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推进材料教学 提升备考效率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郭圣有 QQ:103854071 E-mail:gsyls01@163.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推进材料教学 提升备考效率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郭圣有 QQ:103854071 E-mail:gsyls01@163.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推进材料教学 提升备考效率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郭圣有 QQ:

2 推进材料教学 提升备考效率 绪 论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高考历史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几个共性: 1、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推进材料教学 提升备考效率 绪 论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高考历史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几个共性: 1、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2、重视能力考核。 3、提供丰富材料,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题提供的材料除了传统的文字史料和地图史料外,还有漫画作品、诗歌作品、考古壁画作品、曲线图、示意图等。 因此重不重视历史材料教学,将直接关系到历史科高考成绩的好坏。

3 推进材料教学 提升备考效率 第一部分 历史材料在广东高考命题中的运用 第二部分 历史材料教学与高考备考策略探讨
推进材料教学 提升备考效率 第一部分 历史材料在广东高考命题中的运用 第二部分 历史材料教学与高考备考策略探讨 第三部分 历史材料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4 第一部分 历史材料在广东高考命题中的运用 一、广东高考历史题材料来源、分类及能力考核 二、广东高考历史题材料运用的特点分析

5 √ (一)、2010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1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3 均田制 14 唐宋君主专制加强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1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学者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叙述 13 均田制 14 唐宋君主专制加强

6 √ (一)、 2010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15 儒家思想演变,心学 王阳明的诗 16 辛亥革命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15 儒家思想演变,心学 王阳明的诗 16 辛亥革命 学者(政治人物)言论(胡汉民) 17 双百方针 国家方针、政策(选项中应用)

7 √ (一)、 2010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18 建国初期的外交 表格材料 19 人文精神的发展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18 建国初期的外交 表格材料 19 人文精神的发展 学者著作 20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报刊材料

8 √ (一)、2010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21 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 史学著作 22 美苏冷战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21 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 史学著作 22 美苏冷战 对历史事件的叙述 23 近代文学艺术 学者观点

9 √ (一)、 2010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38(1) 宋代市民群体的发展 38(2) 近代中国留学生问题 38(3)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38(4) 改革开放时期农民工群体

10 √ (一)、 2010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学者论著、表格材料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39(1) 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的关系 学者论著、表格材料 39(2) 美国进口关税税率变化 39(3) 经济区域集团化

11 √ (二)、2011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12 早期儒学、土地制度 原始材料,文字材料, 13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12 早期儒学、土地制度 原始材料,文字材料, 1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对历史现象的叙述 14 宋明理学 民间故事

12 √ (二)、2011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15 重农抑商政策 学者言论(杨杏佛) 16 辛亥革命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15 重农抑商政策 学者言论(杨杏佛) 16 辛亥革命 私人日记、文字材料 17 北伐战争 表格材料

13 √ (二)、2011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18 大跃进运动 杂志封面图片 19 雅典民主政治 学者观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18 大跃进运动 杂志封面图片 19 雅典民主政治 学者观点 20 近代欧美国家的宪法

14 √ (二)、2011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21 巴黎公社 学者观点 22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 报刊材料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21 巴黎公社 学者观点 22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 报刊材料 23 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政策

15 √ (二)、2011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史学著作、学者论著、史学观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38(1) 史书体例,梁启超史学观 史学著作、学者论著、史学观点 38(2)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 38(3) 历史分期 38(4) 历史是什么

16 √ (二)、2011年广东高考题材料运用分析 题号 知识点 材料运用 考核目标 20世纪30年代报刊、杂志,以文字材料呈现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39(1) 30年代计划经济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报刊、杂志,以文字材料呈现 39(2) 50年代中国计划经济实行的原因及影响 39(3) 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及中国改革的深化 39(4) 历史启示

17 二、广东高考命题材料运用的特点分析 (一)、来源广泛、种类多 1、材料种类多: 文字史料:传统正史、学者论著、论文、地方文献、统计表格、方针政策、田园调查、报刊杂志、私人日记、文学作品等 非文字史料:实物图片,史料图片,故事等

18 2、近两年高考题频繁使用的材料来源、分类统计
题号 学者观点(当时的学者及当代学者) 10年:16(胡汉民)、19、21、23、 11年:15(杨杏佛)、19、21、23。 学者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叙述 10年:12、13、14、22 11年:13、 学者论著 10年:21、39、 11 年:12、38 报刊杂志材料 11年:18、22、39 学者对历史材料的整理(表格材料) 10年:18、39、 11年:17

19 二、广东高考命题材料运用的特点分析 (二)、篇幅短小,文字量少 近两年文综考试以来,这个特点更加明显,两年考题中,材料最多的2011年38题的材料也只有320多个字。

20 (三)、通俗易懂 邹樱老师在《高考历史广东卷能力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每个考生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作为历史学科考试,应当将这种“一般能力”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才能保证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正因如此,所以广东题的材料一般都通俗易懂,不会制造太大的阅读障碍,防止历史题变成语文阅读题。

21 例:(2011年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2011年15题)“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2011年16题)“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22 例:(2010·全国Ⅰ卷文综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样的材料对学生思考是不利的。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23 (四)、特别注重材料的前沿性 1、材料本身的前沿性(2011年16题,知识分子日记材料,2011年39题的报刊材料) 2、反映历史研究的前沿性(2011年计划经济思潮问题、2010年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问题)

24 (11)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12)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五)、运用材料进行各种能力的考核 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能力四大项共十二小项,在高考试题基本上都体现了,选择题主要考核前两项,主观题则四种能力都涉及。 相对较少考核的能力是第四项: 论证和探讨问题 (10)运用论证、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 史问题(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问题) (11)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12)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25 (六)、材料运用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 《高考历史广东卷能力考查研究》一文中,对2006年的周人饮食题与同年的英国工人状况题进行得分对比后得出结论: 要使历史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力考查必须与在教科书中学到的、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历史教育本身的发展。到2007年后,在广东卷中再也未出现过单纯考查提取信息能力的非选择题。 典型题例: 广东卷:08年中国印象题;09年中国科技发展阶段特征题;10年美国进出口关税变化题;11年计划经济思潮与计划经济体制问题。

26 (七)、注重运用材料来考查历史研究方法 《高考历史广东卷能力考查研究》一文认为:如果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与其他学科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大致相同的话,那么渗透历史学的理念,关注史学方法的能力考查更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特色。

27 (八)、注重用材料来构建各种主题 专家观点:黄牧航教授在《全国各地命题视野下的广东历史高考试题》一文中提出,中学历史科的主题选择有三种类别,一是单元式的主题选择,二是学科式的主题选择,三是学习领域式的主题选择。单元式的主题选择是在不改变教科书章节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囊括太多的知识点;学科式的主题选择是在打乱教科书章节结构、对教科书的内容重新进行整合的前提下进行,便于囊括更多的知识点;而学习领域式的主题选择是在学科式主题选择的基础上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宗教、法律等多学科内容渗透进来。

28 第二部分 在高考备考中进行材料教学的策略探讨
第二部分 在高考备考中进行材料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精心搜集材料,做好材料教学准备 二、精心设计问题,加强能力培养 三、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材料教学针对性

29 一、精心搜集材料,做好材料教学准备 (一)、从教材中选取材料: 目前我们广东的高中教材主要是三个版本: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尤其以前两种居多。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大量史料,如人教版中的每课“引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学习延伸”;岳麓版中的楷体字内容、“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人民版中的“学习思考”、“资料卡片”、“材料阅读与思考”等。这些板块内容都引用了大量史料,且都是经过编写者精心选择的,我们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另外每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配有大量的历史图片,这些也是史料。《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资料和研究动态,这里面的材料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比较紧密,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选用。

30 例:来自课本的材料运用: (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6课的解析与探究的史料) 材料一: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二: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这两则材料非常典型地说明了苏州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信息。

31 (二)、从试题中摘取材料 1、从高考题中选择材料: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对考生进行能力的考察,全国大多省份的高考题都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我们搜集好这部分史料,既可以了解高考动态,又可以作为教学史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可谓一箭双雕。高考题体现了命题人的思路,对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是最合适不过了,高考题的史料都是专家精心选择题的,也经过专家的精心论证,因此绝大多数都可以直接使用,在使用这些史料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重新整合使用,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的。

32 例1、就高考题的单则史料的运用: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本段材料可以在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中运用,

33 例2:对高考的材料进行组合使用: 材料一、(2010·安徽文综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 材料二、(2010·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材料三、(2010·上海单科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材料4 、(2010·全国Ⅰ卷文综15)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可以设问:以上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哪些变化?

34 2、从模拟题中选取材料 全国各地的模拟题,也都运用了大量的史料,这些也是我们进行史料教学时可以充分加以利用的,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史料时要注意其准确性,有时还要进行一定的考证以保证史料可靠性。

35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发现了一组文字材料:“两县共辖109坊,一为长兴、永乐、永宁、曲池、敦化、安仁等54坊,一为善和、通化、丰乐、昌明、安乐、怀远、醴泉、昭行、义宁等55坊”。
(1)完成下列表格(6分)。 研究主题 结论 证据 理由 材料涉及的时代最晚可能是? 材料一所涉及的史料

36 (三)、来自网络 1、专题性的教学网站,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网站, 网站栏目众多,有相多丰富的原始史料: 课标·解读,教材简介,电子课本,教师用书,教学答疑,教材解析同步导练,教学设计,测试评价,参考资料,课件素材,视频素材,教材插图,新教材新学案,同步解析与测评,历史材料与解析。 2、专业性的历史资料网站:中国古籍全录 共栏目有:经库:十三经、十三经注疏、经学史及小学类。 史库: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史评、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金石。 子库:儒家、释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杂家、术数、医家、科技、艺术、谱录、类书、蒙学。 集库:总集、别集、楚辞、词、诗文评、曲、小说、 专题库:书法、绘画、诗词全集、四库全书

37 3、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可以阅读,但是不能下载,也可以作为我们史料来源的一条途径,如http://book. chaoxing
3、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可以阅读,但是不能下载,也可以作为我们史料来源的一条途径,如 超星读书-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网站- 4、其它的历史教学网站。 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历史风云网

38 (四)、从历史专业著作和历史教学杂志中搜集史料
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杨宁一的《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何成刚、夏辉辉等编著的《智慧课堂 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这些著作中的史料引用一般都较多。历史期刊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等等,它们一般都会刊登优秀案例。这些优秀案例既可资借鉴,又有史料可供摘引。

39 (四)、从历史专业著作和历史教学杂志中搜集史料例1、:以下史料来自《智慧课堂 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图片,英国查理一世被处死图片中,普通的民众三人被放大,然后观察其表情,得出结论,这些普通民众并不是很高兴,从这些可以分析后来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是有民意基础的。

40 (四)、从历史专业著作和历史教学杂志中搜集史料 例2、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不是单纯宗教上的改革,而是一场革命。其依据是
A.第一次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突出了人的地位 B.宗教改革的思想成为后来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宗教改革运动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了人的个性 D.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例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1 二、精心设计问题,加强能力培养 (一)、材料信息提取 基本思路:提供材料,要求学生归纳材料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 可以设问如下: 1、从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他认为、他主张、他的目的是…… 3、根据材料,能推出的合理结论是…… 4、材料反映的是……

42 高考题重现:(2011年广东题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43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高考题重现、(2010年广东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44 示例: 材料一、 在这些世纪(14-19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400年之前,哥伦布横越大西洋,瓦斯科·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1837年到1897年间,西方确立了它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便是这一进程的圆满结局。”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1)、概括材料分析14-19世纪人类文明进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45 (二)、建立材料与知识的联系 1、基本思路一:展现材料,分析材料的内容,总结材料的观点,寻找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 2、基本思路二:展现材料,分析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可以设问如下: 分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从……(政治、经济、思想、或国际国内)方面分析……的原因(影响);结合……分析……的合理性; 典型题例: 广东卷:08年中国印象题;09年中国科技发展阶段特征题;10年美国进出口关税变化题;11年计划经济思潮与计划经济体制问题。

46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文明进程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的理解。
例1、材料一、 在这些世纪(14-19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400年之前,哥伦布横越大西洋,瓦斯科·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1837年到1897年间,西方确立了它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便是这一进程的圆满结局。”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文明进程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的理解。

47 例2、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这段材料可以作为总结材料,设问如下: (1)、梁启超所说的三期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合理性。

48 例3:我们在复习新中国教育相关内容时,采用以下一些材料:
材料一、“1946 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 ,1952 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改为了此前以文法科为主的学校和学科结构。通过增设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12 个工业专门学院,以及建成机械、电机、化工、土木等比较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 ” 材料二、建国后初期,新建立的一些院校: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材料三、新一轮高校合并从 1992年江苏省合并省属六所高校组建扬州大学拉开序幕,截至 2003年共有 788所高校参与了合并,组建成 318所高等学校,出现了一批文、 理、 工、 医、 法、管理、 教育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全国有 19个部 (委)和 31个省 (市、 区 )政府参与院校调整合并工作,部门办学体制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设问如下: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中国大学调整的特点,分析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分析90年代以来,大学调整的特点,分析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在理解其原因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思路的指导,培养学生解释历史事物特征,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49 (三)、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基本思路:一是提供材料,就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就材料与结论之间建立起可靠的联系;二是就史料与后人的史论之间寻找联系,找出史论的证据。 可以设问如下: 1、根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下面的结论,哪些是材料可以直接得出来的?哪些不能?(例:09年广东26题) 3、结合材料,分析某论(观点)……

50 例1、民国诗人徐志摩(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
问:从材料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能否说明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

51 例2、材料: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论: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设问: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观点的合理性。

52 (四)、历史材料简单的鉴定、辨别 基本思路:一是展现不同的材料,或者是相互矛盾的材料,就这些材料进行讨论;二是史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史料价值、史料特点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 可以设问如下: 1、这些材料就……(某个历史事件、或某种历史现象等)分别有几种论述? 2、你认为哪种论述更为可信?你的理由是什么? 3、如果想了解真相,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4、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否真实?说出你的理由。 5、就不同的材料之间进行史料价值的比较。 6、根据材料,能够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53 例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我们可以就本段史料设问如下: 材料中就丰岛海战的记述中日双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你认为哪种记述可能更真实?依据是什么?如果要完全了解这一事件的真实性,还可以怎么做?

54 例2、(2010年江苏卷)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55 三、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材料教学针对性 (一)、关注主干知识 运用较新的史学观点 重视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 分析重要的历史概念 把握基本的历史线索 掌握重要历史阶段

56 三、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材料教学针对性 (二)、加强历史研究方法方面的材料教学 依据:《高考历史广东卷能力考查研究》一文:如果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与其他学科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大致相同的话,那么渗透历史学的理念,关注史学方法的能力考查更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特色。

57 近年来广东题中涉及历史研究或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试题:
2007年:明朝妇女婚姻观(26题),考核内容:历史史料的价值判断。 2008年:第4题,考核内容:史料与结论的统一性;第26题(汉朝农民家庭收入问题),考核内容:计量史学,历史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 2009年:第14题(工业数据统计),考核内容:史料的可靠性问题; 第26题(儒家思想),考核内容:材料与结论的关系;31、32题,考核内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2010年:相对淡化了史学方法考查 2011年:38题,考核内容:史书体例;史学观点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58 基本对策:加强历史研究基本方法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典型的材料来让学生掌握一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如下:
材料的搜集、分类、甄别 、辨伪、整理、价值判断。 建立起材料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关于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长编法(把史料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类叙法(把相同或相近的以类相从,予以组合,以便显示同类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结构分析法(考虑人类社会的结构,或分开描述,或综合描述),阶级分析法,或其他方法,考古学法、社会学法等。 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掌握基本的史学观点。 掌握史书的基本分类。 一些空白点: 什么是历史学,什么是历史教育,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作为历史研究工作者的才学识的要求。历史学家秉笔直书的精神。

59 例1:就材料的搜集、分类、甄别 、辨伪、整理、价值判断进行教学。
例:分类问题:14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东史郎君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渡边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略)(图片一:搞杀人比赛 图片二: 枪杀中国军俘虏 图片三:活埋中国平民)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我7岁时,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

60 例2、材料整理: 慈禧一派: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维新派: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设问:请重新按一定的标准对材料进行整理,并分析袁世凯告密是否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61 例3、 材料一、《史通·人物》篇开宗明义地指出:“夫人之生也,有贤、不肖焉。若乃其恶可以诫世,其善可以示后,而死之日名无得而闻焉,是谁之过欤?盖史官之责也。” 材料二、元代史家胡三省在《新注〈资治通鉴〉序》中写道:“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因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材料认为,史学的什么功能?(诫世,示后,修身,治世,立事。) 材料一认为,史官有什么职责?

62 (三)、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多加强材料教学 黄牧航教授在《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备考策略及分析 》一文中,提出了近年来的高考热点共十个,分别是:  一是倡导制度创新。 二是倡导社会改革。 三是倡导民主共和。 四是倡导理性爱国。 五是倡导生态文明。 六是倡导社会保障。 七是倡导民族团结。 八是倡导和平与发展。 九是倡导建立有效政府。 十是倡导建立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3 (四)、材料教学与主题教学相结合 近年来广东题的主题选择: 一是单元式主题:如09年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是学科主题:2010年社会群体的38题,2009年29题,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三是学习领域式主题:如2008年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09年的“西方福利制度的产生与评价。2010年的“自由贸易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011年广东卷第39题“计划经济思潮与经济体制的变革”

64 2008年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
2009年的“西方福利制度的产生与评价。 2010年的“自由贸易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011年广东卷第38题“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西方国家70年代后的变化” 近年来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问题: 2010:⑴经济增长与发展、⑵资本市场、⑶ “三农”、⑷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⑸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⑹货币政策、 ⑺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⑻自主创新、⑼低碳经济、⑽区域经济发展、 2009: ⑴经济增长与发展、⑵资本市场、⑶ “三农”、⑷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⑸货币政策、⑹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⑺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⑻公共经济、⑼国际金融危机、⑽金融体制; 2008年:(1)经济增长与发展;(2)资本市场;(3)三农;(4)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5)货币政策;(6)区域经济发展;(7)公共经济;(8)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9)经济体制改革;(10)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

65 民族主义的利弊 21世纪中国的崛起 霸权国家的兴衰 技术与制度的关系 工业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价值 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失衡 生态危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对策 能源危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对策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 公民社会的兴起 科技进步与人类的未来 全球的民主化浪潮

66 例:工业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材料:有观点认为:“经济现代化不仅是工业化,而且还包括市场化层次;市场化是工业化的基础与前提;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是从市场化开始,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离开市场化搞工业化,效果不好,因而不能持久 ” ——《市场化与工业化:经济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层次》   赵德馨 可以以此为主题,包含的内容有: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苏联二三十年代经济建设;中国建国初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

67 材料一、“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他“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是当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建立计划经济的原因,分析计划经济对苏联工业建设带来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我国是如何处理工业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 (4)、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68 第三部分 历史材料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历史材料的真实性 二、准确节录、规范呈现材料 三、注意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第三部分 历史材料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历史材料的真实性 二、准确节录、规范呈现材料 三、注意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四、有所选择,注意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 五、教学中注意控制历史材料的数量 六、授之以渔,终身受益

69 一、注意历史材料的真实性 历史材料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去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只有材料是真实可靠的,才能得出真实有效的历史结论,因此材料的可靠性是历史材料教学的基础。 比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教学中,公民帕帕迪材料的创造与使用问题就产生了巨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材料教学过程中材料的真实性问题。

70 例:在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运用以下材料: “胡适27岁已做北大教授。一日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又对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受到喜好文言文的学生的抵触。为让学生了解白话文好处,胡适让学生就自己想发电报拒绝蒋介石邀请做行政院秘书一事草拟一份电报稿。学生的电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的白话电报:‘干不了,谢谢。’” 这段材料能反映白话文的优点吗? 历史的真实乃是,1934年秋,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大讲白话文的优点,学生反驳道:“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于是,胡适让学生就自己复电拒绝蒋介石邀请做行政院秘书一事,草拟一份电报稿,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学生的电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的白话电报“干不了,谢谢” 。 就算引用正确,这段材料用在新文化运动中是否适合呢?

71 二、准确节录、规范呈现材料 1、如果进行材料的节录时,如果不注意,有些文字如果离开了原文的语境,有可能会产生误解。 例、(江苏卷09年)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江苏省苏州市一教师徐继宽认为本题在节录材料时由于省略了一些信息,导致材料信息与选项阐释不具唯一匹配关系,其关键就是省略了“起义者自称的基督教之形式虽然大有疑问,但却比迄今为止中国人一直在作的愚蠢的偶像崇拜要好得多 ” 这一信息。

72 例2 .(08年广东卷)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个人认为,本题也存在材料信息与选项阐释不具唯一匹配关系的问题,有部分学生选D,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也是能够解释得通。

73 2、规范地呈现材料 这个主要指的是标明材料的出处,材料的出处是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材料的来源,作者是谁,材料出自什么时间,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时间,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材料的出处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在高考考试时注意材料出处,有助于对材料的理解。

74 对策:为了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准确性,我们引用历史时尽量用高考题的材料、历史专业论著、论文里的材料。
例如:我们用以下两段材料来对比中英两国的经济模式时,如果没有材料出处,会是什么状况? 材料一 棉纺织厂是一些巨大的建筑物,不过建造方式是尽量多容纳人。……大多数房间被机器所占。……在我所熟悉的一家工厂里,有几百人工作,工厂常常日夜开工。 ——1784年当时英国人记载曼彻斯特的工厂 材料二 (庄稼)收获完结的时候,各农家的一切工作人,小的老的都去梳理棉花,纺纱,织布。这种家庭制造的、笨重的结实物……中国人民就用来缝制自己的衣服,而把剩余的土布拿到近城去出卖。 ——英国驻广州代办莱特切尔1852年的报告 对策:为了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准确性,我们引用历史时尽量用高考题的材料、历史专业论著、论文里的材料。

75 三、注意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1、多样性指的形式的多样性:材料的形式包括历史文献、摘录、历史地图、统计资料、历史图片、艺术作品、名言警句、诗词楹联、民间传说、照片邮票、漫画插图、音像资料等,这是我们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增强历史生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备考的要求。近年来年高考题,其采用的材料也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2、注意材料内容的多样性。相同的历史,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描写,因此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在内容上关于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记述会有不同,甚至是相互对立,我们在选取材料时尽量注意不同角度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分析。

76 四、有所选择,注意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 历史教育与历史还是有区别的,历史追求真实,但是历史教育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标,更有人文素养提高的功能,因此要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材料运用而使学生出现怀疑一切现象。对有些内容进行一定的规避并不违背尊重历史的原则。 例:下面一段材料我们最好不用“窃谓今日日本宜助支那革新以救东亚危局,而支那之报酬则开放全国市场以惠日本工商 ”,“日本既助支那改良,其政教开发天然之富源,则两国上而政府,下而人民,相互亲善之关系必非他国之所能同。支那可开放全国之市场以惠日本之工商,而日本不啻独占贸易上之利益,……日本之制造品销入支那者免税,支那原料输入日本者亦免税,支那之物产日益开发即日本之工商业日益扩张 ” ——《孙中山1914年5月11日致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 本段材料真实与否值得商榷,即使正确我们也最好不用,这会带来思想上的混乱。

77 五、教学中注意控制历史材料的数量 1、单则材料的篇幅要控制: 让考生既能有思维的依托,也不会加重阅读的负担,这在近年的广东高考试题材料运用有非常典型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高考备考教学中,选取的材料也应该尽量经典,而且控制篇幅,不要让学生去阅读太长的材料。 2、课堂教学中历史材料运用的量要控制: 如果我们的历史教学大部分时间被历史资料分析所占用,将会使历史知识体系结构肢解得零零碎碎,学生在课后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体系。

78 六、授之以渔,终身受益 历史材料教学最重要的原则与目标是教会学生搜集材料、对材料进行辨伪、分析材料、得出历史结论,提出自己对一些的看法与认识,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材料教学过程中,必须教给学生一些材料搜集的方式、材料辨伪的基本知识、阅读材料的基本方法,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渐进的、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但是这点也给我们教师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我们必须努力向这个方向前进,这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79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成刚等:《智慧课堂 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2]邹樱:《高考历史广东卷能力考查研究》 [3]黄牧航:《2011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备考研究》《全国各地命题视野下的广东历史高考试题》《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备考策略及分析》《论中学历史主题教学的三个层次》 [4]陈冠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 [5]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 [6]陈新民:《英国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8]余文森主编:《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标准(含试题标准) 》 [9]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80 特别感谢 广东省教研室魏恤民老师 佛山市教研室巫云龙老师 佛山市南海区教研室李小韵老师

81 谢谢各位老师! 预祝各位老师在高考中取得辉煌成绩


Download ppt "推进材料教学 提升备考效率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郭圣有 QQ:103854071 E-mail:gsyls01@163.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