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93年12月16日台訓(一)字第 號函訂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93年12月16日台訓(一)字第 號函訂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93年12月16日台訓(一)字第0930168331號函訂定
95年11月 3 日台訓(一)字第 號函修訂 98年 7月29日台訓(一)字第 號函修訂 98年12月4日台訓(一)字第 A號函修訂

2 品德教育之前 七成以上的家長教師,認為中小學生品格教育遠不及10年前。(2003)
天下》實施之「2003年品格教育大調查」發現,八成以上的家長教師,認為台灣 七成以上的家長教師,認為中小學生品格教育遠不及10年前。(2003) 千代文教基金會對六年來台灣社會道德現況進行評估發現,七成民眾認為台灣人的品格正在沉淪。(2006)

3 品格 道德 品德 品格: 品格(character)這個字源自於古希臘"charassein",本意是「雕刻」(Ryan&Bohlin,1999),從此字身引申出品格的意義,也就是「行為的典型和道德規範」 道德: 道德一詞出自拉丁文之moralis,意思是習俗或禮儀,指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林火旺,2004:11)。 從現代的觀點而言,道德係指由情、理、法三者合成的社會規範,亦即道德標準;合情、合理、合法的行為則是道德行為。張春興、林清山(1987)

4 品格涉及人格特質的評定,屬人格結構的一部分,亦涉及個人道德好壞的程度,屬俗稱之品行道德與風格;
而道德則為合乎情、理、法之社會規範與行為標準。 因此,品格與道德在某種程度與範疇上有其相通與適用之意

5 品德教育 「品德」二字的特點,品德是多數德行之累積與習慣養成。
德行取向之道德教育,稱為「品德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以與一般之「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

6 品德教育課程之發展 1.1949年始,國小的德育課程 2.1968年訂為「生活與倫理」
3.1975年修訂課程標準,除「生活與倫理」設科教學,還安排每天上午第一節20分鐘進行生活規範、道德行為之指導 4.1993年版之課程標準,明訂「道德與健康」單獨設科 5.1998年9月,教育部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7 壹、方案緣起 美國多年來推動「新品德教育」,強調當代核心價值 英國於近年增訂「價值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等課程,以期培養良善公民為目標
鄰近之新加坡與日本,始終以正式課程彰顯其對於學校道德教育之重視 澳大利亞重視學生核心能力與就業力培養

8 貳、方案目標 著重「品德核心價值」建立及其「行為準則」之實踐
各校以民主方式凝聚全校共識,選擇可彰顯學校特色與需求的核心價值,並建構親師生的具體行為準則。 整合校內外資源透過各類課程、活動、潛在課程,形塑品德校園文化。 發揮家庭與社會教育的品德教育功能,並期與學校教育產生相輔相成之效。 結合政府、學校與民間團體資源,增進社會各界對於當代品德的共識與實踐,並結合重要節日辦理相關主題活動,進而提升台灣品德文化。

9 「品德核心價值」 係指人們面對自我或他人言行,基於知善、樂善及行善之道德原則,加以判斷、感受或行動之內在根源與重要依據,其不僅可彰顯個人道德品質,並可進一步形塑社群道德文化 例:尊重、孝親、負責、誠實、自律、公平、正義、關懷

10 「行為準則」 乃指奠基於品德核心價值,加以具體落實於現代生活的不同情境中各個群體的言行規範。
例:公平正義,其行為準則可為避免偏見與歧視,並能包容與尊重多元性別與不同族群等。

11 參、實施期程 第二期自民國98年1月1日起至102年12月31日止。 (第一期自民國93年1月1日起至97年12月31日止。)

12 四、實施策略 成立學校層級之「品德教育推動小組」 1. 納入校務發展計畫中。 2. 納入各學科/領域教學、彈性學習節數及通識教育課程中實施
3. 校園生活教育與各類活動中,並透過媒體與網路加以宣導。 4.發揮校長與行政團隊的品德典範領導與具體實踐行動。 5.統整運用校內外資源(社區與民間團體、家長團體的參與)。 6.將品德教育有計畫地融入親師生及社區互動中,並辦理品德教育之親職與社區教育活動。 7.辦理或參加教師專業與生命成長活動, 8.積極營造彰顯學校品德核心價值之校園倫理文化等,落實制教及境教。 9.以多元方式評量學生在品德核心價值之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的提升。 10.建立學校定期自我檢核與改善機制,促進品德教育之永續實施與效能之不斷提昇。

13 實施策略 建立學校品德教育自我檢核機制,並能涵蓋下列十大評鑑指標~1
1.是否藉由邀集業界、校友、家長、行政人員及師生代表共同討論之民主參與方式,建構彰顯教育政策與學校特色之品德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並納入校務發展計畫。 2.是否將品德教育多元地納入正式課程中,發展品德教育課程內涵,並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及研發教材教案及教學成效評量。 3.是否以多元創新方式將品德教育納入非正式課程、生活教育與體育、藝文、環保、童軍、社團活動、學生自治及社區服務等各項活動中,並辦理品德核心價值論壇活動、典範行為表揚活動等。 4.校長與行政團隊是否發揮學校行政的道德領導,積極倡導品德教育,並成為學生楷模。 5.是否整合校內外相關資源(社區與民間團體、家長團體),共同推動有品質的品德教育。

14 實施策略 建立學校品德教育自我檢核機制,並能涵蓋下列十大評鑑指標~2
6.是否將品德教育有計畫地融入親師生及社區互動中,並辦理相關親職與社區教育活動。 7.是否鼓勵教師生命成長與發展教師之品德教育專業角色與知能。 8.親師生是否共同積極參與營造彰顯學校品德核心價值之校園景觀、規章制度、宿舍文化及校園倫理文化等。 9.學生品德認知能力及情意面向是否提升,正向行為增多且負向行為有所減少。 10.學校是否建立定期自我檢核與改善機制,以檢討與改進成效,促進品德教育之永續發展。


Download ppt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93年12月16日台訓(一)字第 號函訂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