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198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198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1988)

2 沈从文的创作道路 及代表作《边城》 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懋琳、璇若、上官碧等。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形成了特殊的气质,既富于幻想,又在心灵上积淀着沉痛隐忧。

3

4

5

6 沈从文旧居 6岁入私塾,小学毕业后14岁入伍。

7

8 1922年在湖南保靖军队时留影 在这段时间里,他当过卫兵、班长、司书、书记等,亲眼目睹了湘兵的勇猛威武,也感受到了嗜杀者的残酷暴戾。年轻的沈从文过早地直面着生活中的鲜血和阴暗,反促使他以后在形诸笔墨时形成了一种追求生活真、善、美的艺术品格。

9 “一个好事人,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下三五千人口。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活动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枯荣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种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 ——《从文自传》

10 “凡有机会追随了屈原溯江而行那条长年澄清的沅水,向上游去的旅客和商人,若打量山陆路入黔入川,不经古夜郎国,不经永顺龙山;都应当明白“镇筸”是个可以安顿他的行李最可靠也最舒服的地方。那里土匪的名称不习惯于一般人的耳朵。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单独向深山中村庄走去,与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11 “地方东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两岸,多米, 多橘柚。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渐入高原,近抵苗乡,万山重叠,大小重叠的山中,大杉树以长年深绿逼人的颜色,蔓延各处。—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作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河水长年清澈,其中多鳜鱼,鲫鱼,鲤鱼,大的比人脚板还大。河岸上那些人家里,常常可以见到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小河水流环绕‘镇筸’北城下驶,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直抵洞庭。”

12 “这地方又名凤凰厅,到民国后便改成了县治,名凤凰县。辛亥革命后,湘西镇守使与辰沅道皆驻节在此地。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由于环境的不同,直到现在其地绿营兵役制度尚保存不废,为中国绿营军制唯一残留之物。 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不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习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13 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只身离开湘西来到北京,升学未成便开始学习写作。
1924年底开始陆续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创作,并曾与胡也频一起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8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合编文学刊物《红黑》。

14 1930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3年返回北京,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有力地扩大了京派的影响。
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教授,胜利后为北京大学教授,并主编《大公报》、《益世报》的文学副刊。 30年代的沈从文

15 1955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历史博物馆为展品写标签,后从事文物研究,出版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

16

17

18 多产作家沈从文 30年代是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创作最丰盛的时期,他一生中的30多个集子大都出于这个时期。而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及其他许多优秀短篇,则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他以自己的丰硕的创作成果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

20 《边城》的版本 一、原载1934年1月—4月《国闻周报》。33年夏—33年11月末首次写作,34年1月—4月19日续写完成。 (文末写“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完成”) 二、1934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 “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完成”) 三、1943 年9月开明书店出版改订本( “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完成,廿九年十月四日在昆明重校改”) 四、1957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沈从文小说选集》,其中《边城》有较大改动 ( “1934年4月19日完成,1940年10月4日在昆明重校改 年1月10 日校正于北京历史博物馆,距最初动笔已23年” 五、(1981年8月重校)1981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1 d

22 名家对《边城》的评价 “《边城》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李健吾)
“《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司马长风) “《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汪曾祺)

23 名家对沈从文的评价 中国新文艺运动中“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 之一。 (鲁迅) “杰出的作家”,“正直善良的朋友” . (巴金)
中国新文艺运动中“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 之一。 (鲁迅) “杰出的作家”,“正直善良的朋友” . (巴金)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 (汉学家、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

24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主题 与左翼文坛注目于社会历史之“变”不同,沈从文却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他认为“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并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这种表现人性之“常”的创作宗旨,决定了他的创作疏政治而亲人性,即主要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而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人生。他在创作中正是高扬着这种道德意识去抨击现代异化的人性,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的。这构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主题。

25 沈从文创作的题材取向 沈从文的这种审美选择外化在小说题材领域中。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的,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
沈从文的这种题材取向与他先乡村后都市的独特的人生道路相关,也与他自己的角色认知相关。他一再宣称:“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26 “乡下人”的目光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取向,也使其小说的两类题材在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了表现。它们相互对比、相互发明,前者使后者“具有了理想化了的形态”,而后者则使前者“真正呈现出病态”。 展现这一病态世界的,可以《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某夫妇》、《大小阮》、《有学问的人》等为代表。 在这类由乡村和抹布阶级构筑起来的“湘西世界”中,沈从文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作为对这种人生形式表现的极致的,便是对所谓“神性”的赞美。在沈从文的美学观中, “神性”就是“爱”与“美”的结合,这是一种具有泛神论色彩的美学观念。

27 沈从文是一位有独立性的作家 他的小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长河中,在乡村和城市的题材空间里,通过人性世界(包括“神性”世界)和病态世界的对比,严肃地探讨了人生,讴歌了健全的人生形式,从而构成了一个从伦理道德角度去表现人生之“常”的独立自足的艺术系统。

28 尽管沈从文是一位从湘西山水中走出来的作家,他也一直自称为“乡下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广泛吸收外国文学的汁液,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他在谈到自己所受外国文学影响时曾自述“较多地读过契诃夫、屠格涅夫作品”,尤其对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把人和景物相错综在一起”的手法颇为赞赏,“认为现代作家必须懂得这种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的情况。

29 如果说他对契诃夫的接受主要体现于对小人物、对平民众生的关注,那么,他对屠格涅夫的接受则主要体现于他小说的抒情性与自然性。在一定程度上,屠格涅夫小说中表现出的那种自然与人相契合而散发出的浓郁诗意激发了沈从文的创作冲动。正是湘西山水自然的孕育与外在因素的激发,才使沈从文建构了他的湘西世界,并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

30 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也是沈从文小说的重要特色。沈从文非常重视创作主体的情绪对于创作的作用,认为“真正搞文学的人,都必须懂得‘五官并用’不是一句空话!”作家应“习惯于情绪体操”。

31 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是沈从文小说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沈从文有文体作家之称。他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也不拘常格。他的小说在结构上追求自由,随物赋形,采用过对话体、书信体、日记体、童话、神话等多种体式。与结构上刻意求新相表里的,是讲究“文字组织的美丽”,他因此被称为“文字的魔术师”。他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立的风貌,“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少夸饰,不铺张,单纯而又厚实,朴讷却又传神”。他的小说很少用“的”、“了”等虚词,既有浅近文言的简约凝练,又有口语的生动活泼。

32 沈从文语言风格的形成受到古典文学的影响,但根本上还是得力于丰富的湘西生活的经验。他说:“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是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
无论是叙述语言的流动飘逸,还是人物语言的生动风趣,都源自于他湘西水上语言的积累。他的小说语言是在杂糅古典文学的句式,提炼湘西方言基础上形成的。沈从文以其独特的风格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3 沈从文语言风格的形成受到古典文学的影响,但根本上还是得力于丰富的湘西生活的经验。他说:“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是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
无论是叙述语言的流动飘逸,还是人物语言的生动风趣,都源自于他湘西水上语言的积累。他的小说语言是在杂糅古典文学的句式,提炼湘西方言基础上形成的。沈从文以其独特的风格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4 美国作家金介甫著《沈从文传》 金介甫(JeffreyC.Kinkley,1948—)
美国汉学家,现为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历史系教授。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在文学史的序列中,金介甫第一个给沈从文以明确的崇高地位。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1977年以《沈从文笔下的中国》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35 汪曾祺序 高尔基沿着伏尔加河流浪过。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当过领港员。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他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城,怀着极其天真的幻想,跑进一个五方杂处、新旧荟萃的大城。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他的幻想居然实现了。他写了四十几本书,比很多人写得都好。 50年代初,他忽然放下写小说和散文的笔,从事文物研究,写出像《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样的大书。

36 他的一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 他是一个受到极不公平待遇的作家。评论家、文学史家,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断地对他加以歪曲和误解。他写过《菜园》、《新与旧》,然而人家说他是不革命的。他写过《牛》、《丈夫》、(贵生》,然而人家说他是脱离劳动人民的。他热衷于“民族品德的发现与重造”,写了《边城》和《长河》,人家说他写的是引人怀旧的不真实的牧歌。他被宣称是“反动”的。一些新文学史里不提他的名字,仿佛沈从文不曾存在过。

37 金介甫在书中说: 沈从文在离开故乡将近千年之后,曾经回忆说:“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从文自传))沈从文运用自己的想像力,把这些印象写成小说,使我们了解现代中国作家最偏僻的背景里种种瑰丽多姿的场面,超过了解作者本人。沈从文的作品取材于各种来源。

38

39 有的是他童年回忆,有的是他的苗族保姆和乡下亲戚讲的民间故事,
有的是他在当地军阀队伍中见到过的勒索赎金的恐吓信,有的是他在乡下行军途中或沿河漂泊时经过的那些地方的种种传说, 有的是他躺在床上时听到窗外的街谈巷议和做买卖时的交谈,还有正午时争吵的士兵和成群结帮的顽童的对骂。 沈从文正是根据这些素材,刻画出了湘西地区的生动形象。

40

41 【思考题】 1、试析沈从文的少年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 2、试评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 3、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评析沈从文湘西与都市艺术世界的文化内涵。
[参考书目] 1、金介甫,《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 2、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3、杨义,《杨义文存》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三联书店,1985年版。 5、《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版。


Download ppt "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198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