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炭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炭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炭疽

2 概念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理剖检特征 脾脏急性肿大,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

3 病原 炭疽杆菌 体内多不形成芽胞,在体外可形成芽胞,芽胞有强大的抵抗力,一般在干燥情况下可存活30~50年

4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 病畜 尸体处理不当时,形成芽胞,污染牧地、环境、土壤、水源可成为永久性疫源地 病畜的皮、骨(骨粉)有时也可成为传染媒介

5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常因采食污染的饲料、饮水而发病,或在污染的牧地放牧时受到感染, 皮肤感染,主要由带炭疽杆菌的吸血昆虫叮咬而感染 经呼吸道吸入带有炭疽芽胞的灰尘而感染

6 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 草食兽(羊、牛、马、鹿等)最敏感

7 症状 潜伏期 一般为1~5天,最长14天。 表现三种类型 最急性 急性 亚急性

8 最急性 外表健康的动物突然倒地,全身战栗、摇摆、昏迷、磨牙、呼吸极度困难,天然孔出血,于数分钟内死亡。

9 急性 体温升高,兴奋不安; 呼吸困难; 黏膜发绀; 尿中带血;

10 亚急性 在颈部、咽部、胸部、腹下、肩胛或乳房等部皮肤、直肠或口腔粘膜等处发生炭疽痈

11 病变 一般不准解剖,只有在有特殊设备情况下解剖

12 主要病变 尸体迅速腐败而膨胀,肛门外突 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血液呈煤焦油样 脾脏极度的肿大 皮下、肌间、浆膜下结缔组织胶样浸润

13

14

15 诊断 病料采集 因可疑炭疽病死畜不能剖检。可切下一块耳朵或病畜的末梢血,必要时取一小块脾脏,放入密封容器中送检

16 防制 预防措施 扑灭措施

17 预防措施 平时不要引入炭疽病畜 常发地区应接种炭疽疫苗

18 扑灭措施 1.发生炭疽后,应迅速查明疫情,立即报告上级,并通知友邻单位,确诊后,划定疫区,实行隔离封锁 2.对疫区的家畜作临诊检查,测温,分为病畜、可疑病畜和假定健康畜,对前两者立即隔离治疗,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19 3.对假定健康畜和受威胁区的家畜,立即进行紧急接种
4.尸体不能解剖,应焚烧或化制或深埋在2米以下。

20 5.住过病畜的畜舍,畜栏、用具及地面,应彻底消毒(20%漂白粉),病畜躺过的地面,应把表土除去15~20cm,除去的土应与漂白粉混合后深埋,耐烧的用火焰消毒,污染的饲料、粪便应焚烧,清除前,应先喷洒消毒药

21 6.疫区内禁止动物移动,禁止食用奶、肉,不准输出畜产品及饲料
7.最后一头病畜死亡或痊愈后,再过15天,到疫苗接种反应结束后,并进行一次终末消毒,方可解除封锁

22 治疗 应在严格隔离下进行,使用于发病初期 特异疗法: 抗炭疽血清(过12小时再注射一次)。最好用同种动物的血清 抗菌素:青霉素(选用大剂量) 可用磺胺注射液与青霉素共用,亦可口服

23 要点 炭疽的病变特征 炭疽的诊断 炭疽的扑灭措施


Download ppt "炭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