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课标版 历史 第43讲 专题小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课标版 历史 第43讲 专题小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标版 历史 第43讲 专题小结

2 知识系统构建

3

4

5 一、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 中国维新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思想 主张
中国维新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思想 主张 中国维新思想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反对教权、王权、特权; 主张“天赋人权”与“人民主权”,“三权分立” 与“理性王国” 历史 作用 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却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

6 主要原因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思想体系 创立者 解决问题 思想精髓 历史作用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党的第一 代领导集体
中国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 和社会主义建 设 实事求是 群 众路线 独立 自主 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 心的党的第二 代领导集体 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 事求是 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 心的党的第三 代领导集体 建设什么样的 党,怎样建设党 解放思想 实 事求是 与时 俱进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 学科能力提升 程度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 此类题型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 项。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 “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等。解题的基本方法有: (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 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9 (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
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 以下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相关性小”等。 (3)基本理论分析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 如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发展的观点、共 性与个性的原理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选项。 (4)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法:即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 找出最佳选项。

10 典题例证    (2014四川资阳一模)李厚泽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 “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 会的面貌。”下列主张与他的观点最一致的是 (     )
A.“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 B.“制胜之道,在人而不在器” C.“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D.“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解析 “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说明李厚泽评价的是新文化运动, “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提倡新文学内容,观点 较一致,故A项正确;B项是曾国藩强调人才重要性的言论,C项是梁启超的 观点,D项是洋务派的观点,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11 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 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 ( )
跟踪训练 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 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 (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答案    C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也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与甲午中日战争 后没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不符合 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人救 亡图存的探索深入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 索历程,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开始出现向西 方学习的潮流,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2 2.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 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
2.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 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答案    B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中体西 用”思想,故B项正确。A、C两项为顽固派的主张。材料体现的是学习西 方先进技术,不是学习西方文化,排除D项。

13 高考命题体现的主流价值观 1.高考命题体现的主流价值观之一——科学创新精神 【思想解读】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 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 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 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 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实事求是是科学精 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体 现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就是要注意关注中外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社会发 展进步的影响,还要了解和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与精神。

14 2.高考命题体现的主流价值观之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公 民意识
【思想解读】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不断的追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 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解决,实现社会和谐。 步入近代,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反对专制统治、 要求民主政治和平等权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现代,民主、平等、自由 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政治价值。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法 制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和平等权,科学地把握公平和效率的均衡关 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 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 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 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3.高考命题体现的主流价值观之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思想解读】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和 认同的态度及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 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文化;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 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从历 史角度看,中国和世界蕴含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历史主干知识,是高考命

16 题的重点。其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反对分裂,民族 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统一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独立与 富强的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
典题例证    (2013四川文综,4,4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 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 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7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19世纪40年代,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 动兴起。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走向成熟并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 综合三者,可知答案为D。  答案    D

18 B.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体现了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跟踪训练 1.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 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 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他们政见不同,在学术上也各抒己见。这一 现象 (     ) A.有利于提高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水平 B.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体现了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方 针的把握。当时北大的教员中,既有革新营垒又有旧派学者,这体现了蔡元 培提倡并实行的“兼容并包”的原则,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 符,故排除。

19 2.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 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 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 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     )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陈独秀认为,20世纪时,立宪政治已经被看作是 一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完全保住人民 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即旧的政治制度已经无法救国。因 此,陈独秀希望找到一条新的救国方案。选D。


Download ppt "  课标版 历史 第43讲 专题小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