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八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2
一、突发事件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总称。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 非正常的,不可抗拒的,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方面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
3
表 世界上95个国家化学事故资料统计
4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 1.生产事故 2.贮运事故 3.自然灾害 4.人类战争
5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 (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 (2)毒气污染事故; (3)爆炸事故; (4)农药污染事故;
1.分类 (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 (2)毒气污染事故; (3)爆炸事故; (4)农药污染事故; (5)放射性污染事故; (6)油污染事故; (7)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6
2.特征 (1)形式多样性; (2)发生的突然性; (3)危害的严重性; (4)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
7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1.应急监测的任务和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是一种特定目的的检测,它要求监测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按预案顺序开展工作,通过现场了解并用小型便携、快速监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和测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范围、扩散速度及危害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应急监测的原则
8
四、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组织和网络 (一)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预案 应急状态终止
9
应急响应程序 图8-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示意图
10
应急组织系统 图 应急组织系统关系示意图
11
应急防护和救援 图8-3 应急防护和救援程序示意图
12
(二)应急监测系统 1. 应急监测质量管理 2. 应急监测组织保障 3. 应急监测技术支持
13
应急监测技术支持 针对本地区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品和污染物的特性及环境标准,建立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安全防护措施和处置技术,制订应急监测预案,汇编应急监测实际案例,为应急监测的事实和事故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图8-4 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程序示意图
14
五、化学毒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应急监测需要监测人员的经验、简易监测技术和实验室监测技术的有机配合,尤其是简易监测技术和经验往往在事故现场的最初阶段,对事故的处置和减少损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部分化学毒品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见教材 表8-2。
15
六、有毒气体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有毒气体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见教材P 表8-3.
16
七、爆炸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爆炸的危害 爆炸引起直接破坏 爆炸引起火灾 如果爆炸中产生有毒有害物,或爆炸是由有毒有害物泄漏、燃烧所引起,则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常见有毒气体爆炸的污染物及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见教材中的表8-4。
17
八、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发生农药污染事故(包括农作物、大气、水质、土壤受到污染),首先应摸清情况,撤离人员,现场处置人员应配戴防毒面具、穿着防护服,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集中收集污染物,对中毒人员应在采取必要措施后,送医院治疗。 常见农药急性中毒的急救方法见教材P428 表8-6。
18
九、腐蚀性污染物质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及处置方法
第一类: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 第二类:一级有机酸性腐蚀物品 第三类: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 第四类: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品 第五类:一级无机碱性腐蚀物品 第六类:一级有机碱性腐蚀物品 第七类:二级碱性腐蚀物品 第八类:一级其他腐蚀物品 第九类:二级其他腐蚀物品 酸、碱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见教材P429表8-7。
19
十、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图 年发生在中国海域的海上溢油事故 溢油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见教材P430表8-9。
20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案例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造成化学物质泄露,导致松花江水受到严重污染。
为了避免400万居民饮水污染,哈尔滨市供水机构切断了自来水供应。 “地震”和“水污染”等传言流行,从11月20日起市民开始储存水和粮食,有人在街上搭起帐篷,部分市民和民工离开哈尔滨,公路、铁路、民航客流量增多。 21日,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全市停水4天,理由是对市政供水管网检修。市民觉得这与地震有关,抢购超市物品。 当日,市政府在电视上继续以“检修管道”为名发布公告,同时派300个小组深入社区,告知事件真相,动员大家储水。
21
22日凌晨,省市政府向媒体公布真相,市民混乱居民好转 从24日起,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让老百姓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
省环保局两天向媒体发布一次污染情况报告,尽量通俗易懂 恢复供水后,省长带头喝第一杯水。 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22
案例 2004年4月16日;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 2号氯冷凝器发生爆炸; 重庆江北区,以及嘉陵江对岸的渝中区累计有15万人被紧急疏散,
最后导致9人死亡。
24
案例 2005年29日晚; 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槽罐车与一辆迎面驶来的解放牌大货车相撞;
槽罐车上满载的约32吨液态氯气快速泄漏; 一夜之间绿色的麦田变成金黄, 最后导致1万多人被疏散, 300多人住院治疗,28人中毒死亡。
26
案例 广州:2006年5月10日晚,大观路某化学品仓库发生爆炸,导致附近地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污染。109人就医,近万人疏散。
28
化学毒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一、化学中毒事故特点 1、突发性 违章操作 设备缺陷 防护不当 管理制度不善等; 误服或吸入
2、群体性 突发性的化学中毒事故,往往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29
3、特异性 化学毒物的特异性 损伤的特异性 5、危害性 (1)身心健康损伤 (2)财产损失 (3)社会的恐慌 (4)社会动荡 4、复杂性 突发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复杂性表现在三方面: ①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毒物种类的复杂性; ②中毒现场环境状况和人员情况的复杂性; ③化学毒物引起健康损害的复杂性。
30
二、化学中毒事故危害源的识别与评价 化学品分为一般工业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其中后者按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包括: 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③易燃液体; 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⑥有毒品;⑦放射性物品;⑧腐蚀品。
31
1、熟悉影响危害源毒害作用程度的因素 危害源的毒性与分级 危害源的理化特性 毒物的贮量, 泄漏量与泄漏速度 事故环境的气象条件和地貌 其他
32
2、常用的识别评价方法 (1)环境监测法 现场检测分析和实验室检测分析; 短时间检测分析与长时间监测分析等。
样本:空气、水、土壤,生物材料样本等
33
监测分析设备包括两大类 A、现场快速检测 用快速检测仪,如德格尔快速检测仪、便携式多种气体快速检测仪等。
优点:在现场可马上对一些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缺点:可分析的毒物种类和浓度受限。
34
B、实验室检测 使用固定于实验室的气相、液相等大型精密分析设备。 优点:可对大部分毒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特别是可进行微量分析; 缺点:受工作条件的限制,必须到现场采样后再进行检测分析,分析结果时效性滞后。
37
(2)公式估算法 在缺少监测手段和监测数据情况下可用公式估算范围。
往往是利用一些化学品的参数和气象条件参数,如理化特性、毒性指标、储存量,泄露速度、泄露量、气温、气湿、气压等估算此次化学事故现场每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可能波及的范围等。
38
(3)指数评价法 目前尚未有公认的方法,可供参考的有: 泄漏危险指数LR 吸入中毒危险指数IR
39
(4)经验判断法 在缺少检测手段时,又必须立即作出一些救援决定时,可根据现场的一些人员、动植物、财产伤亡情况,及现场工作人员提供的化学物情况判断化学物的种类、可能对人体产生的损伤等。 还有许多如图表法---着重危险性与操作性研究.英; 鱼剌图分析法--着重因果关系.日; 风险树分析---贝尔实验室
40
三、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处置原则 (一)前期组织处理原则 应急救援预案国家安监局有编制导则,有政府版、企业版
1.各级政府部门单位要有应对机构,一把手领导; 2.应对机构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3.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实用性; 4.应急救援措施必须实现快速反应; 应急救援预案国家安监局有编制导则,有政府版、企业版
41
(二)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处置原则 1、控制现场、疏散人员 减少死亡 减少暴露人数 2、查清毒源 4、全面消毒 3、紧急救治
42
Support (Cold) Zone支援区 Contamination Reduction (Warm) Zone
NIOSH/OSHA/USCG/EPA Recommended Zones Crowd Control Line 公众人群控制线 Support (Cold) Zone支援区 Command Post指挥部 Staging Area 人员集结地 Hot Line排除区控制线 Access Control Points 出入关卡 Contamination Reduction (Warm) Zone 污染降解区 Exclusion (Hot) Zone 危险排除作业区 Decontamination Line 污染降解区控制线 Level A Level B Level C Wind风向 Drainage排水系统
43
四、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医疗急救原则 1、脱离中毒的现场; 2、尽快彻底清除污染衣服和清洗眼、皮肤、毛发等; 3、现场救治危重伤员;
4、口服毒物时应及时催吐、洗胃; 5、注意区别病变轻、重、缓、急 ; 6、熟悉各种毒物的病情演变过程; 7、做好急性中毒的鉴别诊断 。
44
五、现场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基本原则: 使尽量多的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 目的: 减轻或防止事故对人员的继续伤害。
45
任务: (1)对受害人员进行现场分类、急救处理和转送; (2)指导群众自我防护及撤离; (3)对救援人员进行医学监护; (4)向救援部门提供医学咨询; (5)有必要时进行化学物质检测和监测。 (6)开展卫生学调查,为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卡收集现场数据
46
方式: 自救与互救。事故区域内受害人员自行或互相救护, 包括医务人员进入区内帮助救护和撤离 。
47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的基本步骤 接报、集结 现场化学物质 检测与监测 报到 设点 现场医疗救治过程 初检与分类 总结分析 救治 转送 撤离
48
(1)接报、集结 在接报时,接报人起关键作用, 要问清下述内容:①报告人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②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区域、原因、毒物、性质、波及范围、程度、对救援要求,并做好记录。 (2)报到 指急救队伍到达后,向现场指挥报到,并接受任务、了解情况、提出急救建议。
49
(3)设点 A、医疗救护设点 指选择合适地形建立现场医疗救护点。选点的基本原则: ①地点应选在当时现场上风向非污染区; ②位置尽可能靠近现场指挥部; ③路段要近路口,以利车辆出入; ④要有水、电来源,面积要大,有利于现场开展工作; ⑤设有明显的应急救护标志,标志设红十字旗。
50
B、检测与监测设点 事故源点 隔离区点 防护区点 监测点 检测点
51
(4) 初检与分类 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初步医学检查, 并分出轻、中、重型病员,并用醒目的标记在适当的位置作出标志。 如可在胸前或手臂上挂牌,用红、黄、绿、黑色代表重、中、轻、死亡状况。 (5) 救治 原则: 先救命、后治病, 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立即对重病员采取必要的现场治疗措施。
52
(6) 转送 工作人员对初检出来的伤病员,按轻、重、缓、急集中向指定的后方医院转送。 (7) 撤离 现场应急救护工作结束后,按照现场指挥部指令或经指挥同意后,现场应急救护站撤离返回。 撤离时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器材装备的清点和统计等工作。 撤离后及时将现场应急救护工作情况和现场伤亡情况以快报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
53
(8)总结分析 完成现场应急救援后,应组织有关人员(主要是参加人员)讨论分析,并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后形成文字报告。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现场监测资料、实验室初步分析资料、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疏散人数、动用的人力物力、消耗的经费、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等。
54
现场医疗应急救护的注意事项 (1)做好自身防护,统一行动; (2)实行流水作业,程序化处理; (3)先重后轻,尽量减少死亡;
(4)及时处理污染物; (5)交接手续; (6)做详细好记录; (7)合理调用车辆; (8)合理选送医院。
56
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 空气过滤式 供气式 长管供气型 (半面式或全面式) 半 面 型 可更换式 携气式(SCBA) 全面型
主要分两类:过滤式和供气式。 过滤式中分半面式、全面式和电动送风式。半面式包括免维护型简 易口罩和低保养型半面罩,前者虽没有需要更换的部件,但由于卫生原 因,使用时间有限;低保养型需要更换滤棉或滤毒盒。半面式与全面式 的不同在于全面式覆盖人的整个脸部,比较容易与人脸密合,减少泄漏。 无论半面式还是全面式,都依靠人的自主呼吸将作业场所中的含污染物 空气吸入,通过过滤材料滤除污染物,吸气时面罩内呈负压,所以如果 面罩与人脸密合不好,外界污染物极易进入呼吸区域。电动送风式使用 罩住头部的头罩、帽子或头盔,利用蓄电池带动电机将外界空气经滤料 泵入呼吸区,流量往往比较大,面罩内可维持正压,减少外界污染物泄 漏。 供气式分空气导管式和背罐式,前者利用空气导管将污染环境以外 的洁净空气输送给佩带者呼吸,气源可以是气泵或空气瓶;背罐式简称 SCBA,气源是佩带者自己背负的小型空气或氧气瓶,所以使用时间有限。 有这么多选择,实际操作中如何确定选择使用哪一种呢? 携气式(SCBA) 全面型 动力送风式(PAPR)
57
带有空气净化呼吸器
58
六、化学中毒事故现场的防护距离 (作为技术支持部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资料做准备,随时为决策部门提供意见) 参考工具: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速查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编写
59
防护距离分为隔离区和防护区 隔离区:发生化学事故时,人们接触毒物(上风向)和生命受到(在下风向)危险化学品威胁的区域。 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后立即就产生影响,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60
风向 泄露点 首次隔离区域 首次隔离距离
61
防护区:事故下风向的人们变得没有能力且不能采取保护行动,并可能引起严重或不可逆的健康损害的区域。
64
(1)小泄漏与大泄漏 小泄漏是指释放量小于或等于200L 的泄漏;大于200L 的泄漏为大泄漏。
(2)因为夜间蒸气流扩散与大气混合的效果较差,所以需要分别分析白天和夜间的扩散。白天是指日出至日落的时段,夜晚是指日落至日出的时段。
65
结论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与处理是其中的一部分;
根据本辖区内重大危害源的分布特点,抓住重点,建立预案,培训演练,才能做到常备不懈,有效地完成本部门的任务。
66
本 章 结 束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