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贺友龄 heyouling@yahoo.com.cn 大道之源话《周易》 贺友龄 heyouling@yahoo.com.c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贺友龄 heyouling@yahoo.com.cn 大道之源话《周易》 贺友龄 heyouling@yahoo.com.c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贺友龄 heyouling@yahoo.com.cn
大道之源话《周易》 贺友龄

2 卜与筮

3 目录 一、《周易》释名 二、《周易》书名及其发展 三、《周易》性质 四、《周易》成书时代及作者 五、《周易》古经结构内容 六、卦序
七、爻及含义 八、周易大传内容(略) 九、《周易》经传的编次(略) 附:筮法

4 一、《周易》释名 1、“周”字有二义: ①指周普、普遍。 ②指朝代号,即周朝。

5 2、“易”学有“三易” (1)“变易”“简易”和“不易”。 (2)《周易》、《连山》和《归藏》。

6 三古,三圣,三易 三古(时间) 三圣(作者) 创作 三易 说明 上古 伏羲 神农氏 轩辕氏 始作八卦 重六十四卦 名《连山易》 名《归藏易》
 三古(时间)  三圣(作者)   创作   三易   说明  上古 伏羲 神农氏 轩辕氏 始作八卦 重六十四卦 名《连山易》 名《归藏易》 以尹卦为首 以坤卦为首  中古 周文王  周  公 写卦辞 写爻辞 名《周易》 以乾卦为首  近古  孔子 (及弟子)  作<<易传>> 又名<十翼>

7 二、《周易》书名及其发展 1、春秋时期——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卦名和卦爻辞。即有“经”无“传”。

8 2、战国时期——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9 3、西汉以后—— 西汉以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

10 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的注本: 魏王弼、韩康伯《周易注》 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 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 宋朝程颐《程氏易传》 宋朝朱熹《周易本义》 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等。

11 三、《周易》性质 《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筮书,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历史书,也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等。

12 1、筮书 《系辞》: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2、哲学典籍 3、历史价值

13 四、《周易》成书时代及作者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周易》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

14 《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司马迁《报任安书》:“文王拘而演周易。” (按:学界普遍认为可信度较高。)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按:句内“序”字费解,多争议)

15 今学界多认为:《周易》古经(指64卦及卦爻辞)成书于殷末周初,反映了殷末周初文王与纣之事;其重卦出自文王之手;而卦爻辞可能是周公所作。孔子作传以解经(经弟子后儒记录增补润色)。

16 五、《周易》古经结构内容 (一)《周易》古经分篇: 《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30卦,下篇 34卦,共 64卦。
每一卦六爻,共 384爻。(按:乾坤两卦各有第七爻爻辞,“用九”和“用六”,无爻象,所以总爻数说是386爻亦无不可。)

17 (二)卦的构成 1.卦符由“八卦”推演而成。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按:变在其中矣)

18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 乾三连 坤三断 震仰盂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按:这是八卦的基本“象”,类推可周延万象)

19 六十四卦 “八经卦”(三爻之卦)——“六十四别卦”(六爻之卦)。 ——“外卦”、“上体”、“悔卦” ——“内卦”、“下体”、“贞卦”

20 2.每一卦的组成 ①卦画 ②卦名 ③卦辞 ④爻辞

21 乾,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22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23 3.卦爻辞的结构 取象说事理 断吉凶

24 《大壮》六五:丧羊于昜(音阳,此处同場) ,无悔。
《大过》九二:枯杨生稊( tí,嫩芽 ),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恒》九二“悔亡”。 《大畜》九二“舆说輹” (fù《说文》:“輹,车轴缚也。”伏兔)(按:说即脱)

25 4、《周易》卦爻辞断语常用辞及含义: 吉(善,福祥) 利(顺利,适合) 吝(很难) 厉(危险) 悔(悔恨,穷困) 咎(灾患) 凶(祸殃,大的灾难)

26 六、卦序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27 六十四卦排列的象征意义 乾坤—屯、蒙—坎(月)、离(日) (按:上部三十卦,始于乾坤天地,继之以屯蒙萌芽发蒙二卦,终之以坎离月日二卦,一个周期完成。) 咸(感)恒(久)—既济、未济 (按:下半部三十四卦,始于男女交感之咸卦,象征天地阴阳和合于人事,继之以恒久之道,终之以既济未济二卦。既济表天地上下通气,大功告成,未济则顷刻翻覆,知足而知不足,苟日新又日新。)

28 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 : 孔颖达:“二二相偶,非覆即变。” 1、“二二相偶” 指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

29 2、“非覆即变” 三十二对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 (1)覆,颠倒(整个卦像上下颠倒) (水雷屯)—(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30 (2)变(两卦每爻都是相反的) ①乾—坤 ②山雷颐(上艮下震)——泽风大过(上兑下巽)

31 ③坎—离 ④风泽中孚(上巽下兑)—雷山小过(上震下艮) 三十二对,有二十八对为“覆”,有四对为“变”。即除了乾与坤、颐与大过、坎与离、中孚与小过为“变”外,其它二十八对皆为“覆”。

32 七、爻及含义 (一)爻含有三才之道 八经卦——六十四别卦

33 (二)爻所处位置代表事物不同阶段 初爻:代表事物开始; 二爻:代表事物崭露头角; 三爻:代表事物大成; 四爻:代表事物进入更高层次; 五爻:代表事物成功; 上爻:代表事物终极。

34 如乾卦比较典型: 初九:潜龙(潜藏的龙,以示事物刚开始): 九二: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比喻事物崭露头角);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事物小成,防骄,故小心谨慎); 九四:或跃在渊(进入更高层次,新旧更替,故 跃进渊中,得其所哉); 九五:飞龙在天(龙飞在天空,大有作为,以示事物成功); 上九:亢龙(龙飞过高,代表事物终极)。

35 (三)爻所处位置代表人身体不同的部分 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 二爻:代表小腿; 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 四爻:代表上身; 五爻:代表脸; 上爻:头。

36 艮卦比较典型: 初六:艮其趾; 六二:艮其腓(小腿肚子) 九三:艮其限(腰); 六四:艮其身; 六五:艮其辅(面颊) 上九:敦艮(敦,头)。

37 (四)爻所处的位置代表社会不同等级 初爻在下,代表民, 二爻居中,代表君子、卿大夫; 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 四爻近五,为近臣; 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 上爻在最上,为宗庙(或太上皇)。

38 (五)爻所处的位置代表不同性质事类 一般说来,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迷惑,即所谓伴君如伴虎。初爻代表事未成,上爻以示事已过。

39 (六)爻位 奇阳;偶阴。 (按:初爻3爻5爻位为阳位,2爻4爻6爻位为阴位,阳爻当阳位为得位,当阴位则为失位,阴爻反之亦然。) 当位—不当位(得位—失位) 六十四卦中,全当位者为既济卦,全失位者为未济卦。(按:最后两卦。)

40 八、周易大传内容 《周易大传》又称《易传》,因共十篇,故又称《十翼》。
《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41 (一)《易传》的贡献 《易传》是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它的成书对《周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是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之书。总观《易传》十篇内容。其贡献在于:

42 1.从抽象意义上对《周易》作了注释,即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概括说明和解释。使《周易》理论变得博大精深。

43 2.《易传》从整体上对《周易》六十四卦加以排列和说解,揭示了卦与卦之间、卦象与卦辞之间、爻象与爻辞之间、卦与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周易》六十四卦变成了一个有机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44 3. 《易传》发挥了儒家伦理传统,从社会、人生道德角度注释《周易》,使《周易》变成一部道德修养的书。

45 4.《易传》对《易》的体例(如卦象、爻象、爻位等)作了详细说明,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原始的古筮方法——大衍法。
《易传》之前的春秋时代,用《周易》占问非常盛行,如在《春秋左传》、《国语》中有二十多例,但对《周易》体例、筮法都没有说明,而《易传》在这一方面作了说明。这对我们研究《周易》体例、筮法的起源有很大意义,可以这样说,若没有《易传》,至今我们不知古代《周易》体例和占筮的方法。

46 筮法(系辞上第九章)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47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48

49 占法 汉唐人未细说。朱熹《易学启蒙》卷四: 六爻不变,占本卦彖辞(即卦辞非彖传)。 一爻变,以本卦变爻辞占。
二爻变,以本卦二变爻辞占,上爻为主。 三爻变,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三爻变可变出二十卦,初爻不变者为前十卦;初爻变者为后十卦)。

50 四爻变,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以下爻为主。 五爻变,以之卦不变爻占。 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

51 《左传》筮例 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 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52 按:“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 内巽外艮, 今本上经第十八卦:山风蛊 观象出辞:初爻至四爻为大坎,坎为河,二至四爻互卦为兑,兑为毁折,三爻至五爻互卦为震,震为车,因此,从卦象分析来看有坎水使震车毁折象,故卜徒父说“涉河,侯车败”。 “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 今本: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53 《国语》筮例 晋语:十二月,秦伯纳公子……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济之矣,何不济之有!’……” 泰,小往大来,吉,亨。 韦昭注《国语》 “遇《泰》无动爻”。

54 《左传》筮例 襄公九年: 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
艮 随 元亨利贞,无咎。

55 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56 参考资料 十二消息卦 易学象数除了“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学说外,还有一个卦气说,卦气诸说中,以“十二消息卦”较为著名和突出。

57 所谓“卦气”是汉易学的术语,其说是用“周易”解释一年的节气变化,其代表人物是西汉孟喜,其“十二消息卦”,亦称“十二辟卦”、“十二君卦”、“十二月卦”、“十二主卦”,其组成由乾坤二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为众卦之基础,依阴阳消息的次序排列卦。

58 复卦 冬至 一阳息阴 建子 十一月     临卦 大寒 二阳息阴 建丑 十二月   泰卦 雨水 三阳息阴 建寅 正 月   大壮 春分 四阳息阴 建卯 二 月     夬卦 谷雨 五阳息阴 建辰 三 月     乾卦 小满 六阳息阴 建巳 四 月 

59 姤卦 夏至 一阴消阳 建午 五 月 遁卦 大暑 二阴消阳 建未 六 月 否卦 处暑 三阴消阳 建申 七 月
姤卦 夏至 一阴消阳 建午 五 月 遁卦 大暑 二阴消阳 建未 六 月 否卦 处暑 三阴消阳 建申 七 月 观卦 秋分 四阴消阳 建酉 八 月 剥卦 霜降 五阴消阳 建戌 九 月 坤卦 小雪 六阴消阳 建亥 十 月

60 宇宙洪荒易道茫茫 岂敢妄语 中心惶惶

61 敬请批评指正! 谢 谢 大 家 ! 贺友龄 於辛卯年仲春


Download ppt "贺友龄 heyouling@yahoo.com.cn 大道之源话《周易》 贺友龄 heyouling@yahoo.com.c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