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環境生態管理 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芳胤 0931955102 ky32829@g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環境生態管理 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芳胤 0931955102 ky32829@gmail.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生態管理 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芳胤

2 生態(環境 生物)

3 生態管理 運用生態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跨學科的原理和現代科學技術 管理人類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平衡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衝突
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和諧與永續發展

4 莊子說:「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而這樣生活著,這就叫做「命」),主張人在自然面前應持「安時而處順」(安於天命,順從自然)的態度,反對人對自然進行改造。
老莊所謂「無為」,並不是人在自然面前甚麼事也不做,而是主張「順其自然」而為,也就是「不採取反自然的行為」。一切按照宇宙萬物所具有的自然本性而運行,使天地萬物都處於不受外力干涉的天人和諧狀態,不可以人類私利為中心而對自然妄加干預,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之目的。 墨子否定「命定論」,提倡「強力」,注重「人為」,認為人在自然面 前必須以「強力」征服自然,創造自己的社會財富。荀子認為人在自然 面前並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只有充分發揮人 對自然的征服作用,方可達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唐代劉禹錫認為人對於自然,既是依賴者又是征服者,二者是在相互協調中求發展的。闡述人和自然是「交相勝」、「還相用」的關係,即人與自然界是互相利用,互相取勝,彼此制約的。

5 儒家的天人思想-仁民愛物 親愛親人→仁愛眾人→泛愛天地萬物→與天地萬物合一(普及所有的生命與非生命)
將天地間的生命與非生命物質均視為自己身體一部分 人莫不愛己、利己→關懷、協助整體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正常生存發展 人類攝取利用自然萬物雖不可避免,卻不肆無忌憚的消耗與破壞,必須尊重萬物生命,審慎衡量自身的需要與作為,獲得生生不息的自然資源

6 人定勝天的表現 人類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總是把「發展」片面地理解為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總值的增長
這種現代工業文明有三個主要表徵:其一是把大自然視為取之不盡的原料庫,棄之不滿的垃圾場;其次是採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其三是缺乏整體協調觀念

7 視大自然為無限的原料庫 視為取不盡、用不竭的寶庫,填不滿的垃圾場,完全忽視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載力與自淨力,肆意掠奪和摧殘大自然,損害大自然的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能力

8 印尼松巴哇島銅金混合礦

9 視大自然為填不滿的垃圾場 將軍鄉仁和村掩埋場 印尼西爪哇西大魯河 太平洋垃圾漩渦

10 5百萬人居住在河的兩邊 用河水梳洗、做飯和飲用

11 三高發展模式 受「資源無價、環境無限、消費無慮」的錯誤思想影響 採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完全沒有考慮自然的成本
造成地球生態環境無法估量的損害

12 三高產業 大量投入資本、大量消耗資源、大量排放污染 石化、鋼鐵、造紙、水泥、紡織、電鍍....

13 石化工業 把石油或天然氣變成材料(塑膠、橡膠、纖維、化學品等),再將這些材料加工成為日常用品(鞋子、輪胎、衣服、油漆等)的工業

14 缺乏整體協調觀念 人類將生產效率和經濟增長視為發展的唯一尺度,疏忽環境保護和全球協調等社會問題
此錯誤導向,不僅使人類成為工具和物質的奴隸,而且也引發了大量短利行為,即無限度地開發利用資源,貪婪地砍伐和捕獵動物,肆意使用各種化學原料與農藥,嚴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規律 現代文明在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種種生態失衡的危機。

15 濫墾與濫伐

16 濫捕或濫採

17 生態平衡 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 亦即平衡狀態時,系統內各組成分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能量、物質的輸入與輸出在較長時間內趨於相等,結構和功能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在受到外來干擾時,能通過自我調節而恢復到初始的穩定狀態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

18 生態系內能量與物質輸出入

19

20 碳循環

21 氮循環

22 生態失衡 由於人類不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其干預程度超過生態系統的閥值範圍,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狀態,而對生態環境帶來不良影響的一種生態現象 導致氣候變劣,水土流失,生態報復等後果

23 征服自然的後果 加速資源開發、缺乏與 枯竭 非旱即澇,表土流失, 土崩石流 物種消失,生態缺口 環境介質量減質差 環境污染

24 相關影片 全球十大毒區 污染的恆河

25 全球環境生態問題 環境生態問題與影響 環境生態問題之致因

26 大自然的美貌 靛藍的天空 清澈的流水 翠綠的大地 安祥的環境 萬物生生不息

27 環境生態問題與影響 資源保育:濫用、枯竭 環境污染:質劣、破壞 溫室效應、氣候異常、酸雨、 臭氧層破壞、河海污染、水土
流失、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土 地沙漠化、森林濫伐、生物滅絕

28 溫室效應 指星球的大氣層透過捕捉輻射,使不同地區的氣溫相對穩定的效應
大氣層如同覆蓋玻璃的溫室,保存部分熱量,使地球不致因有無太陽照射而溫度急劇升高或下降

29 溫室氣體及增溫效應 由於溫室氣體增加的人為因素,使地球保留的熱能增加,亦即溫室效應加強,導致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 GWP 排放來源 CO2 1
燃燒化石燃料或林木 CH4 25 垃圾場、農牧業 N2O 298 氮化物肥料 PFCs 7,390~ 12,200 鋁製品、半導體、 滅火器 HFCs 124~ 14,800 冷媒、半導體、噴霧劑 六氟化硫 22,800 電力設施、半導體

30 溫室氣體濃度變化趨勢

31 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 氣候異常,溫度與雨量的極端性 全球暖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三分之一沿海人口遭受威脅
改變生物之分佈及生長力,且間接破壞生態環境,改變生態平衡 改變地區資源分佈,導致糧食、水源、漁獲量供應失衡,引發經濟、社會問題

32 氣候異常 百年僅見之旱澇、寒暑,頻仍與常態化

33 全球溫度變化 過去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升高0.6℃,台灣的平均溫度在百年內大約上升了1.4 ℃
1998年是全球最溫暖的一年;而大部分的增溫發生在20世紀期間的兩個時期:1910年~1945年;1976年~2000年

34 北極融冰 <2000年 700萬km2 2007年 428萬km2 2008年 467萬km2 >2014年 ???

35 格陵蘭夏天冰覆面積 通常夏天冰覆表層大約融化一半, 2013年7月冰融面積擴大為97%

36 海平面上升 百年來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約15 cm 。預估 1~2世紀內,將上升3~6公尺。 海平面上升,43島國擔心被海水淹没。

37 酸 雨 SOx →H2SO4 NOx →HNO3 CO2 →H2CO3 pH > 5

38 酸雨分布圖 全國由北至南設有12個酸雨監測站 民國80年至99年間, pH值平均為5.02,酸雨發生機率為53 % 酸雨發生頻率:
84年 全國由北至南設有12個酸雨監測站 民國80年至99年間, pH值平均為5.02,酸雨發生機率為53 % 酸雨發生頻率: 北部各站平均都高於 50 %(中壢站達81 % 以上),南部地區除 高雄站為60%,其 他均低於50 %

39 酸雨的危害 低pH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水域生態改變,酸化湖泊可能變成死湖 溶出土壤與岩石中之金屬,可經由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且造成土壤貧瘠
破壞植物葉綠素,同時腐蝕根部,致使枯萎死亡 腐蝕建築物、公共設施、古蹟和金屬物質,造成人類經濟、財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失 刺激人類眼睛和皮膚,對人體造成傷害

40 臭氧層破壞 冷媒、發泡劑、噴霧推進劑、清洗溶劑 CFCs、HCFCs、Halon、CCl4、1,1,1-TCE、HBFC、CBr4
連鎖 反應

41 臭氧層破壞 1979年 110萬km2, 194 DU 1987年 2240萬km2 , 109 DU 2006年
2011年 2600萬km2 , 95 DU

42 臭氧層破壞的影響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引發和加劇白內障、皮膚癌和傳染性疾病,導致細胞DNA改變而致免疫力減退
對陸生植物的影響:破壞植物和微生物組織,抑制植物的生長 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影響浮游生物的分佈,降低其存活率,進而影響食物鏈上層魚類和貝類的產量 對物料的影響:加速建築、噴塗、包裝及電線電纜等物料的老化變質 對大氣組成及品質的影響:加劇對流層中光化學煙霧、二氧化碳、臭氧的增加,導致氣候變化

43 河海污染 工業、農業、養豬、養殖、生活污水

44 海洋污染

45 海洋垃圾 兩個美國大1億噸垃圾

46 河川污染 有機、無機 溶解、懸浮

47 河海污染之影響 水生生物種類與數量降低 水產品相關產業式微 減少飲用水資源 生物累積污染物而影響消費者健康 影響航運、休閒、運動等產業

48 水土流失 不當利用,童山濯濯

49 93年艾莉颱風後石門水庫 濁度升高 漂流木阻塞

50 石門水庫集水區土石崩塌情形 艾利颱風庫區淤積量大幅增加2788萬m3
(有效蓄水量25188萬m3 之11.1% ,至 101年底總淤積量已達95000萬m3 ) 崩塌現象包括山崩、地滑、土石流、防砂壩損壞及護岸損壞 原因包括天然與人為開發等因素 總崩塌面積約為854公頃,最大單一崩塌面積達100公頃(集水面積76340公頃)

51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土壤及地下水因物質、生物或能量之介入,致變更品質,有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

52 列管及解除列管場址數 截至100 年底止,共列管606處控制場址,其中包含農地470 處、工廠57 處、加油站42 處、儲槽2 處、非法棄置場址9 處及其他列管場址26 處 截至100 年底止,共解除列管1785 處控制場址,其中包含農地1737處、工廠22 處、加油站19 處、儲槽1 處、非法棄置3 處及其他列管場址 3 處

53 土水流失與污染之影響 減少珍貴土地資源 降低淡水資源之質與量 危害飲用者之健康 破壞森林資源,危害生態 威脅棲地生物生命 花費社會與整治成本

54 土地沙漠化 因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造成乾旱、半乾旱和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致使綠色原野逐步變成類似沙漠的景觀,且土地不能再恢復農作用途的現象 全球受到沙漠化影響的土地面積約有3800萬平方公里

55 土地沙漠化致因 自然因素:地球大氣循環產生變化,以致降雨量及水源減少 人為因素:過度放牧、過度墾殖、森林濫伐和不合理利用水資源等

56 土地沙漠化的影響 沙漠化導致植物減少,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溫室效應加劇 沙漠化使林地減少,木材匱乏
沙漠化使耕地減少,影響糧食生產而導致糧價上漲、饑餓與營養不良問題 沙漠化之沙塵暴影響空氣品質與生物活動

57 森林濫伐 世界森林面積以每年730萬公頃的速度在減少,相當於2個巴黎的面積

58 巴西Amazon熱帶雨林

59 巴西Amazon熱帶雨林 1975 2001 2012

60 印尼Palangkaraya雨林 雨林→棕櫚樹→棕櫚油→ Kit Kat巧克力

61 森林濫伐之影響 森林為生物之棲息所,濫伐可導致生物滅絕,改變當地的生態系統,降低生物多樣性 調節氣候之功能消失
吸收二氧化碳與釋出氧氣的角色降低,加劇溫室效應 降低水土保持作用,加劇土石流發生 涵養水資源功能降低

62 生物滅絕 指該時間點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發現該物種的成員存在時,即認定為滅絕或絕種
由於人類直接或間接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每年約有四萬種的野生生物自地球上消失 本世紀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變本加厲,根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育聯盟的最新報告,估計約有1萬5千種生物面臨絕種的危機

63 生物滅絕 環境(棲地)破壞或污染(67%) 過度捕殺(42%) 外來種入侵(19%) 食物匱乏(4%)

64 生物滅絕之影響 危害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之平衡穩定
一個物種的存亡影響相關的多個物種的消長。每消滅一種植物,可能有10~30種依附的植物、昆蟲及高等動物隨之覆滅 動植物在醫藥上的重要是無可比擬的 許多糧食作物必須藉由鳥類或昆蟲來授粉 經濟上提供橡膠、樹脂、染料、纖維、紙張、木材和其他有用的產物

65 環境生態問題之致因 環境負荷 科技進步 經濟發展 資源利用與規劃 公約、法規與公權力

66 全球人口增長 人口增長→需求增加→資源開發利用 (食物、水、電、車輛、垃圾等) →產業(農、工、商、礦等)

67 科技進步 快速開發與生產、環境不友善人造產品

68 經濟發展 產業發達、社會富裕、奢侈消費、廢物增加

69 資源利用與規劃 無限制使用資源、枯竭與污染

70 公約、法規與執行 國際公約、國內法律、監督執行

71 生態世界觀-生態人 人類與其他物種的關係 人類科技的正確功能 人類善惡行為的標準 人類的基本價值觀

72 人類與其他物種的關係 人類與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種一樣,都是生命樹的一支 人類的生存依賴同生物圈其他物種血肉相關的聯繫
人類必須服從生物界共同的且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

73 生命樹 地球是1000萬物種的家園,但是沒有任何物種能夠獨立生存,所有的生命都相互依存、彼此聯繫,這些聯繫出人意料、錯綜複雜

74 物種間的聯繫

75 自然法則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規律 次序 運行 多樣 永恆
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76 科學技術不是用來征服自然而是用來使人類與自然協調
人類科技的正確功能 人類不是生物圈的主宰 科學技術不是用來征服自然而是用來使人類與自然協調

77 人在生態系中之定位

78 人類善惡行為的標準 應該是視其是否有利於自然的完整、穩定、和諧和美麗 不是只針對人類本身的利益
隨著自然環境的有序進化,作為活動主體的人類應不斷深化與提高生態意識

79 人類的基本價值觀 生態管理的終極目標,亦即人類的價值觀應該是: 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促進人類與自然界的共同進步和永續發展

80 轉 念 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再也不要宣稱「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 「愛護自然」 愛護自然

81 攜手共創和諧永續生態系

82 環境生態相關影片觀賞與心得 U-Tube 我們的島 ─天空飄來的酸雨 (17:10) 我們的島─崩山 惡水 土石流 (22:54)
我們的島─陸蟹危機(11:28) 我們的─漂洋過海到台灣(26:01)

83


Download ppt "環境生態管理 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芳胤 0931955102 ky32829@g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