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仲伟合 教育部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语学科建设与 英语专业创新发展 仲伟合 教育部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
一、外语学科概况、内涵与范围 学科全称: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一)学科概况:外国语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涵盖外国语言学和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外文明与文化交流的产物。在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历史悠久。20世纪以来,本学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迅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知识体系日臻完善。
3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一)学科概况:本学科现设有13个研究方向、5大研究领域,以语言、文学为主体,向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跨文化研究等领域拓展。文学研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出现跨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要求;语言学研究已体现出学科前沿性、交叉性的发展态势。
4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二)学科范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现设13个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5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翻译学:涉及比较文学、跨文化交际、文化研究、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语言学、文学、跨文化交际等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各种口笔译现象的理论问题与应用,包括翻译理论、应用翻译、翻译教学、口译研究、翻译史、翻译产品、翻译人才培养等。
6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以跨语言、跨国别、跨学科为导向,以世界各国文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影响与融通为对象,以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之间的互动为中心,揭示文学和文化的多元与融合。研究范围主要涉及中外文学关系、跨国文学比较、文学传播与接受、文学与文化翻译史、形象学和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等。
7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三)学科内涵 1. 研究对象 2.学科理论 3.知识基础 4.研究方法
8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三)学科内涵
3. 知识基础:语言学的知识基础包括外国语言的谱系、语音、音系、文字、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篇章等方面的知识和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史的知识。外国文学的知识基础包括对象国的文学史、理论与批评方法、重要作家作品、重要思潮与流派、对象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等。翻译研究的知识基础包括中外语言知识、对象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翻译基础理论、翻译史、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理论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知识基础包括相关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知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知识基础包括中外经典作家作品、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化批评、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史、国别文学与文化史、跨文化交际等。
9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四)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应掌握系统坚实的外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当前状况、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熟练的外语口笔语能力和较强的汉语写作水平,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以第二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具有毕业后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或有关部门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或对外交流的独立工作能力。
10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四)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应具有较系统的外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特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熟练的外语口笔语能力和较高的汉语写作水平,掌握一定的第二外国语口笔语能力及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毕业后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的较强工作能力。
11
一、外语学概况、内涵与范围 (四)培养目标
学士学位:应较熟练地掌握所学语言,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好地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同时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具备一定的口笔语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外语专业或以外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各类工作。
12
一、外语学科概况、内涵与范围 小结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得到拓展,呈多元发展趋势 外国语言学学学科发展迎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迎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
13
二、学科拓展:从英语专业到英语类专业 (一)外语学科本科专业的拓展
1.教育部(教高2012-9)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
14
(一)外语学科本科专业的拓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学科大类与学位目录一致:12个(保留军事学11)
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 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本目录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
15
(一)外语学科本科专业的拓展 文学类本科专业 05学科门类: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5)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66)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5)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66)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5)
16
(一)外语学科本科专业的拓展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050201(英语) 050261(翻译) 050262(商务英语)
17
(一)外语学科本科专业的拓展 调整前:36个专业;调整后:62个专业 增加了24个外语语种,2个与英语相关的新专业
英语专业发展成为英语类专业
18
(二)中国英语教育发展 我国的正规英语教学发端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伴随“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清廷日益频繁的外交活动而诞生。
其标志位1862年建立的我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创办时仅开设英文馆,招收10名学生。
19
(二)中国英语教育发展 民国时期的高等院校大多设有英国文学系,或在外国文学系下设英文专业,主要培养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人才,专业教育偏重文学,课程多为英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欧洲文学史一类专业知识课,不单独开设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课。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共有5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英语专业 。
20
(二)中国英语教育发展 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全国高校的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点达900多个,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20多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包括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0余个。英语专业在校生也大幅度增加,总数达到40多万。从08年开始,每年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达12万人。 2013年,全国在校外语专业学生总数近70万人。
21
(三)、英语专业教学经历的几个阶段 1949-1979 (1)英语语言文学阶段 1979-2009 (2)英语语言学阶段
(3)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阶段 英语 + 专业方向 (4)英语专业细分阶段 2006年 翻译本科专业 2007年 商务英语专业 ?
22
原因分析 人才需求的变化 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性调整 人才培养趋向多元、应用
23
(四)、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1.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A. 英语专业教学评估中发现的七大问题 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不够扎实
毕业论文指导和质量比较薄弱 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不完善 专业课课程和课时不足 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不严格 图书资料的更新和投入不理想 缺乏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规划
24
(四)、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B. 英语专业四、八级教学测试发现的问题 a 平均通过率非常低。 全国通过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TEM8 40.6% (707所) 38.6%(753 所) 38.1%(777 所) TEM4 44.4% (797 所) 42.2%(830所) 42.4%(846 所)
25
(四)、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成因 师资力量有限 教学管理混乱 学科发展定位和内涵不清楚 不懂外语学科的发展特点 教学质量意识薄弱
26
(四)、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B. 个别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通过率为零, 如
连续5年, 每年有4-5 所参考学校TEM8通过率为零; 连续5年,每年都有学院TEM4通过率为零
27
(四)、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2. 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生师比严重失调 3. 英语专业教材(特别是主干课程教材)滞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导致学生的不满
28
(四)、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4. 专业无特色,人才培养千校一面 5. 教学中一些公认有效的传统做法已不多见 6.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滞后,急需制订新的大纲
29
(四)、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上述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从而加剧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30
(五)新形势下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 通用型人才—人文性 应用性人才---工具性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性 灵活性 自主性
31
(六)从英语到英语类—三份大纲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出版
32
(六)从英语到英语类—三份大纲 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3
(六)从英语到英语类—三份大纲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34
(六)从英语到英语类—三份大纲 课程设置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
35
(六)从英语到英语类—三份大纲 (1)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 (2)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 (3)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36
(六)从英语到英语类—三份大纲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 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出版
37
(六)从英语到英语类—三份大纲 在制定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以下几对关系(1)翻译专业本科人才与传统外语人才培养的关系;(2)翻译专业本科人才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人才培养的关系;(3)翻译专业本科人才与翻译职业资格的关系;(4)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的关系等四对关系,考虑到翻译专业的职业特点 。
38
(六)从英语到英语类—三份大纲 1、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39
2. 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 翻 译 专 业 所 需 知 识 与 技 能 模块 分项指标 双语技能 翻译技能 相关知识 人文素养
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外语听说读写技能、母语写作技能 双语演讲与辩论技能 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 翻译技能 口笔译技能 翻译理论 相关知识 所学语言国家概况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学基本知识 外国文学基本知识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 6. 职业道德与相关职业知识 人文素养 政治思想素养 创新思维 中外文化素养 团队合作精神
40
3 课程设置 翻译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教学要求》要求总学时为 学时,总学分 ;其中专业课总学时数不低于1800学时、总学分不低于100学分(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也不包括第二外语课、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 围绕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分项要求,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分为相应的三大模块: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
41
语言知识与能力:指各种双语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单项训练课程。核心课程有:综合外语,外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
翻译知识与技能:指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核心课程有:翻译概论,外汉笔译,汉外笔译,应用翻译,文学翻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 通识教育:指与翻译专业相关的通识类课程。核心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要,所学外语国家概况,语言学概论,所学外语文学概要,跨文化交际,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公共课也属通识教育类课程,在此未列出。)
42
4 教学原则(六对关系) 语言技能与翻译技能的关系:打好扎实的双语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平衡发展;把握翻译专业的特点,在语言训练中体现翻译基本技能的要求,在翻译技能训练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翻译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 (2)翻译技能与相关知识的关系:在训练翻译技能的同时,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与翻译职业相关的各类知识,做到技能与知识并重。
43
(3)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关系: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4)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关系: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要强调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44
(5)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的重点在于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策略和方法的介绍。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践教学(含专业实习)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
(6)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在发挥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5
五项原则 (1)技能性原则--重在口笔译职业技能的培养;(2)实践性原则—重在口笔译实践能力的培养;(3)技术性原则—重在对信息技术在翻译中应用能力的培养;(4)理论性原则—重在对译者翻译理论基础能力的培养;(5)阶段性原则—重在循序渐进地进行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46
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 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009年: 西安外国语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扬州大学、黑龙江大学 2013:
47
1.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不同学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等)。
48
2. 商务英语人才知识与能力构成 专 业 知 识 与 能 力 模块 分项指标 语言知识与技能 语音、词汇、语法知识 2.听说读写技能
2. 商务英语人才知识与能力构成 专 业 知 识 与 能 力 模块 分项指标 语言知识与技能 语音、词汇、语法知识 2.听说读写技能 3.口笔译技能 4.语言交际技能 5.语言学习策略 商务知识与技能 经济学 2.管理学 3.法学(国际商法) 4.商务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思维能力 2.跨文化适应能力 3.跨文化沟通能力 人文素养 政治思想素养 2.创新思维 3.中外文化素养
49
3. 课程设置要求 4年的专业课总学时最少不低于18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各课程群开课时数的大体比例为:语言能力课程约占50-60%,商务知识课程约占20-30%,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约占10%,人文素养课程约占5-10%,毕业论文(设计)与专业实习15%,不计入总课时。 建议开设12门核心课程(带*号)和若干选修课程。
50
3. 课程设置 课程 课程分类 核心课程 占专业课比例 专 业 课 语言知识与技能 语言知识:语言学*、其他 50-60%
语言技能:(商务)英语:综合英语*、听说*、阅读*、写作*、翻译* 商务知识与技能 商务基础: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 20-30% 其他专业方向课程:金融、营销 其他商务技能课程:贸易实务、电子商务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实践*、其他 5-10% 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通论*、其他 专业实习/实践 不低于15%,不入总课时 毕业论文(设计) 合计 100%
51
4. 选修课程设置 1)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群: 高级商务英语、商务口译、商务经典选读、金融英语、法律英语等。 2) 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群:
工商导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营销、国际金融、电子商务、会计学、统计学、创业与创新等。 3) 跨文化交际课程群: 国际商务谈判、英语演讲、商务沟通、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企业文化、商业伦理等。 4) 人文素养课程群: 欧美文化概论、欧美戏剧鉴赏、中国文化概要(英)等
52
如:经营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税务管理、跨文化管理、社会责任;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5. 商务知识标准 八级 了解与掌握经济学相关的知识, 如: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政策;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 了解与掌握国际企业管理有关的知识, 如:经营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税务管理、跨文化管理、社会责任;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53
如: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WTO规则与实践、国际贸易实务与惯例。
5. 商务知识标准 八级 了解与掌握国际商法有关的知识, 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结构及其特点、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代理法、商事组织法、票据法、工业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国际商事仲裁。 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知识, 如: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WTO规则与实践、国际贸易实务与惯例。 了解与掌握国际金融有关的知识, 如:国际收支、国际储备、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外汇与汇率。
54
6. 教学原则 1)语言能力与商务知识的关系 2)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 3) 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4)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6)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55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任务教学法 (2) 案例教学法 (3) 模拟教学法 (4) 项目教学法 (5) 探究教学法 (6)多媒体教学法
56
8.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专业实习 商务方案设计 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等
60
(七)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 对专业标准的挑战 对教学理念的挑战(语言文学)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研究型)
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挑战(非就业导向)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复合型短缺) 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语言+专业)
61
三、英语类专业的创新发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高教质量30条
(一)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62
三、英语类专业的创新发展 (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 (三)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
63
三、英语类专业的创新发展 (四)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64
三、英语类专业的创新发展 杜玉波: “十八大报告提出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外延发展偏重于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内涵式发展则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高等教育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高等教育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65
三、英语类专业的创新发展 (一)以质量为核心,坚持英语专业内涵发展 (二)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创新为驱动,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四)以实践为抓手,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提升 (五)以发展为统领,提高专业教师能力素养
66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主要职责是接受教育部的委托,开展高校本科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在本科教育领域研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67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本届教指导委的主要任务是“三个着力”。 (一)着力推动教育理念转变,确立科学的 人才培养质量关。
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 最高标准。 强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 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 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
68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二)着力研究制定国家标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三)着力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探索形成科学基础、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69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70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二、发展目标
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特色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惯例,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英语类专业人才。
71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三、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和《教育部关于成立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函[2013]4号)的精神,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将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我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发展的趋势,本着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对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
72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决策咨询和政策指导。把握国内外英语类学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对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重大改革方案、建设工程或重要政策向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73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二)教改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英语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积极组织和开展学科专业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发展战略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指导相关改革实践。 (三)指导高等学校英语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实践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74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1.组织和开展英语类学科专业规范、教学质量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修订工作,并修改或制订英语类专业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 2.指导和支持各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与国内外高等学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科研院所协同培养和跨学科交叉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类人才。 3.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为契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
75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4.组织专业教材编写,并力争入选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对优秀教材进行推广和宣传,鼓励各高校使用高水平的教材。 5.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和教学研讨会,促进相关行业与人才培养工作信息沟通。依托相关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和召开高水平教学与学术研讨会,组织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等,促进英语类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交流和教学成果的推广与运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及水平。
76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四)指导教学评估、质量保障和监督工作。接受教育部委托,开展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评价、项目评审和专项检查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评估体系,开展英语类专业新一轮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五)接受委托或参与英语类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精品开放课程和教学成果等项目的评选和推荐工作,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教学成果项目的建设与培育工作。 (六)承担教育部和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的其他工作。
77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制定英语类专业国家标准 修订英语类专业教学大纲 组织、主办英语类专业教育学术研讨会 组织英语类专业教师发展培训
筹备英语类专业评估 组织英语类专业教材的编写、修订
78
四、新一届英语专业教指委工作 全面协同、多方合作、搭建平台、寻求突破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