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貳章 國防思想與 國家安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貳章 國防思想與 國家安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貳章 國防思想與 國家安全

2 何謂國防 國防為國家生命之所繫,無國防即無 國家 民生之外無國防,國防之外無民生 「國防」的目的在保國衛民,打擊外
來敵人所採取的一切措施。因此凡是 用來捍衛國家、保護領土與國家自由 的一切行為,皆謂之「國防」

3 國防思想的演變 古代國防思想 國防思想的理念基礎 屬於民族內部各個族群之間的「兼併」與「反兼併」活動
主要是以「治國」「安邦」「農戰」「教民」等國防問題,構成中國古代國防思想

4 國防思想的演變 古代國防思想 古代中國的國防,主要在維護內部安全與防範外部敵對勢力的侵犯
基於國家統一的需要,和外族頻頻侵擾的形勢,以邊防為主的國防思想出現

5 古代國防思想 秦代「用險制塞」 (採用安定邊界) 「安邊設防」(設立防務)的思想 漢代「以騎制騎」「屯軍實邊」(採
取將軍隊駐紮在邊界一帶,以充實 邊疆地區防務)的思想 隋、唐時期則畫分軍事戰略區,採 「重首輕足」「中外相維」以防衛 首都(京城)為主,邊防為輔的策略

6 古代國防思想 明朝我國沿海形成「倭寇」之患,而 有海防理論的出現,具備了以防禦外 來侵略為主的國防思想 元、明至清朝前期,主要觀點有:
「攘外」必先「安內」,以守為本, 「戰、守、和」相互運用,並建立多 層次的防禦,主動殲滅敵人,著重政 治招撫,達成威懾的目的等

7 古代國防思想 古代歐洲不僅存在著各國之間的較量和國內政治爭鬥,還有歐洲以外的阿拉伯人、蒙古人的入侵,以及歐洲強國的對外侵略擴張,所以對外反侵略的國防思想,比中國更早形成

8 古代國防思想 西方一系列有關國防和軍事的著作中,大都以歷史記述為主,理論闡述較少,直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君王論才為近代國防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9 近代國防思想 中國近代國防思想 萌芽於鴉片戰爭時期 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砲利」,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10 近代國防思想 中國近代國防思想 清廷改革八旗軍制,編練地方武裝,從國外採購槍砲,逐步建立起砲兵
仿造西式槍砲戰艦,著手整編軍隊和加強邊防建設,向西方購買船艦,籌組近代海軍

11 中國近代國防思想之特徵 從陸防為主,發展為陸、海防並重 此時期的國防建設思想,仍未擺脫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束縛
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軍閥割據局 面,國父 孫中山先生體認到建立 一支國民革命軍的重要性,並將建 軍工作當成是建設強大國防的前提 於是畫分軍區、統一軍制、實行精 兵政策、開展國防教育等,發展了 中國近代國防理論

12 西方近代國防思想 自法國拿破崙戰爭開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西方近代的國防思想基本上仍處於武力戰國防思想的階段,但已經察覺到非軍事因素力量對國防的影響

13 西方近代國防思想特徵 意識到戰爭是一種「政治行為」, 戰爭是因政治目的所引起
意識到戰爭是一種「政治行為」, 戰爭是因政治目的所引起 認識政府加入戰爭的原因,包括保護並維持國家的最大利益、援助鄰國、保衛國家的獨立不受威脅、報復對於國家的侮辱等

14 西方近代國防思想特徵 軍事行動的政治目的更明確,企圖更遠大,軍事行動不僅要奪取土地,並且採取大規模殺傷敵人的做法

15 西方近代國防思想特徵 國防行為是單純的武力較量,依靠無限制的使用暴力,以力量優勢打垮敵人
第一次大戰期間,各國醒悟到經濟動員對作戰能力的持續,具有絕對重要的意義

16 西方近代國防思想特徵 單純武力戰的國防思想,演進成「以武力戰為核心的總動員國防理論」
英國利用經濟封鎖和宣傳戰等非軍事手段打擊德國,以配合軍事進攻

17 現代國防突破了僅僅是指國家領土遭到侵犯時,以戰爭為唯一手段,對抗侵略者的傳統國防觀念
現代國防思想 現代國防突破了僅僅是指國家領土遭到侵犯時,以戰爭為唯一手段,對抗侵略者的傳統國防觀念

18 現代國防思想 就維護國家安全利益而言 確保政治實體的安全 強調國家經濟利益與個人的安全 鞏固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和「威望」

19 多形式的角逐 維護國防方式的四種選擇 1.通過實力對抗,以戰爭手段消除威脅 2.通過威懾手段,讓對方放棄威脅企圖 3.通過談判手段,緩和威脅
4.擴大運用影響,形成對敵明顯優勢, 使對方不敢進行威脅 四者相比,以「運用影響」為上上之 策,依次為談判、威懾和實力對抗

20 綜合國力的較量 近代西方國防思想,是以國家權力和實力為基礎,權力概念在國防的領域,就是指一國控制他國、影響國際事務的實力

21 綜合國力的較量 「總動員國防」理論指出,單純依賴軍事力量是無法在較長的時期內,持續的保持優勢,必須要有堅實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

22 綜合國力的較量 現代國防思想,把軍事力量的增長與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逐步聯繫起來,以便在綜合國力較量中取得優勢,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主要內容

23 綜合國力的較量 所以現代西方國防思想領域,不僅包括軍事問題,還擴展到意識型態、政治、經濟、外交、心理等領域的總體作為

24 現代國防與傳統國防之比較 2.國防事業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很廣泛,它不僅包括了有形(硬體)建設,也包括無形(軟體)建設
1.國防行為的主體是國家,它與全國上下每個人皆有關 2.國防事業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很廣泛,它不僅包括了有形(硬體)建設,也包括無形(軟體)建設

25 現代國防與傳統國防之比較 3.國防建設貫穿人類社會活動的全部過程,除了戰爭期間和戰爭爆發之前的戰爭準備,也包含整個和平時期的各種相關活動

26 構成國力的要素 為達成國防的目的,必須使用 國力 衡量一國的國力,不再像過去 專指國家的武裝力量,而是包 括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
化與軍事等的綜合國力

27 構成國力的要素 地理因素與地略形勢 政治因素 文化心理因素 經濟因素 科學技術因素 軍事因素 盟國支援力量

28 地理因素與地略形勢 孫子始計篇:「地者,遠近險易廣狹 死生也。」是孫子所稱國防五大因素 之一 孫子兵法中,論到地理形勢之處極多
,且有地形與九地兩篇,專論地形與 軍事的關係,可見自古以來,兵家就 非常重視地理要素

29 地理因素與地略形勢 國家的地理位置,是立國的根本, 也是國防的基礎,它往往決定一 個國家的命運 1904年麥金德提出「陸權論」,
認為誰控制了心臟地區,就能控 制「世界島」,能控制「世界 島」,就能控制世界

30 世界各國地理位置的優劣各有不同,這是累積了千百年民族遷徙繁衍而成,一旦建立起國家以後,就很少再有遷徙的機會,只能就其範圍內改善生存條件而已
地理因素與地略形勢

31 麥金德陸權論

32 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區域、全球的空間關係,結合國家權力的運用,如果以軍事權力為主,則產生「地緣政治」,如果以經濟權力為主,則產生「地緣經濟」,由此建立了國際權力擴張的理論基礎

33 一個國家領土的大小、形狀,以及國境障礙,基本上亦會影響國家安全和軍事力量的運用
臺灣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分別保障了中華民國和英國的安全

34 俄國遼闊的領土遏阻了拿破崙和希特勒的侵略
美國依靠太平洋、大西洋為屏障 瑞士境內的崇山峻嶺,形成了對抗外來侵略的天然屏障和隔離

35 地略的形勢,常因交通狀況與交通工具的發展,而有重大的變化
古代以陸路交通為主,因此陸地上之地略要點,在軍事上顯得十分重要

36 自海洋交通發達以後,這種著眼點逐漸轉向海洋方面
現今空中交通發達以後,全球距離已日形縮小,因此空中交通的地略要點也成為新的重點;今後人類競賽將由地球延伸到宇宙太空

37 政治因素 孫子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 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國家要強盛,必須內部上下團結一致 ,所謂「團結就是力量」
要國內上下團結一致,政治上必須注 意三個面向: 政治思想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38 政治制度的健全與否,不僅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團結力與安定性,也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
我國過去因內戰頻仍,使政治建設與發展陷於停頓

39 法國過去因議會實施多黨制,內閣頻頻更換,政治因此紛擾不寧
美國以兩黨選舉更迭執政,國內政治安定,國力凌駕於世界各國之上 前蘇聯共產政權,實行專制獨裁體制,最終遭到民眾的唾棄

40 外交政策的正確、健全與否,為獲得 國際間的政治影響力,常可左右國際 敵人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所謂「伐交」,即是運用外交力量,
國際間盟國支持的重要關鍵 國際間的政治影響力,常可左右國際 的局勢,國家可藉此獲得支持並打擊 敵人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所謂「伐交」,即是運用外交力量, 打擊敵人的方法

41 文化心理因素 文化心理因素直接影響人民內心的精神,而精神力量則為發揮一切物質力量的原動力

42 文化心理因素 文化心理因素區分為以下六項: 民族的傳統文化 人民的精神、道德與士氣 社會習尚與風俗 教育 宗教信仰 各項政治制度與法律

43 民族傳統文化為血統、語言、文字、宗教、風俗習慣等所凝聚成為國家堅固團結的因素
民族的精神道德正直勇敢,則民族的團結力堅強。反之,則民族的團結力薄弱 國民士氣則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平時或戰時支持政府的決心與程度

44 教育為提升人類道德與知識的根源,所以教育可以稱得上是「最廉價的國防」
宗教為民族信仰的基礎 國家各項制度與法律之良窳,對於人民心理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45 經濟因素 「人」的因素: 人力,是一切經濟生產的動力 「物」的因素: 一國自然資源的豐富與否,為一國經濟力的基礎

46 經濟因素 「人與物」合成因素: 工農業生產的能量與其組織有重大的關係

47 第一次世界大戰: 歷時:4年3月 死亡:1000萬人,受傷:2000萬人 耗費:約367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 歷時:6年 死亡:5000萬人 耗費:高達4兆美元以上

48 1950年韓戰: 美軍傷亡:14萬2千人 (盟軍傷亡總數約為30萬6千人) 耗費:達180億美元 1991年波灣戰爭:聯軍軍費達400~600億

49 科學技術因素 現代軍事上有一個新創的名詞稱作 在歷史上: 刀矛擊敗弓矢 火器擊敗刀矛 連發槍砲擊敗單發槍砲 核子武器擊敗傳統武器
「技術突破」,其涵義是新武器發 明之後必然打敗舊武器 在歷史上: 刀矛擊敗弓矢 火器擊敗刀矛 連發槍砲擊敗單發槍砲 核子武器擊敗傳統武器

50 科學技術因素 科學技術教育 科技人才的素質與人數 科學技術研究設備 工業能力

51 軍事力量構成要素 武裝力量:指武裝力量人員的質量與數量,包括正規部隊與後備部隊 裝備系統:是軍事力量現代化的具體展現
軍事思想:是對軍事問題的理性認知,作為國防建設的指南

52 軍事力量構成要素 軍事體制:規定並統整了軍事組織及其運作方式,是確保軍事力量發揮最大功能的基本條件
軍事(國防)潛力:是指經由轉化之後,可直接與間接用於國防的力量

53 我國向法國買幻象2000戰機

54 現在的國際杜會,已經形成了一個「世界地球村」。國家之間,產生了高度依存與相互關聯的關係,任何國家均不可能單獨處理或應付可能發生的戰爭威脅
盟國支援力量

55 增進國力的因素,必須將國際關係與盟國支援力量及其限度,作詳細規畫,並採取積極的外交作為,爭取國際支持,作為國力的補助因素

56 我國向美國買F16戰機

57 維護國家安全的途徑 現代戰爭是一場以武力為中心的總 體戰爭 國家為了確保生存與發展,在維護 安全的作為上,大體採取: 軍事行動 外交活動
經 濟 戰 科技競爭 心 理 戰

58 軍事行動 軍事行動包括: 封鎖 嚇阻 自衛戰爭

59 封鎖 是指以強力阻止和斷絕對方與外界 廣義的軍事封鎖,是指以軍事力量 目的是迫使對方投降或者放棄某種 的聯繫,特別是指軍事封鎖
阻止和隔絕對方與外界聯繫的行動 目的是迫使對方投降或者放棄某種 政策,破壞對方的經濟實力,消耗 對方的軍事力量,以創造日後消滅 敵人的有利條件 封鎖

60 嚇阻 以實力作為後盾的威脅方式,構成一種心理上的障礙,使對方意識到將會面臨無法承受的後果,不敢貿然行動,從而達到屈服對方之目的

61 嚇阻 就本質而言,它是一種運用軍事力量,達成弱化對方意志的心理較量 嚇阻不是從行動上去遏制敵人,而是從心理上去遏制敵人

62 自衛戰爭 是指國家、民族為抵抗外來武裝侵略而進行的戰爭
一個國家在遭受外來武裝侵略時,只有實行自衛戰爭,才能保衛自己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才能求得生存與發展

63 自衛戰爭 因具有強烈的正義性和防禦性,是反抗外來武裝侵略、維護國家完全利益最有效的手段

64 外交活動 國家進行外交活動的動機主要有: 擴大發展對外關係 促進經濟往來 推動文化交流 維護安全利益 解決國際事務
外交活動的核心,是當事國各方力圖 尋找共同點,經過協商,以維護國家 的最大利益

65 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務 依據國家實際和潛在可以運用的權 力,決定追求的目標 評估其他國家的目標,以及他國為 了追求國家目標,可以運用的實際
和潛在的權力 決定這些目標可以相容的最大程度 運用適當追求目標的方法

66 外交活動 從事外交活動,既破壞對方的外交關 係,也包括以自己的外交行動,建立 聯盟,維護國家安全 透過外交手段成功的維護國家的安全
利益案例: 蘇秦採取「合縱」聯合六國共同抗秦 張儀的「連橫」對六國實施各個擊破 范睢推出「遠交近攻」政策 外交活動

67 外交活動 外交活動和軍事行動是追求國家利 是執行國家政策的「兩個輪子」 運用外交壓力,為軍事行動創造有 利環境,以奪得戰場上的勝利
益的兩項基本手段 是執行國家政策的「兩個輪子」 運用外交壓力,為軍事行動創造有 利環境,以奪得戰場上的勝利 或以強大的軍事壓力,作為外交談 判的籌碼,迫使對方就範 外交活動

68 經濟戰 運用一國的經濟權力削弱敵國的經 經濟戰運用的方式,是以維護國家 在中外古代軍事思想中,已體認到 濟能力,稱為經濟戰
安全利益為基礎,在經濟領域中採 取制裁與反制裁、封鎖與反封鎖、 禁運與反禁運等經濟壓力,是維護 國家利益一種常用的手段 在中外古代軍事思想中,已體認到 物質資源對於軍事行動的重要性

69 孫子兵法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軍食可足也。」

70 孫子兵法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安,十去其七,公家之安,破車罷馬,甲冑矢弩戟盾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71 孫子兵法 「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說明後勤對於作戰行動的決定性作用

72 科技競爭 科技是科學與技術的簡稱 是指世界各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內, 在國防建設中,人的因素、物質因 素、組織體制因素和科技等諸要素
為爭取領先地位所展開的角逐 在國防建設中,人的因素、物質因 素、組織體制因素和科技等諸要素 中,科技因素已居於關鍵性的重要 位置

73 科技與戰爭間的密切關係 科技的進步是提高軍事人員素質、改進武器裝備、調整編裝體制、創新軍事思想的重要因素
「火藥」問世,武器從「工具時期」進入到「機械時期」

74 科技與戰爭間的密切關係 傳統的線式戰術(一字排開),因來福槍的出現,演變成散兵作戰方式 蒸汽機改造了古老的戰船 航空器造就了今天的空軍

75 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將是未來戰爭的主要模式,而資訊拚鬥激烈的程度,也絕不亞於戰場上的角逐

76 聯合國世界裁軍會議,明確指出「科技是未來安全保障的關鍵」
一個國家在高科技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經被世界公認是成為世界大國形象和領導國際地位的基礎

77 國家要發展,離不開科技,要維護世界和平也必須倚賴科技

78 心理戰 心理是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性格、能力等的總稱,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主觀的反映
心理一詞,有時也作為意識的同義語,泛指人們對於客觀現實的反映

79 心理戰 心理戰就是以這種特定涵義為基礎,尤指對立雙方為贏得勝利,以意識為武器和打擊的目標,所進行的戰爭方式

80 心理戰,在我國古代稱之為「攻 心術」 所慣常採用的戰法: 透過各種手段造成對方恐懼, 瓦解敵人的士氣,摧毀敵人的 意志 激勵己方的精神,鼓舞部隊的 士氣,發揮戰士的才智


Download ppt "第貳章 國防思想與 國家安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