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六章海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六章海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六章海鱺

2 俗名:軍曹魚 ▓外觀特徵:體背部深褐色,下接顯明的銀色縱帶,以下則帶黃色。幼時在此帶之上方更有一淡色縱帶,二帶之間則為黑色。 ▓分布:台灣各地海域及離島之澎湖均有分布,尤以東部海域產量最多。

3 ▓形態特徵:幼魚時,會隨著大型的魟魚等,一同游動。體型更大後,身上花紋變淡,且為日行性之肉食性洄游魚類,以魚及甲殼類為食。活動之水域極廣,除了大陸棚區,在大洋中亦可見其蹤跡。 ▓體長:最大體型可達1.5公尺左右。

4 ▓漁業利用:每年3~5月為主要捕獲季節,底拖網、流刺網及延繩釣均可捕獲。盛漁期在清明節前後,為中體型之食用魚。亦為台灣西南部海域及東部地區重要的漁獲。

5 海鱺養殖科技研發與產業發展

6 海鱺養殖業者投餌餵食情形

7 海鱺為早熟且多產的魚類,養殖1.5年,即會成熟,自然產卵。
海鱺之種苗生產與中間育成 海鱺為早熟且多產的魚類,養殖1.5年,即會成熟,自然產卵。

8 種魚,如果攝餌正常,自然產卵次數相當高,一年當
中,平均每尾母魚可產卵4次左右,每月份均有自然產卵的紀錄。

9 春秋兩季為其生殖旺季,生殖時段約在黃昏左右。體重15-25公斤間的母魚,可產出150-300萬粒的受精卵,每公斤受精卵約50萬粒。

10 中間育成可說是海鱺養殖產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中間育成可由20-30日齡的魚苗開始進行,在適溫範圍且餌料充足的育苗環境下,20日齡左右大部分魚苗可成長至全長3-6cm,此時可捕撈、篩選,進行第一階段的中間育成或直接在池中繼續養殖至30日齡左右,再進行捕撈、篩選等工作。

11 一般而言,野生海鱺背肉的粗脂肪含量為2. 1%,腹肉為3
一般而言,野生海鱺背肉的粗脂肪含量為2.1%,腹肉為3.8%;相對的,養殖海鱺的粗脂肪含量雖然會因為投餵飼料之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仍遠高過野生海鱺,所以,養殖海鱺肉質口感極佳,已成為生魚片市場的重要原料。

12 由於生魚片的品質,首重鮮度,而海鱺的活動性強,其致死方式,會對其生魚片的品質有明顯的影響。

13 經試驗結果證實,海鱺捕獲後,立即將其擊昏並經放血處理,可延緩其肌肉僵直速度,且肉中殘留血液較少,生魚片的品質亦較佳。

14 海鱺養殖疾病防治及疫苗研發 夏天氣溫回升,相關菌類大量繁衍,海鱺容易感染弧菌造成大量暴斃情形。 在冬天寒流侵襲,容易造成箱網海鱺養殖凍傷或凍斃,存活者體質較為虛弱。

15 由於澎湖地區箱網養殖分布密度頗高,因此海鱺及其他箱網養殖水產物感染寄生蟲及細菌性疾病等情形經常發生,影響該縣箱網養殖生產量。

16 此外單一魚種如海鱺之大量養殖,容易造成特定菌種之大量繁衍

17 因此相關疾病防治工作,除了繼續加強魚病疫苗之研發工作,最重要的,應是該海域休養或輪作。藉由停養期使得海域能夠自然淨化,並可終止相關菌類及及寄生蟲之寄生週期,減少有害菌種大量繁殖機會。

18 目前國內箱網養殖主要分布於澎湖縣及屏東縣,養殖面積約120餘公頃,箱網總計1000餘口,養殖魚種包括海鱺、石斑、嘉臘、鯛類等高經濟魚種,93年產量8000公噸,產值17億元,其中海鱺產量約4000公噸,產值約7億元,屬於箱網養殖大宗。

19 在產量方面,受限於箱網養殖面積及水產疾病影響,短期內無法明顯擴大生產規模,故目前仍以國內市場消費為主,至於未來能否擴展國際市場,仍需視產量而定。


Download ppt "第十六章海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