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介入医生如何进行放射防护 安贞医院28病房 郑 斌
2
一、介入治疗中放射线损伤——对患者的危害
患者,女,49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作射频消融术 导管消融术后3周 术后5月 术后6.5月 右肘部红斑 组织坏死 深部溃疡
3
一、介入治疗中放射线损伤——对患者的危害
患者,?,PCI术后,术后即刻出现皮肤红斑 PCI术后5月 PCI术后22月
4
一、介入治疗中放射线损伤——对医生的危害?
用于成像 的X射线 X线束穿透患者身体到达X线接收装置 导管室内 X射线 患者机体 X线球管 散射射线 接收装置 导管床
5
一、介入治疗中放射线损伤
6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设备因素
采用数字平板;设置脉冲频率;设置放大倍数
7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患者因素
患者体重增加对成像的影响有以下方面: 患者皮肤入口的辐射剂量增加; X线衰减增加会引起X线管的辐射剂量呈指数增加; 图像对比度下降;图像质量降低还可导致操作的时间和难度增加,增加辐射剂量; 散射更多。
8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1.合理应用屏蔽(屏蔽防护) 2.减少透视及影像采集时间(时间防护)
9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3.控制透视和摄影时的辐射剂量 透视模式≥2个,条件较高的模式噪声少,但X线辐射增加。 摄影时每帧的辐射剂量多设置为透视条件的15倍。成人通常采用15帧/s,儿童采用更高频率帧数摄影,周围血管摄影可采用低帧数摄影(2~6帧)。
10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4.遮光器对室内X线散射强度的影响
11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5.影像增强器和X线管的位置对患者皮肤射线入口剂量率的影响
12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6.
13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7.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距离防护) X射线管或导管床附近区域散射强度最大。要求患者皮肤距X线管的最小距离为38 cm。不直接参加手术的人员距离X线管的距离应≥2m。
14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8.分次照射 人体分次接受相当于阈值剂量的X线辐射,可不出现确定效应,因此确定效应的阈值剂量通常指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这一阈值剂量并不适用于累积剂量,即使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累积剂量达到或超过阈值剂量,可不出现明显的放射线损伤。 随机效应与累积剂量有关,因此,虽然分多次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减少确定效应,但并不能减少随机效应。
15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9.长时间透视时,需改变透视体位,减少患者同一部位皮肤受线剂量。
16
二、介入医生如何减少放射线损伤——术者因素
10.监测患者和医生的辐射剂量,对患者进行教育 X线成像系统中通常可以记录介入参考点(interventional reference point,IRP)剂量和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用于放射防护的监测。心血管疾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中,IRP大致相当于背部射线入口的位置,因此IRP剂量可用作估计皮肤所受的辐射剂量,记录IRP剂量有助于评价皮肤放射线损伤的风险。
17
切记: 患者教育与知情-随访 保护患者,也就保护了自己;保护自已,也就保护了患者。放射防护也是医者的责任。 ALARA原则:(防护水平最优化)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不知道电离辐射的绝对安全剂量 -剂量越低,产生副作用的危险越小 -累积效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