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解读 新郑市教师进修学校 薛建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解读 新郑市教师进修学校 薛建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解读 新郑市教师进修学校 薛建军
《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解读 新郑市教师进修学校 薛建军

2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设置的背景 1、 借鉴国外相关课程的经验
1、  借鉴国外相关课程的经验 (1)日本:20年前就开办挨冻幼儿园,幼儿在四季只穿一套T恤衫和裤子,还将幼儿在空中丢抛,这对培养幼儿身体健壮、脑平衡、吃苦耐劳精神、坚强意志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要学会茶道礼节、单独接待客人、缝纫、制衣、绣花;还有做饭、烧菜、洗衣,自己料理生活。有其常规性实践,还有其创造性探索。

3 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例:   三年级:我市的各种工厂、绿地和农田等的分布、绘制本市文物的分布图、考察社区并绘制地图、广告散发的范围、超市内的分布图等。   四年级:垃圾场的分布、自来水的来源、土地利用图、不同自然环境的生活、国土的主要特征等。   五年级:  工业、农业、水产业的分布、运输与交通、人口分布、海流图、天气预报图等。 六年级:  日本与外国的联系、与日本交往密切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古墓的分布、与各历史事件有关的地图、世界上冲突频繁发生的地方等。

4 (2)法国 法国的教育方法主要是,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认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人,充分得到自由发展。②启发学生学习求知,顺应学生学习兴趣,相信学生学习的成功,尊重学生的人格。③培养创造力,一般是通过创作构思、造型艺术、素描、绘画、音乐、舞蹈和各种实验活动。①在教学时间上,分成创造时间、吸收时间、对话时间、探索时间、自学时间。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并且还给学生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5 (3)香港 香港小学综合课程的发展路向:学会学习。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      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贯切终身学习的精神,培养各种共通能力,,从而学会如何学习。      四个关键项目:     推广学习风气、  运用信息科技、 加强德育与公民教育、 推行专题学习

6 (4)   台湾国民小学社会课程     教育理念      辅导儿童以伦理道德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增进其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成为"活活泼泼的好儿童,"

7 (5) 美国社会课的内容     在美国多数小学实行六年制教育,也有实行四年或八年制教育的小学。四年制或八年制小学通常把小学与初中或高中直接挂通起来。美国小学一般规模较小(每个班级一般不超过20人),每班一名教师,教师必须完成各门课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价值取向上强调多元文化特色

8      幼儿园 开始 了解我的世界,家庭,社区服务     交通与通讯      一年级 家庭与邻里 我们的地球,家庭生活、邻里      二年级 邻里和社区 探究地球、城市、郊区、农村、社区的今天和昨天      三年级 社区和资源 居住在不同的社区、社区管理、社区的演变、不同的农村社区      四年级 地区 本州的地理概况与简单的州历史      五年级 我们的美国 ……      六年级 今日世界 ……

9 各国“社会科”的共同点概括如下: 第一,总体目标——公民素养 第二,课程核心——价值观 第三,课程基础——社会认识 第四,课程特征——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区域性;强调开阔的视野;重视问题解决学习方式

10 2、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工业化和知识经济 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素质——人口压力和人力资源 全球化

11 3设置本课程的教学依据 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差 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存在的问题

12 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把握课程标准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人们的教育行为,观念不同行为也不同,没有一个新的教育观念,拿着新课本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13 (1)新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与新课标同行,      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     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      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 。      由主宰者变为引导者 。      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      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

14 (2)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强调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 “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材,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要树立树立新的学生观,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

15 (3)新的学习观 学习是苦中学,还是快乐的学,是被动的学还是主动的学,为什么学生厌学? 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      主要特征: 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      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      个别性。--表现为:"我会学。"      体验性。--表现为:"我爱学。"      问题性。--表现为:"我有发现。"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6 (4)新的教材观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范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17 (5)新的评价观 构建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18 2.明确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明确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从课程目标看,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表明了课程的方向性;从课程的类型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这就是本课程的性质,它具体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19 3、掌握课程理念,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提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基本理念之二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三是 “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20 三、明确课程设计思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一条主线, 点面结合, 综合交叉, 螺旋上升。

21 一条主线 本课程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

22 点面结合 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从个人、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我们以这生活领域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构成教学内容的若干“方面”。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所以,这一个个要素与儿童的交互作用就成为组织教学内容的“要点”。

23 综合交叉 综合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综合; 一是社会生活各要素的综合。

24 如“我在成长”部分第8条“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其中,安全常识和安全意识是“知识”目标;自护自救是“能力”目标;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5 如“我是中国人”部分第7条“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一内容里综合包含了几个社会要素,它既有社会环境的知识,又有社会活动的情况,还有人们之间应有的态度和规范。

26 螺旋上升 如“我与家庭”的第5条“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民主平等,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前半段讲道德、有责任感等在中年段就可以学习,而后半段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就应在高年段掌握了

27 四、掌握课程内容标准,全面理解课程 《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 “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等六个生活领域。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用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8 1.内容标准的呈现特点 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 内容标准与教材呈现、课时之间的关系。

29 2.依据品德与社会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模式 四种教学模式。 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辩论研习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30 1.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初探: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强调感情和活动相互关系所发生的教学价值,一方面是活动体验,一方面是情感,包括愉快地、成功地的心理体验及兴趣、动机等心理机制。社会课中情景的创设,使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环境得以优化,学生可以主动轻松的体验到真实和模拟的社会生活.基本步骤是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进入情境-- 研讨情境(合作学习)  

31 例如:《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介绍或表演我国主要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学生收集的资料丰富多彩,通过学生个人经验的交流活动,扩展了全班学生的认识视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学生自愿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模拟体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有的小组化装成蒙古族,有的小组表演傣族的歌曲和舞蹈,体验泼水节的热闹场面,缅怀周总理对少数民族的关怀等。通过模拟活动,学生了解到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自觉地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体验活动后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收获,特别是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活动,更加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并注意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

32 2.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探索活动是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不是得出现成的结论,而应该是引导发现,善于挖掘问题的不同方面,,和学生相互交流.教学从探索开始,由发现获得问题的探索方法,重在指导学生的发现活动,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索发现的结果。共有四个步骤:发现问题是从事实或教材中找出主要问题,陈述问题,经过深入的思考。分析问题是找到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思考,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甄别,归纳和综合。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筛选合理地、有效地解决方法。最后解决问题。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33 例如:《我们身边的环境》。教师课前提出探究的问题“了解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问题。”学生自愿进行观察并汇报自己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学生1:学生自己拍摄的住家附近垃圾的照片,并介绍垃圾的危害。   学生2:在菜市场拍摄的照片,吃的食品和垃圾堆放在一起。住家附近烤鸭店的照片,烤鸭店内人影晃动,烤鸭店外垃圾成片。   学生3:电池的用途很多,但现在正在给环境带来污染,并例举了一些数字。

34 教师引导探究住家附近水污染的问题。   学生1:手里拿着2瓶水,一瓶是黑水,一瓶是干净的自来水,黑水是从学校附近的河沟里舀取的,经学生的实地考察,黑水是一家小工厂排污水造成的,并自己拍摄了小工厂排放污水的照片,河面上漂浮着垃圾,利用自然实验法,检验河水是有害的,植物不能存活,动物如小鱼等不能生存。   学生2:学生画的图,被污染的河水像墨汁一样,一条小鱼在吐黑水,画外音“别吃我,我有毒”

35 教师引导“什么原因引起的环境的污染,都是人为因素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垃圾为例)
  学生小组1:实行分类垃圾。可再生的垃圾进行回收,资源重新利用。     学习小组3:收集到我们国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和法规。   学习小组4:近期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环境问题和治理问题的报道。   学习小组5:走访区(县)的环境保护局,了解本地区环境治理的常见措施,介绍给其他的同学

36 3.辩论研习教学模式初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辩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等能力。学生应该学会辩论,并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能够摆事实,讲论据,做出选择,使自己的论点处于有利的地位,并能够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观点,及时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表达自己的选择.心平气和地学习和讨论。并善待批评,以获得更正确的观点,学会倾听。准确地与人交往,形成理解,说服,合作等能力.基本步骤有研讨问题—获取信息--辩论质疑--引导反思等

37 例如:《储蓄与消费》。99年-2000年,我们国家曾几次降低了银行的存款利率,以便拉动社会和经济消费。针对这种变化,我们设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回顾了近期的银行利率调整情况,提出了问题“储蓄好呢?还是消费好呢?它们之间怎么处理?”,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自己家庭储蓄与消费的背景,自动分成两个辩论小组,分别阐明各自的观点。

38 4.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初探:目标引入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充满兴趣,跃跃欲试的情景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进行组织,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向思维是让学生利用直觉、形象、逻辑、抽象、发散、辨证思维,明确目的,寻求解决。通过对问题进行假设、推断、验证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注意寻求思维效果的有价性,或获得问题的突破性解决。收敛思维是师生注意进行总结和归纳,特别是注重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提升,多向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作用,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基本的步骤有,目标引入—多向思维--收敛思维。

39 例如:《我们眼中的世界》本课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全方位,立体的了解世界,学习步骤如下:
  (1)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收集本组感兴趣问题的资料。   (2)组内共享。本组中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彼此介绍,大胆说出自己研究的主题的内容和设想。   (3)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你们眼中的世界非常迷人,你们研究的领域让老师都大吃一惊,世界上的方方面面你们几乎都有涉及到了,其实你们研究的领域,你手中的资料就是一个看世界的小窗,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个侧面,我们将每一个小窗连接起来,就是我们眼中的大千世界、多元世界。

40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41 让学生走进社会 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谢谢!再见!

42 案例1 . 主题:画画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主题学习,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认识和热爱自己的学校。 2.培养学生学习和认识平面图的兴趣。 3.学习确定方向和画简单平面图的方法。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4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 谈话:同学们都生活在学校里大家都爱我们的学校,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同学们都生活在学校里大家都爱我们的学校,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 2.播放介绍学校的录像。 3.教师提出建议:要向其他人介绍我们学校,最好的方法是画一幅平面图来介绍我们的学校。 4.板书课题:画画我们的学校 二、学习画平面图: 1.出示电脑课件展示:乐乐同学是怎样画自己学校平面图的 2.谈话:概括出乐乐同学画学校平面图的几个步骤 3.讨论:你认为画平面图的时候最困难的步骤是什么?通过讨论明确:画平面图的困难是确定方向。

44 4.学习活动训练: (1)讨论:生活中怎样辨别方向? (2)训练: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图上确定方向:一般来说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训练:图上辨别方向 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分好工,几位同学合作画学校的简单平面图。 四、学习活动总结: 1.展示各小组的作品; 2.评议出完成得最快最好的作品; 3.请最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4.教师总结:看来既要掌握画平面图的方法,又要很好地团结协作,能才够把我们的学校画好。

45 案例2 . 主题:生活中的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主题学习,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变化和进步。 2.帮助学生感受并尊重劳动者的智慧。 3.学习调查、收集、探究的学习方法。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识并动手制作简单年表的能力。

4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 出示投影:从家里搜集的一些旧生活用品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投影:从家里搜集的一些旧生活用品 2.谈话: 你知道这些生活用品吗?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现在你家里还用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不用了? 3.教师小结:这些旧生活用品都有一段历史,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用处,都包含着人们的智慧。 4.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智慧

47 二、展示、交流:旧的生活用品 1.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把课前各自从家里搜集的一件旧生活用品拿出来展示,介绍它们的用处。 2
二、展示、交流:旧的生活用品 1.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把课前各自从家里搜集的一件旧生活用品拿出来展示,介绍它们的用处。 2.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件旧生活用品及用途。 3.讨论: 通过展示这些旧的生活用品和介绍,你有没有什么感想? 4.小结: 过去的用品现在看起来或许有些粗糙,但是确实是方便了生活,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48 三、运用简单的年表进行学习 1. 讨论: 你知道从过去到现在有哪些洗衣和纳凉用具?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用具各是在什么时候使用的? 2
三、运用简单的年表进行学习 1.讨论: 你知道从过去到现在有哪些洗衣和纳凉用具?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用具各是在什么时候使用的? 2.根据学生的讨论,同时把不同的洗衣、纳凉用具标志贴在黑板上的不同位置,形成了一张简单的年表(时间按照下列顺序分为四栏:更早的时候、爷爷奶奶小时候、爸爸妈妈小时候、我小时候)。 3.讨论: 我们从这张年表里能够看出什么?

49 四、制作年表: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生活用品合作绘制一张年表,按照前面的年表式样绘制,要发挥想象,把时间增加“未来”一栏。 2
四、制作年表: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生活用品合作绘制一张年表,按照前面的年表式样绘制,要发挥想象,把时间增加“未来”一栏。 2.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绘制的年表。 五、总结: 从同学们的年表制作和构思、想象中,我看到了同学们的创新,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创造,使生活更美好。

50 案例3. 主题:我们生活中的水 教学目标: 1. 体验人类对于水的依赖,转变用水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2
案例3 .主题:我们生活中的水 教学目标: 1.体验人类对于水的依赖,转变用水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2.能够辨别一些节约或浪费用水的行为,按照节约用水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3.学习计算饮水量的方法,学习利用水表计算家庭和学校的用水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课前学生在家和学校进行调查,了解家庭和学校的用水情况,学习查看水表计算用水量的方法。 2.学生收集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用水的情况,感受水对于人类的重要。

51 二、导入、板书课题: 1. 请学生品尝少量的咸、辣食品,再注意体会有什么感觉。 2. 由学生谈一谈感觉,并说出觉得最需要什么? 3
二、导入、板书课题: 1.请学生品尝少量的咸、辣食品,再注意体会有什么感觉。 2.由学生谈一谈感觉,并说出觉得最需要什么? 3.由组长给大家倒水。 4.板书课题:我们生活中的水 三、谈话、计算:水维持人类生存 1.谈话: 平时,你在什么时候感到特别需要喝水? 2.计算: 如果每人每天要喝掉一瓶水,每瓶水500毫升,我们班全体同学一天要喝掉多少瓶水?全校同学一天要喝掉多少瓶水?全成都市一天要喝掉多少瓶水?

52 3.小结: 这么多的水只是占了饮用水的一部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的身体里50 — 60 %都是水,小朋友的身体里,水的含量更是高达80 %以上。有人计算过,如过离开食物,人可以生存7天;但是离开水,就只能生存3天。这说明水有着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 4.板书:维持人类生存 四、谈话、计算:水满足人们生活 1.学校里的用水 (1)识图:在平面图上找到学校里有水龙头的地方,说出我们在那儿用水作什么?哪些地方的用水量最大? (2)汇报、计算:根据你的调查,算一算学校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3)计算: 全成都市的小学都按照这样的月用水量计算,一个月要用掉多少吨水?

53 (1)讨论: 家庭中有哪些地方用水?(结合展示图片) 你知道上个月你家用了多少吨水吗? (2)计算: 全班同学家的用水量加起来,一共用了多少吨水? 全成都市的家庭按照每月的平均用水量计算,一共要用掉多少吨水? 3.小结: 由此可见,水除了能够维持人类的生命以外,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 4.板书:满足人们生活

54 五、探究:水保障社会生产 1. 播放录像:水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 交流: 学生介绍课前调查的水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五、探究:水保障社会生产 1.播放录像:水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交流: 学生介绍课前调查的水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小结: 可见水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 六、制作、发表: 1.水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在用水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节水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4.评选节水方案,提倡节约用水(提倡一水多用,减少用水量,安装节水设施)。

55 七、总结: 点点滴滴汇成溪流,条条溪流汇成江河流入海洋。当我们把身边宝贵的水一点一滴地节约下来,它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一吨水可以供发电100度;生产化肥500公斤;织布220米;染布33.3米;生产药片2000片;炼油330公斤;生产水泥350公斤;磨面粉34袋。可见,只要我们注意节约用水,就可以让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珍惜每一滴水做起,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小能手。


Download ppt "《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解读 新郑市教师进修学校 薛建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