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授課科目: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 林炎旦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授課科目: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 林炎旦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授課科目: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 林炎旦 教授 2014.6.3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授課科目: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 林炎旦 教授

2 分享大綱 臺、文化創意產業的涵意 貳、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現況 參、結語

3 壹、文化創意產業的涵意

4 前言 繼第三波「資訊產業」經濟後,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第四波」經濟動力。 未來趨勢: 中國大陸的崛起,亞洲的重要性。
「文化」是臺灣轉型的核心力量。 「跨界」是臺灣文創發展的重要關鍵。 國際競爭力靠的不再只是經濟實力,而是各國文化的創造力、價值觀及文化特色,也是生活方式的顯現。 廿一世紀是文創產業世代,也是追求國民生活美學與體驗經時代,簡而言之文創產業是文化性故事產業。 4 4 4

5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定義:「源自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及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之產業類別,」。
1.創造財富與 就業機會 2.促進整體生活 環境提昇 3.提昇全民美學素養 文化 智慧財產的 生成運用 創意

6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沿革 第一期文創2002-2008 第二期文創2009-2013 文化創意產業為兩岸競合之下一波主力。
文化立國為主軸之文化建設施政重點 文化部施政方向: 「泥土化」、「國際化」、「產值化」、「雲端化」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2010年公布 文化部2012年成立

7 國家/機構 名詞 定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文化產業 結合創作、生產與商業的內容,同時這內容在本質上,是具有無形資產與文化概念的特性,並獲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而以產品或服務的形式來呈現。 聯合國貿發會議 (UNCTAD) 創意產業 創意與知識資本的投入,由一套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活動構成,包含產品與服務的創作、生產和銷售的循環過程,生產具有創意內容、經濟價值與市場目標的智力或藝術服務。 英國 創意產業起源於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才華,透過產生與開發為智慧財產權後,具有開創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潛力。 澳大利亞 創意產業涵蓋文化產業,包括許多廣泛認可的文化活動,更具體的指出,創意產業利用象徵性的知識和技能,透過附加價值,商品化,分配和銷售,來創造經濟效益。 芬蘭 文化產業是奠基在一個意義內容上的產業,範圍從傳統產業,服裝或者是商業品牌都涵蓋在其中。狹義的說法則一定是強調文化企業家的精神,尤其是強調商品化價值創造的部份,並且對於交換商品的意義性特別強調。 香港 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創造財富及就業潛力的行業。 韓國 文化產業是文化商品的生產、分配、消費相關的產業及與此有關的產業,又把文化商品規定為因文化內容內在而能生產經濟性附加值的有形無形的財貨、服務和與此有關的商品。 中國大陸 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 臺灣 (2010年文創法) 文化創意產業 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之產業。

8 臺灣與各國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比較表 聯合國1 英國 澳洲 紐 西 蘭 美國 2 加 拿 大 日本 南韓 中國大陸 香港 新加坡 法國 德國
各國比較 臺灣 文化創意產業 聯合國1 英國 澳洲 西 美國 2 日本 南韓 中國大陸 香港 新加坡 法國 德國 芬蘭 丹麥 1.視覺藝術 V 2.音樂/表演藝術 3.流行音樂與 文化內容 4.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 5.工藝 6.電影 7.廣播電視 8.建築設計 9.廣告 10.設計品牌時尚 11.數位內容 12.產品設計 13.視覺傳達設計 14.出版 15.創意生活

9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 由2002年提出的13項調整 為15項,新增「流行音樂 與文化內容」;將「設計產 業」分類為「產品設計」與 「視覺傳達設計」;原本的 「文化展演設施」調整為「 文化資產運用及展演設施」

10

11 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階段性成果 臺灣 大陸 階段一 1994 社區總體營造 1998 設立文化產業司 階段二 2002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臺灣 大陸 階段一 1994 社區總體營造 1998 設立文化產業司 階段二 2002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2006 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 階段三 2009 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 2008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階段四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 2011 十二五文創發展規劃綱要 階段五 2010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階段六 2012 文化部成立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2011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 11

12 組織再造後的文化部 12

13 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之英國創意產業DCMS研究報告
文化創意產業特性 文化核心價值程度 產業化程度 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之英國創意產業DCMS研究報告 參考資料:The Work Foundation,<Staying ahead: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UK’s creative industries > 13

14 新形態的文化創意產業 知識經濟 體驗經濟 服務經濟 美學經濟 人性科技 樂活生活 觀光工廠、文創園區 誠品書店、學學文創 新型 文化創意
Spa產業 、健康養身 產業、創意餐飲業 服務經濟 美學經濟 The One 、法蘭瓷、 琉璃工房 人性科技 溫暖的科技、居家 照護、便利生活 樂活生活 有機產業、健康產業 14

15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特性 業者多屬中小企業、營業規模偏低、外銷市場拓展不易
據 2007年統計資料顯示,資本額低於500萬元的文創企業約佔全體文創產業家數之83.75% ; 另外營業額低於500萬元的文創企業約佔全體文創產業家數之79.46% ; 而文創產業外銷金額佔全部銷貨收入僅9.78% 。 營運管理與財務規劃能力普遍較弱 文創產業的業者多屬創意發想人,普遍缺乏撰寫營運計畫書的經驗與概念,對於未來營運策略、經營規劃及公司治理等事項,較不易與資金提供者充分溝通。 15

16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特性(續) 產業獲利模式不易突顯、資金取得相對困難
創意工作者無法掌握市場的喜好與反應,又因需求不確定導致營收成長性受限;另缺乏營運資金,無法多樣化產品線來分散單一失敗作品的風險(如以拍攝片集方式平衡單一失敗影片的風險),使得企業獲利來源不穩定,導致金融機構與投資者參與投、融資意願偏低。 國內市場規模小,拓展國際市場並建立品牌困難 度高。 16

17 貳、臺灣文創產業發展概況

18 一、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現況 產值達6,616億元 (為歷年最高) 從業人數成長3.6%
2009年受到金融風暴 衝擊,產值呈現6.5% 負成長,值此之際,行 政院提出「創意臺灣—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 案」,適時給予輔導協 助,因而在2010年展 現顯著成果: 產值達6,616億元 (為歷年最高) 從業人數成長3.6% 單位:百萬 統計值/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營業額(百萬) 599,758 617,415 609,137 569,834 661,597 年成長率 2.9% -1.3% -6.55 16.1% 廠商家數 55,717 54,492 53,164 52,263 52,673 從業人數 169,911 164,542 170,539 18

19 2010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達新台幣6,616億元,較2009年 成長約16.1%,為歷年來最高。
2011年先後受到日本311大地震的核災危機以及歐債危機惡化的影響,整體消費趨向保守,由於國內的文創產業多以內需市場為主,因此,2011年國內文創產業的整體營業額,仍有0.6%的小幅成長,約為新台幣6,654億元。

20 2007-2010年台灣文創產業營業額與成長率-依領域別
2008 2009 2010 2011 CAGR 藝文類 營業額 78,629,105 86,192,795 72,657,470 106,426,144 85,700,237 2.2% 成長率 - 9.6% -15.7% 46.5% -19.5% 媒體類 356,396,354 349,822,952 331,707,457 380,792,215 398,671,827 2.8% -1.8% -5.2% 14.8% 4.7% 設計類 132,740,068 126,076,053 116,808,110 133,177,106 132,155,254 -0.1% -5.0% -7.4% 14.0% -0.8% 年台灣文創產業營業額與成長率-依領域別 依「媒體類」、「設計類」以及「藝文類」等三大領域別來看,近年來雖因數位發展而產生典範轉移現象,但「媒體類」整體產業卻也因數位載體和數位內容的發展,帶來更多元的商機。 2011年「媒體類」占文創產業營業額達到64.7%,相較2010年的占比58.8%上升近5.7%;「設計類」2011年(21.4%)相較於2010年(23.4%)為持平。雖然「藝文類」是三大領域中衰退較多的產業,不過其中的「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成長率表現突出,也反映出臺灣各縣市多年來經營藝術活動的成果。

21 產 業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1佔比 CAGR 藝文類 視覺藝術 營業額 4,517,264 4,770,665 3,805,406 4,326,825 4,608,274 0.7% 0.5% 成長率 - 5.6% -20.2% 13.7% 6.5% 音樂及表演藝術 7,078,317 8,403,978 7,561,181 8,785,689 9,652,284 1.6% 8.1% 18.7% -10.0% 16.2% 9.9% 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 505,329 574,285 685,664 469,393 1,194,869 0.2% 24% 13.6% 19.4% -31.5% 154.6% 工藝 66,528,195 72,443,867 60,605,219 92,844,238 70,244,812 11.4% 1.4% 8.9% -16.3% 53.2% -24.3% 媒體類 電影 13,401,367 13,764,007 13,322,963 14,916,872 19,962,295 3.2% 10.5% 2.7% -3.2% 12.0% 33.8% 廣播電視 107,351,470 108,129,996 110,898,291 123,424,055 126,857,011 20.6% 4.3% 2.6% 11.3% 2.8% 出版 86,259,642 84,373,231 78,942,342 88,919,813 89,149,806 14.5% 0.8% -2.2% -6.4 % 12.6% 0.3% 廣告 132,564,996 127,825,843 113,423,484 137,142,333 146,137,087 23.7% 2.5% -3.6% -11.3% 20.9% 6.6% 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 16,818,879 15,730,174 15,120,377 16,389,142 16,565,629 -0.4% -6.5% -3.9% 8.4% 1.1% 設計類 產品設計 57,414,179 48,249,241 49,972,256 59,611,512 57,640,822 9.3% 0.1% -15.96% 3.57% 19.29% -3.31% 視覺傳達設計 759,027 803,689 902,787 1,123,628 1,434,080 17.2% 5.9% 12.3% 24.5% 27.6% 設計品牌時尚 177,486 137,787 155,095 203,367 282,169 0.0% -22.4% 31.1% 38.7% 建築設計 74,389,376 76,885,336 65,777,972 72,238,599 72,798,183 11.8% -0.5% 3.4% -14.4% 9.8% 2011年有兩個產業呈現負成長,其中衰退最多的是工藝產業(-24.3%),另外一個則是產品設計產業(-3.3%),因為這兩種產業大多為外銷市場,容易受到國際景氣或特定外銷區域的影響。

22 產 業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藝文類 視覺藝術 2,748 2,662 2,589 2,560 音樂及表演藝術 1,211 1,338 1,462 1,726 1,926 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 43 53 56 63 82 工藝 10,357 10,060 9,903 10,085 10,190 媒體類 電影 623 636 670 696 730 廣播電視 1,604 1,580 1,594 1,603 1,579 出版 5,095 5,031 5,006 5,094 廣告 12,453 12,588 12,617 12,903 13,295 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 1,721 1,692 1,681 1,731 1,764 設計類 產品設計 2,172 2,277 2,414 2,593 2,830 視覺傳達設計 99 123 142 175 225 設計品牌時尚 17 33 47 77 101 建築設計 6,896 6,712 6,561 6,596 6,676 整 體 (不含數位內容及創意生活產業) 45,039 44,785 44,742 45,839 47,052 台灣文創廠商家數約有4.7萬多家,2007至2011年廠商家數並無劇烈變化。其中,以廣告產業最多,共有13,200餘家;其他依序為工藝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及出版產業等

23 臺灣文創產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  文創產業值得政府投入推展 高成長率:從2002年到2010年--
臺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達4.66%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附加價值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則高達13.73% --由2002年2,364.74億元2010年的6,616.95億元 與國際相較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對整體經濟(GDP)的貢獻程度,屬於中上的位置  文創產業值得政府投入推展 資料來源:2011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 23

24 (一)臺灣的文創實力在大陸引起轟動(1/3)
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一)臺灣的文創實力在大陸引起轟動(1/3) 賴聲川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暗戀桃花源》 《這一夜,WOMEN說相聲》 《寶島一村》 一票難求 萬人觀看 雲門舞集西湖公演 近萬名觀眾在西湖邊席地而坐,近距離感受“雲門舞集”帶來的震撼和美麗。 24 24

25 (一)臺灣的文創實力在大陸引起轟動(2/3)
誠品展店計畫 將先鎖定北京、上海、杭州、蘇州、 南京、無錫六個城市,在一座城市中, 以信義旗艦店為原型開一到兩家複合 大店。 其中誠品蘇州分店已在2011年5月27 日正式奠基開工,計畫總投資7.2億元, 將打造成一個集結文化、表演、藝術、 商業、觀光以及人才培育,具有跨界 綜效性的創意平臺,預計在2014年完 工。 臺灣文創精品在中國大陸深 受歡迎 北京-參展廠商數:18家 訂單成交金額:1400萬 詢問廠商家數160家 上海-參展廠商數:11家 訂單成交金額:2600萬 詢問廠商家數50家 25 25

26 (一)臺灣的文創實力在大陸引起轟動(3/3)
周杰倫 2007年 上海演唱會破8萬人記錄 2010年 北京演唱會創全體記錄 青島演唱會開唱前一個星期破1200萬票房記錄 臺灣娛樂節目在中國大陸新媒體上深受歡迎 效應: 臺灣成為一個”品牌” 26 26

27 (二)兩岸文創交流多以文藝、影視活動居多
2007年兩岸之合拍劇等法規陸續鬆綁,兩岸於電視劇之合拍與交 流己展開,另設計與工藝產業中的法藍瓷、琉園及橙果等皆於價 值鏈活動中與大陸有所合作。 大陸台辦交流局統計,2009年兩岸文化交流首次突破10,000人次; 2010年兩岸文化交流項目2,458個,參與總人數達18,152人次。 2010年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12部,兩岸電影電視相關業者組團 互訪近100次。 近年主要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廈門文博會、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 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 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展 兩岸城市藝術節-上海文化周 大陸文藝團體參加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 北京故宮博物院出借39件展品於故宮「雍正展」展出 27

28 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臺灣優勢 大陸優勢 臺灣劣勢 大陸劣勢 起步較早,在創意、研發、行銷、品牌經營、供應鏈管理等較具經驗。
自由且多元,與國際接軌時間較長。 保持中華文化精神 。 整合華人資源及經營市場的能力。 對生活品質品味精緻化的追求。 具彈性可軟硬整合、一源多用推動產業發展。 法規發展相對成熟周延,主管機關權責明確。 巷弄之間的生活美學,展現臺灣自然真實的文化底蘊。 文創產業規模擴大且市場潛力佳。 國家政策推動且各地政府積極推動。 國際資金追逐的主要領域。 借鏡失敗經驗,直接從事新商業模式或數位化,呈跳躍式成長。 幅員廣大,設立園區或基地等具強大優勢。 演藝或展演專業具深化的傳承優勢。 臺灣劣勢 大陸劣勢 國內市場較小。 人才過度集中於高科技產業及製造業,致創新人才不足。 研發、品牌及行銷投資受限,商業模式亦有待引介。 中小企業為主的文創廠商,人才、資金及技術上,較成熟穩定之投融資輔助機制剛起步。 文創產業之計價評比依據不足,致銀行及創投對其支援不足。 中央與地方對文化創意產業定義不一,發展範疇主軸亦有落差,政策較為紊亂。 營運或商業模式創新能力不足。 發展原創的能力普遍偏弱,盜版或仿製之現象相對普遍。 動漫遊戲業企業普遍規模小,缺乏競爭力,缺乏創新力。 創意及設計人才短缺。 政府集中資源塑造的園區亮點,缺乏社會大眾普遍價值的支撐。 28 28

29 一、政策源起 91年7 月 行政院 核定通 過「挑 戰 2008— 國家發 展重點 計畫」, 將文化 創意產 業納入 子計畫 「文化 創意產 業發展 計畫」 中。 98年 行政院 成立 「文化 創意產 業推動 小組」, 通過 「創意 臺灣— 文化 創意產 業發展 方案」 99年2 月 通過 「文化 創意產 業 發展法」 「當前總體經濟情勢及因應對策會議」指出「文化創意」是六大關鍵新興產業之一。 行政院成立「行政院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行政院院會通過「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 文建會擔任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推動統籌主責單位。 「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細部計畫審核通過, 納入所需經費得逐年編列。 大陸市場對臺灣的影響 29 29

30 二、推動架構 建構友善之發展環境 環境整備 旗艦計畫 發揮領頭羊效益 資金挹注 電視 產業 電影 產業聚集效應 人才培育及媒 合機制
產業研發輔導 市場流通拓展 電視 產業 電影 流行音樂產業 數位內容產業 產業 設計 工藝 人才培育及媒 合機制 產業聚集效應 30

31 參、結語

32 簡報完畢。敬請指教 林炎旦 yandanlin51@gmail.com


Download ppt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授課科目: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 林炎旦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