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章、国际传播与媒介全球化 一、国际传播的界定 以别国受众为传播对象的跨越国界的传播活动。
2
二、国际传播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1、 1837年电报试验成功 1866年跨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实现了欧美大陆之间跨大西洋 的电报通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97年,马可尼成立了无线电报及信号公司(后来的马可尼无线电公司) 1907年广播诞生 1932年国际电信联盟成立 铁路、轮船和电报加快了国际间的交往
3
2、 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用英语对全世界广播 1933年希特勒成立第三帝国,任命戈培尔为宣传 部长 1940年英国资助秘密广播电台对纳粹德国广播 1942年美国创立美国之音 “冷战 ”时期,美国建立了三个国际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美国阵线电台 3、1970—— 1965年第一枚国际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4
三、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四、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 1、对外出版2009。4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又称中国外文局(全称“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是中共中央所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49年10月,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发行机构,以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和互联网,为各国读者提供丰富的中国信息。中国外文局下属有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新星出版社7家出版社和《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画报》、《人民中国》、《中国报道》5家杂志社,每年以20种语言文字出版2000多种图书、21种印刷版期刊和25种网络版期刊。上述出版物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中国外文局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比利时、埃及、墨西哥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5
2008年6月9日“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成功 溢波效应 国家对个人接收境外卫星信号的管制 (3)、电影 好莱坞电影与民族电影
2、对外电子传播 (1)、广播 短波广播 (2)、电视 全球性电视频道如MTV、CNN international、BBC World Television 等 卫星直播电视 2008年6月9日“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成功 溢波效应 国家对个人接收境外卫星信号的管制 (3)、电影 好莱坞电影与民族电影 (4)、网络
6
全球化与媒介帝国主义 对全球化的两种主要认识和态度: 1、把全球化视为人类历史的一个发展时期,政治上表现为民族国家及其职能的削弱和相互间倚赖的加强;经济上表现为跨国公司及跨国金融的大规模运行;文化上表现为信息传播的空前活跃及以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的盛行 2、“西方文明/现代文明 ”的新一轮全球扩张,导致的世界性不平衡与不平等格局的加剧
7
全球化的起源: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联合国的成立 C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现象视为全球化的开端
8
安东尼·吉登斯: 自从机械印刷术引入欧洲以来,通讯方面的机械化技术剧烈地影响着全球化的所有方面… …如果不是铺天盖地而来的由“新闻”所传达的共享知识的话,现代性制度的全球化扩张本来是不可能的。
9
“现代传播”与“现代文明”的同源同步 印刷化阶段( ) 资本主义古典时期 电子化阶段( ) 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网络化阶段( ) 晚期资本主义时期
10
帝国: 由一系列国家和超国家机构在一个单一的逻辑规则下联合组成的新的全球统治形式 帝国是与世界市场的实现相对应的一个新的全球政治秩序。帝国的概念“假定一个有效地囊括了空间全部的制度,或者规则凌驾于整个文明世界的现实”。不是侵蚀了单个国家的主权,而是将其转化为一个由扩散的国家和超国家机构组成的新的系统。这产生了新的裁判机构和新的管制及社会控制形式,这些新的机制既依赖于国家又依赖于资本全球化。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政治秩序,帝国是一个“混杂的结构”--其组成不仅包括民族国家和国际体系,还包括跨国机构和非政府组织。
11
美国 七大工业 国的组合体 超国家联合体 跨国公司 主权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附属的,贫穷弱小的国家),非政府组织
12
帝国传播的结构 1、国际传播中的治理体制的变迁 2、本国控制和公共服务原则的侵蚀 3、集团化、融合及跨国媒介集团的崛起 4、非政府组织力量的崛起
13
文化帝国主义: 1、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全球扩张有机结合的文化现象,如宣扬或隐含西方意识形态的大众传播、消费主义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文化传统的瓦解和民族认同的危机等 2、解析这种现象的一整套包括思考角度、学术探讨、理论观点、价值取向及研究方法等在内的话语体系,特别是解析大众传媒的关键性作用,所以文化帝国主义常被等同于媒介帝国主义
14
“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 作为帝国主义普遍进程中的组成部分和结果,文化帝国主义是某些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得以向其他国家系统地推展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控制的方式。导致了实力雄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西欧)与相对贫弱的欠发达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和南美、亚洲、非洲等单一民族的独立国家)之间形成支配、附属和依赖的全球关系。文化帝国主义指称的就是这 一进程的重要方面,即来自支配性国家的某些产品、时尚及风格得以向依附性市场进行传输、从而产生特定的需求与消费形态的运行方式,从而巩固和支持了其支配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
15
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遭到西方文化的控制、不同程度的侵犯、取代和挑战。跨国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其目标就在于通过全球化经济以助长其产品的扩散,而这终将涉及那些符合资本主义体制的意识形态在国际间的传播。 大众媒介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体制化手段之一,凭借大众媒介,这一普遍化的进程才得以组织和实现,而媒介帝国主义这一术语常被用于凸显其特殊作用。
16
文化帝国主义的现象,其中心关键在于媒介:
1、某种文化之媒介(文本及媒介之运作过程与行为)支配另一种文化的媒介表现 2、经由大众媒介所中介的文化已然扩散全球
17
媒介帝国主义 席勒:媒介帝国主义的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商业媒介角色的膨胀殃及了发展中国家。传播科技是被用来作为推动、保障及延伸现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代理人。
18
电子殖民主义: 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输入传播器材、节目、软件和传播技术人员,从而影响和改变该发展中国家价值观。从现实情况看,“电子殖民主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大国利用先进的传播媒介和技术推行其思想、文化侵略的重要形式。
19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电子媒介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附
1、电子媒介制度的依附 2、资金的依附 3、节目的依附 4、广告的依附 5、科技设备的依附
20
“媒介帝国主义”的负面作用 1、“招风”后果 2、摧毁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 3、防碍全球新闻自由流通
21
媒介帝国主义与资讯自由流通的比较 媒介跨国公司扩张的“引擎” 媒介对外依赖的后果 媒介政策的诊断 媒介帝国主义论
美国军事与工业结合,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内在矛盾的必然发展 导致更强的(甚至永远的)依赖无法自拔 摆脱世界资本主制度及其支配性的文化 资讯自由流通 美国市场潜力强大,追求最大利润 初期依赖,随后递减,并增强本国的潜能 与世界性文化保持公开的来往
22
文化保护: 限制性保护:对文化产品的引入和展示进行控制(关税和限额) 扶植性保护:推进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同国外竞争的实力。
根源:1、 认为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担心外国文 化的影响和本国文化的完整性受到损害。信息控 制是主权国家持续存在的核心。 2、决策者的既得利益 3、不平衡的文化交流
23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体现着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维系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党的十七大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了“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4
文化开放: 1、自由贸易政策是对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资源分配有效性信念的体现。认为文化产品从工业国家流通到相对不发达国家,是因为它们价廉物美。文化保护主义会给消费者带来包括高价、文化单一及信息匮乏等后果。本地文化产品相对进口产品,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文化接近性) 2、本土文化 具有内部差异,会因地区、城市和阶层的不同而不同,与外来文化接轨时有时只不过是内部文化多元化的延伸。因此判断是否应接受一个文化习惯时 ,不应该以其来源为标准,而应该考虑是否符合民众的需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