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斫玮 酆 Modified 7年之前
1
題解:此篇荀子的宇宙觀,天為自然之天,不是具有宗教意識的、能獎善懲惡的天,不是孔孟所說的德化的天,只是自然的天,沒有控制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的天。
荀子˙天論
2
天行有常[1],不為堯存,不為桀亡[2]。應之以治[3]則吉,應之以亂[4]則兇。彊本[5]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6]而不貣[7],則天不能禍。
[ 1]常:常軌;有常,指一定的規律。 [2]堯,代表聖君;桀,代表暴君。 [ 3]治:合以禮義的行為。一般言清明安定。 4]亂:不合以禮義的行為。一般言動蕩不安。 [5]彊:同『強』。本:農桑、農業。 [6]循:順也。道:或謂禮義。循道,遵循禮義之道。 [7] 貣:音ㄊㄜ‵,與『忒』同,差錯。
3
故水旱不能使之[1]饑,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2]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3],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4]而動逆[5],則天不能使之全[6];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1]之 他,指稱代名詞。 [2]祅怪 妖怪。 [3]侈 浪費,不知節制。 [4]略 缺乏。 [5]動逆 動,行為舉止。逆,違背。 [6]全 保全。
4
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1]而疾[2],祅怪未生而凶。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3] 。故明於天人之分[4],則可謂至人[5]矣。
[1] 薄 迫也,接近。 [2]疾 生病。 [3]其道然也 這是必然的結果。 [4]天人之分 天與人之間的分際。 [5]至人 道德品行已臻極致之人。
5
˙以上天論第一段,以正反論述的手法,說明天體運行本有一定的常軌,並非上天常是以此警示或懲罰人類,人只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就能得到最大的福報。所以荀子要人們明白天與人的責任歸屬,那就算是聖人了。
6
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1]。如是者[2],雖深,其人不加慮焉;雖大,不加能焉;雖精[3],不加察焉,夫是之謂不與天爭職。
[1]天職:天的職責。指天不去做、不去求,就能自然生成萬物。夫,發語詞,讀第一聲。 [2]如是者:像上面所說的這種情形。 [3]所謂『深』、『大』、『精』是形容天職的神奇、偉大、不可思議。而『不加慮焉』(不去思考他)、『不加能焉』(不把力量加諸在他身上)、『不加察焉』(不去研究)指的是聖人這方面的處理態度,意謂聖人所著重的是人事上的努力,而不需去研究天的功能。 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1]。如是者[2],雖深,其人不加慮焉;雖大,不加能焉;雖精[3],不加察焉,夫是之謂不與天爭職。
7
天有其時[1],地有其財[2],人有其治[3],夫是之謂能參[4]。舍其所以參,而願其所參,則惑矣[5] !
[1]時:指日夜四時的變化。 [2]財:財富。 [3]治:經營規劃與應用。 [4]能参:參與、並列。明白如何應用裁制天時地財,就能與天地並立為「三」。 [5]舍,同捨。捨棄了人事上的努力,而一昧的盼望天地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就難免會感到迷惑了。
8
˙人應因天而治,才能與天地並立為三││並稱為天、地、人。先秦諸子常言「與天地參」,指的是精神上的融合。而在荀子,則單純的指人應盡人事上的努力。
9
列星隨旋,日月遞炤[1],四時代御[2],陰陽大化[3],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4]以生,各得其養[5]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6]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功[7] 。唯聖人不求知天。 [1]炤:音義同「照」。 [2]代御:輪流。 [3]大化:交替變化。 [4]和:調和。 [5]養:滋養、養育。 [6]看不到過程只看到結果,奧妙、不可捉摸,故謂之神。 [7]天功:只知道自然界的現象,而不能理解其中無形的變化,這就是上天的職能。天功,指天道所應行的事。
10
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之謂天情[1]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2]也,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虛[3],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4]。
[1]天職既已確立,天功既已完成,化生萬物而有人類,具備了形體而有了精神意識,其間蘊藏著喜、怒、哀、樂、好、惡等情感,這就叫作天情。臧,同「藏」。 [2]不相能也:不能互相溝通。 [3]中虛:胸腔,名詞。 [4]天君:上天所任命的形體主宰,俗稱「心」。
11
財[1]非其類以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順其類者謂之福[2],逆其類者謂之禍[3],夫是之謂天政[4]。
˙[1]財:通『裁』,選取,利用。 [4]天政:自然賞罰,如同上天所下達的政令一般。以上但凡言「天」者,所指的就是屬於天職的部分。 [3]禍:不能生產以致生活貧困,故謂之禍。 [2] 福:因能裁制異類使生活富足,故謂之福。 財[1]非其類以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順其類者謂之福[2],逆其類者謂之禍[3],夫是之謂天政[4]。
12
以上言基本的天人之分,人也是天地所化生的萬物之一,承受了上天所賦予的各種德澤,這些天功較之其他的物類似乎更為重大,因此,萬物成了養育人類的天養。而人類既承受了上天所賦予的種種特質,也該克盡人類自己的本分,善用這些特質,為自己謀得善福,如不能如此,才是最大的災禍。
13
天不為人之惡[1]寒也輟[2]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3]也輟行[4]。天有常道[5]矣,地有常數[6]矣,君子有常體[7]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8]。詩曰:「禮義之不愆[9],何恤[10]人之言兮?」此之謂也。 [1]惡:討厭。 [2]輟:停止,刪除。 [3]洶洶:指喧嘩吵鬧。 [4]行:德行、品德。該做的事。 [5]常道:道,道理、法則,指一定的法則、規律。 [6]常數:數,因素。常數,也是指一定的法則、規律。 [7]常體:所奉行的真理。 [8]計其功:計較一時的成敗。 [9]愆:差錯。 [10]恤:音ㄒㄩˋ,此處指憂心、顧慮。
14
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1]見,是無世而不嘗[2]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世起,無傷也;上闇[3]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物之已至者,人祅[4]則可畏也。 [1]黨:此處同「倘」,有時。 [2]嘗:曾經。不嘗,不曾。 [3]闇:音ㄢˋ,昏暗、陰暗、混濁。 [4]人祅:人事中的怪異現象,異於常理的情形。
15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裁之[1] ?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2] ? 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3]? 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4]? 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5]? 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6]?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1]大天兒思之:以天為尊而來思考。畜而裁之:培植經營。 [2]從:追隨。制:因應。 [3]望:期待。應時:順又時機變化。 [4]因:任由。多之:增多。騁能:施展才能。 [5]物之:把物就只當作物。理:研究發覺。 [6]願:希望。所以生:為什麼產生。所以成:成長的方法。
16
故錯[1]人而思[2]天,則失[3]萬物之情。
[1]錯:放置、放棄。 [2]思:期待。 [3]失:錯失、失去。 以上,「物之所以生」是天事,「物之所以成」是人事。最後總結全文:如果放棄了人事上的努力一昧期待上天的恩澤,就會失去事物的真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