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文化生活 文化 文化的传、承、创新 特点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发展当代先进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文化生活 文化 文化的传、承、创新 特点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发展当代先进文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文化生活 文化 文化的传、承、创新 特点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发展当代先进文化

2 第一单元 文化的作用

3 一、文化的含义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例题: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2年11月我国召开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广电总局要求江苏教育频道停播整顿 ③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④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重庆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 ⑤我国继续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例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中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A.语言 B.民主思想 C.集体主义 D.宗教哲学 E.文学艺术 D A 注意:意识形态是指人的思想、观念,会受到人的地位(阶级地位)等的影响,具有思想倾向性和价值评价色彩的文化类型; 非意识形态是指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受主观思想影响较小的文化现象。

4 (4)文化的形式很丰富,如思想、信念、道德、艺术都属于文化;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过程都属于文化活动。
3.注意点: (1)人类特有(纯自然的不叫文化); (2)不是天生,后天逐步培养形成; (3)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4)文化的形式很丰富,如思想、信念、道德、艺术都属于文化;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过程都属于文化活动。 (5)我们所学的文化不等于广义文化(文明)和狭义文化(文学艺术科学知识) 4.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对个人和国家民族都起到影响。 判断:文化也就是文明,是指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判断: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例题: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这主要表明 A.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草根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例题:江苏省文化厅厅长表示,我省将普遍免费开放公共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江苏这一举措的依据在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背诵: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背诵: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表现。 4.背诵: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是什么?我们的举措?文化在综合国力中作用的体现P22) 5.背诵:文化的力量?

6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注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判断:
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文化与政治的反映。 2.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3.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与经济政治同步发展。 4.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一论断是基于 A.文化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D.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注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表现

7 二、文化的作用 2.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来自于? (2)文化影响人的什么?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4)正确理解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影响? (4)文化对人的作用?

8 难点1: 难点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B C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2011年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所著的《虎妈战歌》一书在美国引发争议。概述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严格管教两个女儿并取得成功的经验。此书一经出版引来了众多美国人的抨击,但同时却受到了不少华裔乃至亚裔美国人的追捧。这一现象说明 A.不同的文化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难点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强制的。( )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例题: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C

9 难点3:文化对人的作用? 思考: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反映了文化的哪一个作用? 思考: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判断:文化都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 核心知识: 文化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与社会都产生影响。

11 材料:由导演徐峥执导的电影《泰囧》实现了华语电影过10亿的壮举,成为了国产电影的标杆,也成就了其国内票房第一的名号。《泰囧》作为一部制作成本不到3000万的低成本影片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能会刺激其他电影制作者去切实做到用心电影,立足于观众需求,创新桥段,学会“接地气”;在庞大的观影对象中宣传影片渗透的诚信、爱家的正面教育;巩固国语片在观众心中的品牌形象,狙击外来影片的市场控制……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一谈电影《泰囧》的文化作用? 答: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能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影产业与经济的交融越发明显。 3.优秀的文化能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部好的电影有利于提高人的素养。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以《泰囧》为代表的国语片能提高我国的文化 竞争力。 5.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发展人民大众 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

12 适合题目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省?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原创的动漫产业? 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什么要整治网络环境? 为什么要推行限娱令? 注意:还有可能用的答案有: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有利于文化的创新;有利于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当代先进文化,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3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4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5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 地位P29 地位、世界遗产的分类、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P30 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16 判断: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判断:少林寺属于世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判断: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判断:少林寺属于世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判断: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判断: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 例题:近年来,一些具有传统民间文化色彩的古村落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的“胡同”,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古村落已刻不容缓。因为古村落 ①是人们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 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 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例题:电影《十二生肖》中,讲述了一则抢救国宝十二生肖兽首的故事。 (1)请简述保护诸如十二生肖兽首等国宝的文化生活理由?。 答: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们需要保护这些国家文化遗产。 2.有利于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7 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怎样面对文化多样性 民族节日 地位P29
文化遗产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31 结论P31 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怎样面对文化多样性 首先要尊重?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8 例题: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判断: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到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 判断: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推进国家文化的多元化。( ) 判断: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加强融合,走向同一。( ) 判断: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 例题: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和服务总监杰瑞米:“我认为孔子文化融入美国是一个有益举措,我们如果能够了解孔子在全球的意义,这些真理的意义对我们来说是会受益。”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B.文化交流借鉴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C.文化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 D.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例题: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 例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
答:(1)“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2)“美人之美”就是既要尊重本民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美美与共”是指我们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比共同发展。 (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又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20 例.背景:随着“江南style”的流行,“韩流”又一次席卷了整个世界。韩国美容、韩国电器、韩国服装等也汹涌而来。
辨题:对待文化多样性,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1 辨题:对待文化多样性,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答:①以上说法是片面的。(1分) ②对待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需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对待文化多样性,我们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文化创新,立足实践,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2分)

22 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怎样面对文化多样性 途径 手段 加强文化交流
民族节日 地位 地位、世界遗产的分类、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结论 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首先要尊重?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怎样面对文化多样性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途径 手段 注意:大众传媒的作用。 文化传播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交流 加强文化交流 加强文化交流我们该做什么?

23 判断: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出现为标志的。( ) 2.口语、文字、印刷、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被称为大众传媒。( ) 3.大众传媒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4.大众传媒是自古以来人类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其出现促进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 5.互联网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 6.具有双向互动、全球同时、受众主动的传媒是电视。( ) 例题:近年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学校都把相当大比例的课程放到网络上,网民轻点鼠标,就可以学习国外名校的开放课。一场开放的、彰显着互联网共享精神的教育革命来到了我们身边。这说明 A.互联网是推动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推动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 C.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D.教育体制在不断变革

24 例. 材料一 材料一 2012年7月15日美国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发布韩国歌手PSY的《江南style》,该视频在短短三个月时间点击量突破3亿点击量,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2012继《最炫名族风》之后又一“神曲”。《江南style》以其动感的节奏、标志性的骑马舞引起众多网友的模仿。重庆南开中学等学校,课间操也改跳《江南style》,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运动热情,甚至有传闻《江南style》会登上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材料二  2012年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某新闻节目报道了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航母起飞指挥员以半蹲为姿势,右手蜷缩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表示“允许起飞”。起飞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一经播出立即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和模仿,并根据起飞指挥员的起飞手势创作了“航母style”图片,很快成为各大微博的转发新宠,同时产生新的网络热词“走你”。航母style极具教育意义,能增强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江南style”和“航母style”能够迅速走红的原因。(12分)

25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江南style”和“航母style”能够迅速走红的原因。
4.(可选用答案) 文化创新加强了对群众的吸引力。它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变式题: “江南style”的流行,给我们什么启示? (1)提高文化竞争力。 (2)加强文化创新。 (3)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6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7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28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影响
含义: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内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 注意: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传统建筑 ___________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 中华文明的标志是 。 民族文化 文化遗产 汉字 特点:(1)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影响(作用):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9 例题:有人主张抵制“洋节”,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请讲出你的理由?
例题:傲然挺立的碉楼,淡雅素洁的外墙,白石兀立的房顶,家家户户插着羌字旗,披着羌红,挂着羊头骨……震后重建的传统的羌寨民居建筑是 A.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 C.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例题:有人主张抵制“洋节”,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请讲出你的理由? 答:没必要抵制。 理由:(1)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有必要抵制。 理由: (1)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3)民族节日的地位。

30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故为今用。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精神。
1.传统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影响 传统文化的继承 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1 判断: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先继承后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判断: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保持不变。 例题:《三字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儿童的启蒙读物。有教育者认为在如今中国也要把《三字经》作为当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也有教育者认为《三字经》中存在不合理思想,不应用于当代教育。 问题(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谈一谈如何看待《三字经》? 答: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要继承《三字经》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面对《三字经》我们既要继承它的合理思想,又要结合当代实际加以修改。 问题(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答:1.儒学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儒学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学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2.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也要符合时代精神。

32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的发展 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影响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3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选择、传递)。 B教育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选择、创造)。 C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学习型社会: (1)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2)核心内涵 (3)内在要求 (4)2020年的目标: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将基本形成。

34 例题: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最终于2010年7月29日公布实施。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答:第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四:教育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5 判断: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例题: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实现了从衰微到大发展大繁荣的飞跃,造成这一变化最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进步 B.教育事业发展 C.社会制度更替 D.思想运动产生

36 三、四两课课堂背诵 1.民族节日的地位?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2.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为什么文化是世界的?结论? 3.为什么要坚持文化的多样性? 4.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5.为什么坚持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坚持本民族文化?(智慧结晶+维系+精神根基) 6.文化交流的途径? 7.文化交流的手段的发展过程?大众传媒的作用? 8.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交流中我们该做什么? 9.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影响? 10.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4.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内在要求?2020目标?

37 文化创新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不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 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利益呼声,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8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主体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回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①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继续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要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成出新、革故鼎新。 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也要体现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如何进行文化交流、借鉴、融合? 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可能会采用前面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甚至有时会用面对文化交流,我们该怎么做?) (3)什么是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反对四种错误倾向: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39 答: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要从实践中汲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是江苏省委确定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它是在全省范围公开征集的6300多条自投稿件中,经过专家层层遴选、分析论证,最后概括提炼出来的。江苏文化底蕴深厚,以“三创三先”为江苏精神,既富有江苏地域传统特色,又极具现代发展意识。 “三创三先”精神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既反映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又展现了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 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新时期江苏精神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答: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要从实践中汲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40 判断:文艺工作者是现代文化创作的主体。 判断: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判断: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判断: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判断: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41 网络文学形式以其简单快捷的特性,猛烈地冲击着通过立意、起草、修改、出版等程序,以较长周期完成的传统文学。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只要发展网络文学就能推动文学发展”。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答:1.网络文学有利于推动文学发展: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网络文学传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能推动文学的发展。 2.但题中观点又是片面的,因为: (1)传统文学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也能推动文学的发展。 (2)网络文学中也会存在腐朽落后方面,不加以管理引导,也会制约文学的发展。 (3)实现文学的发展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2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源远流长 原因 中华文化的特点 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44 一、中华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 (1)历程 (2)★见证(文字汉字的地位;史书典籍的地位、特点) (3)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博大精深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特点;科学技术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原因) (3)(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民族文化 ( ★ ★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 ★ ★ ★具体内容;意义)

45 1.殷周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 2.史书典籍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文明时代。( )
1.殷周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 2.史书典籍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文明时代。( ) 3.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 5.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人工雕饰文化多/原生态文化资源多;流动开放性强/内敛性强;精致淡雅/热情奔放; 多样性) 6.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 。 7.包容性,即 。 例题:生活中不少人有“提笔忘字”的感受。《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结果:2072名受访者中的83%承认写字有困难。我们正在成为打字时代的“新文盲”,传承数千年的汉字书写传统正在遭遇危机。救赎汉字,是当代人的使命。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B.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汉字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全部成果 例题: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46 (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分)
阅读下面两幅图画和材料: ,图1 甲骨文 图2 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 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以上图片和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试加以说明。(6分) (2)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6分) (1)答: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分)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分) (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分) ②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分)

47 (1)听了讲座后,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5分)
学校安排历史组老师开设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专题讲座。通过回顾中外历史同学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民族与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光大拓扬和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1)听了讲座后,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5分) 答:1.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文化的相互传播和认同,成为各民族亲近与交融的强大精神纽带。 2.我国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支持民族团结发展的精神支柱。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加强民族团结就要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各种活动增进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感情。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8 答: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例题.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答: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49 二、我们的民族精神 1.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涵 (注意爱国主义的地位、特点、新阶段爱国主义的主题、立业根基、内在气质) 2.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 (四精一魂)+三点重要性 3.怎么样弘扬民族精神?P81(国家角度)+P80(个人角度)共5点 (注意: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4.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50 材料二 为庆祝建党90周年,某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汇集信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下面是他们搜索到的相关链接:
材料二 为庆祝建党90周年,某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汇集信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下面是他们搜索到的相关链接: 学生 网页链接 启示 源于斗争和建设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人们与自然、与剥削阶级、与外敌的抗争中,伟大的民族精神逐渐形成 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井冈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我们在开创科学发展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要与时俱进,继续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先进集体 日前,杭州市教育局隆重召开全市第七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表彰大会 传承龙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来源——以龙舟竞赛为代表的龙舟文化成为一个继承传统、弘扬文化的象征 《民族精神—精神家园的内核》 四、俄罗斯民族精神研究 五、美利坚民族精神研究 六、古巴民族精神研究 七、日本民族精神研究 八、犹太民族精神研究 九、中华民族精神 (2)请将上述链接给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启示填入表中。(5分)

51 (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分)
②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1分) ③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1分) ④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分) ⑤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1分)

52 问题:(1)结合教材,谈谈作为中国公民,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结合打砸抢等现象,谈谈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答: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它贯穿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们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在今天,无论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答: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付诸实践,立足自己工作岗位,从小事做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振兴中华的力量,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做贡献。 4.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5.必须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6.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要讲究方式,要杜绝用非法手段来进行“爱国”,更要防止自己的爱国行为被少数不法分子以爱国为名加以利用。

53 1.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其核心是自强不息。( )
2.正是这种 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在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4.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发挥“主心骨”作用,这个主心骨是 。 5.爱国主义的核心是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54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色彩斑斓——发展喜闻乐见形式的大众文化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先进文化——发展内容先进的当代文化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道德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55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56 发展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色彩斑斓的大众文化 在文化生活中抉择 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57 问题1: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1)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
色彩斑斓:商业性;传播快;内容形式变化快;大众化;内容丰富。 (2)当代文化色彩斑斓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3)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发展。 了解“喜”的表现。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了解“忧”的表现。 (4)启示: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58 问题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为什么要发展大众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什么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使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3)启示:我们要发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呼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59 判断:大众文化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判断:大众文化即指流行的、时尚的、通俗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指经典的、传统的、高雅的文化。 判断: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高雅文化的价值大于通俗文化。 判断:文化生活出现的令人忧虑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例题:我国近年来先后流行过《忐忑》《最炫民族风》《我的歌声里》《江南Style》等神曲,其得以流行的共性原因在于其新颖性、“接地气”。而春节联欢晚会上《春天里》、民工街舞、朱之文现象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问题:材料给我们发展文化市场有什么启示? 答:1.我们要加强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诚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我们要投身到群众实践中去,反映人民利益呼声。 3.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60 问题3.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和存在原因
项目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表现或危害 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存在原因 文化相对独立性;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市场调节的利弊。

61 ②③⑥ 【例题】下列属于腐朽文化的是_________。 ①电脑算命;②殖民色彩的“洋店名”;③暴力色情文化;④婚事大操大办;⑤讲排场、挥霍浪费;⑥“全能神”邪教 【判断】我们对待“法轮功”必须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例题】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流传广、影响大。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不少人还以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为大补。这表明 ①“吃野生动物大补”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②对落后饮食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④对饮食文化中还有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剔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2 问题4:如何在文化生活中抉择 国家文化管理部门: ①应该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大力弘扬主旋律,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产单位: 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努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不生产和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 青少年: ①应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②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63 如何看待“草根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等等?
【例题】材料一 2011年荧屏可谓是穿越剧“井喷”的一年,穿越剧迎合了人们想逃避现实压力的心理,满足了现代人对于爱情、权势、戏剧性人生等要求,受到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但也有人对穿越剧随意“改装”历史,思想内涵不高表示担忧。 材料二 有识之士指出,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需要“冷静反思和讨论”。影视创作应该踩着时代的节拍,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改革与发展完美体现。 有同学认为,迎合人们心理、受到众人追捧的文化产品,都属于我们所倡导、接受的大众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答:(1)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真正的大众文化受到人们的喜爱。 (2)文化产品要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使得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有一定市场,对此我们要加以改造、抵制、剔除。 (3)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青年学生,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如何看待“草根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等等?

64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色彩斑斓——发展喜闻乐见形式的大众文化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先进文化——发展内容先进的当代文化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道德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65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形式新)的大众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先进) 先进文化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怎么样建设先进文化

66 问题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是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是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 放在首位。 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67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形式新)的大众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先进) 先进文化的内涵 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创新 全体人民共同事业 怎么样建设先进文化 为什么要思想道德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内容? 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怎么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68 大家背一背: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知道地位。 2.(思想基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途径)立足实践,着眼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行文化创新。 4.(主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5.(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 6.(中心环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69 措施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中共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证是 。 坚持先进方向的关键是 。 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 。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例题: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说明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发展高雅的和严肃的社会主义文化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禁止某些部门和单位追求经济效益 例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提高全民族素质,培育“四有”公民 D. 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70 措施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2.为什么要坚持核心价值体系? 3.怎么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例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②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的主要标准 ③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 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71 大家背一背: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知道地位。 2.(思想基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途径)立足实践,着眼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行文化创新。 4.(主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5.(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 6.(中心环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72 措施3:加强文化创新 1.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 2.为怎么样进行文化创新?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高考新增考点

73 措施4: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我们的文化创作要投身的群众实践中去。

74 措施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根本目标(根本任务) 2.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发展教育事业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选择、传递、创造的功能);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③教育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个人的作用;④如何发展教育事业P101 例题:用文化生活知识谈一谈,为什么要重视教育? (2)发展科学事业——如何发展(一般性了解) (3)发展文化事业——如何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判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例题: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都已经免费对公众开放。这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②发挥图书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如何建设和谐文化?(国家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青年学生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做贡献,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75 措施6: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是中文化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 的力量。 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弘扬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是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是 ,方向是 ,方针是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证是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是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是?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着力点、重点分别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是 。 民族文化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汉字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 中特理 改革创新 四有公民 双为 双百 坚持方向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

76 判断: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判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措施6: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判断: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判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判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 填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例题:2011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揭晓,张平宜等模范人物当选。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A.可以加快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B.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C.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D.说明树立道德模范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例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强调以“五爱”为基本要求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和谐为原则 D.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例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其中特别要强调的重点是 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诚实守信 C.社会公德 D.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77 判断:八荣八耻与中华传统道德相一致。( ) 判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 )
措施6: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3.怎么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了解八荣八耻 (2)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2)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3>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判断:八荣八耻与中华传统道德相一致。( ) 判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 )

78 材料一:2012年,交通运输部公布《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但由于车流量激增,以及很多国民行车素质等原因,导致了“世间本有路,无奈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路”现象出现。
材料二:针对我国司机驾车行为中的陋习,2013年1月1日,史上最严交规出台,对我国很多行车不文明行为提高了处罚标准。但其中“闯黄灯扣6分”条例引发了社会热烈讨论,一时间是否推行该条例众说纷纭。有专家认为,该条例应该在实际应用中作适当调整。 问题1: 材料二体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哪些道理? 问题2:运用文化生活谈一谈,如何提高国民行车素养?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交规的出台是出自实际行车的客观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实践检验,新交规应该作出适当修正。 2.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会形成多种不同的认识,针对新交规不同的人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看法,但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新交规要根据实践制定出符合客观的条例。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新交规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答: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国民遵纪守法。 2.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3.不断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公民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我们要积极开展文明行车教育活动。

79 材料一:春晚的变革。 材料二:江苏教育频道的停播整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我们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80 例1:在地震灾害面前,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捐钱献物,全国各地支援的人力和物力一批批地运到灾区。这表明
A.思想道德建设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 B.思想道德建设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C.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 D.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例2: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 A.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与中华传统道德相一致 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Download ppt "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文化生活 文化 文化的传、承、创新 特点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发展当代先进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