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牵 杨 Modified 7年之前
2
为什么要了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3
主要内容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4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5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
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 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 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6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不分化――初步分化性兴趣。 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初步发展;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阅读兴趣: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童话故事――文艺作品、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7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1、对老师的态度 2、对集体的态度 3、对作业的态度 4、对评分的态度
8
分数的意义何在? 1、分数本来的意义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好的分数只是高质量地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客观表现。
9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 1、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 意占主导。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 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10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 2、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1)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
11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 3、小学生注意的培养 (1)充分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2
每上一节课 学生年龄 活动数量 3-6岁 40个 6-8岁 30个 8-10岁 20个 10-13岁 15个 13-16岁 10个
学生年龄 活动数量 3-6岁 个 6-8岁 个 8-10岁 个 10-13岁 个 13-16岁 个 16-18、19岁 个
13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 3、小学生注意的培养 (1)充分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2)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3)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内外干扰 (4)训练学生的注意品质
14
注意稳定性的训练 意志锻炼法 干扰训练法
15
注意转移的训练 第一题: 第二题:
16
注意广度的训练 l l l 净分=划对数-(划错数+1/2漏划数) 失误率=(划错数+1/2漏划数)÷划对数×100%
17
注意分配的训练
18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记忆 1、记忆容量的增加 2、小学生的记忆特点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19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记忆 3、记忆策略的运用 发展三阶段: 主要策略: 没有策略:5岁以前;
过渡阶段:5-7岁,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 导可以运用; 能主动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主要策略: 复述(背诵) 组织:归类,系列化
20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记忆 4、小学生记忆的培养和促进 (1)丰富儿童的知识和经验。 (2)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水平。
(3)利用记忆发展特点,促进记忆发展进程。 (4)编织记忆之网。
21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思维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要形式――质变。但不能摆脱具体性、形象性。 (2)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一 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3)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 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4) 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22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思维 2、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思维敏捷性。不断发展,运算速度不断提高。
(2)思维灵活性。如“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3)思维深刻性。三、四年级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4)思维独创性。比其他思维品质发展得要晚、要复杂。
23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思维 3、小学生思维的培养 (1)直观教具的使用。 (2)发散思维训练。 (3)鼓励创新,将标准答案变参考答案。
24
诺贝尔获奖者的心理特点: (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兴趣; (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像力;
(3)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 (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 (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 (6)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25
三、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1)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2)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3)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为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26
三、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自我概念 1、小学生的自我描述反映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 2、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视性别而定。
27
三、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自我评价 (三)自我体验(自尊心)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4、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三)自我体验(自尊心)
28
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一)父母-儿童关系 麦克斯白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有三个主要的职责―― (1)在一定距离里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 (2)有效地利用与儿童直接交流的时间; (3)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行为和教儿童知道何时寻求 父母的指导。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29
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在儿童早期的班级中,大约10%-24%的儿童被鉴定为受欢迎的,10%-22%的儿童被拒绝,12%-20%的被忽视。其余处于平均受欢迎水平。
30
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几个特点: (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2)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3)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所采 取的行动。 (4)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5)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31
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1、小学生的友谊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
关系,不稳定。 第二阶段(4-9岁):单项帮助阶段。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 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好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仍有明显的 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讨论、 制定计划,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一时期的友 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32
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2、小学生的同伴团体 (1)亲社会团体,如学雷锋活动小组,社会公益服务小组等。
(2)非社会团体,如各种兴趣小组。 (3)反社会团体,如偷窃集团、流氓团伙等。
33
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三)师生关系 怎样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1)理解 (2)尊重 (3)爱: 爱的表达 爱的暗示 期望效应
34
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实验:对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从中随机选取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他们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他们将来的智力水平将不同寻常。8个月后,再次施测智力测验,结果发现,那些随机抽取的所谓有发展前途的学生都表现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尤其一、二年级更为明显。 另有研究:同样是学习能力很差的学生,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来教他们,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来教他们,效果截然不同,前者要比后者学得更好。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期望!
35
讨论 1、怎样看待“10名现象”? 2、为什么要关注“中等生”? 3、网络对小学生有什么影响? 讨论
36
谢谢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