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浙师大附中 严美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浙师大附中 严美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浙师大附中 严美蓉

2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引以为自豪的财富。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是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是一首颂扬人类精神和思想的史诗。
人类的知识犹如一条河,自文明肇始以来,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流过了漫漫的历史时空,流到现在,奔向未来。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引以为自豪的财富。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是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是一首颂扬人类精神和思想的史诗。 今天,我们自身在学习和了解科学技术史,在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科学技术史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尽到一份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

3 第一部分 本专题总体教学分析 一、本专题总体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 本专题总体教学分析 一、本专题总体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探讨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4 第一部分 本专题总体教学分析 二、本专题课标内容要求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第一部分 本专题总体教学分析 二、本专题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第一部分 本专题总体教学分析 三、本专题总体知识结构 科学 革命 技术 革命 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从伽利略到牛顿) 物理学 领域
第一部分 本专题总体教学分析 三、本专题总体知识结构 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从伽利略到牛顿) 物理学 领域 量子理论的诞生(从普朗克到爱因斯坦) 科学 革命 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发展 相对论的建立(爱因斯坦) 生物学 领域 进化论理论(达尔文与赫胥黎) 万能原动机与“蒸汽机时代”(瓦特) 技术 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电气时代”(法拉第、西门子等) 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

6 第二部分 本专题分课时教学分析 第一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7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和光的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等史实。 (2)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认识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8 三维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有关经典力学、量子论、相对论资料,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认识。
(2)查阅和收集有关伽利略、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进行科学研究、得出科学结论过程的资料,感受科学探索的精神。

9 三维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不迷信权威、为科学而不断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
本课时课外阅读内容:“加勒与海王星”、“斯蒂芬与黑体辐射”、“德布罗意与物质波理论”等知识点。

10 第一课时知识结构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力学观的否定 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牛顿对前人科学理论的发展
量子理论的诞生(从普朗克到爱因斯坦) 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发展 相对论的建立(爱因斯坦)

11 二、本课时重要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 (1)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 确定重要内容的依据:
(2)所学知识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程度 (3)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要求

12 内容解析 (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力学观的否定 2、牛顿对前人科学理论的发展 (1)经典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2)经典力学体系的历史地位

13 教学建议: 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教学,建议联系以前所学内容,补充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的历史因素。 影响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的历史因素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等 可以联系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人性的复苏” “人性的启蒙” 文艺复兴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文明的链接” 新航路开辟

14 内容解析 (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力学观的否定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静止。 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阻碍,它将速度保持不变地持续运动下去。

15 教学建议: 关于“亚里士多德力学观”可以举例做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如:“推箱子”的例子

16 教学建议: 关于“伽利略的力学观”的教学,可以补充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动画演示,以利于学生形象地认识他的观点,理解伽利略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 斜面实验

17 内容解析 经典力学体系 1. 2. 2、牛顿对前人科学理论的发展 (1)经典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惯性定律 物理运动三大定律 加速度定律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经典力学体系 物理运动三大定律 1. 万有引力定律 2. 牛顿力学体系及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记载在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18 教学建议: 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的教学,可以补充一些动画资料,以利于学生的理解。 惯性定律的实例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的实例 炮弹例子

19 内容解析 (2)经典力学体系的历史地位 理论的综合: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0 内容解析 (2)经典力学体系的历史地位 实践的验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准确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根据这一定律,人们还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

21 对地球认识的变化

22 海王星王和冥星的发现

23 哈雷慧星轨道的推算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彗星是神秘的,不吉利的灾星,根本不能用科学来说明。牛顿的好友哈雷用牛顿力学算出了1682年出现的彗星的轨道,指出它的回归周期是75—76年,由此预言它将在1758年再次出现。53年以后的1758年(当时哈雷已去世),这颗彗星果然如期出现。哈雷慧星的发现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性。

24 教学建议: 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的教学,还可以通过“牛顿的临终遗言” ,引发学生的思考。 ——牛顿临终遗言
“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 牛顿捡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 他是怎么捡到这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的? 他捡拾这些“石子”和“贝壳”的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25 教学建议: 关于“牛顿在经典力学体系创立中的作用”,可以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提高认识。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曾说:“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 ——《大国崛起》解说词

26 教学建议: 关于“牛顿在经典力学体系创立中的作用”,可以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提高认识。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大国崛起》解说词

27 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波普曾经写过一首赞美牛顿的诗:
自然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里。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成为光明。

28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指出牛顿的成就与前人研究成果的关系,认识“近代科学在否定中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综合中发展”的轨迹。
“巨人肩上的思索” 牛顿曾谦逊地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29 教学建议: 质疑与思考:经典力学体系是最完美的物理学理论吗?以此引出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的内容。
19世纪末,面对经典物理学近乎完美的发展,有的物理学家表示:“19世纪已经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座大厦。” 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是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

30 内容解析 (二)量子理论的诞生 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1、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2、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3、量子论的意义 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从电脑,电视,手机到核能,航天,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

31 教学建议: 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是“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等史实,“认识”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量子论确实深奥难懂,甚至连量子论奠基人之一的玻尔都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 建议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知道”和“了解”量子论就可以,不做展开。

32 2005世界物理年 红色——代表过去 蓝色——代表未来 黄绿——表连结过 去到未来
红色——代表过去 蓝色——代表未来 黄绿——表连结过      去到未来   对物理学家而言,这个标识象征的是光锥;对一般大众而言常被看成是沙漏,象征着爱因斯坦在时间相对性上渊博的见解及洞察力。

33 内容解析 (三)相对论的建立 1、狭义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础:
相对性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34 内容解析 2、广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 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35 内容解析 3、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36 内容解析 4、相对论建立的意义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 这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7 狭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 也许全世界只有几十个人能完全理解他的真谛, 但这并不能掩盖相对论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

38 教学建议: 相对论比较深奥难懂,建议以一些现实的例子和有趣的比喻来解读。 例1: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导入方式。
关于相对论,有人说:这个形式简洁优美的理论蕴藏了太多令人惊讶的内容,100年来,人们时时从中悟出宇宙层出不穷的奥秘,直到今天,这里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被我们悟透。…… 这个“优美的理论”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相对论的奥妙。

39 教学建议: “天上方一日,人间已一年” 例2:“情景假设”的方式: 乘坐“光子火箭”的星际旅行
乘坐“光子火箭”以光速作星际旅行,回到地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变化? “天上方一日,人间已一年”

40 教学建议: 例3: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比喻。 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为了对这一深奥的理论做通俗的说明,爱因斯坦曾经风趣地对一名男青年说:“我打个比方,比如你屁股坐在火炉上烤和坐在公园柳荫下与女士谈情说爱,那么,同样的时间你觉得哪一个更长?”男青年说:“当然坐在火炉上烤的时间觉得长久。”爱因斯坦说:“这就是我的相对论内容。” 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41 教学建议: 例4:以图片资料形象地解读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概念。

42 教学建议: 例5:以人民版教材“知识链接”提供的资料,说明了广义相对论理论的正确性。
“广义相对论的三大预言”(人民版教材第111页) 例6:相对论的现实意义举例——相对论能修正GPS(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也已普及化了,许多城市的公共汽车、出租车上都安装了它。早期的GPS接收器确定物体位置的误差是在15米范围内,这个误差可以用爱因斯坦相对论来修正。

43 第二部分 本专题分课时教学分析 第二课 追寻生命的起源

44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 (2)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注:此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此处比课标要求有所降低。

45 三维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教材中有关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的资料,从中获得知识。
(2)收集和查阅有关达尔文科学探究过程的资料,领略科学家的科学气质。

46 三维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达尔文等科学家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捍卫真理的勇气。 本课时课外阅读内容:
“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 “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两目

47 第二课时知识结构 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观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追寻生命的起源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 赫胥黎发展生物进化论

48 内容解析 (一)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观。 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49 教学建议: 以“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为例,形象地解读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观。

50 内容解析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 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51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52 教学建议: 关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的教学,可以用《科学简史》中描述的一个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物种起源》一书为什么能引起人们购买的热情?是什么观点震撼了世界? 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物种起源》。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特创论。 ——引自《科学简史》

53 教学建议: 生物进化观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结合本课教材相关资料和以前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生物进化观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联系必修一专题七第一课“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中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 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 联系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人性的复苏” 中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容   联系必修三专题六第三课“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第四课“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的内容。

54 教学建议: (1)社会环境: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2)科学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的观点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3)自身实践: 达尔文的科学探索。

55 达尔文 “贝格尔号”舰的航行

56 教学建议:   可以结合教材有关达尔文科学探索过程的资料,提出问题:达尔文的科学探索过程给了我们哪些启发?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达尔文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补充达尔文谈“科学气质”的资料。   在达尔文的自传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爱好科学──不厌深思──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57 内容解析 (二)赫胥黎发展生物进化论。   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论证了“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它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58 以上两图是当时宗教人士为讽刺达尔文所作

59 教学建议: 可以利用教材“材料阅读与思考”部分有关当时宗教界反对进化论的资料,说明科学理论传播的艰难。
  可以利用教材“材料阅读与思考”部分有关当时宗教界反对进化论的资料,说明科学理论传播的艰难。   可以利用教材有关赫胥黎捍卫进化论的资料,感受赫胥黎为捍卫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可以利用教材“知识链接”部分资料,认识进化论的局限,说明科学理论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进化。

60   达尔文生物进化观的局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原因,而且仅限于对生物进化个体的分析,因而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并存的现象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 说明科学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

61 第二部分 本专题分课时教学分析 第三、四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向“距离”挑战

6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举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发明等史实,了解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 (2)说明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63 三维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教材中有关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发电机电动机等的发明以及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资料,从中获得知识。 (2)收集和查阅有关瓦特、爱迪生等科学家的资料,感受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3)观察和思考蒸汽机、电气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 (4)探讨“网络的利弊”等话题,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变化。

64 三维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爱迪生等科学家热爱科学和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2)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 (3)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65 三维目标 本课时课外阅读内容: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一目。 “立体交通的诞生”和“穿越大洋的电波”二目。
“纽可门蒸汽机”、“富尔顿与汽船”、“史蒂芬孙与火车”、“莫兹利与车床”、“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诺贝尔与诺贝尔奖”等知识点。

66 第三课时知识结构 万能原动机与“蒸汽机时代”(瓦特) 向“距离”挑战 人类文明的引擎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电气时代”(法拉第、西门子等)
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

67 内容解析 (一)蒸汽动力与“蒸汽时代” 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过程: 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纽可门蒸汽机 ——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纽可门蒸汽机   ——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设计连杆曲柄传动装置   ——使蒸汽机成为“万能的原动机” (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原动机”)。

68 教学建议: 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把瓦特改良蒸汽机放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来考察。
  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把瓦特改良蒸汽机放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来考察。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促进了蒸汽机的改进,而蒸汽机的改进又大大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   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第一目“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中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 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直接推动力; 自然科学成就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理论基础; 相关生产技术的进步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技术保证。

69 内容解析 2、蒸汽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促进“蒸汽时代”的到来。
  ——促进“蒸汽时代”的到来。   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有了蒸汽机产生的动力,工厂不必再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大规模生产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业在蒸汽机的带动下迅猛发展,机器制造业也繁荣起来。工厂的大量出现,使原来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

70 教学建议: 可以联系以前所学内容,以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蒸汽”的力量。
  可以联系以前所学内容,以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蒸汽”的力量。   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第一目“‘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中有关蒸汽机及其作用的内容。

71 教学建议:   思考与争鸣   提供有关“蒸汽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引起争鸣,提高学生对技术革新作用的理性认识。

72 教学建议: 资料1:这是19世纪英国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兴工业城市,它曾经是宁静的农村,但蒸汽机和工厂的出现,使它变得浓烟蔽日,臭水横流。

73 教学建议: 资料2:庞大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转,这位工人弯着腰,以固定的方式用扳手拧紧螺母。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零件,失去了自己的思维。虽然创造的财富增加了,工人们却失去了手工业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由。

74 教学建议: 资料3:大多数人认为,蒸汽等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恩格斯也说:“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创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 但是,也有人对上述观点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蒸汽机发明后带来的工业高速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后果。 请你对上述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75 内容解析 (二)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电气时代” 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2、电气技术的应用。
例如: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直流电动机。美国人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76 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14岁当 装订书籍的学徒。在七年的学徒 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时间,如 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
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的贫困 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14岁当 装订书籍的学徒。在七年的学徒 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时间,如 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 自然科学的书籍。后来,他毛遂 自荐,在22岁时当了大化学家戴 维的实验助手。1831年,法拉第 经过7年反复试验,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 法拉第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77 发电机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78 内容解析 3、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不断涌现出来,人们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79 教学建议:   可以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目“电气时代的来临”中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把电气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来考察。   电气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它以电磁学理论的研究为基础,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标志着“电气时代”的到来。   可以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目“电气时代的来临”中有关电气技术发明的内容。

80 教学建议: 提供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提供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81 教学建议: 可以设计一个讨论题:如果我们生活的城市停电一天,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碰到哪些困难?
  可以设计一个讨论题:如果我们生活的城市停电一天,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碰到哪些困难?    通过这个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电气技术的应用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这个讨论还可以拓展到对“电力”这一能源的认识和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这个话题上来,引出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思考。

82 内容解析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 1、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 (1)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2)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数据处理、设计实验、自动控制、经营管理、信息传播、情报检索、通讯联络、教学科研等方面。

83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84 便携式电子计算机(笔记本电脑)

85 掌上电脑(PDA)

86 内容解析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使地球村成为真正的现实

87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88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   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2005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

89 互联网日益方便,人们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信息,还可购物。

90 教学建议:   可以联系必修二专题四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第三目“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中有关互联网作用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认识。

91 教学建议: 可以设计一个讨论题:“互联网的利与弊”。
  可以设计一个讨论题:“互联网的利与弊”。   从身边的事例入手,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双重影响,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探讨如何趋利避害。   可以利用湖南卫视有关《网瘾少年》的资料。

92 教学建议: 学完本课内容,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讨论话题: “天涯若比邻”——科技对“距离”的挑战
 “天涯若比邻”——科技对“距离”的挑战 材料一: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历经一年的跋涉到达印度境内。 材料二:1872年,斐利亚·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但最后他提前一天完成了。(《八十天环游地球》简介) 材料三:1992年10月,一架“协和”号超音速客机,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只用了32小时49分绕地球一周,创造了环球飞行的新纪录。

93 第三部分 本专题探究性学习举例   科学家与他们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

94 第三部分 本专题探究性学习举例 一、设计思想: 二、确定课题的依据: 三、开展探究的步骤: 四、探究学习的预期目标:
第三部分 本专题探究性学习举例 一、设计思想: 二、确定课题的依据: 三、开展探究的步骤: 四、探究学习的预期目标: 五、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95 第三部分 本专题探究性学习举例 以“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的故事为例说明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导向性作用的发挥:
第三部分 本专题探究性学习举例   以“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的故事为例说明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导向性作用的发挥:   “1666年秋天的一个傍晚,牛顿坐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正在考虑一个运动的问题。忽然一只熟透的苹果掉了下来,正好落在牛顿的前面。这只苹果引起了牛顿的注意。他想,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前后左右落,而偏偏垂直地落到地面上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既然地球能吸引离地面这么高的苹果树上的苹果,那它也肯定在吸引着月亮。”经过研究、演算和论证,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引自《科学简史》

96 第三部分 本专题探究性学习举例 (1)如果苹果落在你的前面,你会像牛顿那样去思考、去探究吗?
第三部分 本专题探究性学习举例 (1)如果苹果落在你的前面,你会像牛顿那样去思考、去探究吗? (2)仅仅因为苹果落地的启发,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吗? (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科学传奇故事?

97 第四部分 本专题备课中的反思与感悟 (1)享受“科学大餐” (2)感受“同伴互助” (3)感受“专家引领”

98

99   历史课不能上成物理课、生物课、信息技术课。
  历史课要有历史味!

100   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老师!    ——与老师们共勉

101 敬请老师们指正! 谢谢!


Download ppt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浙师大附中 严美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