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十一 文化创新 陈 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十一 文化创新 陈 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十一 文化创新 陈 朵

2 专题导入: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习近平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健康网络文化。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

3 感悟高考: (2011·浙江卷)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2012·新课标全国T39(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 (2012·广东文综T37(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39题第2问)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9题第1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9题第1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10分) (2014·北京文综·T38(1))结合材料,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8分) (2015年福建卷39)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12分) (2015年安徽卷38)(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4 专题梳理: 1、把第五课的主干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梳理出来。 2、从整个模块看,文化创新的知识在教材哪里还可以涉及?

5 文化传承与创新 (横向)交流中传播 实质:文化创新(是什么?) (纵向)继承中发展 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用 为什么? 文化创新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P11 文化创新与人;P13 文化创新与精神文明。P101 其他单元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途径 怎么办? 主体:人民群众 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与民族精神;P76 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P98 其他单元

6 特别提醒: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文化创新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7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P49 2、文化创新中继承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是矛盾的。 P53
3、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具有统一性。 P54(以我为主) P54(海纳百川)

8 专题应用: 1、文化创新的途径 “诺奖落京东,青蒿素名。良药治疟救苍生。百般艰辛实验难,医典启明。协作会战兴,递补相竞。古方须赖科技成。埋头干事何顾它,呦呦晚鸣!”这首《浪淘沙·诺奖》生动描绘了屠呦呦经过艰苦探索,使传统中医药焕发出无限青春的过程。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C

9 2、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融琼州海峡北岸内陆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于一体。骑楼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一楼廊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 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④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10 3、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尹鸿教授认为,电影人对电影、对观众有足够的诚意。敬畏观众才能收获掌声,收获票房。这是《捉妖记》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丰收”的关键。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11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成为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 观点一: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位居首位,体现出创新对未来国家发展的突出重要性。这对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也不例外。 观点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只有在传统文化领域深耕细作,文化创新才有十足的“底气”。 观点三:“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这些是非常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非常值得借鉴。中国的影视、文学作品应该更好地考虑如何改变现有的创作、制作模式,实现更好地世界性传播。” (1)假如你赞成以上观点,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观点的合理性。(12分)

12 主观题做题步骤: 学会审题 材料信息 调用知识 组织答案 范围: 观点一: 类型: 观点二: 话题: 观点三:

13 主观题做题步骤: 学会审题 材料信息 调用知识 组织答案 范围: 观点一: 类型: 观点二: 话题: 观点三: 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
创新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创新要在传统文化领域深耕细作 说明合理性 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 实现更好地世界性传播

14 参考答案: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创新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3分)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所以文化创新要在传统文化领域深耕细作,同时文化创新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3分) 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所以,中国的影视、文学作品也要不断创新,实现更好地世界性传播。(3分) ④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3分)

15 材料二: 如今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还有一种倾向,那就是热衷于对“形式感”的过度演绎,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所富含的科学、历史、审美等多种价值的发掘,甚至单纯为创新而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藏族画家尼玛泽仁就提醒,当今文化的多元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从事传统文化的人应该有危机感,但保护民族民间艺术仅有口号是不行的。“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如果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实质是保护主义。”他认为保护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道理分析如何实现民族民间艺术“最好保护的发展”。(10分)

16 参考答案: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发展民族民间艺术,应立足于其自身的特点。(1分)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保护好民族民间艺术,不能单单追求形式感的“过度演绎”,而要充分发掘其多种价值。(3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保护民族民间艺术不能仅有口号,要在保护的基础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3分)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要实现民族民间艺术“最好保护的发展”,不能单纯为创新而创新,而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民族民间艺术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民族民间艺术中积极合理的因素。(3分)

17 (3)中华典籍是最为绵长悠久、庞杂浩大的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基因。请你为创新中华典籍的传承方式提两点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20个字)(4分)
参考答案: (3) 依托“互联网+”启动中华古籍数字化工程。 保护中华文化命脉,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 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中华典籍影视剧。 翻译中华典籍,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


Download ppt "专题十一 文化创新 陈 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