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2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标志的贵族特权,臣民变为公民,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旨,科学取代蒙昧……是近代社会到来引起的巨变。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概念解读 材料从哪些方面阐述了近代社会到来产生的变化?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发展 政治上:民主、法治、人民主权 思想上:科学、理性。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3 上卷:盛世辉煌

4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解决温饱问题尤为重要.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1.97亿
清康熙39年 1.50亿 清乾隆59年 3.10亿 清道光20年 4.10亿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解决温饱问题尤为重要.

5 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的中国通过哪些途径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
高产作物的引进 耕地面积扩展 提高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6 蕃薯 玉米 每亩可得几千斤, 胜种五谷几倍。 遍山漫谷皆苞谷

7 清代焦秉贞 《御制耕织图》 及康熙帝的题诗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南巡,体察百姓生产状况,唏嘘不已:“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联拳拳于此至深且切也。爰绘耕织图各二十三幅,朕于每幅制诗一章,以吟咏其勤苦,而书之于图。”《耕织图》是中国版画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是康熙帝重农兴桑、体恤百姓的形象体现,是康乾盛世的历史见证!

8 温饱问题也就是“衣食”问题。 在“食”的问题上,一方面,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扩种双季稻,提高亩产量;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 在解决“衣”的问题上,一方面大力推广植棉,另一方面,棉纺织技术提高,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9 (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中外国内生产总值对照表 年份 中国 欧洲(不含俄) 美国 1820 2190 1880 340 (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温故知新】 请指出材料中所说中国“身居世界民族首位”的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0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西方誉之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1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技术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中约30种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2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清·叶梦珠《阅世编》

13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高度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耕地面积扩大;管理水平提高; ②生产技术领先;扩种双季水稻;
③引进新的品种;棉花广泛种植; ④衣食结构变化;赋税制度成熟。 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并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商业 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 商业资本活跃、商业城镇兴起、 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的地区之一

14 明清国力的强盛 明初8.5亿亩→清朝10亿亩 耕地扩大 明初6600余万→1840年增至4.1亿 人口增长
生产总值 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欧洲 城市状况 50万人口世界有10个,中国占6个 白银拥有 200余年间世界产量一半流入中国 世界地位 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 综合国力 保持领先地位

15 中外GDP数据对照表 年份 中国 欧洲(不含俄) 美国 1820 2190 1880 340 1913 2420 9970 5200
中国在1820年以前,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欧美的总和,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近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16 主要国家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的变化
1750 1800 1830 1900 1962 1980 1994 2004 中国 32.8 33.3 29.8 6.2 2.8 2.4 2.1 4.7 英国 1.9 4.3 9.5 18.5 6.0 5.3 4.0 5.2 法国 4.2 6.8 5.5 6.5 4.9 德国 2.9 3.5 13.2 6.7 8.0 8.1 6.6 美国 0.1 0.8 23.6 42.4 26.4 28.3 日本 3.8 4.5 10.4 18.2 11.2

17 大胆质疑,不要盲目轻信课本结论: 1)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我们清朝的GDP是什么呢?是茶叶,是蚕丝,瓷器,农耕经济手工艺品。1840年的时候,清朝的GDP是英国的六倍,英国的GDP占世界的5%,清朝占世界33%,却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70年中国的GDP仍是英国的1.8倍,而且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此时中国的GDP是法国的2倍多。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清朝不仅缺乏近代工业,而且其GDP中有相当高的份额是皇家园林及贮藏其中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仍高于日本,约为日本的1.9倍至2.8倍,但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力量和日本不在一个档次,中国遭受侵略。可见,一味强调GDP数量,而不看质量的中外比较法是完全错误的,放进教材也是根本不科学的。 大胆质疑,不要盲目轻信课本结论:1)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我们清朝的GDP是什么呢?是茶叶,是蚕丝,瓷器,这些玩艺儿。1840年的时候,清朝的GDP是英国的六倍,英国的GDP占世界的5%,清朝占世界33%,却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70年中国的GDP仍是英国的1.8倍,而且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此时中国的GDP是法国的2倍多。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清朝不仅缺乏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而且其GDP中有相当高的份额是皇家园林及贮藏其中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仍高于日本,约为日本的1.9倍至2.8倍,但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力量和日本不在一个档次,中国遭受侵略。 17

18 2)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这显然也是个伪命题。众所周知,在重农抑商、禁海闭关等政策抑制阻碍下,中国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迅速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陨落。中国仅仅以广州“十三行”作为官方外贸据点,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既不开辟海外市场,也不懂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已经被工业文明遗弃,落后于世界潮流。又何来“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正确答案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大西洋彼岸的安特卫普与阿姆斯特丹。 2)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这显然也是个伪命题。众所周知,在重农抑商、禁海闭关等政策抑制阻碍下,中国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迅速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陨落。中国仅仅以广州“十三行”作为官方外贸据点,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既不开辟海外市场,也不懂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已经被工业文明遗弃,落后于世界潮流。又何来“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正确答案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大西洋彼岸的安特卫普与阿姆斯特丹。 18

19 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历来被史家称为康乾盛世,那么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应该如何看待康乾盛世。
在康熙58年的时候国库银两达到4900多万两,到乾隆年间就有8千多万两。在乾隆后期的时候,中国的GDP总值已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但是在乾隆60年的时候,人口将近三个亿,这种迅速增长的人口很快吞食掉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因而,乾隆年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历代最低的。 在康熙五十八年的时候国库银两达到4900多万两,到乾隆年间就有8千多万两。在乾隆后期的时候,中国的GDP总值已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但是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人口将近三个亿,这种迅速增长的人口很快吞食掉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因而,乾隆年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历代最低的。 马戛尔尼这次出访结束以后,带回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基本上与以往传教士所说的截然不同。那么这些信息传到西方国家以后,造成了怎样一种影响呢?最明显的结果,就是结束了西方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热。明朝、清朝人的性格中,奴性突出,很多时候表现出一种麻木、懦弱的精神面貌。马戛尔尼所描述的国民性格,正好是中国人精神面貌落到最低点时候的一种状况。 19

20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产生了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新经济因素,这种新的经济因素被史学界命名为“资本主义萌芽”。其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
清《盛世滋生图》

21 请思考:这虽是小说,但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养蚕图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请思考:这虽是小说,但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2 时空报道之二:江西景德镇 这里是江西景德镇。乾隆时期,这里的制瓷业已经相当发达。时人形容“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工艺水平相当高,分工也非常细。这里的“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其中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这种将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规模经营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大大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23 慧眼识珠 注意文字信息: 明中后期苏州地区 “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计”。 ——《明神宗实录》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找一找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描述有哪些?查阅书上还有哪些?

24 时空报道之一: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这里是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并且织、煅、纱等分工都很细致,说明当时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他们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等处“听大户呼织”。 当地已经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机主出资,机工出力”的自由雇佣关系。

25 那么与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关系相比,缝穷婆有什么不同之处?体现了一种怎么样的生产关系呢?
在明清的苏州出现了一种叫缝穷婆群体,缝穷婆走街穿巷,到熟识的工场附近或“王老五”们集居地的屋檐下,坐在小矮凳上,全神贯注地做着接来的针线活,有时生活来不及做完只能带回家去,约好第二天原地交货,从不拖延误时。那时在金门南新桥“万人码头”或山塘街“腌猪河头”的船埠,每当航船的镗锣响起或海螺“呜呜”吹起,自远而近,告诉人们船将停靠时,缝穷婆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坐在码头附近,巴望着揽到航船老大们的活计。 缝穷婆 那么与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关系相比,缝穷婆有什么不同之处?体现了一种怎么样的生产关系呢?

26 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要素: 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 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 工场手工业的经营形式 基本特征:自由雇佣劳动 表现(时间和地点): 明中后期苏州的丝织业 明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业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27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比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官办手工工场 传统手工作坊 生产目的 生产组织 劳动关系 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 只供官府、贵族消费 自给自足 规模大、分工细、生产不计成本、效率低 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 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劳动效率高 隶属关系 自由雇佣关系

28 出资 出力 雇佣 经营 劳动 手工工场 被雇佣 利润 工资 货币、生产 资料所有者 一无所有的 自由劳动者

29 苏州纺织业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只在发达地区的一些部门出现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最早: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注意文字信息: 最早: 苏州纺织业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雇佣劳动关系 ★“听大户呼织” 劳动力市场 扩大: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之徒,每日…” 分工细、效率高 只在发达地区的一些部门出现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30 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它的产生及发展推动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产生。但是它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一直到鸦片战争前仍处于萌芽状态。这成为了近代前夜中国发展迟滞的一个重要表现。

31 下卷:帝国彷徨

32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马克思 对于这种新的经济因素中国的“国家政权”鼓励了吗?支持了吗?

33 【合作探究二】看故事,找信息 (1)材料中反映了那些经济政策? (2)李某的经营屡屡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李某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迫李某为织造、染练。李某深受其累,本欲就此束手。恰有亲戚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甚巨。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谋利。官衙闻讯,竞以李某结交海盗之名,强行入狱,后经家人多方营救方得以出狱。回顾往事,感慨道:购田置地,衣租食税,方为稳妥之道。倾其所有,尽置田亩,日积月累,家境渐饶。 (1)材料中反映了那些经济政策? (2)李某的经营屡屡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34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影响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4)一些商人和工场主投资土地 (5)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35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二)“海禁”政策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统治者愚昧无知、盲目自大 ③ 防范外来入侵和沿海人民反抗 3、影响: ①打击了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 ②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③失去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入侵

36 ★步入祈年殿,金碧辉煌,富丽庄重,仿佛置身天上宫阙,大展当中4根龙井柱,柱身沥粉贴金海水江涯西蕃莲纹,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12根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象征一天12时辰;祈年殿的这种设计,是古人“重农”思想的反映。

37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如此傲慢地拒绝了英国的通商要求?
听故事,学知识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如此傲慢地拒绝了英国的通商要求? 原因: 国力强盛; 愚昧自大; 自然经济占主导

38 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
近代前夜的危机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 资金 国内 市场 国际 市场 劳动力 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 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 国家 政策 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

39 夕阳与曙光 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海禁”、“闭关锁国”
中 国 西 方 政治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 对外关系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海禁”、“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40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41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1

42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42

43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43

44 画面五: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伽利略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Download ppt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