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十三、两种力量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十三、两种力量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三、两种力量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力量.

3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由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4 (2)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5 工农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当代中国的改革就是从农村开始的。广大农民从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强烈愿望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建立起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取得巨大成功,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而且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者向工人阶级转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也使农民最早从中得到实惠,农民群众衷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6 改革开放前后华西村农民居住环境的变化

7 (3)知识分子是先进科技的创造者、承担者和传播者。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突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和先进地位。
实践证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力量。

8 2、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各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做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

9 【链接:《执政党建设十人谈》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105页:现在,一些人的身份日益呈现多样性、多重性、多变性。不少国有企业的工人进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大批农民成为乡镇企业工人或者进城打工,一些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下海”经商或成为各种自由职业者,各阶层中都有一些成为股份持有者或私营企业主,等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人在就业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呈现流动性、多变性。今天掌握一定的生产资料,明天可能破产;今天在国有企业下岗,明天可能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和地位不再固定。一位在城市郊区担任党总支书记的年轻同志说:“我是农村户口,但从来没有种过地;我从事党政干部管理工作,但不是国家公务员;我拿承包奖,但不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10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民军队。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11 【链接: http://bbs. tiexue
【链接: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它的组织体制,按基本组织结构分为总部体制、军兵种体制、军区体制。   ­——总部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体制,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构成。中央军事委员会通过四总部对各军区、各军兵种实施领导指挥。国防部的具体工作由四总部分别办理。   

12 ——军兵种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陆军由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陆军航空兵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陆战队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与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第二炮兵由战略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以及专业部队组成。   ——军区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区(战区)是根据国家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军事组织,下辖若干陆军集团军、各兵种部队、后勤保障部队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本区内陆军、海军、空军部队的联合作战行动和演习;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后勤和装备保障等;领导本区的民兵、兵役、动员、人民防空和战场建设等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设有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

13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强调军队和国防建设,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加重视军队和国防建设,十六大报告则将国防和军队建设单独作为一部分阐述。总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总体思路,可概述如下:   (1)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使军队担当起打得赢、不变质的两大历史任务。这就要求人民军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五句话”总要求后,在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又连续加以强调,充分说明了这“五句话”是新时期加强军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部队建设的方向和标准,是衡量军队建设概况的根本尺度

14  (2)必须坚决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这就要求军队必须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新台阶。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这就需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同时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15 【链接1:《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8月20日: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所贯穿的根本性指针,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所贯穿的历史性课题,就是打得赢、不变质;所贯穿的主导性思想,就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一思想的形成,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境界。

16 链接2:《解放军报》2007年5月5日:海军工程大学校长郭立峰与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日前在北京正式签订《清华大学与海军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海工大通过扩大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向军内外、国内外拓展。 协议双方商定,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办学优势和海军工程大学在军事方面的办学特色,两校在开展国防教育、共同培养国防定向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方面开展合作。此前,海工大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舰船研究所等12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实行合作办学,建立了导师互聘、课题共享、联合攻关等协作机制,先后选送15名学员到清华大学学习,360多名干部到地方重点高校进修,促进了办学水平提升】

17 (3)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改革。
【链接:《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于1985年、1997年和2003年,分别宣布裁减军队员额100万、50万和20万。2005年底,中国完成裁军20万任务,军队规模现保持230万人。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18 4、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①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利;③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④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⑤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与破坏。    在新时期,搞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

19 【链接:人民日报2007年4月28日 除汉族外,现已经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其人口近一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
【链接:人民日报2007年4月28日 除汉族外,现已经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其人口近一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5%,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3%。55个少数民族的具体名单是:壮、回、维吾尔、彝、苗、满、藏、蒙古、土家、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高山、傣、黎、傈僳、畲、拉祜、佤、水、东乡、纳西、土、柯尔克孜、羌、达斡尔、景颇、仫佬、锡伯、撒拉、布朗、仡佬、毛南、塔吉克、普米、怒、阿昌、鄂温克、基诺、乌孜别克、京、德昂、裕固、保安、门巴、独龙、鄂伦春、塔塔尔、俄罗斯、珞巴和赫哲族等55个民族。此外,还有夏尔巴人、登人、白马人等尚待识别的民族成分】

20 4、统一战线仍然是新时期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联盟”: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②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盟。

21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22 (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反映工人阶级特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前提“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十六大增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由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的原因是:这样的概括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全党深刻地认识和落实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最广泛地团结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3 总之,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有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4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复杂。在新世纪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和伟大历史进程中,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25 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党治国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
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等,必须统一。 改善党的领导,还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改进党的领导作风、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等等。

26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①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指导思想
总目标: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经由其发展而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七一讲话”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最重要的标志。“三个代表”思想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7 现阶段之所以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原因和依据在于:一是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做出的;二是着眼于新世纪党面临的严峻考验提出来的。这些考验包括国际大局变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新变化、党的干部队伍整体性的新老交替;三是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提出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28 ②党的建设的内容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其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是核心,组织建设是保证,作风建设是体现。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贯穿于制度建设之中。 思想建设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组织建设上,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证。

29 作风建设上,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十六大后,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执政党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体现。当前在党的作风方面,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氛围。

30 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下午4时40分许,飞机起飞后,温家宝就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 19时10分许,温家宝一行抵达成都后随即乘车前往震中地区。晚上10时许,微微细雨中,温家宝前往都江堰市灾情严重的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校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23时45分,温家宝回到指挥部,再次对救灾工作作出部署。 (右图: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地震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温家宝从都江堰市一所学校的废墟中捡起学生的鞋子和书包,心情沉重。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

31 制度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四句新话”是继毛泽东提出“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方针。“四个服从”是指根本的领导制度。“四句新话”是指根本的组织制度。两者共同构成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32 ③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点 第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的先进性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只有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才能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只有党的群众基础牢固了,才能更好地体现党的阶级基础和先进性。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他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33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 【连接:《科学发展观读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党。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Download ppt "十三、两种力量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