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山水田园诗鉴赏
2
山水田园诗定义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隐居生活的向往。人们把以此为内容创作的诗歌称为山水田园诗。 意境隽永优美, 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清丽洗练。
3
诗歌鉴赏,要求一: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4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 绿树 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孟浩然《过故人 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 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孟浩然《过故人 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鹂 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柳绿 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
春山 渲染静寂的环境。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竹 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 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6
白鹭 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稻香 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细雨 写环境的宁静、恬淡。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蛙 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
常见手法: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绘形、绘声、绘色。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白描 对比 衬托
8
诗歌鉴赏要求二:把握景和情的关系。掌握三种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细细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9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10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①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②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③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
11
村夜 自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2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
13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14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15
诗歌鉴赏要求三:掌握鉴赏时应注意的常见方法、技巧:
16
⑴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远、近、高、低、俯、仰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的手法。
17
⑵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8
⑶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 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兴手法的运用。 首先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
19
①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20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效果:以虚象显实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1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2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23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24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中心。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突出的中心。
25
姜夔 扬州慢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找出实写、虚写的句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26
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7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找出实写、虚写的句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28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29
②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 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
30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1
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32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3
“明月松间照” 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清泉石上流”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4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5
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36
③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37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8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9
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指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这不仅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40
夜雪 自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41
⑤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 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42
⑥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43
诗歌鉴赏要求四:把握诗歌感情
44
山水田园诗中蕴含的感情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二)生活闲适,悠然自得 (三)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四)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四)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五)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45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 。
46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7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8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gòu )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gòu )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49
这类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这些景物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50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51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5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53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54
这类诗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等,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等;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55
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三)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6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57
(1)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一方面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
58
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
59
(五)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
60
野望 (唐)王 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 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分)
61
(1) 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
答: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62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分)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意对即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