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双眼视觉 诊处案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双眼视觉 诊处案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双眼视觉 诊处案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2 考核1: 某男20岁,主诉:视近有重影, 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想近距离工作。
考核1: 某男20岁,主诉:视近有重影, 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想近距离工作。 R -3.00/-1.00×180 L -2.50/-1.00× PD=62mm 矫正视力1.0 远距 2exo 近距 14exo 近距+1 15exo NRA/PRA=+1.50/-2.50 NPC=9cm 计算性、梯度性AC/A?如何诊处?

3 AC/A=6.2+[-14-(-2)]/2.5=1.4 梯度性=15-14=1 诊断: 近外斜明显大于远斜、低AC/A、NPC>6、NRA低常、+2通过困难,基本诊断集合不足,但还要查单双眼Amp,是否假性。 处理: 近视伴外斜,屈光不正足矫的原则。 外隐斜首选视觉训练:BO、推进训练、聚散球、裂隙尺训练。 训练失败可考虑1/4棱镜处方(BI)。

4 考核2: 某女18岁,主诉:有复视,眼紧张、疲劳,视物远近均出现模糊。
考核2: 某女18岁,主诉:有复视,眼紧张、疲劳,视物远近均出现模糊。 R L.+4.00 PD=64mm 矫正视力 NRA/PRA=+2.50/-1.00 远距 1exo 近距 12eso 近距+1 1eso NPC=3cm 计算性、梯度性AC/A?如何诊处?

5 AC/A=6.4+[12-(-1)] ÷2.5=11.6 梯度性=12-1=11 诊断:近内斜明显大于远斜、高AC/A、NPC接近鼻尖、PRA低常、-2通过困难,基本诊断集合过度。 处理: 远视伴内斜,屈光不正足矫的原则。 近距正镜附加(内隐斜÷AC/A ),近内斜达正位。 BI棱镜视觉训练改进负融像集合功能。

6 考核3:某男33岁,主诉:看远重影、模糊、头痛,现开车困难。
R L PD=66mm 矫正视力1.0 NRA/PRA=+2.00/-1.50 远距 11eso 近距2eso 近距+1 4eso 计算性、梯度性AC/A?如何诊处?

7 AC/A=6.6+(2-11)/2.5=3 梯度性=4-2=2 诊断: 远内斜明显大于近距、典型散开不足。且略低AC/A、NRA低常、-2通过困难。 处理: 近视伴内斜,最佳视敏度,最低度数的原则,主推渐变焦。 首选BO棱镜,用于远距或全时配戴。 视觉训练。如聚散球训练,交替出现生理性复视,以增进负融像性集合。

8 考核4:某男20岁,主诉:常有复视, 不太喜欢群体活动,见人多会有恐怖。
R.+2.00/+1.00×90 L.+1.50/+0.75×90 PD=64mm 矫正视力1.0 NRA/PRA=+1.50/-2.50 远距 9exo 近距 2exo 近距+1 6exo 计算性、梯度性AC/A?如何诊处?

9 AC/A=6.4+[-2-(-9)] ÷2.5=9.2 梯度性=6-2=4 诊断: 远外斜明显大于近斜、计算高AC/A梯度正常、NRA低常、+2通过困难,基本诊断散开过度。 处理: 远视伴外斜,欠矫的原则。 外斜首选视觉训练(聚散球、裂隙尺、推进训练) 远距BI棱镜缓解,近距负镜附加。也可远距增加负镜减小远距外斜,若因此引起近距内斜,建议用双光(近距可正镜附加)

10 考核5:某女18岁,主诉:重影、视疲劳,一会清楚一会模糊。
R L PD=58cm 矫正视力1.2 NRA/PRA=+1.50/-2.75 远距 7exo 近距 8exo 近距+1 12exo 计算性、梯度性AC/A?如何诊处?

11 AC/A=5.8+[-8-(-7)] ÷2.5=5.4 梯度性=12-8=4 诊断: 远近外斜基本相同、AC/A正常、NRA低常、+2 通过困难,基本诊断单纯外隐斜。 处理: 近视伴外斜,足矫的原则。 首选视觉训练。BO棱镜训练增加正融像性集合,对青少年很有疗效。 BI棱镜缓解。处方应满足雪德准则,正相对集合是外隐斜的两倍。

12 考核6:某男17岁,主诉:视近、视远模糊,还出现视疲劳和复视。
R L PD=62mm 矫正视力1.2 NRA/PRA=+1.75/-1.50 远距 7eso 近距 8eso 近距+1 2eso 计算性、梯度性AC/A?如何诊处?

13 AC/A=6.2+(8-7)÷2.5=6.6 梯度性=8-2=6 诊断: 远近内斜基本相同、正常AC/A、PRA低常、-2通过困难,基本诊断单纯内隐斜。 处理: 近视伴内斜,低矫的原则,建议渐变焦。首选BO棱镜,若近内斜明显大于远距,可近用正附加+BO棱镜+BI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改进负融像性集合

14 考核7: 某男22岁,诉近距工作视疲劳,开车视物模糊。
考核7: 某男22岁,诉近距工作视疲劳,开车视物模糊。 OU +2.50D =1.0 Amp: OU 10D BCC: -0.75 MEM:-0.25 NRA:+1.50D PRA:-2.50D 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15 诊断: Amp≥ (15-22×0.25=9.5) PRA低常、+2通过困难、单双眼调节灵敏度低常、MEM<+0.25,诊调节超前。 处理: 渐进多焦点。 散瞳+单光。 单光+视觉训练(感受、排序、交替、字母表;双眼分视、单视训练;翻转拍训练)

16 考核8:某男20岁,诉看书半小时感觉模糊、疲劳。
OU -5.0D =1.0 Amp:OU 7D MEM:+1.0D NRA:+2.50D PRA:-1.25D Flipper:OD 3cpm OS 3cpm OU 1cpm

17 诊断: Amp<10(15-20×0.25)、PRA低常、 -2通过困难、单眼调节灵敏度低常、MEM>+0.75,诊调节不足。 处理: 单光(非球面镜片、抗疲劳镜片) 视觉训练+正镜。 排序、交替、字母表训练;双眼分视、单视训练;聚散球远近交替训练;翻转拍训练。

18 考核9: 眼外肌运动检查发现:9个方位看到一个浅红色亮点,说明什么?若在2方位看到一红一白,呈水平分离,分离量不大,又说明什么?应如何检查诊处?

19 九方位都看到一个浅红色亮点,眼外肌运动正常。
仅2方位看到一红一白,共同性斜视。 应作水平麻痹及检查: 瞩患眼随灯光向左、向右转动, 感觉向哪方偏斜加大? R红片,向右或左加大?(内同外交)

20 考核10: OU -4.0= PD=60mm NRA/PRA=+1.50/-2.50 马氏杆检查:当点线重合时,综合验光仪外置棱镜显示: 6m远用: 3BI 40cm近用:12BI 计算性AC/A?如何检查诊处?

21 远距:3exo 近距:12exo AC/A=6+[-12-(-3)] ÷2.5=2.4 诊断:近外斜明显大于远斜、低AC/A、 NRA低常、 +2通过困难,疑集合不足,可再作PNC确诊。 处理:近视伴外斜足矫的原则,大外斜忌验配渐变焦。 有效的视觉训练。(聚散球、集合卡、裂隙尺、推进训练) 训练失败,棱镜处方。

22 OU-4.00D=1.2 PD=58mm NRA/PRA=+2.00/-1.50 综合验光仪VonGraefe检查: 6m远用:2BI
考核11: OU-4.00D=1.2 PD=58mm NRA/PRA=+2.00/-1.50 综合验光仪VonGraefe检查: 6m远用:2BI 40cm近用:11BO 计算性AC/A?如何检查诊处?

23 远距:2exo 近距:11eso AC/A=5.8+[11-(-2)] ÷2.5=11 诊断: 近外斜明显大于远斜、高AC/A、PRA低常、-2通过困难,疑集合过度,可再作PNC确诊。 处理: 近视伴内斜低矫的原则,首选渐变焦。 近距BO棱镜补偿或正镜附加(11÷11=+1) BI棱镜视觉训练改进负融像集合功能。

24 考核12: R.-2.00D L.-6.50D 矫正视力1.0 近距Worth测试 :患眼看不到绿色,如何处置? 作影像不等检查:发现水平对齐视标大小超出一个边框,如何处置?

25 用四孔灯作不同距离段检查,查患眼是否都看不到绿色?通过微调左眼光度是否能有所改善?无望则诊左眼抑制。可通过同视机、立体镜、实体镜训练,有效消除抑制,完成融像。
对影像不等,可选择不同厚度、不同折射率、不同曲率弯度、不同设计(球/非球)的-6.5D镜片,与右眼匹配,找出影像不等最小范围的一只或选配角膜接触镜。

26 临床实习: 3.马氏杆检查: R.马氏杆 L.旋转棱镜“0”置水平,观察线在点的下方。 什么情况? L.旋转棱镜如何处理?

27 线在点的下方: 判定:右眼上隐斜/左眼下隐斜。 L.旋转棱镜应加BU棱镜; 或R.加BD棱镜。直至点线重合。

28 补充:眼外肌检查要点 头部不动,眼睛随灯光移动。 看到几个光点? 若两个:相对位置(水平、垂直) 相对间距(变大或变小) 注视位1~6,再返回1自主性扫视。 重复1~2;1~5;1~8之间的快速扫视。

29 补充:眼外肌检查要点 共同性/非共同性 位置、水平、垂直 距离、变大、变小 共同性: 一条/<5 △ 非共同性:多条/>5 △ 一个亮点,浅红(眼外肌运动正常)

30 补充:眼外肌检查要点 确定水平偏斜方向(内同外交)。 向左或向右注视时,偏斜加大。 例:左眼向左注视时,偏斜加大, 诊:左眼外直肌麻痹。

31 补充:眼外肌检查要点 确定垂直向麻痹:(三步) 1.确定那一眼上斜。(上斜眼看到目标,比另一眼要低) 2.确定向左或向右注视时,偏斜加大。 3.确定向左肩或向右肩倾斜时,偏斜加大。

32 1.右眼眼位高: 右下直肌或右上斜肌 左上直肌或左下斜肌…有问题。 2.通过向右或向左注视,更加明显确认内、外斜。 3.结合歪头试验,确认是否垂直分离加大。 若有则内斜肌有问题,反之则是直肌问题。

33 眼位检查要点(马氏杆): 点光源、第一眼位稳定性。 水平方向不分左右(内同外交)。 垂直方向分左右(下就是上,上就是下)。

34 眼位检查要点(马氏杆): 眼位:指双眼相对应位置的属性。 第一眼位:原在位。双眼向前直视注视目标位矢轴五米以外 第二眼位:上下左右四个注视位(2、8、5、6) 第三眼位: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注视位(3、4、7、9)

35 眼位检查要点(VonGraefe): 操作过程注意遮盖3~5S。 近用近距,远用远距。 注意依托,速度均匀,切勿跳动,1~2△/S,临界更要慢一些。 注意沟通表述:

36 眼位检查要点(VonGraefe) : 患眼报告:看到几个视标? 一个(是否有遮盖?调大BU分离) 两个(上右下左) 很好玩…慢慢变成垂直对齐 水平对齐 接近临界时,提前报告。 很好玩…又分离(上左下右)

37 临床病例……

38 例1:阙思蒙 远距3exo 近距10eso 分析:看近内斜明显大于看远,疑集合过度。但是否散开不足、单纯外? 散开不足(看远内斜大于看近)排除。 是集合过度?单纯外?需补充检查:1.AC/A PRA/NRA PNC

39 1.集合过度…高AC/A,散开不足…低AC/A;
2.集合过度…PRA减弱,负镜通过困难。 3.集合过度…NPC接近鼻尖。

40 解读 AC/A比值

41 计算性AC/A比值 瞳距cm+(近距隐斜-远距隐斜)/近调节刺激 符号:“内正外负” 阙:设PD=60mm

42 梯度性AC/A比值 1.近梯度(刺激)AC/A= (±1D后近隐斜-近隐斜)/1D 阙:近距10eso, ±1D为1exo

43 梯度性AC/A比值 2.远梯度AC/A= (加负镜后隐斜-远隐斜)/负镜所增调节 阙:远距3exo 加-2D为11eso
AC/A=[11-(-3)]/2=7 △/D

44 集合过度诊处: 近距正镜附加最有效。 训练改进负融像集合,效果相对差。
因为内斜用底内棱镜训练。(加底外棱镜,是正相对集合;加底内棱镜是负相对集合)

45 例2:陈鹏 远距3exo 近距13exo 分析:看近外斜大于看远,疑集合不足。但是否散开过度、单纯外? 散开过度(看远外斜大于看近)排除。 是集合不足(真、假)、单纯外?需补充检查: 1.AC/A 2.NRA/PRA 3.PNC 4.Amp

46 1.集合不足…低AC/A,散开过度…高AC/A;
2.集合不足…NRA减弱。 3.集合不足…NPC大于6cm。 4.假性集合不足…单、双眼Amp都异常,实际是调节问题。

47 计算性AC/A比值练习 陈:设PD=60mm AC/A=PD+(近-远)/2.5 =6+[-13-(-3)]/2.5

48 集合不足诊处: 合理的屈光矫正。 有效的视觉训练。 (聚散球、集合卡、裂隙尺、推进训练) 训练失败,棱镜处方。

49 聚散方面的5个常用体征 一.眼位: 近距>远距,集合问题。内斜(过度)外斜(不足) 远距>近距,散开问题。内斜(不足) 外斜(过度) 近距=远距,单纯内外斜。

50 聚散方面的5个常用体征 二.AC/A比值: 高AC/A,集合/散开过度, 低AC/A,集合/散开不足, 正常AC/A,单纯内外斜。

51 聚散方面的5个常用体征 三.NRA/PRA: 正相对调节(PRA)低常: 近视过矫、集合过度、调节不足、散开不足、单纯内斜 负相对调节(NRA)低常: 近视欠矫、集合不足、调节过度、散开过度、单纯外斜

52 聚散方面的5个常用体征 四.集合近点(NPC): 集合过度近鼻尖; 集合不足>6cm。 五.正镜(+2.0)通过困难: 调节过度、散开过度、集合不足 单纯外斜

53 调节方面的5个主要体征 一.Amp: ≥是过度、<2D是不足、其他正常 二.NRA/PRA: 负调节(NRA)低常-过度
正、负都低常-灵活度异常

54 调节方面的5个主要体征 三.MEM: <+0.25 过度 >+0.75 不足、疲劳 四. 正镜通过困难-过度
< 过度 > 不足、疲劳 四. 正镜通过困难-过度 负镜通过困难-不足、疲劳 正负都困难-灵活度异常 五. 单眼调节灵活度都下降

55 补充: 屈光检查 规范流程

56 一、单光配镜(球镜类) 1.问诊及瞳距测量; 2.点瞳及旧眼镜检测; 3.眼外部检查; 4.远雾视; 5.电脑、检影验光;

57 问题点: 配戴原矫正眼镜,油笔对准瞳孔中心点瞳,焦度计对该点屈光度、轴位、尤其棱镜度、基底、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光学中心高度、光学中心垂直互差进行测定

58 关键点: 是否在正常耐受范围 : 人眼差异三棱镜效应的生理耐受: 水平方向为2.5△ 垂直方向为0.5△

59 例1: 瞳高测量:R=24mm,L=21mm; 棱镜测量: Rp=1.9△BU Lp=0.4△BU 问诊:相对垂直视标开口分辨困难
检查:W4点看到5点 结果:患眼有斜视

60 例2:焦度计菜单转换 Rp=5△(37) Lp=3.6△(327)
棱镜分为X-Y、P-B、mm三种: 1.X-Y为直角坐标底向标示法, 水平分为内 “I” 外“O” 垂直分为上“U” 下“D” 2.P-B”为极坐标底向标示法,360度底向标示法。把坐标分为四个象极,按角度表示的一种方法

61 Rp=5△(370)= 4△(I)/3△(U) 勾股定律:(32+42)开方=5 公式:tgQ=Y/X tgQ=3/4=0.75 (查表Q=370) Lp=3.6△(3270)=2△(D)/3△(I) 是否超生理耐受???

62 一、单光配镜(球镜类) 6.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6.1双眼相关数据输入; 6.2单眼散光表检查;
6.3单眼MPMVA;先右眼后左眼,分别检查完成后,转入: 6.4双眼平衡; 6.5双眼MPMVA;

63 一、单光配镜(球镜类) 7.试戴调整; 8.出具处方; 9.预后说明。

64 二、单光配镜(球/柱类) 1~5略; 6.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7~9略。

65 6.1.双眼相关数据输入; 6.2. 单眼首次MPMVA; 6.3. 单眼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 6.4. 单眼再次MPMVA;先右眼后左眼,分别检查完成后,转入: 6.5. 双眼平衡; 6.6. 双眼MPMVA;

66 三、屈光参差类: 完成上述检查后,增补: 1. 调节幅度(Amp)测量; 2. 远距、近距Worth4点视标检查; 3. 立体视觉检查; 4

67 补充 调节视标 调节幅度的测量

68 四、渐变焦配镜类 完成上述检查后,增补: 1. 调节幅度(Amp)测量; 2. NRA/PRA检查; 3. 近附加(ADD)检查; 3

69 补充: 老视及老视验光

70 老视验光方法 常规试验性附加 商业性附加 公式法附加 交叉圆柱镜(JCC/FCC) 雾视法(加+5.0D,再慢慢递减)

71 四、渐变焦配镜类 4.远用光度试戴调整; 5.远用、近用Worth4点视标检查; 6.立体视觉检查; 7.单眼瞳高测量;
8.(马氏杆或VonGraefe)基本眼位检查。

72 渐变焦验配关键点: 1.远用视力处理要妥当: 远用视力尽可能达正常视力1.0; 解决双眼远用视力均衡问题;
老年患眼长期戴镜,特别是近视,轻易不要改变原屈光或增加散光; 近视能浅则浅,远视能深则深;

73 2.近用视力定位要准确: 一定选近用对数视力表;(最大一行0.1,最小一行0.8) 个性的近用距离;(33、40、60mm) 近附加至看清0.5~0.6,最多0.8;(保留一定调节)

74 验光时近用灯光不要太亮;(自然光) 双眼视力不平衡,最终要注意保持近用视力较接近; 3.远用、近用试戴调整 4.配镜目的:时尚、方便、快捷

75 谢谢,希望大家向他一样开心! 徐显固


Download ppt "双眼视觉 诊处案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