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 标准化评 审 标 准 释 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 标准化评 审 标 准 释 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 标准化评 审 标 准 释 义
北京达飞 薛斌

2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 标准化核心要素(13-43-122)
1 目标 2 组织机构和职责 3 安全生产投入 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 教育培训 6 生产设备设施 7 作业安全 8 隐患排查和治理 9 重大危险源监控 10 职业健康 11 应急救援 12 信息报送和事故调查处理 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3 1、安全生产目标(30分) 1.1目标制定(8分) 1.1.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应明确目标的制定、分解、控制、考核等内容。
1.1.2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目标等安全生产总目标和年度目标。 1.2目标落实(8分) 1.2.1根据所属单位和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能,分解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1.2.2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3目标监督与考核(14分) 1.3.1 对安全生产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 1.3.2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考核奖惩。

4 安全生产目标评审要点 1.制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形成文件,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制度必须有目标制定、分解、控制、考核、奖惩等内容 ;
2.目标分总目标(宏观)和年度目标(具体),文件化; 3.安全目标必须与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 4.年度安全目标必须有事故控制和隐患治理指标:

5 5.安全目标应该是具体的、 可测量的、合理 的、可以实现的; 6.层层分解并签订目标责任书; 7.目标要员工易于获得: (1)所有从业人员应当知道; (2)应在厂内宣传栏、布告栏公布,应将文件下发到各岗位。

6 2 组织机构和职责(50分) 2.1组织机构(20分) 2.1.1根据有关规定和单位实际,设立由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以正式文件发布。人员变化的及时调整发布。 2.1.2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2.2安全职责(30分) 2.2.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权限和考核奖惩等内容。 2.2.2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总结分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评估本单位存在的风险,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决定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并形成会议纪要。

7 2.2.3各级、各岗位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2.4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8 组织机构和职责评审要点 1. 根据规模、风险大小,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组)。
2.主要负责人为公司领导,各厂站(部门)专兼职安全员作为成员; 3.机构设置合法 《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 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不足三百人的,应当配备专职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服务。

9 4.必须制定公司、部门、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并有责任、权限及考核的内容;
5.安全管理机构定期对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6.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并有纪要或记录。

10 3 安全生产投入 (50分) 3.1安全费用管理(25分) 3.1.1 按有关规定落实安全投入资金,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费用投入。
3 安全生产投入 (50分) 3.1安全费用管理(25分) 3.1.1 按有关规定落实安全投入资金,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费用投入。 3.1.2编制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审批程序符合规定并严格落实。 3.2安全费用使用(25分) 3.2.1落实费用使用计划,并保证专款专用。安全生产费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应急管理、安全检测、安全评价、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教育及安全生产月活动等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 3.2.2半年对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年终进行总结。

11 安全生产投入评审要点 1.投入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称为安全投入;
2.安全生产投入的保证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 3.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制度内容应包括:安全费用的筹集、使用、管理(申请、批准、审计)等相关内容;

12 4.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标准提取,应按照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5.制定年度安全专项费用计划并纳入预算; 6.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明确项目名称、金额、责任人、完成期限等; 7.半年检查记录和年终总结文件; 8.安全生产投入主体应当对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该投不投)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13 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80分) 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15分)
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80分) 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15分) 4.1.1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规定识别、获取、评审、更新等环节要求,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 4.1.2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定期识别、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主管部门每年发布一次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 4.1.3及时配备适用的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向职工传达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14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评审要点 1.企业应该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获取的渠道方法;
2.企业必须按制度规定识别和获取适合自己行业和生产特点的法律法规标准; 3.专人负责及时跟踪,获取最新法律法规标准; 4.主管部门每年发布一次获取并适应的法律法规标准清单; 5.将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时传达给所有员工; 6.保证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标准。

15 4.2规章制度(15分) 4.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及时将识别、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转化为本单位规章制度,贯彻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规章制度应正式印发执行。 4.2.2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并组织职工培训学习。

16 规章制度评审要点 1.规章制度要根据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而制定; 2.规章制度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
3.规章制度必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 4.规章制度必须宣贯到底; 5.定期对有关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6.严格执行对文件档案的管理制度。

17 安全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职责制 3.安全例会制度 4.承发包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6.安全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7.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8.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0.相关方及临时用工管理制度 11.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1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13.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14.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8 15.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6.安全操作规程 17.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8.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9.应急管理制度 20.事故事件管理制度 21. 绩效评定制度 22.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3.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2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25.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 26.安全标识标志管理制度 27.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9 4.3安全规程(5分) 4.3.1发放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有关安全规程至相关班组和岗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严格贯彻执行。 4.4操作规程(10分) 4.4.1编制运行、检修、设备试验及相关设备等操作规程,并发放至相关班组和岗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严格贯彻执行操作规程。

20 安全规程评审要点 1.安全规程规程主要包括岗位危险源、控制标准、安全 操作方法及应急措施等内容; 2.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进行更新安全规程; 3.编制运行、检修、设备试验及相关设备等操作规程; 4.将水利行业安全规程和本单位编制的操作规程发放到 相关基层班组和岗位; 5.进行培训和考核; 6.保存记录。

21 4.5评估与修订(10分) 4.5.1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4.5.2根据检查评估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

22 评估修订评审要点 1.单位对法规、标准、规章、规程每年至少一次 进行全面检查评估; 2.及时更新补充法规标准;
3.根据检查结果,修正规章制度。

23 4.6文件与档案管理(25分) 4.6.1建立文件管理制度,明确文件的编制、审批、标识、收发、评审、修订、使用、保管、废止等内容,并严格执行。 4.6.2建立记录管理制度,明确记录的管理职责及记录填写、标识、收集、存储、保护、检索和处置的要求,并严格执行。

24 4.6.3应明确档案管理机构,设置档案室或档案专柜(橱),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4.6.4应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隐患管理信息、培训记录、检查和整改记录、危险源及监控、职业健康管理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应急演习信息、事故管理记录等归档、管理和使用。

25 文件和档案管理评审要点 1.明确档案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设置档案室或档案专柜(橱); 2.企业必须制定档案管理制度; 3.安全台账包括:事故台账、特种设备台账、特种作业 人员台账、教育培训台账、安全生产费用台账、合格分 包商台账; 4.文件档案包括:上级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计划与总结、安全考核、安全检查、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事故报表、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隐患排查和治理记录、危险源及监控记录、职业健康管理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

26 5 教育培训(70分) 5.1教育培训管理(10分) 5.1.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与内容、组织与管理、检查等要求。
5 教育培训(70分) 5.1教育培训管理(10分) 5.1.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与内容、组织与管理、检查等要求。 5.1.2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保障教育培训场地、教材、教师等资源,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 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10分) 5.2.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管理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并培训合格。

27 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25分) 5.3.1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流程投入使用前,对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操作人员转岗或离岗六个月以上重新上岗前,应经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合格。

28 5.3.2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作业;离岗六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可上岗作业。
5.3.3每年对在岗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29 5.4其他人员教育培训(15分) 5.4.1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按规定督促检查相关方人员持证上岗作业。
5.4.2对实习、外来参观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

30 教育培训评审要点: 依据:《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44号) 1.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企业要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必须制定不同层级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 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5.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安监部门培训,培训合格且持证上岗;初次培训32学时,每年复训12学时;

31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
7.企业必须组织从业人员的全员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初次培训24学时(农民工32学时),每年复训20学时 8.新员工坚持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9.要对相关方和参观学习人员进行告知性教育。

32 5.5安全文化建设(10分) 5.5.1制定单位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形成全体职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

3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内涵 观念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物态文化 责任制 规章 标准 过程 目的 手段 安全观 态度 意识 认知 ……
培训教育 安全管理 安全科技 班组活动 …… 生产工艺 安全设备 应急措施 信息警示 …… 过程 目的 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全面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文明的安全环境 规范的安全操作行为 安全健康的生产水平 高效的安全生产率 手段 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 及时的安全培训教育 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度 先进的安全工程技术 合理的行政手段 有效的安全经济手段

34 八 隐患排查和治理(70分) 8.1隐患排查治理(30分)
八 隐患排查和治理(70分) 8.1隐患排查治理(30分) 8.1.1隐患排查制度应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单位、部门、人员、范围、方法和要求。范围包括所有与工程管理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方式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节假日检查、专项检查和其他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8.1.2按照隐患排查制度的规定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时限、方法和要求等,及时组织进行隐患排查。 8.1.3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大隐患,登记建档,并按规定上报。

35 隐患排查评审要点 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方法;明确隐患报告和举报的奖励政策; 2.要按《隐患排查工作方案》进行排查;要对隐患排查工作汇总总结; 3.当出现下列变更时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发生事故和事件,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

36 5.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1)综合检查(包括节假日检查): (2)专业安全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每年不少于二次。主要是对水工建筑、金属结构、水利机械、电气设备、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安全装置等进行专业检查;

37 (3)季节性安全检查: 组织者: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内容:根据当地的地理和 气候特点组织本系统人员对防火防爆、防雨防洪、防雷 电、防暑降温、防风及防冻保暖工作等,进行预防性季 节检查; 应由相关级别的负责人负责,有关人员参加。厂级安全 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车间级的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一 次,班组级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

38 (4)日常安全检查: 分岗位工人检查;管理人员巡回检查。岗位工人上岗应认真 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进行检查。 各种安全检查均应编制《安全检查表》,并按相应的《安全检 查表》逐项检查,与责任制挂钩。 6.隐患排查的范围有五方面: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活动;

39 8.2隐患治理(30分) 8.2.1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整改或上报隐患治理方案,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8.2.2隐患治理完成后及时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40 8.3预测预警(10分) 8.3.1 对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接到自然灾害预报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8.3.2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开展安全生产预测预警。

41 隐患治理评审要点 1.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
2.根据隐患评估结果,对重大隐患制定治理方案,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包括“五定”,即定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等; 3.对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及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4.在接到自然灾害预报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对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事故隐患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每季、每年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开展预测预警。

42 9 重大危险源监控(70分) 9.1辨识与评价(20分) 9.1.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 9.1.2按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所等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确定危险等级。 9.2登记建档与备案(10分) 9.2.1对确认的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9.2.2按照相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名称、地点、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救援预案报有关部门备案。

43 9.3监控与管理(40分) 9.3.1对重大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包括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等)。 9.3.2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控制措施等)。 9.3.3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44 重大危险源监控评审要点 1.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辨识与评估、等级确定、登记建档、上报备案、监控措施、管理部门等;
2.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进行一次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3.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4.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40号),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

45 5.对重大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6.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 7.将重大危险源有关信息告知相关人员; 8.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9.按照相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向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

46 10 职业健康(70分) 10.1职业健康管理(35分) 10.1.1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危害的监测、评价和控制的职责和要求。
10 职业健康(70分) 10.1职业健康管理(35分) 10.1.1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危害的监测、评价和控制的职责和要求。 10.1.2按照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相适应的职业健康保护设施、工具和用品。 10.1.3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各种防护用具,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47 10.1.4按照规定安排相关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岗中和离岗前)档案。
10.1.5按规定给予职业病患者及时治疗、疗养;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职工,应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

48 10.2职业危害告知与警示(10分) 10.2.1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如实告知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等,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应对职工及相关方宣传和培训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10.2.2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按照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49 10.3职业危害申报(5分) 10.3.1按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发生变化后及时补报。 10.4有关保险(20分) 10.4.1按规定及时办理有关保险。 10.4.2受工伤职工及时获得相应的保险待遇。

50 一法五令 《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60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47号)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安监总局令48号)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49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50号)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51号)

51 职业健康评审要点 1.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3.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并教育和监督正确使用; 4.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52 6.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7.对职业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及时的治疗、疗养。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应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 8.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的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9.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53 10.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11
10.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11.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12.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13.对员工及相关方进行宣传和培训,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保存宣传和培训的相关资料;

54 14.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安监部门和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15
14.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安监部门和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15.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向原申报部门申请变更: (1)新、改、扩建项目; (2)因技术、工艺或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 (3)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

55 11 应急救援(50分) 11.1应急机构和队伍(10分) 11.1.1建立健全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应急工作体系,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以及相应工作机构,明确应急工作职责。 11.1.2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必要时可与当地驻军、医院、消防队伍等签订应急支援协议。

56 11.2应急预案(10分) 11.2.1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11.2.2定期评审应急预案,并根据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修订后预案应正式发布,必要时组织培训。

57 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10分) 11.3.1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妥善安排应急管理经费,储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台账,明确存放地点和具体数量。 11.3.2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11.4事故救援(10分) 11.4.1按规定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有演练记录。 11.4.2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修订应急预案。

58 11.5事故救援(10分) 11.5.1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开展事故救援。
11.5.2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尽快完成善后处理、环境清理、监测等工作,并总结应急救援工作。

59 应急法规 1.《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2.《突发事件应对法 》(主席令第69号)
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安监总局令17号)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 )

60 应急救援评审要点 1.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2.机构和人员 1)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 2)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训练; 3) 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制定训练计划和做好训练记录;

61 3.制定应急预案 1)企业应按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2)制定防洪渡汛、防台抗台、地质灾害等防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3)制定消防、特种设备、食物中毒等专项应急预案;

62 4)制定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根据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6)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做好定期评审记录,修订后要对正式发布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保留记录资料。

63 4.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1)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2)确保应急资金; 3)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 4)建立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台账,载明数量、存放地点和获取方式; 5)对应急装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 6)确保应急电源和通讯。

64 5.应急培训和演练 1)制定应急培训计划,组织分层次的应急培训如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操作人员、相关者等。 2)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3)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写出评估报告,认真总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65 6. 事故救援 1)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2)应急结束后,应编制应急救援报告。

66 12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30分) 12.1事故报告(10分)
12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30分) 12.1事故报告(10分) 12.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应明确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原因分析、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统计与分析等内容。 12.1.2发生事故后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向有关部门报告。 12.1.3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

67 12.2事故调查和处理(20分) 12.2.1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或组织事故调查并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12.2.2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 12.2.3妥善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办理工伤,及时申报工伤认定材料,并保存档案。 12.2.4建立完善的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账,并定期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68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评审要点: 1.建立《事故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明确报告、调查、责任认定、整改措施、统计与分析、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 ; 2.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会应在1小时内按规定内容和程序如实上报县以上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 3.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或其代理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抢救事故注意保护现场;

69 5.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组或配合有关政府行政部门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 6
5.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组或配合有关政府行政部门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 6.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7.对事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 8.定期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有关领导层汇报统计、分析结果 。

70 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30分) 13.1绩效评定(15分) 13.1.1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制度应明确评定的组织、时间、人员、内容与范围、方法与技术、报告与分析等要求。 13.1.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的检查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评价报告。发生死亡事故后,重新进行评定。 13.1.3评价报告以正式文件下发,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通报安全标准化工作评定结果。

71 13.2持续改进(15分) 13.1.4将安全标准化工作评定结果,纳入单位年度安全绩效考评。 13.2.1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及时对安全生产目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安全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实施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72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评审要点 1.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包括绩效评定内容、方法、频次、结果处理等内容; 2.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并形成正式的评定报告。发生死亡事故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进行评定 ; 3.公司正式文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评定报告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 ;

73 4.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评定结果,纳入部门、所属单位、员工年度安全绩效考评 。
5.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预警指数系统,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实施计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74 北京达飞集团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68号中安盛业大厦15层 电话:010-58246025 http://www.dafei.cn
 达飞安全(dafeigroup66)     达飞之声(dfaq88)          


Download ppt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 标准化评 审 标 准 释 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