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节 道德选择 第二节 道德评价 第三节 道德教育
第七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第一节 道德选择 第二节 道德评价 第三节 道德教育
2
第一节 道德选择 一、道德行为的含义 道德行为,是指个人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具有道德善恶意义的活动,即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或有害,并具有道德自主选择性的行为。
3
二、道德行为的区分 (一)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
只有体现利害关系的行为,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才称之为道德行为;不具有道德意义、不发生利益关系的行为,为非道德行为。
4
二、道德行为的区分 (二)道德的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 道德行为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非善即恶,无中间地带。
5
三、道德行为的选择性 (一)道德行为是人的自知自觉的选择行为 行为者基于清晰的行为目的和道德动机,并 对行为的结果和价值有明确的认识。
(二)道德行为是自主自愿的选择行为 行为者依据个人道德意志和意愿进行选择,非迫使行为。
6
三、道德行为的选择性 (三)道德行为与他人利益相关 (四)道德行为应遵守规则
7
四、道德选择 (一)含义 道德行为选择,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做的自觉自愿的选择。
8
(二)道德选择的先决条件 1、前提:客观存在的多种行为方案 2、基础:行为主体进行选择的能力
9
两种自由 1、社会历史条件为人们提供的可能性即 外在社会自由 2、人们独立按照目的进行决定和行动的内在意志自由
10
(三)道德冲突的类型及解决 1、道德冲突 道德冲突是道德选择的一种特殊处境,是指人在道德行为选择中,面临着因道德境遇的复杂变化和主体自身的价值观、价值层次以及行为选择方式等差异变化,所发生的善恶矛盾以及善与善之间不可兼得的矛盾。
11
2、价值冲突的类型与解决 a.对抗性的道德冲突,即相互对立的道德体系的原则、规范要求之间的冲突; 解决:坚持趋善避恶、扬善抑恶
13
3、价值冲突的类型与解决 同一层次的价值冲突 b.非对抗性的道德冲突,即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道德原则、规范要求之间的冲突
不同层次序列间道德冲突 解决:较低层次的要求符合较高层次的要求, “两害相权选其轻,两利相衡取其大” 同一层次的价值冲突 解决:靠主体具有的道德直觉能力,对特定道德境况做出判断,可能带来道德牺牲
15
3、价值冲突的类型与解决 c.选择方式上的冲突,即目的与手段的道德冲突 解决:确立正确的道德目的 选择正确有效的手段,必要时做出道德妥协
所谓道德妥协,是指主体在选择中有意识地放弃某些道德规范和准则,牺牲某些道德价值,以保持其他道德原则和规范,维护更高的道德价值。为了“最大的善的目的”,在较低程度上对“恶”的妥协、对“善”的牺牲是允许的,也将被认为是道德的。
16
有关道德冲突的总结 一个道德价值的取舍,如果它是为了达到更高道德目的所必要的,而且本身又是道德的,那么就是合理的;如果当下的取舍迫不得已地带有不道德的性质,那么只要它与最高目的不矛盾,并且不改变目的的道德性,那么这种取舍也应被认为是合理的。
17
第二节 道德评价 一、道德评价的涵义 道德评价,是在道德活动中,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对他人或自身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做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
18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一)标准 善恶观念 善恶是历史范畴,具有阶级性、历史性和相对性。
19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二)根据: 动机和效果辩证结合 1、动机论 观点: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动机之中,与效果无关; 代表人物:康德 “善良意志” 合理之处:强调人们的行为动机 错误之处:一味追求动机的纯洁性而忽视实际效果
20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2、效果论 观点:认为决定道德行为性质的只有效果,与动机无关; 代表人物:边沁、密尔(或译为穆勒) 合理之处:匡正了动机论者对效果的忽视 错误之处:把行为的社会有益性与行为的道德性混淆起来,对复杂道德现象的评价缺乏公正性
21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3、马克思主义道德评价的总原则 在总体上既看动机又看效果 根据行为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全面分析行为的全过程
22
分 析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则天下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则举世无完人。”
主张孝不孝主要看动机,生活作风主要看效果,告诉人们在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上要区别对待,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23
二、道德评价的类型和手段 (一)社会评价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 分为自觉的道德评价和自发的道德评价。
24
二、道德评价的类型和手段 (二)自我评价 内心信念 本人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
25
一、道德教育的涵义和作用 二、道德教育的过程、途径及特征 三、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道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涵义和作用 二、道德教育的过程、途径及特征 三、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6
第二节 道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涵义与作用 (一)涵义
第二节 道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涵义与作用 (一)涵义 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27
第二节 道德教育 (二)作用 1、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 2、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8
第二节 道德教育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 ——朱熹 “用鼓励和说服的言语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是比用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 ——德谟克利特
29
二、道德教育的特点 (一)方向上的目的性 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或群体的行为规范要求 (二)发展上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根据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三)行为上的实践性 教育本身的实践性;教育结果的实践性
30
三、道德教育的载体 (一)家庭教育:身教 特点: 1、情感感染 2、潜移默化 3、灵活随机
31
妈妈,洗脚
32
三、道德教育的载体 (二)学校教育:言教 特点: 1、目标明确 2、统一安排 3、管理严格 4、评价科学
33
三、道德教育的载体 (二)学校教育:言教 途径: 1、教学活动 2、课外活动 3、学校生活
34
学校举办“为妈妈洗脚”的专题活动
35
三、道德教育的载体 (三)社会教育:境教 途径: 1、认知引导 2、榜样示范 3、舆论抑扬 4、道德活动
36
每年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37
四、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道德教育的原则 1、引导正确性原则 2、可接受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38
第二节 道德教育 (二)道德教育的方式 1、道德叙事 2、知识学习 3、情境体验 4、道德实践
39
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本质 (一)含义 道德修养是指社会成员在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行为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相应的道德情操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40
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本质 (二)本质 1、自觉主动的行为选择 2、个体道德的自我控制
41
二、道德修养的过程和特点 (一)过程 道德认识:主体了解、认识社会的道德要求 道德认同:主体接受、认同社会的道德原则 道德践行:主体根据道德原则付诸实践
42
二、道德修养的过程和特点 (二)特点 1、自觉性 2、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43
三、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
44
三、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方法 1、终身学习与学思结合 2、正心诚意与慎独自律 3、知行合一与积善成德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