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里寒证因外邪入侵,直中脏腑经脉,或自身阳气不足,寒从内生所致。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主治脾胃湿寒证、肺寒痰饮证、肝经受寒证、肾阳不足证、心肾阳虚证和亡阳证等里寒证。
2
特点:大多温热而味辛。分别归脾、胃、肝、肾、心、肺经。少数药物有毒。
病机与配伍: 里寒因外寒入侵兼有表寒者,~辛温解表药; 寒凝气滞者,~行气药; 寒凝血瘀者,~活血祛瘀药;
3
寒湿内阻者,~芳香化湿药; 虚寒相兼,阳虚不足者,~温阳散寒药; 气虚欲脱者,~大补元气药。
4
[附子]
5
[附子]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白附片、淡附片。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6
应用: 用于亡阳证。本品辛甘大热,能助心阳,补肾阳,并能散寒,故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常用于救治亡阳危重证。 治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的亡阳证,多~干姜、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四逆汤”;
7
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症见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者,~人参,如“参附汤”。
用于阳虚诸证。本品辛甘大热,能下助肾阳,中温脾阳,上济心阳,对肾、脾、心等多种阳虚证皆可补火助阳。
8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同用,如“右归丸”;
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或泄泻,~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
9
用于寒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寒痹痛剧者,~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先煎。
10
药理研究: 本品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等生物碱。 煎剂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并有抗炎、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 久煎其有效成分乌头碱被破坏,而强心成分不随煎煮时间延长而丢失,但对抗炎、镇痛作用有影响。 乌头碱有毒,使用时应用炮制品。
11
[干姜]
12
[干姜]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生用。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13
应用: 用于脾胃受寒证和脾胃虚寒证。 本品辛热,入脾胃经,治疗外寒内侵之脾胃寒症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高良姜,如“二姜丸”; 治疗脾胃虚寒证,~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14
用于亡阳证。本品辛热,能回阳通脉。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附子等同用,如“四逆汤”。
用于寒饮咳喘。治疗寒痰迫肺所致的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细辛、五味、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15
用法用量:煎服,3~9g。 药理研究: 本品含挥发油。 有镇吐、镇静、镇痛、祛风健胃、止咳作用。
16
[肉桂]
17
[肉桂] 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生用。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应用:
用于阳虚证。本品辛甘大热,功似附子温补肾、脾、心阳,为补火助阳要药,适用于肾、脾、心等多种阳虚证。~附子,相须为用。
18
用于寒凝疼痛证。本品甘热助阳,辛热散寒以止痛,为治寒凝诸痛之良药。
治寒邪内侵的脘腹冷痛,可单用或~干姜、高良姜等同用; 治寒疝腹痛,~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治胸痹心痛,~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 治风寒湿痹,~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19
用于寒凝血瘀证。本品能温通血脉,促进血行,消除瘀滞,常用于妇女经血不调、经闭、痛经等证,可随证配伍应用,可~当归、川芎、小茴香同用,如“少腹逐瘀汤”。
用法用量:煎服,1~4.5g,后下,研末冲服,每次1~2g。
20
药理研究: 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乙酸桂皮酯等。 有扩张血管、促进血循环、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等作用; 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抗惊厥等作用; 对胃粘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等。
21
[吴茱萸]
22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生用或醋制用。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23
应用: 用于寒凝疼痛证。本品善入肝经,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治厥阴头痛,~人参、生姜,如“吴茱萸汤”; 治寒疝腹痛,~小茴香、川楝子、木香;
24
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桂枝、当归、川芎,如“温经汤”;
治寒湿脚气肿痛~木瓜、苏叶、槟榔,如“鸡鸣散”。
25
用于胃寒呕吐证。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证,~生姜、半夏等同用;治肝郁化火,肝火犯胃,~黄连等同用。
用于虚寒泄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 “四神丸”。 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适量。
26
药理研究: 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酸等。 有镇痛作用,能升高体温,降低血压,大量时能兴奋中枢,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27
小 结 温里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主治里寒证。 [附子]——温性较强,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小 结 温里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主治里寒证。 [附子]——温性较强,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增强附子的回阳作用,降低其毒性;温中散寒,温肺化饮。
28
[肉桂]——温性较盛,为补火助阳要药。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长于温肝散寒,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善治疝气疼痛,巅顶头痛、干呕等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