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 兴奋与兴奋药 抑制与抑制药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 兴奋与兴奋药 抑制与抑制药 抑制或杀灭病原体 补充机体缺乏的必需的物质

3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如局部麻醉药引起局麻作用 ●全身作用:又称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如地高辛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一)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指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 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作用弱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 治疗作用 指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4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称对因治疗也称治本。
●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 因,称对症治疗也称治标。 2. 不良反应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急性毒性

5 慢性毒性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 免疫反应 ●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二重感染。 ●后遗效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6 第二节 受体理论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受体是与配体结合的位点 ●特性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高亲和力、结构专一性、立体选择性、
第二节 受体理论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受体是与配体结合的位点 ●特性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高亲和力、结构专一性、立体选择性、 区域分布性、亚细胞或分子特征、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 二、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 (一)受体类型 ●细胞膜受体 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等 ●胞浆受体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等 ●胞核受体如甲状腺素受体

7 (二)受体调节 ● 向下调节(衰减性调节):长期使用激动剂,可使受体数目减少 ●向上调节(上增性调节):长期使用拮抗剂,出现受体数目增加 ●同种调节和异种调节 三、受体学说 (一)占领学说 ●亲和力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内在活性 是指药物产生类似递质激动受体的效应

8 (二)速率学说 (三)变构学说(二态学说) ●无活性的静息态(R) ●有活性的活化态(R*) 1.激动剂 可与 R*结合引起生物效应 2.拮抗剂对R亲和力较大,结合后不产生生理效应 3.部分激动剂与R*及R都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作用微弱

9 第三节 药效学概述

10 一、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一)激动剂和部分激动剂 1.激动剂也称完全激动剂,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E) 2.部分激动剂 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 (二)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 1.竞争性拮抗剂 ●拮抗剂(B)与激动剂(A)竞争相同的受体 ●竞争性拮抗剂其拮抗作用是可逆的

11 ●随拮抗剂浓度增加,激动剂A+B的累积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
●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 2.非竞争性拮抗剂 ●拮抗剂B与激动剂A争夺非同一受体,它与受体结合后妨碍A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或竞争同一受体,但共价键结合 ●不断提高A药浓度也不能达到单独使用A药时的最大效应 ●斜率降低,最大效应降低 另外,非竞争性桔抗剂B也可使激动剂A+B的量效曲线右移。

12 二、药物作用机制 ●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 如渗透压、pH等 ● 脂溶性 ●络合作用 ● 对受体的激动或拮抗 ●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 ●影响自身活性物质 ●影响酶活性 如激活酶或抑制酶的药物 ● 影响离子通道 如Na+通道K+或Ca2+通道等

13 三药物作用和信号转导 1.配体跨膜调节胞浆基因表达 2.配提激活跨膜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3.配体闸门通道 4.膜受体活化经G蛋白转导信号到效应酶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调节离子通道 ●激活钙和肌醇磷脂代谢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14 四、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一)药物的构效关系 ●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其作用相似或相反。 ●立体构象相似的药物其作用可能相似。 ●药物的结构式相同,但光学活性不同而成为光学异构体,它们的药理作用既可表现有量(作用强度)的差异,也可发生质(作用性质)的变化。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 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与效应间关系 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

15 血药浓度高低与药效的强弱有关。 1.最小有效量 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最小浓度)称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 2.极量 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称极量,或安全用药的最大限度。 3.最小中毒量 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称最小中毒量。 4.常用量(治疗量) 它比最小有效量大,而比极量小,比最小中毒量更小。 5.量反应和质反应

16 (1)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如心率、血压等
●药物强度或效价就是看产生相等效应时药物剂量的差别 ●效能指药物的最大效应,比较效应的差别 ●半数有效量(ED50)指最大效应一半所用的药物剂量 (2)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如死亡、睡眠、麻醉、惊厥等 ●半数有效量( ED50) 指半数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质反应和量反应的半数有效量的概念不同) ●半数致死量(LD50)指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17 ●治疗指数(TI) 用LD50/ED50表示。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安全界限 用(LD1-ED99)/ED99表示。 用后二者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比用治疗指数评价更好。在临床上,有时也用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称安全范围。其距离愈大愈安全,但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选用药物时必须一并考虑其治疗指数或安全范围值的大小。


Download ppt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