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湖羹 马 Modified 7年之前
1
杜甫简介 陈冯琛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2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3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4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5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6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7
杜甫生平经历及作品简表 分期 年代 年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 1 诞生于巩县(河南巩县)东三里瑶湾
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 1 诞生于巩县(河南巩县)东三里瑶湾 玄宗开元六年(公元七一八年) 7 始作诗文 凤凰诗 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 14 出游翰墨之场,颇受赞赏。 (结交岐王李范、李龟年等)
8
漫游吴越,前后约五年,遍及江南山川及名胜古迹。
分期 年代 年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一 、 漫 游 时 期 开元十九年(公元七三一年) 20 漫游吴越,前后约五年,遍及江南山川及名胜古迹。 开元二三年(公元七三五年) 24 回洛阳参加贡举,不第。 开元二四年(公元七三六年) 25 漫游赵齐,前后六年。 开元二八年(公元七四○年) 29 至兖州(山东兖县)省亲。时父杜闲任兖州司马。结交高适。 登兖州城楼、 望岳
9
漫游吴越,前后约五年,遍及江南山川及名胜古迹。
一 、 漫 游 时 期 开元十九年(公元七三一年) 20 漫游吴越,前后约五年,遍及江南山川及名胜古迹。 开元二三年(公元七三五年) 24 回洛阳参加贡举,不第。 开元二四年(公元七三六年) 25 漫游赵齐,前后六年。 开元二八年(公元七四○年) 29 至兖州(山东兖县)省亲。时父杜闲任兖州司马。结交高适。 登兖州城楼望岳 分期 年代 年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开元二九年(公元七四一年) 30 归洛阳,筑陆浑庄于首阳山下。 娶杨氏(司农少卿杨怡之女) 房兵曹胡马、 画鹰 玄宗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 33 四月,与李白相识;秋,与李白、高适出游梁宋。 赠李白、 饮中八仙歌 天宝四年(公元七四五年) 34 再游齐鲁;秋,李白来会。冬,相别于兖州。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10
在长安应试,落第。 分期 年代 年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二 、 长 安 时 期 天宝五年 (公元七四六年) 35 归洛阳,旋即至长安。此后十年主要在长安寻求仕进。 冬末怀李白 天宝六年 (公元七四七年) 36 在长安应试,落第。 春日忆李白 天宝十年 (公元七五一年) 40 贫无以维生,在长安市上卖药。进「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一年 (公元七五二年) 41 召试文章,列名等候选授官职。暂归洛阳,途中目睹征兵所造成的民间疾苦。 贫交行、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 天宝十二年 (公元七五三年) 42 长安久雨米贵;次年,携家眷往奉先(陜西蒲城县),旋回长安。 丽人行、 秋雨叹三首 天宝十四年 (公元七五五年) 44 秋,往奉先探视妻小,十月回长安。授河西尉,不就;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后出塞九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分期 年代 年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11
夏,携家流亡,至鄜州(陜西富县)羌村。八月,奔赴肃宗行在灵武,途中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 哀王孙、悲陈陶、月夜
分期 年代 年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三 、 流 亡 时 期 天宝十五年 肃宗至德元年 (公元七五六年) 45 夏,携家流亡,至鄜州(陜西富县)羌村。八月,奔赴肃宗行在灵武,途中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 哀王孙、悲陈陶、月夜 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七五七年) 46 四月,冒死奔赴凤翔谒见肃宗。五月,上疏救房管获罪。九月,收复长安;十月,肃宗回京。携家返长安。 哀江头、 春望、 喜达行在所、羌村三首、北征 干元元年 (公元七五八年) 47 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 春宿左省、义鹘行 干元二年 (公元七五九年) 48 春,归洛阳。二月,至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目赌乱状。秋,关中大饥,弃官辗转入蜀。 赠卫八处士,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
于成都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以居,生活所需皆赖亲友济助。 蜀相、 江村
四 、 漂 泊 西 南 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 49 于成都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以居,生活所需皆赖亲友济助。 蜀相、 江村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 51 严武任官成都,得其资助;七月,严武回朝,复失依靠。西川兵变,移家梓州(四川三台县) 戏为六绝句、客夜、 秋尽 宝应二年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 52 在梓州。(安史之乱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广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年) 53 严武复为成都尹,兼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三月,携家返成都。六月,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别房太尉墓、 登楼、 宿府 分期 年代 年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13
于成都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以居,生活所需皆赖亲友济助。 蜀相江村
四 、 漂 泊 西 南 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 49 于成都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以居,生活所需皆赖亲友济助。 蜀相江村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 51 严武任官成都,得其资助;七月,严武回朝,复失依靠。西川兵变,移家梓州(四川三台县) 戏为六绝句客夜秋尽 宝应二年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 52 在梓州。(安史之乱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广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年) 53 严武复为成都尹,兼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三月,携家返成都。六月,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别房太尉墓登楼宿府 分期 年代 年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 54 四月,严武卒。五月,携家离成都,乘舟东下。秋,至云安暂居养病。 旅夜书怀 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 55 夏初,病情转好,自云安至夔州。 古柏行、 壮游、 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 56 在夔州(四川秭归)。 登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 57 至江陵、公安、岳州等,在两湖之间浮家泛宅,居无定所。
14
成就
15
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漫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 “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 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长安时期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
16
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 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流亡时期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17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 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 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18
漂泊西南时期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 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 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 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19
诗歌创作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 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 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
20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
21
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 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 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
22
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23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 《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 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
24
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
25
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 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26
再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