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认 识 哥林多后书 迦南一组 04/01/20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认 识 哥林多后书 迦南一组 04/01/201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认 识 哥林多后书 迦南一组 04/01/2016

2 背景介绍(一) 作者: 保罗 时间: 公元55年冬 地点: 腓力比(可能) 新约里面保罗书信的一篇 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三封书信
作者: 保罗 时间: 公元55年冬 地点: 腓力比(可能) 新约里面保罗书信的一篇 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三封书信  第一封 –  (散佚)  第二封 – 哥林多前书(林前) 55年春于以弗所  第三封 – 哥林多后书(林后)

3 保罗一生(文) 保罗(5-35) 出生于基利家(Cilicia)的大数。 幼年开始即接受犹太传统的熏陶。 当时的大数城,是著名的大学城,也是政治与商业中心,因此,他十分熟悉当代流行的希腊文化思想和语言。不久后,他被送往耶路撒冷,在著名拉比迦玛列的门下受教。当他学成回乡时,已是约莫廿一岁的有为青年,他开始学习编织帐棚,利用家乡盛产的羊毛制造各款的帐篷、帐幕以及各种的悬挂物。 年轻时代的保罗,已经是一位优秀的法利赛人,在持守犹太教传统方面非常热心,不愧为那个时代的先锋份子。在此背景下,当耶稣的福音在耶路撒冷传开时,犹太人不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并将福音视为一种亵渎,保罗也加入他们反抗的行列。他先是满怀喜悦的旁观,然后又从旁观者变成逮捕者,最后变本加厉,远赴大马色去追捕基督徒。 转折(35) :耶稣就在大马色的路上向他显现,双眼光照之下失明,使他觉悟到本身所残害的不是基督徒,而是主耶稣本身。从那天开始,保罗从犹太人参议院(Sanhedrin)的缉拿特使,摇身变成了耶稣基督的使徒。之后10年(35-45)学习和反思以及在大数和基利家传福音, no details 黄金期(46-58): 三次外出传道 详见后述 侍奉的末期,终结(59-67):多数是被扣留,囚禁;并完成了几部重要的保罗书信的写作(包括: 歌罗西书、腓利比有争议书、以弗所书及腓利门书 ; 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 ) 总结:使徒保罗(Paul, The Apostle),是新约时代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使徒当中,他是满腹经纶的学者,集哲学家、律法家、神学家于一身。当我们研究<新约圣经>时,会发现两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一位是基督耶稣,另一位则是保罗,而馀者仿佛瞠乎其后。这并不意味其馀使徒毫无建树,在传扬福音的事工上,他们固然扮演要角。然而,唯有使徒保罗将基督的信仰从犹太教中提昇出来,继而发扬光大,将基督教促成世界性的信仰。

4

5 保罗一生(图)

6

7 保罗三次传道(文) 第一次传教旅行 年 第一次旅行,一开始由巴拿巴带领,保罗从安提阿来到了塞浦路斯保罗成为lead,然后又去了小亚细亚南部,接着回到了安提阿。 第二次传教旅行 50-53年 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在50年至53年进行,历时约三年,这次保罗与西拉和提摩太同行,旅程中保罗见异象,首次把福音传入欧洲,前往了马其顿。在这次旅程,他们在腓立比、特罗亚、帖撒罗尼迦、哥林多等地建立了教会。保罗在欧洲的几个城市里,都建立了教会,尤其是在哥林多,保罗在那几一共住了一年零六个月,然后便开始回程。 第三次传教旅行 52-57年   以在加拉太和弗吕家的旅行为开端,保罗开始了他的第三次传教之旅。然后保罗去了以弗所,一个早期基督教的信仰中心,在那里停留了约有三年。据圣经所述,他行了诸多奇迹,医治众人,驱逐恶魔,并且把有组织的传教活动带入了内地(罗马帝国境内)。而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在52年至57年进行,以以弗所为基地,期间再次穿越马其顿,旅程最后以耶路撒冷作为旅程的终点站。

8 保罗三次传道(图)

9 背景介绍(二) 保罗写好哥林多前书,托提多带交之后,便离开以弗所。他之所以离开,是因为该城发生了扰乱所致(见徒19:23-41)。保罗离开以弗所之后,就来到特罗亚。他早已约定在那里和提多相见,因为提多没有按时到达,使他非常担心。他十分焦虑地渴望知道哥林多教会对他前一封信的反应,因过分操心,就迫不及待地横渡爱琴海去见提多,他们终于在腓立比见面了(见林后2:12-13,7:5-6),此时保罗可能生了疾病。   保罗在写哥林多前书中,对那些犯罪的人,曾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和处分。那些犯罪者可能是教会中相当有地位的人,他们在信徒中影响必定很大。因为保罗对他们进行无情的谴责,他们与保罗之间很可能产生了裂痕,对保罗产生很大的意见。   保罗从提多口中获悉其首封信在哥林多教会已经收到良好效果,那些犯罪的人,大都已经痛悔己罪(见林后2:1-11,7:7-16),这使保罗的心中得到极大的安慰与快乐。

10 背景介绍(二) 同时提多也告诉他一个新的危机,那就是有犹太教的人,带着介绍信从耶路撒冷到达哥林多教会,向他们宣传另一个福音,并极力否定保罗使徒的地位,诋毁保罗所传的纯正福音。他们纠集了一批人,组成了反对保罗的派别(见10:10,11:1-4、12-13),在这种情况下,保罗写了哥林多后书。其目的是:   1、说明他不能马上前往哥林多去见他们的原因(1:15-24,2:1-3)。   2、称赞他们肯虚心接受首封信中的劝告(2:4-5)。   3、勉励已经悔改的人(2:6-9)。   4、警告继续坚持错误,执迷不悟,仍旧不肯悔改的人(12:21,13:2)。   5、告诉他们一定要反对假使徒的言行(11:3-4、13-15)。   6、用事实来证明自己使徒的职分(12:11-13)。   7、劝勉他们要尽力捐助耶路撒冷教会的贫苦信徒,以体现主内肢体之爱(8:10-15)。

11 本书较突出的主题有几方面: 受苦的含义; 捐献应有的态度; 作神仆的工作性质和权柄。

12 本书大纲 问候语(1:1-2) 为神赐安慰而感恩(1:3-11) 为个人的言行作解释: 为耶路撒冷信徒筹集款项(8:1-9:15)
变更行程的因由及对犯过者的做法(1:12-2:13) 传道事工的性质 使徒忠实的态度(2:14-3:3) 新约职事的超越性(3:4-4:6) 使徒的受苦和盼望(4:7-5:10) 使徒作神使者和仆人的身份(5:11-6:10) 为耶路撒冷信徒筹集款项(8:1-9:15) 为信徒身份自辩 就别人的批评自辩(10:1-11:15) 以愚妄人自居,细诉经历(11:16-12:13) 计划第三次往哥林多去(12:14-13:10) 结语(13:11-14)

13 耶稣(基督) 保罗 哥林多及亚该亚各处的众圣徒-1 哥林多及亚该亚各处的众圣徒-2 其它

14 内容三大段 1、基督徒生活的见证(1:-7:) 2、论圣徒的供给问题(8:-9:) 3、保罗作使徒的凭据(10:-13:)

15 基督徒生活的见证   使徒保罗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清楚认识自己得胜环境的能力完全来源于神。在任何处境中,他只要抓住神的应许,与神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就会无所畏惧、得胜有余。第一章特别讲到苦难中的安慰。他在各种环境中都不依靠自己,乃是依靠那位叫死人复活的神。神既然在以往的环境中救了我们,深信在未来的任何环境中也会拯救我们,因为他是不改变、不失信的神(1:8-10)。   有人把"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1:10)说成是灵、魂、体三个不同阶段的得救,这不大合乎经文原意。因为这节经文所指的,是神在各种环境中对我们的拯救,并不是指灵、魂、体的得救。当然,按灵意借用本节经文来说明三种不同的得救,那又是另一回事。   第二章是讲到爱的得胜。使徒保罗凭基督的爱写信劝勉并责备哥林多教会那些犯罪的人,那封信起了极大的作用。那些犯罪的人绝大多数都认罪悔改了,这是基督之爱的胜利,保罗为此心中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保罗是多泪的使徒,第二章中就是对那些犯罪跌倒的信徒,也充满了至诚热爱的感情。   第三章是讲论新约职事的荣耀。旧约是写在石版上(律法是定人罪的、叫人死的),新约是写在心版上,是用神的灵写的。新约的职事是属灵的职事,新约的事奉就是灵里的事奉。旧约是在乎字句;新约是在乎灵意。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因为有罪不敢见神,所以怕见光;新约的人因为罪已赦免,帕子被除去,就要受到光照,所以新约的职事是特别荣耀的。   我们要知道镜子只能照出它对面的东西,这就表明一个人看见主多少,就能返照主多少;如果能时常活在主的光照中,就能彰显主的荣美。也有解经家认为此处的镜子就是圣经。从圣经中看见主,认识主,因而也看见了自己,认识了自己。常读圣经就时常看见主,多认识主就变成主的荣耀形像。

16 基督徒生活的见证     第四章是讲论得胜苦难能力之来源。四章七节是关键,人的一切不过如同瓦器,是很脆弱的,是经不起冲撞打击的;但是,一旦有神的宝贝放在瓦器里面,就会颠扑不破了。教会所需要的就是里面的宝贝,并不是那外面的瓦器。宝贝一放在瓦器里就会显出莫大的能力,就是到了绝路也会逢生。因为这个宝贝有战无不胜的强大能力,是打不倒困不住的。但这宝贝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瓦器是指人的本身,有人说宝贝就是指人的信心,或者是指圣灵,也有人认为是指生命能力。但根据保罗自己说:"以认识基督为至宝"(参腓3:8),还是把"宝贝"看作是基督最为合适,他里面因为有了这奇妙的宝贝,就有了得胜环境的能力。   "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4:12),主死的力量与活的力量一样大,因为主的死,许多人投降了。只有天天为主死的人,才能天天为主活。   第五章是讲论信心的生活。凭眼见是与理智相结合的,凭信心是与神的大能相结合的。保罗说:"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5:7)。我们的外体虽然日渐衰败,但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肉身好比是地上的帐棚,总是要拆毁的,将来必得着神所造的天上永存的房屋。因为我们在这肉身的帐棚里,不免要时常叹息,当那一天穿上那复活荣美的衣裳,就满意了。   言念及此,我们应当深受主大爱的激励。主的十字架是爱的发动机,"激励"二字原文有发动、推动、冲击之意。主的十字架是爱的源头,主的爱犹如瀑布一样从高处浇灌下来,使许多人受到感动。

17 基督徒生活的见证     一个被主激励的人,既然知道是主替他死(5:14、21;罗5:6-10),就应该为主而活(5:15),为主而活的人生,是最荣美、最高尚的人生,这也是神造人的真正目的。为主而活,俗事也可化为圣工。   第六、七两章是讲论圣洁的生活。保罗在六章十一节称他们为"哥林多人哪"一词,就是表明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上,没有从不良的社会风气中分别出来。六章十七至十八节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一个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不能一直在原来地位上作神的儿女,还得在日常生活、行事为人上分别为圣,表明自己象神的儿女,使天上的父神得到荣耀。   约翰福音一章十二节是讲到地位上作神的儿女,在这里是讲到分别为圣作神的儿女。分别为圣是基督徒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分别就失去基督徒应有的价值。我们对这个问题必须有一条清楚的线来分别清楚,如果没有分别为圣,与世俗同流合污,就会失去神儿女的见证。   圣经的教训是叫我们从世人中分别出来,并不是叫我们从神的儿女们中间再分别出来。"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是指:   第一,信和不信的原不相配。申命记二十二章十至十一节说牛驴不同耕,毛与麻不能同织,因为本质不同,性质不同,就不能相合。   第二,义和不义不能相交。"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约一 3:7)。并且"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林前 6:9)。

18 基督徒生活的见证     第三,光明和黑暗不能相通。"光来到世界,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约 3:19)。倾向不同,不能相通。   第四,基督和彼列不能相和。基督已从死里复活升天坐在父的右边,表明主胜过了撒但(参弗1:20),主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象闪电一样"(路 10:18)。   第五,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没有相干。"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约 3:18)。   第六,神的殿和偶像不相同。"我们是永生神的殿"(6:16),神的灵住在其中(参林前3:16);祭偶像就是祭鬼,鬼藉偶像引导人敬拜假神。罗马书一章二十三节说到人将神的荣耀变为偶像,是惹神发怒的。圣经曾屡次说敬拜偶像是可憎的。   总的来说,基督徒的生活各方面都要分别为圣。"洁净"就是对付各种不应当有的污秽,心灵中的罪欲和亚当里的罪性,这是全靠基督的宝血解决的(参来9:11-14),这是消极方面的。   "成圣"是敬畏神得以成圣。没有罪污并不是成圣,必须有神的德性,有份于神的圣洁(参利19:2),才算成圣,这是积极方面的。这是神进一步的工作(参帖前5:23),是圣灵的能力作成的(参彼前1:2)。其中也有人当尽的本分,如甘心将自己奉献归主,由主支配管理,不走自己的路和世俗的路。   保罗劝勉他们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7:1)。

19 论圣徒的供给问题     基督徒将自己的钱财捐献给神,原是信徒的本分,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都是按照规定献上十分之一(参创14:20;玛3:8-10),新约圣徒来到神面前,也应当尽力奉献,这也是爱神的一种具体表示。   关于基督徒的奉献,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就已经提到过(参林前16:1-3),在这两章圣经中他又讲到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主耶稣注重生命之爱。在基督里大家都是肢体,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在基督里的人都是神家里的人,大家应当痛痒相关,荣辱与共。如果对弟兄姊妹的穷乏困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就是没有爱心的见证,这也是得罪主的事情。所以保罗劝他们"就当在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显出满足来。......乃是藉着别人的热心试验你们爱心的实在"(8:7-8),又说:"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神"(9:12)。   关于对神的工人供应问题,圣经也是非常注意的。路加福音十章一至十节主差遣门徒出去工作的时候,就讲到这个问题。主说:"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路 10:7)。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九章七至十五节,以及提摩太前书五章十七、十八节也讲到关于神工人的供给问题。因为在事奉神的人中,有人是带着原来职业事奉神的,教会一般称之为义工;也有撇下原来职业专门事奉神的,如使徒彼得等。专门事奉神的工人,就当靠福音养生,他们的生活需要,教会中的信徒有责任凭爱心供给他们。但保罗是边织帐棚边传福音,为的是"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传福音的权柄"(林前 9:18),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0 保罗作使徒的凭据     第十至十三章是保罗为他使徒的职分进行一系列的申辩,以使哥林多教会明白事实真相。这并不是为了他个人的名誉、地位和荣耀,乃是因为与他所传的福音关系重大。他并不是自夸,乃是出于不得已。因为众人如果承认他的使徒职分,就会承认他所传的真理要道;如果否认他使徒的职分,势必会否定他所传讲的一切信息。   他说:"主赐给我们权柄......我就是为这权柄稍微夸口,也不至于惭愧"(10:8)。神的仆人一服在神的权下,神就使他们作权柄的出口。活在神权下的人,神的权柄才会通过他彰显出来。   "夸口"一般都是指自吹自擂。一个工人总会得到三个不同的评价:第一是自己的评价;第二是别人的评价;第三是神的评价。属灵的事情都是货真价实的,也是经得起神和人的检验。   保罗既用属灵的能力攻破坚固营垒(参10:1-5),用属灵的权柄进行工作(10:6-11),也是用属灵的量度扩展事工的界限(参10:12-18)。   第十一章中,他除了表白对金钱的态度之外,又说到他在献身为主、接受使徒职分以后,各种痛苦的遭遇和诸般严峻的考验,始终没有动摇他在主面前奉献的初衷。这些难处不但考验了他,也造就了他,使他事奉主的心志越来越坚强,由此可见,保罗实在是主特别选召和特别重用的使徒。   金钱与苦难对每一个基督徒和神的仆人,都是最好的考验,真假、是非、好坏,都可以通过这两大考验分别出来。

21 保罗作使徒的凭据   第十二章是保罗述说属灵生命一段特殊的经历--在亚拉伯旷野三年隐藏灵修时所得到的特殊经历。这段经历他隐藏了十四年,没有透露出来。他本来不愿意说出来,一则恐怕别人把他看高了;二则恐怕他自己因为得到了特殊启示而自高自大,因为他深知人肉体的败坏。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说出了这段经历的秘密。这样做,乃是为了见证他在神面前所领受的使徒职分。   保罗感觉到他的名誉是与基督相连的。如果他的声誉不好,就会直接影响他为主所做的一切工作和所传的信息。但是他在述说这段特殊经历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肉体仍然保持高度警惕,深怕老我窃取神的荣耀。他说有一根刺加在他的肉体上,使他感到极其痛苦,难以忍受。   主就对他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12:9),近两千年来,不知有多少基督徒从这两句话中得到了安慰和鼓舞,因为他们在经历中认识了这种有刺的恩典与化装的祝福。   第十二章十四节至十三章,是保罗对哥林多教会最后的劝勉,语重心长,感人至深。十二章十四节至十三章二节,既有责备也有劝勉,恐怕他们中间有人不肯悔改,仍然坚持自己的错误,继续犯罪。十三章三至四节保罗劝勉他们应该谦卑,要学习耶稣基督的"软弱",我们的主是因为软弱才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旧活着,且"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 1:4),使徒的能力也就是与主一同软弱而得来的。软弱就是谦卑,因此越软弱就越有能力。   第十三章中保罗说圣灵在人里面,就是基督在人里面,因为基督与圣灵是合一的(参13:5;罗8:9-10)。基督在人里面,也就是神在人里面。就如同以弗所书第三章十七节里的基督,也就是十九节里的神,神与基督也是合一的。因为基督在保罗里面活着,所以他的工作与生活都带着属灵的权柄和勇气。

22 本书在教义方面的重要价值: 本书第三章可作新约与旧约的对比,使人可以认识什么是新约。新约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五章二十一节是基督的代赎之工。"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五章十八至二十节是和好的信息。传道人是代替基督劝人与神和好。六章十四至七章一节是讲到基督徒应当脱离世俗罪恶,归主为圣。五章一至十节是讲到人肉身离世以后的情形,就是人脱离血肉的身体以后,将进入天上永存的房屋,享受永生的福乐。即:"地上帐棚今拆毁,天上房屋已建成。"


Download ppt "认 识 哥林多后书 迦南一组 04/01/20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