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手足口病的预防 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手足口病的预防 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手足口病的预防 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手足口病概况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3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人类肠道病毒病原体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COX)A组的 16 、4、5、7、9、10型,B组的2、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其中以EV71及COXA16型较为常见。

4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人类的胃酸、胆汁不易将其杀死。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可在4℃下存活1年,在-20℃下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5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隐形感染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6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口传播。 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7 流行病学 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3岁左右的婴幼儿。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3岁左右的婴幼儿。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

8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9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10

11

12

13

14

15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成人感染病毒不会发病,但会成为带毒者,同样会传染,因此,成人在外出回家后应先洗手,避免传染家中儿童。 管理时限为自患儿发病之日起2周(青岛市规定)

16 2、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17 3、保护易感人群   注意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坚持锻炼,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18 托幼机构和学校的预防 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强化手足口病防控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19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 1、每日指定专人负责晨检、午检,做好记录,并全天候观察,如发现传染性疾病,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做好记录同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和上级主管部门。 2、发现因病缺课儿童,及时向家长了解缺课原因。 3、患儿回家隔离两周,隔离期满持医院痊愈证明方可回园上课。

20 4、加强幼儿园的厕所、食饮具、玩具、衣被、生活用品及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衣被清洗后可在阳光下曝晒。
5、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消毒。 6、儿童入托前,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谢绝家长进入,如必须进入,须洗手、消毒。

21 7.儿童及教职工入园时,首先浸泡消毒、彻底洗手。教职工家中有患儿时不能上班。
8、加强对儿童个人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不要串班。 9、校门口及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同时用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2 10、家长接儿童时应先洗手,家长外出回家,应立即洗手。并对家长做好手足口病其它防控知识的宣传。
11、进行清扫和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清洗结束后立即洗手。 12、流行季节,要尽量避免不同托幼机构的儿童和外来人员的往来。

23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原则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2010年青岛市手足口病防控行动计划》及青岛市有关规定: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2周;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2周。

24 学校手足口病的预防: 1、每日指定专人负责晨检、午检,做好记录,并全天候观察,如发现传染性疾病,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做好记录同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和上级主管部门。 2、发现患病学生,应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儿童避免接触其他儿童,痊愈2周后方可上课。还应对患儿接触过的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的消毒工作。 3、每天对学校的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25 4、每天早晚对校舍要通风/消毒半小时。 5、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停止工作。 6、加强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不要串班。 7、注意环境卫生,做好防蝇灭蝇工作 8、对家长和学生做好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9、在流行季节应避免不同小学的学生/外来人员的往来或进行其他交流活动。

26 学校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原则 依据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2010年青岛市手足口病防控行动计划》及青岛市有关规定: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2周;不同班级出现手足口病,视疫情情况对学校采取停课等相关措施。

27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28 五步洗手法(按部位分也可称为六步或七步洗手法):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1)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2)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5)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互进行;(6)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7)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3、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5、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干机烘干。

29 托幼机构和学校预防手足口病的晨检和缺勤监测
1、完善学生晨午检、因病缺课追查、登记和相关报告制度,指定专人专责,做好相关记录。 2、晨检内容(1)有无发热症状;(2)手、足、口、臀有无出现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3)追踪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对精神萎靡、嗜睡等可疑患病的学生今早就医,确保早发现、早报告。

30 谢谢!


Download ppt "手足口病的预防 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