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语珠璧连,唇齿两相依 ——汉语词汇与汉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语珠璧连,唇齿两相依 ——汉语词汇与汉文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语珠璧连,唇齿两相依 ——汉语词汇与汉文化

2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在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最为活跃: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深化、观念的改变,都会反映在词汇上。因此词汇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3 2009十大网络流行语 流行语一:“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流行语二:“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流行语三:“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 流行语四:“躲猫猫” 流行语五:“不差钱” 流行语六:“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流行语七:“ 被就业,被XX” 流行语八:“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流行语九:“曾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 流行语十:“你是哪个单位的?”

4 2010十大网络流行语 No.9 凡客体 No.10 :老人头涂料堪比女人肤妆品 No.1 神马都是浮云 No.2 给力
No. 4 QQ群‘观音哥’人人无奈人人见! No.5 鸭梨 No.6 非常艰难的决定 No7:‘ 蒜你狠’ No.8 围脖(微博) No.9 凡客体 No.10 :老人头涂料堪比女人肤妆品

5 一、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最为敏感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消亡 (三)词语的替换

6 二、汉语词汇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 远古关于“马”的称谓:
性别:騇(母马)骒(母马 )骘 (公马)騲(牝马 )駃(公马母驴杂交生的良马)骡(牡驴牝马杂交所生)駏(牝骡母马杂交所生) 年龄:驹(两岁)駣(三岁) (八岁) 颜色:骍(赤色)骅(赤色骏)騟(紫色)骊 (深黑色)骠(黄色)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骃(浅黑带白色的马)骅(枣红色)騧(黑嘴的黄色马)骐(青黑色的马)骓(黑色白蹄的马)骢(青白相间)龙(纯白色)駰(黑白杂毛)骆(白色黑尾)駺(白尾)駂(黑色杂白)骓(黑白相间)騢(赤白杂色)駽(青黑色)骐(青黑色纹路如棋盘)騜(黄白色)駓(毛色黄白相杂)驳(毛色青白相杂)騵(赤毛白腹)騧(身黄嘴黑)駵(赤体黑髦尾)骝(黑鬣黑尾)驈(胯间有白毛的黑马)驔(黄脊的黑马)骠(黄色有白斑的马)馵(膝以上为白色)骧(前右足白)

7 品质:骥(千里马)骜(骏马)骏(良马)驽(能力低下)骀(劣马)骁(勇捷的良马)
情态: (怒马)騀(马摇头)駫(马肥盛)腾(马奔跃)馯(马奔突)呆(马急走)馺(马行迅疾)駸(马行疾)駶(跳跃)駾(惊走奔窜)騤(遑遽奔走)駻(奔突不驯) 驾车:骈(驾二马)骖 (驾三马)驷 (驾四马) 骑马:蓦(上马)骑(跨马)骚(摸马) 身高:骄(高六尺)騋(七尺以上)駹 (高八尺)

8 马的成语 汗马功劳:天马行空:一马平川:脱缰之马:人高马大:白驹过隙:心猿意马: 快马加鞭: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下马看花:肥马轻裘  香车宝马: 驷马高车:驽马十驾:汗马功劳:  老马识途:犬马之劳:龙马精神:老骥伏枥: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风墙阵马:人仰马翻:马首是瞻:马放南山:单枪匹马:秣马厉兵:兵强马壮:金戈铁马:鞍马劳顿:招兵买马 : 鞍前马后   :马不停蹄:  戎马生涯:马到成功:戎马倥偬:人困马乏:兵荒马乱:倚马可待:车水马龙:走马上任:溜须拍马: 人欢马叫:声色犬马:马牛襟裾:马瘦毛长:驽马恋栈:率马以骥:指鹿为马:盲人瞎马:悬崖勒马:乌焉成马:青梅竹马:五马分尸: 按图索骥 :马齿徒增: 万马齐喑:牛头马面:害群之马: 骑马找马:童牛角马:蛛丝马迹:塞翁失马:骑者善堕: 马耳车风:马工枚速: 墙头马上:非驴非马:木牛流马

9 马的习惯用语 时间短叫“马上”,称街道为“马路”。衣服中有马褂、马甲。粗心大意者叫“马大哈”,事后发议论叫“马后炮”, 掩人耳目叫“打马虎眼”,暴露形迹叫“露马脚”,自找麻烦叫:“捅马蜂窝”。阿谀奉承叫“马屁精”,对人才的通俗说法叫“千里马”,奥运会中最痛苦的比赛叫,马拉松。人们的感激之情到了极点,往往会说:“来世当牛作马也要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与虎组合,两种很认真的动物放在一起怎么就“马马虎虎”了呢?就连边塞上一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也被大做了一番文章,最后居然和哲学挂上了勾,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0 马的故事 伯乐相马 车水马龙 白马驼经、白马青丝、 白马清流 万马齐喑、碧鸡金马、石庆数马 非驴非马、马革裹尸、马立葬滕公
伯乐相马 车水马龙  白马驼经、白马青丝、 白马清流  万马齐喑、碧鸡金马、石庆数马   非驴非马、马革裹尸、马立葬滕公   马援标铜柱、马融绛帐、公孙跃马  方皋相马、立仗马、老马识途、杀马毁车、盲人瞎马、 指鹿为马  避骢马、骥伏盐车 九方皋相马   千金买马骨  田忌赛马 按图索骥  秦琼卖马  

11 马的诗歌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12 马的诗歌 4.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5.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4.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5.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 《尔雅·释畜》中,“六畜”的名称已相当丰富。它们各有许多专名,其中马的各种专名51个,牛的各种专名18个,猪的专名13个,羊的专名11个,犬的专名10个,鸡的专名6个,共计109个。可见当时人们主要役养六畜,而其中,尤以马、羊、猪为多,它们在人们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4 马文化的消亡与兴起 一部分己经消失(响马、马神庙、马阶、部分马民俗); 一部分正准备消失(马帮、骑兵、马褂、部分民俗);
一部分正在兴起(马健身、马博奕、马医疗、马旅游)。

15 汽车分类 (一)按用途分   、载客车:专门用作人员乘坐的汽车,按其座位多少又可分为轿车和客车、旅游车等种类。 (1)轿车:除司机外乘坐2-8人的小型客车。轿车按发动机的工作容积(排量,L-升)大小分为:微型(1L以下)、轻型(1-1.6L)、中型(1.6-2.5L)和大型(2.5L以上)轿车。另外还可以分为普通轿车、高级轿车、旅行轿车和活顶轿车。 (2)客车:除司机外乘坐9人以上的载客车为客车。客车有单层、双层型式,并可按总质量、总长度分为不同类型(如表3-1-17),另外,还可按使用目的分为旅行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游览客车和旅游车等。其中旅游车是专门用于旅游的客车,是60 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有的长途旅游车为住宿式,具有住宿和生活条件。铰接式客车。 客 车 类 型 表3-1-17 类型 小型 中型 大型 铰接式 双层 总质量 t <4 4-11 11-16 >18 >15 总长 m <6 6-9 9-12 >14 9-12 

16 2、货车:主要供运载货物用的汽车称为货车,又称载货汽车。 (1)普通货车:按其载重量分为轻型(小于3
2、货车:主要供运载货物用的汽车称为货车,又称载货汽车。 (1)普通货车:按其载重量分为轻型(小于3.5t)、中型(大于4-8t)和重型(大于8t)货车。 (2)特种车:为普通货车的变型,具有特殊货箱,并考虑到货物装载和运输上的专门需求。如有保温箱货车、罐式货车等。 (3)自卸车:货箱能自动举升并倾卸散装货物、固体货物,如煤、砂石、矿料等。 (4)牵引车:专门用来牵引挂车、半挂车和长货挂车的主体,一般车上不搭乘旅客,没有装载货物的车厢(少数具有短货箱)的汽车称为牵引车。又称载货列车,一般可分为全挂牵引车和半挂牵引车,半挂车的载荷由自身和牵引车共同承受,全挂车的载荷全部由自身承受。   3、特种用途的汽车: 包括建筑工程用汽车、市政公共事业用汽车、农用汽车、竞赛汽车……

17 (二)按汽车对道路的适应性分:  普通汽车和越野车。  (三)按汽车动力装置型式分: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气轮汽车。 

18 汽车品牌(轿车) 奥迪 宝来 宝马 奔驰 本田 标致 别克 波罗 昌河 大发 大宇 大众 道奇 东风 丰田 风神 福特 富士 红旗 华利 皇冠 霍顿 佳美 捷达 雷诺 林肯 凌志 铃木 罗孚 美日 尼桑 欧宝 奇瑞 起亚 三菱 绅宝 拉达 水星 速波 土星 夏利 现代 雅阁 云雀 中华 里程 思域 佳美 风度 蓝鸟 尊荣 阳光 通用 富豪 宾利 无限 富康 吉普 赛欧 奥拓 羚羊 悦达 吉利 本特利 菲亚特 阿库拉 海尔登 马自达 美洲虎 兰西亚 桑塔纳 帕萨特 派里奥 庞蒂克 斯柯达 松花江 太脱拉 沃尔沃 西亚特 雪佛兰 雪铁龙 英格尔 s2000 公爵王 波尔舍 依诺斯 阿尔法 法拉利 长安奥拓 吉利豪情 凯迪拉克 克莱斯勒 劳斯莱斯 普利茅斯 悦达起亚 神龙富康 丰田佳美 道奇捷龙 丰田皇冠 玛莎拉帝 奥兹莫比尔 沃克斯豪尔 陆地巡洋舰 阿斯顿·马丁 阿尔法罗米欧 丰田沙漠王子

19 牛字成语体现了汉民族的农耕文化 牛:勤劳朴实,任劳任怨 西方文化:蠢、笨、莽撞的象征。(工业文化)
【九牛一毛】【九牛二虎】【牛刀小试】【牛耳之盟】【牛衣对泣】【牛山濯濯】【牛角挂书】【牛鬼蛇神】【牛头马面】【牛马风尘】【牛溲马勃】【牛鼎烹鸡】【牛头不对马嘴】【汗牛充栋】【泥牛入海】【疤丁解牛】【对牛弹琴】【钻牛角尖】【初生之犊】【舐犊情深】【黎牛之子】【风马牛不相及】【一牛吼地】【九牛一毛】【九牛二虎】【丙吉问牛】【休牛放马】【做牛做马】 【偷渡黄牛】【亡羊得牛】【床下牛斗】【庖丁解牛】【如牛负重】【呼牛作马】【吴牛喘月】【问牛知马】【大吹牛皮】【放牛吃草】【放牛归马】【多如牛毛】【土牛木马】【壮气吞牛】

20 【甯戚饭牛】【带牛佩犊】【屠牛朝歌】【对牛弹琴】【敲牛宰马】【版筑饭牛】【童牛角马】【木牛流马】【椎牛飨士】【汗牛充栋】【泥牛入海】【扯牛尾巴】【目无全牛】【牛刀小试】【牛刀割鸡】【牛女佳期】【牛山下涕】【牛山濯濯】【牛心古怪】【牛回磨转】【牛衣对泣】【牛皮大王】【牛耳之盟】【牛郎织女】【牛表牛觔】【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之衣】【牛马不如】【牛马风尘】【牛肠马肚】【牛角挂书】【牛角书生】【牛黄狗宝】【牛蹄中鱼】【牛筋牛降】【牛鼎烹鸡】【牛童马走】【牛鼻道人】【牛膣马膦】【牛骥同皂】【牧牛放马】【犁牛之子】【牵牛拔桩】【犀牛照角】【犀牛望月】【瘠牛偾豚】【气力如牛】【气吞牛斗】【气冲斗牛】【气喘如牛】【蚊动牛斗】

21 【羞以牛后】【茧丝牛毛】【卖剑买牛】【隔山打牛】【钻牛角尖】【钻牛犄角】【蹊田夺牛】【老牛破车】【老牛箝嘴】【老牛舐犊】【青牛紫气】【马勃牛溲】【马牛襟裾】【骑牛觅牛】【鸡口牛后】【齐王舍牛】【九牛拉不转】【蚊虻走牛羊】【黑牛生白犊】 【剪牡丹喂牛】【九牛二虎之力】【九牛去得一毛】 【牛头不对马嘴】【吹牛不打草稿】【风马牛不相及】【肚肠驶得牛车】【杀鸡焉用牛刀】【牛不喝水强按头】【按牛头吃不得草】【莫与儿孙作马牛】【耕牛为主遭鞭杖】【九牛身上拔一根毛】【九头牛也拽不出去】【虎豹驹有食牛之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牛鬼蛇神】【牛头马面】【牛马风尘】【牛溲马勃】【牛鼎烹鸡】【牛头不对马嘴】【汗牛充栋】【泥牛入海】【疤丁解牛】【对牛弹琴】【钻牛角尖】【初生之犊】

22 贝字词文化 贝壳虽然是水中软体动物的介壳,但上古人都很看重它,因为贝壳不仅可以用作供人赏玩的各类装饰品(《说文·贝部》:“ ,颈饰也。从二贝。”此可为证)。而且贝壳还是财富的象征“貯(zhù)”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一期,合集二四九八)、 (一期,合集六五七一)。 象容器,“贝”被置藏于容器之中,表示蓄积财货。

23 借贷:贷、赊、赔、质、赞、赂、 赠、贡、赋、赏、赐 其他:财、贯、贫、费、赘、赢、货……
买卖:買、賣、贸、贩、购、贾 借贷:贷、赊、赔、质、赞、赂、 赠、贡、赋、赏、赐 其他:财、贯、贫、费、赘、赢、货…… 许慎的《说文解字·贝部》一共收释了62个汉字(含重文3个),这62个以“贝”为义符的汉字,其字义都有财货、财富义或与财货、财富义有关。

24 会意-宝 金文 寶 寳

25 《尚书·盘庚》说:“兹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孔颖达《疏》曰:“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汉书·食货志》具有其事,贝是行用之货也。贝玉是物之最贵者。”
《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毛传》:“布,币也。”郑玄《笺》曰:“币者,所以贸买物也。”一说“布,布匹。以物易物,这是古代交易方式”。

26 班固《汉书·食货志》也有这样的记载:“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
许慎《说文解字·贝部》释曰:“贝,海介虫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王国维《说珏朋》认为“盖商时玉之用与贝同也”,认为“殷时,玉与贝皆货币也”。

27 “贝”作为上古最早的流通货币,传世史料典籍是有记载的。
《易·震》曰:“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王弼注:“贝,资货粮用之属也。”徐子宏《周易全译》注曰:“亿,沙少海先生说:‘这里用法同唯,无义。’贝,古人以贝为货币。”徐先生翻译说:“雷电交加,十分危险,惊慌之中丢失了钱币,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程去寻找也没有找到。筮者告诉他:‘不必追寻了。七八日内,这损失可得补偿。’”

28 《诗·小雅·菁菁者莪》曰:“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玄笺注曰:“古者货贝,五贝为朋。赐我百朋,得禄多,言得意也。”今按:朋是上古贝币的计数单位,王国维先生《说珏朋》一文考释详明,学界公认。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进而考释指出:“朋贝之朋,乃 字之讹。”此更是学界公认的不刊之论,可见《诗经)所说的“百朋”,就是指500枚贝币。

29 《盐铁论·错币》曰:“教与俗改,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紫贝),后世或金钱刀币。”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的货币字样多从贝,这显然是由渔猎民族提供出来的东西。”

30 汉字是以形表义的文字。 “贝”是中国最早流通使用的货币,汉民族先民据此而产生的造字思维理念,在构造货币义、财富义汉字时,理所当然地首选“贝”为其表义偏旁。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化石。每一块汉字化石都留存映现着造字时代的文化蕴涵。 以“贝”为表义偏旁的汉字,其字义与货币、财富义有关,既反映了“贝”是中国远古时代最早的货币,又反映了造字之初汉民族先民关于货币、财富义造字思维理念的文化蕴涵。

31 “钟” 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说文》:“钟,乐钟也。”苏轼:“声如洪钟。”
六朝:还可指佛寺悬挂的钟 。用以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晨钟暮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明末以后:指计时器。

32 钟字成语:黄种大吕、钟鼎之家、钟鸣鼎食、黄钟瓦釜 、黄钟毁弃 ……
送钟——送终

33 结束 结束”的“终了”义是由穿衣产生的。 古代的长服装襟的上部腋下处有短带,系短带叫“结”。后来改为钮扣,也叫“结”。扎腰带叫“束”。中古时“结束”一词当“着装”、“打扮”讲。李益《塞下曲》““番州部落能结束”。穿衣到了系短带和扎腰带的阶段,已经是最后一道程序了,所以,“结束”一词才发展出“终了”的意义。而“终了”的意思与“结”和“束”已不易看出直接的关系,当“终了”讲的“结束”也就无法拆开理解了。

34 “岳(嶽) ” “岳父” 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成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才知张项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镒降回原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又把妻母称为“岳母”。

35 几、凳、桌、椅

36 词汇与伦理 伯父 叔父 舅父 姑父 姨父 伯母 婶母 舅母 姑妈 姨妈 uncle aunt

37 魏晋时期,佛学、玄学盛行,崇尚清高、清谈的风尚笼罩了整个社会,其时产生的含“清”字的词语如“ 清平、清坚、清峻、清约、清朗、清远、清严、清敏、清真、清雅、清恬、清谨、清高、清隽……含“玄”字的词语如“玄言、玄论、玄谈、玄风、玄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和社会。

38 词汇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39 数字词及其文化含义 数词除了计数功能外,又兼有了神秘文化色彩。
汉语中的数词的神秘文化含义还受到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古人把十以内的数分为两大数列,认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具有为天、为刚、为夫的文化象征意义,偶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具有为地、为柔、为妻的文化含义。这样把奇数、偶数与阴阳联系起来,就具有了神秘色彩,成了象征不同自然现象与人体生命现象的符号,可为人定吉凶、占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数词成为神秘数字。

40 “一” “一”是万物之始,同时也是万物之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一”解释是“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里,“一”已不简单地是一个数词。而 是讲在天地未分的混沌时期,即开天辟地之初,世界起源之时,主宰天地的天道与天数就是从“一”开始的。“一”与“元、始、初”同义。按照《周易》说法,元气初分,气之轻清上浮就成为天,气之重浊下沉就成为地。有了“天”和“地”,“万物”就从中产生了。这样,人们自然就崇拜“一”,这种心态反映到汉语词汇中,出现了一大批含“一”的词语,如《现代汉语词典》“一”开头的词就有二百六十多个。

41 “二” “四” “六” “八” “二”是偶数之首,其他偶数均为二的倍数。汉民族的原始宗教和道教都尊崇偶数,认为好事成双,偶数是吉利的数字。《周易》上讲阴阳的对立转化,体现了“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辩证思想观念。这种观念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任何事都讲究对偶、对称。人们送礼时,讲究“送双不送单”,喜欢“双喜临门”。汉民族的礼俗,讲究“四平八稳”,请客吃饭都讲究四个盘子八个碗。

42 在一些地方民俗中,男方给女方买衣服第一次是四件或八件。结婚的日子也是定为阴历的双日,最好是双月双日。尤其是六、八日。人们常说“六六大顺”,古人也喜欢用“六”命名,如“六气”、“六欲”、“六亲”、“六神”、“六合”等。人们也喜欢用“八”,民间在结婚或庆贺宴席时,常设“八八宴席”招待宾客,寿宴有“八仙庆寿”,也是上八个菜,中间还有大寿桃。事物用“八”命名也很多,如“八方”、“八卦”、“八仙”、“八斗”、“八音”等。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经济先发达起来,广东话里“八”“发”谐音,人们渴望发财的心理体现在数字上就是对“八”特别喜爱。

43 “十” 数字“十”则具有完备之义,这大概是十进位给人们留下好印象。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十”是最完美的数字,并且用它来代表“天”。唐代僧人法藏说过:“依华严经立十数为则,以显无尽意。”(《华岩五教章》卷四)《华严经》里就有十方、十色、十智、十颂、十住十行及十妙等概念。这一数字的完备文化含义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当今各界推举十种完美突出的人或事物,如“十大歌星”、“十大笑星”、“十大影星”、“十佳青年”、“十佳运动员”、“十佳公仆”、“十大世界新闻”等等。这些都有数字灵物崇拜的影子在里面。

44 “三” 奇数“三”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玄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三”的解释是:“数名。 天地人之道也。”由于许慎认为文字起源于八卦,所以这里说的“数”不是一般的数字,而是 指《周易》所说的“数”。它包括天上、地下、人事的一切现象。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真谛。因此“三”在古代就有多的含义。特别是“三”与“五”、“六 ”组成的词语常常表示多数、多次。如“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三五成群、三年五载、三头 六臂、三推六问”等。

45 “五” 奇数“五”则是吉祥的玄数。古代有五行与五方相配,“五”被赋予无所不包的含义。五行又相生相克,更使“五”成为人们崇拜的数字,汉语词汇中也出现了很多用“五”组成的词语。如“五洲、五湖、五纲、五常、五福、五音、五香、五味”等。

46 “七” “七”虽然是基数中的奇数,但是自古就被汉民族尊为神圣的数字。《周易·复卦》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之说,意思是“七日”是天道循环往复运行的周期数。传说世界是经过七日创造出来的,因此定七日为一周,古今皆然。中国古代与“七”有关的事物亦多不胜数。如“七星、七纬、七略、七发、七子、七情”等。

47 “九” “九”是基数中的最高数,又与“久”同音,所以它是人们喜欢的吉祥数。自古至今“九”表示最高、最多等意思,因而古代有“天有九天、地有九州、月行九道、日有九光” 之说。而且,古代的皇帝、皇宫都与“九”结下了不解之缘,“九”成了天子的象征。 北京城建有九个城门,北海公园内有“九龙壁”,皇宫三大殿总高度九丈九尺,宫殿的台阶也是九层或九的倍数,紫禁城内房间总数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紫禁城大门门钉也是横九排竖九排,共八十一颗门钉,取“重九”吉利之义。连北京出售的所谓慈禧太后的御膳茯苓夹饼,打开数一下,也刚好是九片。另外,含有“九”的词语也很多,如“九族、九泉、九方、九土、九门、九品、九成、九头鸟、九连环”等。

48 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及其含义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在有些文化落后地区的语言里,颜色词较少。而在文化先进的地区的语言里,颜色词则特别丰富。汉语中的颜色词就相当多,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与感情色彩,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49 黄色 黄色是我国古代的所谓正色之一。在五个正色中,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黄则被视为“中央之色”。班固的《汉书·律历志上》:“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他在《白虎通义》中对黄色的解释又加入神学和儒学的观点,认为“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即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这种色代表了天德之美,也就是“中和”之美,所以成为尊色,成为高贵的正色。

50 先秦时代,“黄衣”是祭祀祖先这种隆重庄严时刻所穿的礼服。而后大约始于隋唐,黄色成为皇帝与贵族大臣的通用服色,庶民百姓不准穿黄色衣服。宋代王 《野客丛书》卷八“禁用黄”云:“自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从此,“黄袍加身”意味着取得政权。黄色几乎成为“帝王之色”,除黄袍外,皇帝的车子称“黄屋”,宫禁之门称“黄门”,皇帝的文告称“黄榜”等。就是后来的异族入主中原的元、清两代,黄色依然有着难以更改的文化内涵。

51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黄色的尊贵文化联想意义一直在发挥作用。当然,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变化,在现代中国,黄色已经有了贬义。这主要是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十八世纪以来,美国多用黄色纸张印刷出版一些淫秽色情的书刊。中国受其影响,人们就用“黄色”指称各种反动色情、淫秽的东西,于是汉语中就有了“黄色书刊”、“黄色电影”、“扫黄打非”等说法,进一步又有了用“黄”作语素构成的一批词语,如“黄源、黄潮、黄害、黄毒、贩黄、造黄”等。这样,在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联想中,“黄色”、“黄”已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中的那种神圣与尊贵 。

52 红色 红色也是汉民族最常用的颜色之一。在古代,红色又称作“赤、朱、丹”等。在中国古代,朱紫是两种相近的红色,它们也是古代贵官衣服的颜色。杨伯峻为《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作注云:“古代大红色叫朱,这是很贵重的颜色。‘红’和‘紫’都属此类,也连带地被重视,不用为平常家居衣服的颜色”。春秋时齐国,紫衣曾是齐国的君服。唐代朝廷命官三品以上服紫服,五品以上服朱服。所以朱、紫色有高贵的文化附加意义。这就使“红”色有了高贵、吉利的语义色彩。红色在民俗中是喜庆的颜色,结婚被称作红喜事。所以新娘子要穿红裙子,盖红盖头,新郎要披红绸带,戴大红花。大门要贴红喜联,晚上要点红烛,送喜钱也要用红纸或红布包裹等。

53 红色除有喜庆、吉利的文化联想意义外,还可让人联想到事业的兴旺发达,顺利成功等。所以在庆贺企业、公司、商店等开业、展览会、开幕或工程奠基仪式及落成典礼等的时候,往往用红绸带结彩,然后剪彩,以表示祝贺成功、顺利、圆满等含义。在这方面也就有了红利、红运、分红、红包、开门红、走红、唱红、红极一时等词语。人们由红色还可以联想到战火和鲜血的颜色,而革命斗争往往是流血斗争,所以近代常用红色来象征革命斗争。含“红”的词语有“红旗、红军、红区、红都、红心、红五星、红星、红领章、红袖章、红领巾、红小鬼、红色政权、红色娘子军、红色宣传员、红色根据地、红色资本家”等。在“文革”期间,也曾出现所谓“革命”的词语,如“红卫兵、红像章、红宝书、红海洋、红色组织、红色专家、又红又专”等。

54 “青”“绿” 颜色词“青”与“绿”在古代曾有“低微、下贱”的文化联想意义。这与古代官制的服饰规定有关系。“青”、“绿”色是古代中下层官吏服饰的标志。唐代官制规定:官七品以下的穿绿服,或称“青衫”。如白居易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语,当时诗人被贬官,作江州司马,官居九品,穿青衫。唐代诗中反映因青衫绿袍而苦闷怨恨、发牢骚的作品是很多的,象“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白居易)、“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杜甫)、“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高适)等。元明清时代,乐人、伶人、乐工,甚至娼妓,都必须常服绿、青色衣服,戴绿头巾,以表明他们是从事“贱业”的人。明清时,绿头巾、绿帽子成为卖淫者的别称。

55 青、绿色的这种贬义是与古代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到了现代,由于文化背景的转变,青、绿色的这种贬义已逐渐淡化。不仅如此,绿色还增加了很多褒义。今天的人们想到绿色,会想到它是植物的生命色,是春天的象征,是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同时,绿色还代表着和平、希望、安宁等。

56 黑色 黑色也是五个正色之一。《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也就是说,黑的本义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从文献资料的记载来看,秦汉时期“黑”是不具备“坏”、“狠毒”、“反动”、“秘密”等贬义的。后来“黑”产生了“恶”义,可能是受了佛教的影响。在佛教术语里,“黑白”是“善恶”的异名。《俱舍论》卷一六云:“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色界善业一向名白,不杂恶故。”于是,“黑”开始有了“恶”义。随着佛教影响的不断扩大,佛教的观念逐渐为汉民族所接受。“黑”这个颜色词就有了“邪恶”、“不洁”的义项。象“黑杀(煞)”(凶星)、“黑道”(即“黑道日”,不祥的日子)等词都是宋元时期才形成的。又由于传说中的阴曹地府,即地狱,是暗无天日的所在,和光明相对,所以黑色又象征着黑暗、死亡、阴险、恐怖等意义。

57 在“文革”期间,黑色又与所谓的“反革命”、“反动”等含义相联系。凡是“中央文革”所反对的人和事物统统冠以“黑”字,如“黑帮、黑线、黑后台、黑秀才、黑组织、黑五类、黑货、黑旗、大黑伞、黑信、黑话、黑日记、黑关系、黑串连”等。现在,“黑”的反动、反革命等的政治色彩义逐渐消失,而更多的是由“黑暗”义引申出的非法、欺骗等含义。如“黑社会”指不守法纪的团伙帮派,“黑户”指没有正式户籍的人家,“黑车”指没有驾驶牌照的汽车,也指小偷偷来又倒手转卖的自行车等,“黑货”指未纳税或走私过来的商品货物等。

58 白色 “白”的文化联想义有贬义的一面,即它与表示低贱、凶丧、反动、愚蠢等的意义联系在一起。从汉代到唐代,普通百姓着白色衣服,所以古代的“白衣”指贱民;“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象刘禹锡《陋室铭》所说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屋”指穷人用茅草盖成的房子。

59 白色又有凶丧的文化联想意义。这与中国古代的五方、五行、五色观念有关。古人认为,西方属金,具白色。古人又把四季与四方相配,认为西方属秋,而秋天是枯黄死亡的季节,中国古代处决犯一般也在秋天。因而代表“秋”的西方白色也是不吉利的颜色。

60 白色由“凶丧”义又引申出腐朽、反动等贬义。当白色与红色相对时,称革命性的事物为“红”,反动的事物为“白”。现代汉语中的“白匪”、“白区”、“白军”、“白党”、“白色政权”、“白色恐怖”及“白专”、“拔白旗”等。 同时,在汉语中,白色也有褒义的用法。白色由于和白云、白雪、白玉同色,自古人们常用白色象征高雅、纯洁、明亮、光明等。成语有“清白无邪”、“洁白如玉”、“白鹤仙子”等。

61 五、汉语词汇和汉外文化交流 (一)上古汉语中反映汉外文化交流的词汇 (二)中古时保留反映的汉外文化交流的词汇
(三)明末清初时期西学东渐时的汉语外来词 (四)“五四”前后的外来词 (五)现代的外来词


Download ppt "文语珠璧连,唇齿两相依 ——汉语词汇与汉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