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缮 唐 Modified 7年之前
1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 普通X线成像 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的产生: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
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变压器、 操作台
2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一)X线的产生
3
2、X线的特性 波长:0.0006~50nm X线诊断常用波长:0.008~0.031nm 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摄影效应 电离效应 (生物效应)
4
与成像相关的特性 穿 透 性: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物体,此为X线成像的基础(吸收与衰减,穿透与管电压,厚度与密度)
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产生电离效应,此为X线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5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相关特性,组织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6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相关特性,组织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7
X线图像形成的基本条件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组织结构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剩余X线经过显像过程形成X线图像
8
二、X线图像特点 灰阶图像 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 重叠、放大、失真
10
三、X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fluoroscopy) 可转动病人,改变方向观察 可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经济简便,立即得到结果 X线摄影(radiography) 成像效果好,显示病变清晰 客观记录、便于复查对照和会诊
11
三、X线检查技术 (二)、特殊检查 软线摄影:用于乳腺等软组织摄影 放大摄影:用于显示微细病变 荧光摄影:用于集体体检
记波摄影:用于观察脏器的运动
12
三、X线检查技术 (三)、造影检查 1、对比剂 (1). 高密度对比剂(阳性对比剂) (2). 低密度对比剂(阴性对比剂) 2、造影方法
(1). 直接引入 (2). 间接引入 3、造影前准备及造影反应处理
13
(三)、造影检查 (1)对比剂(contrast media) 对比剂条件: ①有良好的造影效果 ②无毒无害 ③能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
14
1.阳性(高密度)对比剂: 比重大,原子序数高 常用钡剂和碘剂等
1.阳性(高密度)对比剂: 比重大,原子序数高 常用钡剂和碘剂等 钡剂 ( barium) 硫酸钡粉末加水和胶配成,以W/V表示 混悬液:用于食道及胃肠造影或气钡双重 钡胶浆:主要用于支气管造影检查
17
碘 剂 有机碘制剂: 无机碘制剂:用于气管,输尿管,膀胱造影等 如碘化油、碘化钠等 用途:血管,胆道,胆囊,泌尿造影及CT增强
碘 剂 有机碘制剂: 用途:血管,胆道,胆囊,泌尿造影及CT增强 排泄:经肝或肾,从胆道或泌尿道排出 类型:离 子 型:副作用大,过敏反应多,价格低 非离子型:低渗,低粘度,低毒性,高费用 无机碘制剂:用于气管,输尿管,膀胱造影等 如碘化油、碘化钠等
19
2.阴性(低密度)对比剂: 气 体 比重小,原子序数比较小 种类: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用途:蛛网膜下腔、关节、腹腔、血管等 优缺点:
气 体 种类: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用途:蛛网膜下腔、关节、腹腔、血管等 优缺点: 空气和氧气吸收慢,反应时间长在血管内易形成气栓 二氧化碳反应小,溶解度大,吸收快
20
(二)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①口服法②灌注法③穿刺注入法
间接引入:先引入某一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再经吸收聚集于造影器官,如淋巴造影,静脉胆道,肾盂造影,口服胆囊造影。
21
(三)检查前准备与造影反应 各种造影检查都应作好相应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在对比剂中,钡剂应用较安全;气体造影应注意防止气栓的发生;碘剂过敏反应较常见,也较严重
22
(四)碘剂的造影反应 轻度:皮肤潮红,荨麻疹,胸闷,气短, 恶心,呕吐 中度:意识丧失,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重度:血压下降,肺水肿,心脏骤停, 休克、死亡
23
(五)碘剂造影反应的预防 了解病人有无造影检查的禁忌证 ,如严重心、肾疾病及过敏体质等
过敏试验。30%对比剂1ml静脉注射后观察15分钟,看有无异常反应 但试验后即使无阳性结果也可发生对比剂反应 作好抢救准备
24
三、X线检查技术 (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 安全、简便、经济
25
第四节 X线分析与诊断 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 全面观察(良好习惯和科学作风) 具体分析(X线解剖知识和思维) 病灶的大小、数目、形态、边缘、内部构造 器官本身的功能变化、对临近组织结构影响 推测病理解剖状态(医学基础知识和思维) 结合临床资料(临床医学知识和思维) 做出X线诊断(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
26
第二节数字X线成像 产生背景 普通X线成像是模拟成像 摄影技术要求条件严格、曝光宽容度小 影像的灰度固定 密度分辨力低
27
DR成像基本原理 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同计算机结合 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
DR分类: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计算机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直接数字摄影: 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28
Picture Archiving Commnicating System
数字X线成像的优点 ①诊断资料更多,背影杂波极低 ②曝光剂量减少,感光宽容度大 ③可藉电脑处理,影像选择增强 ④数码摄影系统,资料存储光盘 ⑤日后储存传输,可进PACS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Commnicating System
29
CR 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 IP上的影像信息经过读取、图像处理 显示出数字图像 在荧屏上显示人眼可见的灰阶图像
保存方式:胶片、磁带、磁盘、光盘
35
DR的临床应用 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照射剂量低 高级临床应用和后处理功能也正在不断扩展 :组织均衡、双能量减影、放大、 翻转等
增加了准确诊断的信心
36
组织均衡 利用DR及其宽广的曝光动态范围将标准DR图像分解成许多反映不同密度区域的图像 将其加权整合,得到一幅新的图像
整个视野内不同密度的组织都能得到良好显示
37
能量减影(定义) 利用单次或双次能量曝光法,得到一幅经加权减影技术处理的特殊图像 该技术能提供三种解剖学视读影像
①常规X线照片影像(原始影像) ②骨减影影像 ③软组织减影影像
38
病例1:呼吸困难1年,加重2个月。 病理: 小细胞癌
39
病例8:胸痛半个月。
41
骨折伴骨痂形成
42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图像的新一代成像技术 Nudelman于1977年获得首张DSA图像
44
DSA-时间减影法 先实施血管造影使检查部位连续成像 在系列图像中取血管内尚无造影剂和含造影剂最多的图像各一帧
将这同一部位的两帧图像的数字矩阵,用计算机处理,使两个数矩中代表骨及软组织的数字抵销,而代表血管的数字保留 再经数/模转换器变为只有血管造影图像 这两帧图像叫做减影对,因是在不同时间摄取,故称时间减影法 此法易受运动影响而产生配准不良,血管模糊
47
DSA的临床应用 血管及其病变显示更清晰 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可显示直径在200um以下的血管及小病变 能够观察血流的动态图像
仅用较低浓度的对比剂,且用量少
48
DSA的临床应用 特别适用于心脏大血管检查 了解心内解剖结构异常 观察大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发育异常等
显示冠状动脉、头部及颈部动脉病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