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2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变法的背景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变法兴起 变法的过程 三、百日维新 变法的高潮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失败

3 A 新思想 的演进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新思想 的演进 开眼看世界,师夷制夷(林则徐、魏源) 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孙中山)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

4 一、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历史根源) 1、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经济、政治)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5 1、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 经济: 政治: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是如何加强对华侵略的?)
1)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贷款、修筑铁路、抢夺矿山开采、投资办厂、开设银行

6 2、19世纪末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 2)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原因: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原因: 表现: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型;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影响: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 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7 维新思想的兴起 1、理论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思想) 2、思想主张: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思想)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政治学说相 结合,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或(托古改制)

8 主要先驱者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维新派及其思想主张 主要先驱者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共同主张: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时务报》主笔,《变法通议》,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仁学》,大胆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9 维新派的斗争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成立“强学会”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与顽固派论战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应诏统筹全局折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组织“保国会”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团体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10 三、维新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一)施政纲领: (一)开始标志: (二)内容及其影响: (四)特点: 《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政治、经济、文教、军事 颁布新法,改革旧制,举步维艰

11 变法内容(必记)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教育近代化 军队近代化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经济方面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文教方面 1.遍设中小学堂,设京师大学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方面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淘汰旧军。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教育近代化 军队近代化

12 变法措施的作用和局限(必记)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教方面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13 六、变法失败原因: 五、结局:失败 (标志:戊戌政变) ①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五、结局:失败 (标志:戊戌政变) 六、变法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②脱离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③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④对列强和袁世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客观上说,封建顽固势力力量过于强大 七、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4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⑵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 中央与地方顽固派官僚、寄命科举的读书人、失去特权的旗人等封建势力联合抵制破坏。 ①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各省官员大多对变法阳奉阴违,并不真正实行。 ③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④反革命集团政治经验丰富等。 6、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5 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007宁夏卷42题材料: 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昭领导工作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16 双方交锋 ①解除翁同龢的职务 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 ③中央和地方大多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太后训政
(1)旧势力 ①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四名侍郎 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袁世凯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2)光绪帝

17 7、历史意义 1、爱国意义:爱国救亡运动(民族危机,变法图强,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进步意义:政治改革运动,政治上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3、启蒙意义: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开创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18 ▲变法的局限性 1、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
2、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19 近代改革整合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请简要说明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请简要说明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

20 (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 2、戊戌变法: 中央设立矿物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 (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1、明治维新:
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2、戊戌变法: 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

22 (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 1、明治维新: 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2、戊戌变法: 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教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23 (四)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
建立新式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享有特殊地位,只对天皇负责。 2、戊戌变法: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扩建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24 (五)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 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2、戊戌变法:
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

25 背景 戊戌变法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 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戊戌变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甲午战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26


Download ppt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