩刊及《野風》等文藝刊物投稿。 在臺北準備重考時,常和洛夫、余光中等聚會,討論詩作。 詩作以溫柔婉靜的抒情風格見長,當時作品深受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影響。 十八歲出版第一本詩集《水之湄》,以驚人的敏銳性和對文字的掌握能力,受到現代詩壇的矚目。
12
中年楊牧時期 一九七二年後,筆名改為「楊牧」,風格轉為更具現實的關懷,不論詩或散文均有不錯的創作成就。
獲國家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及中國時報文學獎推薦獎,為當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翻譯家。 旅居美國期間致力散文創作,探討散文的本質,對近代散文加以深入分析和詮譯,提出新散文的內涵與特色,並運用實踐在其散文創作中。
13
感情與婚姻 楊牧大學時,結識陳少聰女士,後來兩人結婚,卻於一九七六年離婚。楊牧在〈搜索者〉一文中就表現此時期自我放逐的孤寂心境。
一九七八年,一次旅途中認識了夏盈盈女士,兩人一見鍾情,婚後赴美定居。楊牧的詩文開始洋溢滿足的幸福感,他自己在詩集《海岸七疊》後記說:「時常,就在斜陽午後的書房裡,我動手寫作,或是整理這一兩年積存的舊稿,聽見盈盈在樓上走路的腳步聲,洗菜淘米的水聲。我下筆往往是從容不迫的,所以我想我又已恢復我本來應該保有的安詳的面貌。我不能不覺得喜悅,感謝。」 一九八○年,獨子王常名誕生,甜蜜的第二次婚姻與兒子是楊牧創作的幸福泉源,「無限溫暖充滿一個中年人從冷漠焦躁又回歸起碼的溫柔和敦厚的心」。
14
散文特色 一、詩化散文語言 楊牧將詩歌創作的特點,融入散文中,使散文語言長短句交錯,知性感性交融,呈現出如詩的散文風格,散文中具有詩的風采和氣質,被人稱之為詩質散文。 二、人文散文的社會關懷 以童年成長的花蓮為題材,省思自己成長歷程,透過對童年故鄉的追憶與關懷,流露出濃厚深情。 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是楊牧成長的三部曲。 三、音樂性散文 追求音樂性是楊牧散文的一大特色。 四、結合中西文學 長期浸染中西文學,散文中有濃厚的中西文化交融氣息。寫作時渲染想像,融入典故營造氣氛,用現代語言開創新的對話空間。
15
詩作特色 一、堅持古典主義詩風 楊牧對詩觀的要求是「中國的」、「東方的」。主張以詩經文學為標準,採取新古典主義的回歸精神。
二、發展史詩和敘事詩 詩中具有史詩和敘事詩的特質,詩作中除了人物性格刻劃,也有完整故事敘述,讀起來既有情節又動人。 三、愛情詩樂園 情詩一向為楊牧所拿手,楊牧在愛情詩樂園尋找他愛情的不朽性。 四、講究詩作形式 1.聽覺意象的大量使用;2.組曲形式把詩作結構,各節以數字標示,像音樂組曲;3.迴旋式結構,頭尾呼應或某些句法意象會反覆再現。
16
風格的改變 葉珊時期 唯美浪漫及抒情 楊牧時期 關懷生命、關懷現實,充滿了感性與知性
隨著筆名的更改,寫作風格也有了轉折。他的散文特色經歷不同階段的轉變,勇於試驗文字,在尋常的主題中,刻劃出幽微的情思,並以深厚的學養豐富文字的內涵。 散文中加入現實問題的探討,提出對臺灣社會的觀察、省思批判與理想。 寫作技巧上,突破傳統散文形式上的窠臼,風格別創展現出獨特的韻味。
17
散文集 〈葉珊散文集〉 (志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年輪〉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五年) 〈柏克萊精神〉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六年)
〈葉珊散文集〉 (志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年輪〉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五年) 〈柏克萊精神〉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六年) 〈搜索者〉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一年) 〈山風海雨〉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六年) 〈一首詩的完成〉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八年) 〈方向歸零〉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八年) 〈疑神〉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二年) 〈星圖〉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四年) 〈亭午之鷹〉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五年) 〈下一次假如你去舊金山〉(洪範書店,民國八十五年) 〈昔我往矣〉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六年) 〈奇萊前書〉 (洪範書店,民國九十二年) 〈掠影急流〉 (洪範書店,民國九十五年)
18
詩集 〈水之湄〉 (藍星詩社,民國四十九年) 〈花季〉 (藍星詩社,民國五十二年) 〈燈船〉 (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五年)
〈水之湄〉 (藍星詩社,民國四十九年) 〈花季〉 (藍星詩社,民國五十二年) 〈燈船〉 (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五年) 〈非渡集〉 (仙人掌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傳說〉 (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瓶中稿〉 (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北斗行〉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七年) 〈楊牧詩集1956~1974 〉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七年) 〈吳鳳〉 (詩劇,洪範書店,民國六十八年) 〈禁忌的遊戲〉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九年) 〈海岸七疊〉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九年) 〈有人〉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五年) 〈完整的寓言〉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年) 〈楊牧詩集1974~1985 〉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四年) 〈時光命題〉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六年) 〈涉事〉 (洪範書店,民國九十年) 〈介殼蟲〉 (洪範書店,民國九十五年)
19
其他著作 【評論集】 【選集】 〈傳統的與現代的〉 中國近代散文選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三年)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年) 〈文學知識〉
(洪範書店,民國六十八年) 〈文學的源流〉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三年) 〈隱喻與實現〉 (洪範書店,民國九十年) 〈失去的樂土〉 (洪範書店,民國九十一年) 【隨筆】 〈交流道〉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四年) 〈飛過火山〉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五年) 【古典文學校箋 】 〈陸機文賦校譯〉 【選集】 中國近代散文選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年) 豐子愷文選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一年) 周作人文選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二年) 許地山散文選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四年) 徐志摩詩選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六年) 現代中國詩選 (洪範書店,民國七十八年) 唐詩選集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二年) 徐志摩散文選 (洪範書店,民國八十六年)
20
得獎記錄 年度:89 獎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 年度:89 獎名:國家文藝獎 年度:79 獎名:吳三連文藝獎
年度:76 獎名:吳魯芹散文獎 (山風海雨) 年度:76 獎名:時報文學獎推薦獎 (吳鳳) 年度:68 獎名:中山文藝創作獎 (吳鳳) 年度:68 獎名:時報文學獎推薦獎 年度:55 獎名:青年文藝獎金
21
得獎原因 第四屆 國家文藝獎文學類 得獎者楊牧
得獎者楊牧 楊牧先生堅持文學創作四十餘年,詩、散文、評論、譯作均卓然成家。詩意的追求,以浪漫主義為基調,構築生命的大象徵。散文的經營,兼顧修辭與造境,豐富臺灣的抒情傳統,評論的建構,融匯美學涵養與人文關懷。楊牧先生創作風格與時俱進,不追逐流行,不依附權力,特立獨行,批判精神未嘗稍減,允為臺灣文學的重鎮。
22
《葉珊散文集》 楊牧第一本散文集,收錄十九歲至二十五歲的感情與思想,文字浪漫多情。 書中共四十六篇,分為三輯。
大致按照寫作時間先後順序編排,寫作年代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五年,書前自序有作者對青少年時期的自己的描述。
23
作品書影
24
名家評論 「楊牧尊重中國古典傳統、盡力吸收西方文學優點,融合知識分子與藝術家的強烈使命感,苦心孤詣,朝自我堅持的目標努力邁進,務求塑造獨特風格並開拓現代散文新境界,允稱現代散文最具知識良心與藝術良心的作家。」 「楊牧的理念、實踐、以及成績,對從事現代散文創作與欣賞的人而言,都不失為一種典範,富有教育與啟示意義。」 (何寄澎〈永遠的搜索者〉)
25
名家評論 「已經創作三十年的楊牧,在過去的時間裡,從未放棄他堅持不斷嘗試求變的風格,從年輕時期開始,即以每次不同面貌的作品,展現他獨特的氣質。」 「從葉珊到楊牧,從詩到散文,從抒情到社會批評!這氣質之中又蘊含著深深冷靜的自我剖析與生命情調的期許。」 (沈花末〈冷靜的尋求和追隨之心〉)
26
名家評論 「楊牧在這個時期崛起的意義,不僅只是開拓散文的領域而已,他也在樹立一個典範,他讓人知道感情是可以處理的,這種情並不限於對於愛情的沉溺,其中還有家國之情、山河之情、宇宙之情。」 「楊牧運用『冷』的文字表達他內心的『熱』,透過聲音、色彩、節奏,他層層節制情緒變化,終於使雜質沉澱,使純粹昇華。」 (陳芳明〈典範的追求〉)
27
名家評論 「楊牧擅長營造聲韻之美,有些詩篇,讀者可能在似懂非懂之際已自喜歡起來了。」
「喜愛欣賞文藝作品和有志從事文藝創作的青年學子,對於本文所介紹的這位在寫作的領域裡,永遠求新、求變,不斷地自我突破、自我創新的楊牧,應有所會心,在佩服之餘,亦可以他作為典範。」 (吳潛誠〈完整的寓言〉)
28
名家評論 「楊牧是臺灣最勇於試煉文字、語法、也最卓然有成的巨 匠。」 (焦桐)
匠。」 (焦桐) 楊牧是以「敘事的抒情詩」來寄托心意,「透過自我的追 索與體認而真正地在精髓上回歸民族的傳統」近三十年 來,楊牧在散文方面的造詣,不下於新詩。 (楊子澗) 「在主題意識方面,他關懷鄉土、關懷社會、關懷整個世 界,他揭露問題,往往提出理想,他關懷的範圍由小而 大,思考的層面由淺而深。在藝術技巧方面,致力突破形 式上的窠臼,別創新格,嘗試從西方文學、中國古典文 學、現代詩中汲取各種藝術技巧,融入散文之中。」 (吳三連文藝評審會)
29
手稿
30
手稿
31
手稿
32
段落大意(1-3段) 由車窗外景物寫起,以白芒花為引,白芒花映入眼簾,觸動心靈深處,傳達出對母親的懷念。
意識深處對十一月的白芒花產生一份特殊情感,原來是對母親的記憶。 白芒花被喻成「美麗的夢魘」,而這美麗與哀愁的情緒總是反覆來襲。
33
段落大意(4-6段) 此部分寫出作者與母親的關係,多年以來,母親的形象總在夜深人靜時浮現腦海。
接著追憶過往幼年時,與母親趕路,突遇二次大戰盟軍的軍機掃射,母親立刻以自己的身體護衛兒子,這一切,山頂的白芒花全部目睹。 回憶逐漸淡去,現實的作者內心始終不平靜,母親毫無保留的保護,是內心永遠無法忘懷的親情。
34
段落大意(7-10段) 去年同一段旅程所見的白芒花,是他記憶裡「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一種無窮盡的象徵,永不止息的啟示」,一如與母親的情感。 文章主題和題目結合,對白芒花的複雜情感解析成為對母親的情感。
35
段落大意(11段) 首尾相呼應流露的情緒,預言白芒花的形象仍會不斷的以沉鬱的情緒來襲。
那年清新乾淨的白芒花不會再來,那些與母親共有的往事亦不再。
36
Ams:過去的歲月永不再回,如同與母親的往事也回不來了,此趟返鄉的旅程,事實上是楊牧尋求記憶中母新形象的旅程。
文末的「不斷為我重複著一些類似的情緒來襲」意指什麼? Ams:過去的歲月永不再回,如同與母親的往事也回不來了,此趟返鄉的旅程,事實上是楊牧尋求記憶中母新形象的旅程。
37
文章賞析 文章中,夾「白芒花」意象於抒情中,一開始遊子歸鄉途中的意識轉折到追憶往昔母親的愛。 運用疊語,層層遞升記憶,回溯時光,探索祕密。
第一人稱觀點的敘述,以含蓄的抒情姿態,娓娓訴說母愛與思戀。 以寄託靈性,化白芒花為有情物的「轉化」描寫,讓白芒花具有主體性,甚至成為他生命的祕密通道,直通心靈深處,與心靈相感應。
38
「白芒花」的意象 起點-記憶之間的連結 課文中: 「我間關還鄉,一路上看白色的芒草開花。」
「我的確注意到這一路上的白芒花,都垂垂蕤蕤,是因為小雨淋過的關係嗎?」 「……這時我斜斜靠著座椅,看她一簇一簇在潮濕的山坡飛逝,忽遠忽近,低著頭。」
39
白芒花-母親 課文中: 母親為我擦汗,拿手巾在我面前搖著搧風,給我水喝,給我餅乾和涼糖,然後他自己擦汗。這一切山坡下的白芒花伸長了脖子在看,山坡上的白芒花也遠遠俯視,點頭嘆息。 飛機從我們頭頂上喧嘩越過,向開闊的河流區域航去,繞一大圈,聲音小了,遠了,一定是回海上去了。母親把我抱起來,幫我擦汗,讓我坐好,然後她清理她自己,一邊小聲安慰我。她的面容和聲音寧靜超然。我注意到山頂俯身來看的,又是一些欣悅的白芒花,而坡底更有許多白芒花,也都在前後搖動,興高采烈的看我們。
40
問題與討論 三、白芒花在本文有何象徵意義?還有其他事物在本文發揮藉物抒情的作用嗎?
41
其他如避空難那天的「鳥聲」:細碎嚶嚀的叫聲,比喻成如母親溫柔安慰的聲音。雖短暫卻似永恆,烙印在作者內心深處。
白芒花在本文中象徵了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一種無窮盡的象徵,永不止息的啟示。 其他如避空難那天的「鳥聲」:細碎嚶嚀的叫聲,比喻成如母親溫柔安慰的聲音。雖短暫卻似永恆,烙印在作者內心深處。 鼓噪的「知了」:比喻母親對自己的恩情充滿意識裡,如其名般「知了,知了」的提醒著自己。 「火車旅程」:一條返鄉的路程,從一開始的向外風景探索到後來的回想,再到豁然出洞的明亮,正如作者心靈經歷的旅程。
42
白芒花在本文中象徵了 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 一種無窮盡的象徵,永不止息的 啟示。是母親形象(母愛)的象 徵。→
43
避空難那天的「鳥聲」: 細碎嚶嚀的叫聲,比喻成如母親溫柔安慰的聲音。雖短暫卻似永恆,烙印在作者內心深處。 →
44
比喻母親對自己的恩情充滿意識裡,如其名般「知了,知了」的提醒著自己。 →
鼓噪的「知了」: 比喻母親對自己的恩情充滿意識裡,如其名般「知了,知了」的提醒著自己。 →
45
「火車旅程」: 一條返鄉的路程,從一開始的向外風景探索到後來的回想,再到豁然出洞的明亮,正如作者心靈經歷的旅程。
46
問題與討論 一、本文主要在描寫作者與母親間的關係,題目卻名為「十一月的白芒花」,請說明作者的用意。
47
每次作者在天氣逐漸轉涼的十一月時看到白芒花,內心總有什麼情感在作用。仔細一分析,原來是多年前母親奮不顧身的保護自己,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象,並在心坎刻劃了母親高超聖潔的形象。 →
48
作者明寫自己在十一月看白芒花的心情,實質上在暗訴母親對自己的愛,因為白芒花是他與母親情感的見證,透過觀看白芒花同時在觀看自己與母親的親情。
49
所以,「十一月的白芒花」是一種母愛的象徵,也是作者藉白芒花傳達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是藉物抒情的寫作手法。
50
陽明山上的白芒花
51
深究鑑賞 一、融景於情 先從寫景開始,再轉入情感層次,營造飄渺的情思。當他凝視著白芒花,往事就一幕幕在腦海裡浮現,呈現想像與記憶交融的事件於讀者眼前。 白芒花開啟情緒起伏的線索,最後全面鋪敘為文章的主要部分。細膩的傳達作者對母親潛藏的懷念,把主觀情緒融入景物的變化之中,白芒花彷彿也有情感。
52
二、點出母愛主題 楊牧使用冷靜的抒情筆調和不著痕跡的擬人、轉移情感手法。 文章中間具體場景的描述,將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重現,道出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回憶母愛永遠無法忘懷,而今母親病了,作者心中充滿憂慮不安與焦躁,透露對母親的深切關懷。
53
三、白芒花的象徵 白芒花是記憶裡的象徵,楊牧在結尾處呼應首段的情緒,轉出文章多層次的意義。 去年十一月明亮的白芒花過去了,往事已如芒花般枯槁。文章結構從作者搜尋白芒花的意義起,到建立象徵意義,再到認清真相,表現情感。 文字瑣碎,記憶片段,連自己心靈也不斷起波紋。甚多的短句,不完整、不連接的意義,正表達他真實的情感。
54
文章結構表
55
何謂「象徵」? 【象徵的定義】:以具象的符號,傳達抽象的意念,透過理性關聯,以具體表達抽象。 【象徵的對象】:抽象情感、觀念等。
【象徵的方法】 ★作者不明說,讓讀者自己體會,是間接陳述而非直接指明。 ★意象是作者意識所組合的形象。 【象徵的表現】 讀者發現象徵事物的意涵,有發現寶藏般的喜悅。 象徵給人的模糊感,提供比「借喻」更多的想像空間。
56
白芒花 白芒花象徵所有的母親嗎? 「白芒花」是作者刻意設計安排下,在一定的場景與氣氛中蘊含的特殊意義。
「白芒花」屬於特殊的象徵,並不代表所有的母親,只代表作者的母親。
57
象徵的類型 一、普遍象徵:其象徵意義放諸四海皆準。 國歌、國旗 => 「國家」的概念 十字架 => 耶穌基督的精神 燈塔 => 希望、光明
國歌、國旗 => 「國家」的概念 十字架 => 耶穌基督的精神 燈塔 => 希望、光明 鴿子 => 和平 狐狸 => 狡猾 獅子 => 勇猛無敵 松竹梅 => 堅毅的品格 蓮花 => 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 菊花 => 清高的隱士 紅色玫瑰 => 熱戀、愛情 蟬 => 棲高樹、飲清泉,象徵高潔 紅豆 => 癡情女子相思絕命而成,象徵愛情
58
二、特定象徵:只在特定範圍中,某個事物蘊含某種象徵意義。
「綽號」=> 代表的人物只有特定人知道。 蘭蕙 => 青年才俊(出自屈原〈離騷〉) 蘭花草 => 培養新一代(出自胡適詩) 蜘蛛絲閃爍著銀光,纖細而美麗 => 連結極樂世界與地獄的橋樑。 (具體的蜘蛛絲代表「希望與救贖」)
59
象徵母愛的還有… 孟郊〈遊子吟〉,用「三春暉」象徵母愛的偉大。 西方康乃馨是一種象徵母愛的花。
魯冰花的花語是母愛,魯冰花在茶葉盛開時隨即凋落,作為土壤的養分供茶樹生長的更茂盛,如同母愛犧牲奉獻的精神。 中國的母親之花是金針花(亦稱萱草花、忘憂草)。 洪醒夫〈紙船印象〉中紙船有著母親的愛心、作者的歡笑,與感恩的心,象徵著母愛的偉大。
60
語文遊戲 文學中植物有其象徵意涵,請將下列植物填入( )中: 【參考選項】 楊 柳 梅 菽 椿 李 桃 桂 槐 草芒 蒲
文學中植物有其象徵意涵,請將下列植物填入( )中: 【參考選項】 楊 柳 梅 菽 椿 李 桃 桂 槐 草芒 蒲 蘭 桑 菅 棗 苓 荼 1.望( )止渴 2.不辨( )麥 3.百步穿( ) 4.米珠薪( ) 5.銜環結( ) 6.指( )罵槐 7.草( )人命 8.李代( )僵 9.禍( )災梨 10.( )萱並茂 11.( )蘗之苦 12.( )刺在背 13.( )柳之姿 14.( )妻鶴子 15.( )艾同焚
61
語文遊戲 答案 1.望(梅)止渴 2.不辨(菽)麥 3.百步穿(楊) 4.米珠薪(桂) 5.銜環結(草) 6.指(桑)罵槐
語文遊戲 答案 1.望(梅)止渴 2.不辨(菽)麥 3.百步穿(楊) 4.米珠薪(桂) 5.銜環結(草) 6.指(桑)罵槐 7.草(菅)人命 8.李代(桃)僵 9.禍(棗)災梨 10.(椿)萱並茂 (荼)蘗之苦 12.(芒)刺在背 13.(蒲)柳之姿 14.(梅)妻鶴子 15.(蘭)艾同焚
62
問題與討論 一、本文主要在描寫作者與母親間的關係,題目卻 名為「十一月的白芒花」,請說明作者的用 意。
每次作者在天氣逐漸轉涼的十一月時看到白芒花,內心總有什麼情感在作用,仔細一分析,原來是多年前母親奮不顧身的保護自己,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象,並在心坎刻劃了母親高超聖潔的形象,那時,四周布滿了白芒花,以至於每次看到白芒花,潛意識裡就出現母親的形象。所以,作者明寫自己在十一月看白芒花的心情,實質上在暗訴母親對自己的愛,因為白芒花是他與母親情感的見證,透過觀看白芒花同時在觀看自己與母親的親情。所以,「十一月的白芒花」是一種母愛的象徵,也是作者藉物抒情的寫作手法。
63
問題與討論 二、作者告訴自己:「母親生病,我更不應 該生病。」請說明理由為何?
因為作者在返鄉的旅途中回憶起小時候自己生病,母親就會焦急的時時探問,因此不能讓母親擔憂。更因為多年前母親曾用自己的身體來保護作者,如此受母親愛護的身體,怎麼可以輕易生病,只要有些病癥,就是對母親的不孝。母親疼愛作者的身體甚於自己,現在母親自己病倒了,她所更珍視的作者的身體可就不能再生病了。作者這樣說,是出於對母親的孝心。
64
問題與討論 三、白芒花在本文有何象徵意義?還有其他事物在本文發揮藉物抒情的作用嗎?
白芒花在本文中象徵了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一種無窮盡的象徵,永不止息的啟示。 其他如避空難那天的「鳥聲」:細碎嚶嚀的叫聲,比喻成如母親溫柔安慰的聲音。雖短暫卻似永恆,烙印在作者內心深處。 鼓噪的「知了」:比喻母親對自己的恩情充滿意識裡,如其名般「知了,知了」的提醒著自己。 「火車旅程」:一條返鄉的路程,從一開始的向外風景探索到後來的回想,再到豁然出洞的明亮,正如作者心靈經歷的旅程。
65
問題與討論 四、人們常常因為某些事物的觸動,引發回 憶,請試著找出一種經常觸動你的意 象,想想它與往事之間的關係,並與同 學分享。
(請同學踴躍發言。)
66
延伸閱讀 楊牧作品中的母親 「我在看那顆星,一眨一眨的,好美哦!」
我孩提的時光便是在數星光中溜過去的。母親說我常半夜喊醒她,吵著要去門檻上坐著數星星,看月亮。「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她說那時我又小又專橫,自管一個人坐在高過膝蓋的檻上仰首看天,常常使她又睏又累,有時還得叫醒父親換班照護我。他們說我數著數著,慢慢自己也睏了,就依在他們膝頭上睡著了。 (節錄自楊牧〈昨日以前的星光〉,《葉珊散文集》洪範書店)
67
最初是陽光耀眼,照滿明亮清潔的廚房。我坐在靠窗的長凳上,記憶裡它比別的凳子要寬些,上面的紅漆早因為母親時常用力洗刷而脫盡了。母親不喜歡油漆的家具,總是拿爐灰把所有木製品用力刷回本色,擺在陽光下曬,然後小心搬回屋裡放好。刷過的長凳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在早晨的太陽光裡飄著,浮著,我坐在上面張望,地上是棋盤狀的日影在不斷閃動,太陽應當才從海面升起不久,正在小城的東方向高處攀爬;海面必定也湧著千萬種波光,我記得那些波光,似乎很遙遠,又好像很近。平常的夜裡我時常聽見低低的持續湧動的水聲,我問那是甚麼;母親說:「那是大海,太平洋。」那大海自然是很近的。太陽兀自從海面升起,穿過窗格子便照在清潔的地板上,屋裡飄浮著一種氣的清香。 (節錄自楊牧〈戰火在天外燃燒〉,《山風海雨》洪範書店)
68
颱風來自遙遠的海面,總是選擇花蓮為它登陸的地點。在夏天漫長而炎熱的一長串又一長串日子裡,有時我們會感覺天地間突然好像有一點反常的運作,日頭黯淡,到處吹著不緩不急的風。起先就是這樣的,那風也不是夏日海邊習習的涼風,那風帶著一層鬱燠的氣息,甚至是溫熱的,但又沒有一點溼意。樹葉飄飄自相拍打,螞蟻在牆角匆忙地奔走,隔壁院子裡的公雞奇怪地和帶著小雛的母雞一起擠在雨廊下,很不安地東張西望,電線桿上的麻雀都不知道飛到那裡去了。若是抬頭看後面的大山,你會發覺那山比平時更清朗更明亮,樹木歷歷可數,蒼翠裡彷彿鍍著一層銀光。 (節錄自楊牧〈戰火在天外燃燒〉,《山風海雨》洪範書店)
69
這時照小城的規矩,街上的店鋪提早打烊;賣醬菜的,補鍋碗的,修皮鞋雨傘的,挑擔子剃頭的,閹豬的,所有行走於大街小巷謀生的人都紛紛回家,因為照傳統的辦法,他們要從柴房裡撿出去年用過的木板,將門窗一一遮起來釘牢。所以我坐在廚房的椅子上,可以聽見四鄰到處砰碰敲釘子的聲音,在熱風裡震盪。母親忙著把晒衣服的竹桿收起來,固定在走廊地板上,把柴薪和木炭搬進屋裡,又把新醃的黃瓜和蘿蔔乾也一罈一罈捧進來,尤其更不能忘記發酵好了的豆瓣醬,和晒了半個夏天已經快成熟的豆腐乳,也小心捧了進來。廚房裡頓然變得好熱鬧。我坐在椅子上看,或者滑下來走走摸摸,覺得家裡很溫暖。颱風真好,我想,聽見四鄰釘門窗的聲音砰碰作響。颱風真有意思,我揩著脖子上的微汗想:颱風就要來了,呼——呼——颱風就要來了。(節錄自楊牧〈戰火在天外燃燒〉,《山風海雨》洪範書店)
70
牛刀小試 Q:有關〈十一月的白芒花〉一文,以下所述 何者為非? (A)不用情感激盪的言語來描寫 (B)以草木蟲鳥的反應來比喻自己內心的情
何者為非? (A)不用情感激盪的言語來描寫 (B)以草木蟲鳥的反應來比喻自己內心的情 (C)將捨身救子的親情事件,寫成冷靜、深 沉的文章 (D)預言白芒花的形象日後將伴隨溫馨的 情緒來襲。 解答:(D)
71
牛刀小試 Q:中國詞語中,常有許多以植物之物性來形容人 的成語,下列詞語使用,何者錯誤? (A)她真是豔色無雙,人比花嬌,真可謂是「人
的成語,下列詞語使用,何者錯誤? (A)她真是豔色無雙,人比花嬌,真可謂是「人 面桃花」 (B)選美會場上個個「花容月貌」,吸引了所有 觀眾的目光 (C)雖然她只是「蒲柳之姿」,但可貴的是卻有 一顆良善的心 (D)像她這樣「蕙質蘭心」的女孩,大家都喜愛 解答:(A)
72
牛刀小試 Q:關於〈十一月的白芒花〉一文的說明,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複選) (A)選自《亭午之鷹》
述何者正確?(複選) (A)選自《亭午之鷹》 (B)芒,又稱寒芒、芒草或菅草,盛開期在冬天, 故作者強調十一月 (C)文中描寫二次世界大戰時,母親曾用身體掩 護作者,免於軍機的掃射 (D)筆法從容自在,脫卻文字雕鏤的痕跡 (E)作者經常在作品中提及母親,可見母親對作 者的重要。 解答:(ACDE)
73
牛刀小試 Q:關於楊牧的敘述,何者正確?(複選) (A)臺灣 花蓮人,三十二歲前筆名葉珊,後改 為楊牧
Q:關於楊牧的敘述,何者正確?(複選) (A)臺灣 花蓮人,三十二歲前筆名葉珊,後改 為楊牧 (B)〈十一月的白芒花〉筆法從容自在,脫卻文 字雕鏤的痕跡 (C)用棒球跑壘的理論來比喻自己數十年來旅居 異地,再回歸原點的過程 (D)散文名作有緣緣堂隨筆 (E)新詩大量運用古典題材,曾致力於長篇敘事 詩的寫作 解答:(ABCE)
74
牛刀小試 Q:楊牧的作品多元而豐富,下列各書皆為楊 牧之著作,請選出何者為其散文作品? (複選) (A)《傳說》 (B)《山風海雨》
(複選) (A)《傳說》 (B)《山風海雨》 (C)《瓶中稿》 (D)《搜索者》 (E)《亭午之鷹》 解答:(BDE)
75
好站連結 楊牧詩藝備忘錄 楊牧 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yangmu.htm
從九個層面探討楊牧的詩歌藝術,包括:一、抒情功能的執著;二、愛與死,時間與記憶;三、中國古典文學的融入;四、西方世界的探觸;五、常用的詩的形式;六、楊牧詩中的自然;七、本土元素的運用;八、家鄉的召喚;九、現實的關照。 楊牧 針對楊牧眾多詩文作品的研究資料作蒐集,可在此找到相關評論。
76
圖片出處 動畫:康熹文化製作 P.9 左下1 (臺灣大百科全書 P.9 下中2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P.9 右下 (酷卡共和國 P.9 上 P P P (29~31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P.39 (陽明山國家公園 2005/11/28)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