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一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一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

2 第十一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 第一节 进化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性动物 第三节 文化与人类发展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3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对于脑与认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人类行为与动物的渊源关系,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都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解释框架。 ----译者 在遥远的将来,我会看到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此打开。心理学将会拥有全新的基础,这个基础对于我们逐步获得每种心理能力都是必须的。 ----达尔文

4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关于作者:David M Buss 戴维德巴斯 进化心理学的领军人物,观点权威;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关于作者:David M Buss 戴维德巴斯 进化心理学的领军人物,观点权威; 《进化心理学》被西方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哈佛大学教授

5 知识连接1 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David Buss、Jerome H Barkow、Ledaosmides和John Tooby等人。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Mind)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 进化心理学是一种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 进化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原则和进化生物学的结合,它试图用进化的观点对人的心理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进化心理学甫一出现就赢得了诸如“进化心理学:关于心理的新科学”、“心理学整合的新范式”、“心理学发展的新取向”等溢美之词。

6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一、进化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为什么被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 人类心理的机制或组成部分是什么? 心理被设计来干什么?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一、进化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为什么被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 人类心理的机制或组成部分是什么? 心理被设计来干什么? 社会信息是如何同人类心理的设计特征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可观察到的行为?

7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三、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1、生存问题 二、进化心理学基础理论 导致进化心理学产生的科学运动: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二、进化心理学基础理论 导致进化心理学产生的科学运动: 作为新科学的进化心理学: 三、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1、生存问题 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 2、性行为和择偶行为的挑战 女性的长期择偶策略; 男性的长期择偶策略; 短期的性关系策略;

8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3、亲代抚育和亲属关系的挑战 亲代抚育问题 亲属关系问题 4、群居问题 合作联盟 攻击与战争 两性冲突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3、亲代抚育和亲属关系的挑战 亲代抚育问题 亲属关系问题 4、群居问题 合作联盟 攻击与战争 两性冲突 地位、声望与社会支配

9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三、进化心理学主要观点 2、“过去”不仅指个体成长史,更是指人类种系进化史。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三、进化心理学主要观点   1、大脑里装着漫长进化历史的心理,因此,过去是了解现在的钥匙。 2、“过去”不仅指个体成长史,更是指人类种系进化史。 3、祖先99%进化历史发生在更新世的狩猎采集时代。 4、漫长历史的进化过程给心理带来了长久历史的积淀。当今人类的心理仍然带有漫长的历史所留下的痕迹。今天的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进化的产物,他们作为“活化石”,能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过去。

10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四、功能分解是探究心理机制的重要途径 进化心理学方法论的程序来说进化心理学的解释程序要点: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四、功能分解是探究心理机制的重要途径   进化心理学方法论的程序来说进化心理学的解释程序要点: 第一,通过分析某一心理所做的工作或所完成的任务,以此揭示出这一心理的功能; 第二,推测出这一功能背后的心理机制; 第三,追溯这些机制形成的进化史、选择史,直至其终极根源; 最后,再根据机制和终极原因对心理现象做出解释。 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钥匙

11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五、进化心理学主要观点 1、心理就是一系列的适应器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五、进化心理学主要观点 1、心理就是一系列的适应器   心理是“作用于我们狩猎—采集时代祖先身上的进化过程所产生的、进化而来的适应器”。 自然选择的作用在于通过重复遇到进化中反复出现的情境(长期存在的适应问题),从而对可供选择的心理设计进行检验,以决定哪些设计被选择并遗传给后代。 在我们的进化历史中,相对于其他可供选择的设计而言,那些增强了其自身生存和繁殖能力的设计变化被选择出来了。 2、心理机制具有模块性  人的心理具有模块性(modularity),心理包含许多领域特殊性的模块,一个模块只处理与其特定的功能相适应的内容特殊化的信息。模块作为特殊化的“计算”机制,它只计算那些特定的输入,仅仅专注于与其特殊处理能力相关的信息。例如,Cosmides把心理比喻为一把“瑞士军刀”,它包括不同的工具,每一个都能完成某个特定任务。人的心理也是由一些认知工具组装而成,每种心理都有特定的功能。

12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五、进化心理学主要观点 3、人的行为表现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五、进化心理学主要观点 3、人的行为表现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机制是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环境是作为第二位的因素起作用的。 进化心理学家反对环境决定论。在他们认为,环境的作用只在于作为背景因素来激活心理机制,从而使有机体表现出行为。所有的外显行为都是背景输入和心理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心灵是进化适应的产物。进化心理机制被描述为一个根据面临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种输入-输出反应机制。在人类大脑结构搞清楚以前,进化心理学把大脑看作一个具备某种功能的黑箱。

13 第一节 关于进化心理学 4、进化心理学提出: 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应该而且可以统一在进化论下,这样心理学和生物学就有了统一的元理论——进化论。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类的心灵问题,最终要解决的是用进化论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文现象,或者说用自然科学来解释社会和人文学说。 进化心理学应该是人文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从哈密顿、威廉斯等人明确提出以基因作为进化选择的基本单位开始,从基因生存扩散的角度看待进化成为生物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进化心理学的最高层理论是广义进化论,该理论是基因科学出现以后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

14 六、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自顶向下——从进化选择的原则,提出理论假设,根据假设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和事实比较,证实或证伪。
自底向上——根据观测到的现象,从进化角度提出理论假设,判断这些假设之间以及假设和其他科学事实之间的兼容性。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手段和主要数据来源包括:来自人类学、生物学、人类行为学的一些有关科学事实,也采用一些传统的心理实验设计手段,此外,人工智能、脑神经学、认知科学也是进化心理学常用的参考系。

15 进化心理学——D.M.巴斯 第六部分:一门整合的心理学——走向统一的心理学 进化认知心理学; 进化社会心理学; 进化发展心理学;
进化人格心理学; 进化临床心理学; 进化文化心理学; 走向统一的心理学

16 七、对进化心理学的评价 进化心理学这个术语是90年代出现的,它从社会生物学演化而来,声势逐渐壮大。但它的思想起源却可以向前追溯一个多世纪。
进化心理学否定了标准社会科学模式,注重对平常问题的研究。 解释取向的进化心理学是比较成功的,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已经渗透进心理学之外的许多领域,成就突出的是经济学领域。 关于对进化心理学的批评主要集中非经验主义的方法上,但它仍然有巨大潜力。

17 社会性动物------E.阿伦森 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作者:Elliot Aronson
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所获唯一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杰出著作奖; 斯坦福大学教授,师从费斯挺格 1981年, 他被授予美国教育促进与支持理事会的年度教授称号,1992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是一位心理学家的至高荣誉。

18 社会性动物------E.阿伦森 社会心理学虽然从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但它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阐述社会心理学对于解决困扰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无疑有重要意义。 社会心理学最终追求的是必须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 -----作者

19 社会性动物------E.阿伦森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从众; 大众传播、宣传与说服; 社会认知; 自我辩护; 人类的攻击性; 偏见;
喜欢、爱与人际敏感性; 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心理学

20 社会性动物------E.阿伦森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 做出疯狂举动的人未必疯狂; 没有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一个疯狂的混合体;
“模拟监狱”-----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实验:人的动物性 时间:一周 方式:被试角色扮演:囚犯与看守 结论:监狱一周的经历,抵消了我们一生的学习; 人的价值被悬置,自我受到挑战; 人性中丑恶的、病态的暴露无遗; 个人的角色扮演是成功的,只顾自己生存。

21 社会性动物------E.阿伦森 政治家是演员 我们的生活要处于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遵从的价值取向的紧张状态之中;
我们喜欢合作者而偏向对抗偏离者; 而盲目的从众会导致灾难和悲剧; 盲目性模仿。 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及其希特勒及其追随者

22 社会性动物------E.阿伦森 人们的从众行为处于何种原因? 依从;服从;认同;内化; 不介入的旁观者是从众者;
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对广告的怀疑程度越大;

23 社会性动物------E.阿伦森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绝大多数人,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许多并不正确的事情上; 偏见;非理性;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上帝所做的、胜过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为,莫过于纯粹的思考,而人的行为中最接近这种幸福的东西,也许是与思考最密切的活动。

24 社会性动物------E.阿伦森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   ·   ·  

25 文化和人类发展---J瓦西纳 问题的起因: 研究的对象: 基本的理论: 多重符号下的发展与文化

26 文化和人类发展---J瓦西纳 我们如何形成关于文化人类发展的知识? 第一部分: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   第1章  人类经验的稳定与变动:  区别发展性观点和非发展性观点的一般基础     第2章  发展的研究途径    非发展途径和发展途径的比较    发展模型的形式基础    界定心理发展的努力     第3章  发展和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James Mark Baldwin的作用    Georg Simmel的系统内张力社会学    George Herbert Mead的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性理论    Lev Vygotsky的辩证综合    Milhail Bakhtin:社会语言和狂欢化  第4章  文化和发展     心理学中所使用的文化概念    人类学中所使用的文化概念     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一种产生心理距离的手段    代际延续性:单向和双向的文化传递     由文化组织的人类心灵:个人文化和集体文化         第5章  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方法论    

27 文化和人类发展---J瓦西纳 第二部分:人类发展环境分析/121
第二部分:人类发展环境分析/121   第6章  家庭/族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以及婚姻的形式    家庭:多重边际的社会群体    家庭构成的基础:婚姻形式    不同的婚姻形态如何起作用?     小结:异性婚姻的适应机动性     第7章  人类生存环境敝化组织    作为中介场所的环境    个体环境关系中文化的基础    人类环境的机构组织    身体的遮蔽与显露:人类文化建构    迁移及发展的文化背景    儿童的经济角色及其历史变迁     小结:发展环境的文化建构  

28 文化和人类发展---J瓦西纳 第三部分:妊娠期及婴儿期的文化构造
第8章  孕期父母一子女区别的文化性质    社会组织的基础:准则与反准则    受孕的文化架构    孕期人类发展的意义建构    妇女孕期行为的文化规则    孕期饮食问题的社会背景    怀孕失败的文化组织    临产     第9章  新生儿及婴儿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环境及其社会功能    新生儿命运的集体文化组织安排    保障婴儿安全:照料和象征性防卫    婴儿喂养是一种文化建构    “乳汁大战”:谁应该喂养孩子?用什么乳汁?    照顾婴儿是一个由文化组织的过程    生命的另一部分:婴儿死亡的心理    小结:文化诠释的婴儿   

29 文化和人类发展---J瓦西纳 第四部分:童年早期的发展
第10章  第二年及其之后的生活    断奶的文化组织    排便训练的文化建构    对情感的文化思考:依恋视角中的现象、理论和实践    童年早期的社会环境:同胞间的相互照料    游戏的发展    角色和对立角色的建构     小结:从游戏到自主     第11章  儿童早期的自我调节和参与    高级心理功能的出现:活动情境中言语的作用    各种各样的环境及其对个体产生的影响    儿童是所处活动情境的参与者    

30 文化和人类发展---J瓦西纳 第五部分:进入受文化支配的活动世界
 第12章  个体参与及其社会制度的引导    儿童进入成人活动:不同的途径    正规与非正规教育   正规学校教育的社会需求环境    学校环境中儿童行为的同质化    学校中的“隐性”课程:   小结:正规教育是一种系统的干预    第13章  青春期:长大成人     青春期心理建构    生物发展及其文化构成    青少年踏人成人社会的经济领域    青少年个人文化的结构    指导青少年的道德事务:对社会的积极取向    发展中的自身和异性感官享受    进入成年的仪式    青少年是社会参与者:社会改革中的青少年角色    青少年和社会政治生活     小结:作为社会延迟时间的青春期    

31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思潮及其观点

32

33

34 一、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 英文名称:postmodernism 概念的核心: 后现代定义:
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统一”与“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兴起: 19世纪早期萌芽:“创造”与革命、先锋与新锐; 20世纪20-30年代:后现代大量出现,表达必要意识到的思想和行动,超越启蒙时代; 概念的核心: 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主义; 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 由多重思想、学科、艺术、工具融合而成的思潮派别; 难以精准下定论的概念——后现代!

35 二、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渊源 最早产生在西方先锋哲学与思潮中 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尼采的超人意志、马尔库赛新左派哲学等思想;
20世纪60年后的建筑师,反对全球性风格缺乏人文关注的趋势,引发建筑师大胆创作,发展出独特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 70-90年代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学、法律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后现代论述。

36 知识链接1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1898年出生柏林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哲学博士,1933年进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40年加入美国籍,起先服务于美国战略情报处,后到哥伦比亚、哈佛、加利福尼亚等大学任教。 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影响,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并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从5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主张把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

37 知识链接1 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向度的人》中,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在《审美之维》中认为,艺术(先锋艺术)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 在《反革命和造反》里,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 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 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 。

38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渊源 哲学表述是法国的解构主义,设定相对主义。解构文本、意义、表征和符号。
反统一道德;否认真理唯一性,设定真理的可能性、多样性; 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性的角度看世界、看真理、看文化、看心理。 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 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男性传统的解释就被女权主义者和被边缘化了的解释者解构了。

39 知识连接2:后现代主义的文学 彻底的反传统文学、彻底否定现有文学一切的解构;
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无视对问题的关切,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后现代文学崇尚“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 后现代文学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

40 知识连接3:后现代主义的哲学 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李欧塔的后现代状况与元话语的终结 让·鲍德里亚的超仿真 詹明信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现代主义永不完成论 德勒兹/加塔利的后俄狄浦斯 理查·罗蒂的启迪/教化哲学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艺理论 安东尼·纪登斯(AnthonyGiddens)关于全球化和后现代社会的讨论

41 知识连接4: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对比

42 知识链接4:中国当代的后现代主义

43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一)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产生 1、90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新思潮影响;
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商品---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消费商品时代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快速变化的世界产生的人性压抑状态; 2、现代心理学滋生的矛盾性 1、心理学内在价值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合理性? 2、实验的心理学和哲学的心理学的对立:实证与真理谁更合理?

44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科学仅仅描述了经验事实,科学规律也不够时经验事实之间的不断重复出现的或相似的联系和关系,这些关系并不能证明具有内在的必然性!——胡塞尔 人格中一切有趣的事情就存在我们必须对中介变量,如,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所发生的一切做出推论。——奥尔波特 从50年代的人本主义到60年代的理性的认知心理学,心理学似乎出现了震荡后的平静。——方俊明 重新认识人、人性、人的价值——后现代的心理学!

45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二)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可归纳为几点: 1.反对机械论和实证主义,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二)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可归纳为几点:    1.反对机械论和实证主义,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认为把客观性、重验性这些硬科学的实证原理,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来本身就是荒谬的。 认为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的区分是一种简单的二分法。反对决定论,倡导相对论,主张采用自我参照的现实性来代替客观的现实性。 认为主流心理学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主张心理学研究不是旨在探讨客观现实的本身,而是寻求一种达到良好目的的客观性共建,这种共建本身便是一种相互作用和协调的过程。 引用新物理学派的观点来否定因果律。它认为世界的秩序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因果律之上的。由于人们观察的方式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观察的结果,因此,提出有必要重新考虑因果决定论的普遍性、客观性和预测性。 强调心理学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46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2.轻视低级心理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的研究,强调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人的低级心理过程已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动物身上看到的反射、感觉等说明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性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 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思维、创造性、人际关系、共存意识等高级心理,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学、社会学、教育学接轨,使其能成为用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指导人的发展的活生生的科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情景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提倡整体论。

47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3.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畜性,提倡整体论和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
对动物实验结果表示怀疑,认为这类简约性、拟畜性的研究结果只是保留一些局部的非固有的合理性,若用来推测人的心理则带有很大的冒险性。 认为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实证、归纳、推理来探讨心理的普遍规律是徒劳的。指责科学心理学割裂了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提倡用历史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有人便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界定为“能充分地反映后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和指导人们适应社会变迁的心理学。 例如,198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心理学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原联邦德国心理学家克利克说:“近五十年来心理学基本上是按照伽里略的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在到了重新反省的时代”。

48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研究思路 1.探讨人性,主要是社会性
指后现代社会中被商品化的人性。在一个完全商品化和信息化社会生活的人,他们的时空观、价值观、历史的深度感将会产生哪些变化? 例如,长期支配人们的过去、现在、将来三段时空观是否动摇? 人们是否为了摆脱记忆的烦恼和历史的负荷而有意地忘却过去和淡漠未来? 人们是否仅仅只是关注现在?无中心、多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是否是这一时代的特征和发展的趋势?

49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研究思路 2.注重语言研究 强调语言的发展本身是一种时代的标志。
认为,一切文化悠久的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语言,如贵族语言、平民语言、书面语言和口语等,但大工业的生产,尤其是彻底的商品化使语言向大众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不同语种的差异性在缩小,共融性在增加。尤其是计算机语言的出现,使当代语言更具有程序性、逻辑性、外壳特征,但缺乏思想性、深刻性,这是一种语言的贬值。 正如福楼拜指出的:“我们自以为在思维,其实在不自觉地模仿和复制别人的思想”。 是否有必要和又将如何恢复语言的思想性、深刻性和内在的神圣性呢?这是语言心理学应解决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不仅强调语言的形式和认知过程,更强调语言的内容和深层次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性发展的影响。

50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研究思路 3.注意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 以建筑风格、艺术观念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投射及影响;
以建筑艺术为例,古典建筑渗透透视艺术和情景深度,是“中心化”、“轴心化”思想表露;现代化提倡标新立异,而后现代化的建筑,追求大众化和使用者的舒适。 以绘画艺术为例,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以立体主义风格,反映西班牙内战法西斯对格尔尼卡村居民的大屠杀,后现代主义的作品缺乏深刻的、象征性。 商品物化的最后阶段是形象破坏,是形式对内容的反叛,是一种无意识的接纳。例,同类产品大同小异,只能用广告宣传来增加区分度。

51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研究思路 4.提倡超个人主义的研究
70年代在西方风行一时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浪潮的人本主义是主张自我实现的,强调人的潜能、人的尊严和生存价值; 这一理论只被一些努力的成功者所接受和欣赏。 人总是生活在充满着矛盾和相互制约的社会,尤其是发展到资本主义晚期的后现代社会,要真正保持人的尊严,发挥自身的潜能又谈何容易。 有些意志薄弱的人便想通过“致幻剂”从“幻游旅行”中来体验这种自我陶醉,这便是吸毒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为了防止人们在幻境中去体验“高峰感受”,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公然主张“超个人主义”,即把自己淡化,回归到大众与平凡之中,或以宗教性的怡然来消除自我奋斗的“焦虑和恐惧”。 可以认为,“超个人主义”是对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自我中心”论的否定之否定。

52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四)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研究的建议是值得深思的。 超个人主义心理观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核心。但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因果决定论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 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文理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探索与前进。

53 三、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 (四)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后现代对主流心理学现代范式的解构和反思是必要而积极的!
2、后现代思潮的心理学从时代的变迁、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主流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进行比较彻底的否定,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也表示怀疑,提出后现代主义时代心理学所面对的问题,期望心理学为解决后现代时期人的适应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也是积极的! 3、后现代不是反科学、反真理、反理性,而是怀疑、批判的精神下,强调回归人性的自然与超脱,学科的人性与科学统一! 4、后现代思潮的无政府论、虚无主义、悲观情绪无益时代发展! 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是因为期望太高! ——后现代心理学:


Download ppt "第十一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