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让语言美的修辞 五年级 语文 王艳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让语言美的修辞 五年级 语文 王艳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让语言美的修辞 五年级 语文 王艳梅

2 同学们好! 欢迎大家来到王老师的课海大课堂,我们当周问题当周解决。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作业错题。

3 一、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解析:第一题考察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看A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高耸,极言塔高。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B句“三千尺”是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瀑布的壮观,展现瀑布的形象;D句用夸张手法描述桃花潭水的深度,以此来反衬自己与汪伦的感情。C句是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所以本题选择C项。

5 二、下面诗句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解析:第二题的这首诗选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全诗如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没有过多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而重点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努力攀登的互勉或自励之意。所以本题选择C。本题容易错选D,“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一种胸怀,一种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意思。

7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引用、反复、对比、双关等。 一、比喻
修辞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门语言科学。我们在学习中要掌握常用想修辞手法,体会在具体语境下修辞的作用,并在写作中有意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引用、反复、对比、双关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8 1.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像”“像……一样” “仿佛”“好像”“犹如”等比喻词。如: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2.暗喻:甲是乙。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3.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这句中银丝就是指母亲的白头发。 二、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者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1.拟人: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人来写,但要注意抓住事物特征、比拟要恰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拟物:是把人当物来写,运用拟物时要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如:指导员讲得真带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竖起耳朵”原指兔子,这里是把嘎子借喻成白兔。

9 三、夸张 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1. 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说。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3.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后发生的事说成是先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 四、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如: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将各分句加以合理的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达出磅礴的气势。

10 五、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自问自答。设问也叫设疑、提问。设问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如: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就在句子中。 反问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意思就是肯定的。它的作用在于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3.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是自问自答,通过自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以便进一步地作出说明;反问是问

11 而不答,答案已寓含在句子之中,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表达鲜明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
六、对偶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反对:即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即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引用 引用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引用分为

12 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如: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接引用)2、“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间接引用)
八、反复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反复。 1.连续反复。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间隔反复。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九、对比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手法能更鲜明,更有力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3 运用对比手法时,必须能表现对比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必须是相反的。用来对比的词语,意义要鲜明,能揭示对立事物的矛盾,选用反义词或意义相反的两个比喻,更能加强对比的表达效果。如: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前后两个句子中的两对反义词,体现了鲜明的是非观和坚定的立场。 十、双关 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1.谐音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义双关,如: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 1.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 )里。
1.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 )里。 ①黄河像慈爱的母亲抚育着中华儿女。 ②树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唱个不停。 ③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④电线上的小燕子似一群刚下课的孩子叫个不停。 A.比喻:①② 拟人:③④ B.比喻:②③ 拟人:①④ C.比喻:③④ 拟人:①② D.比喻:①③④拟人:②

15 2、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3、把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来。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2、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把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来。 (1)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眼泪里。( ) (2)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 (3)故乡的山多么雄伟,故乡的水多么甘甜,故乡的人多么淳朴。( )

16 4、分析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格,说明其作用。
(1)“胖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2)芦苇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3)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4)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成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6)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7)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8)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17 解析: (1)反复。运用反复使语气紧凑,节奏明快,“盼望着”可以体现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喜悦之情。
(2)排比。增强语势,突出语意。这句话主要强调河水清澈。 (3)拟人。把大海赋予人的特征,表现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大海以鲜活的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拟人。作者额借物抒怀,移情于物,把“高粱和稻子”赋予人的特征,运用拟人使言语表达更加新奇,富有感染力。 (5)比喻和排比。比喻的使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则使句子语势增强,运用这两个修辞格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6)比喻。把“一枚黑点”比作“幽灵和山峰”,使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7)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我们一定要管,从而使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8)设问。避免表达的平铺直叙,使文章的语气富有变化,还设置了一个悬念,可以吸引读者,启发思考。

18 5、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弯弯的月亮 犹如 。(补充称比喻句) (2)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 改成反问句: 。 (3)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 拟人句: 。 比喻句: 。 (4)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这里用 比作成 。

19 解析: (1)玉盘、小船等。 (2)难道说这里的人们不好客吗? (3)拟人句:树叶随风起舞。
比喻句: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像一群婀娜多姿的小姑娘在跳舞。 (4)珊瑚珠 小红豆

20 6、下面三首诗词片段,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加以说明。
( 1)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贺敬之的《雷锋之歌》“眼前是:繁花似海,高楼如山,绿荫如屏……耳边是:歌声阵阵,书声琅琅,笑语声声……。” (3)毛泽东的词《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 (4)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21 解析: (1)反复和设问。“知否”两次出现,是连续反复,,中间没有插入成分。它为了强调“绿肥红瘦”,故意设置了一个问题,然后又自己回答,就是设问。 (2)比喻。“繁花似海”“高楼如山”“绿荫如屏”都是比喻。 (3)夸张。“横空出世”“三百年”“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是扩大夸张。 (4)借代。用“杜康”借指酒。 (5)反问。使用反问句式,语句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

22 同学们,本次课程,我们由两个例题引发开来,重点讲解了1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这其中有个难点,就是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我们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部分也多有涉及,从而体会到修辞在古诗词中对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希望大家好好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在写作中尝试使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让自己的语言美美哒!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23


Download ppt "让语言美的修辞 五年级 语文 王艳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