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巴尔扎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巴尔扎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巴尔扎克

2 现实主义的第一代宗师----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毛;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狮者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西西弗斯的形象。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5分册,第187页,李宗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 贝尔尼夫人 韩斯卡夫人

4

5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名。由于他“对现实关系有深刻的理解”(马克思语),所以他的作品总集《人间喜剧》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成为值得我们一读的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形象历史。

6 一、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 巴尔扎克出生后,又经历了拿破仑帝政时期,“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七月王朝”时期,最后终于“第二共和国”时期。
巴尔扎克生活在充满重大历史事件的时代。在他生前10年,即1789年,法国爆发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巴尔扎克出生后,又经历了拿破仑帝政时期,“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七月王朝”时期,最后终于“第二共和国”时期。 由此可见,在巴尔扎克生活的短短数10年间,正是法国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政权形式一再更迭,阶级斗争尖锐复杂,这就为巴尔扎克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7 二、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世界观 奥瑙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出生于法国西部卢瓦尔河畔的图尔城,他的父亲巴尔沙·弗兰苏原是一个农民,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成为富裕的金融资本家,还参予政治活动,成为巴黎市的参议员,王家议会秘书。他的祖父是个普通农民,属第3等级。由于父亲成为杜尔城的豪富,并当上了政府官吏,于是就把自己的姓氏添上了贵族意味的发音,由巴尔沙,改成了巴尔扎克,以显得贵族气。以后,当作家巴尔扎克在30岁时,竟公开宣称自己是贵族的后代,并在姓氏之前加了一个贵族的标志“德”。

8 父亲的仰慕贵族,追求虚荣和母亲的贪图钱财,对巴尔扎克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影响是很大的。
巴尔扎克的母亲出身于一个原是小铁器商店老板,后来成为金融资本家的家里。她是一个非常贪图钱财的庸俗妇女,她完全出于钱财的考虑才和50多岁的巴尔沙结婚,她认为教养儿女就是要教给他们懂得花钱就是罪恶,而挣钱却是所有美德中最值得称道的。 父亲的仰慕贵族,追求虚荣和母亲的贪图钱财,对巴尔扎克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影响是很大的。

9 1.痛苦的童少年时代 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巴尔扎克在教会办的寄宿学校读书,1814年他随家迁居巴黎,1816年遵父命进了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又在一家诉讼代理人事务所中实习。以顺从他父母要他一面读书,一面挣钱的要求。但是,当法律家的前程并没有把他引诱过去,他的兴趣和愿望是从事文学创作。巴黎的生活扩大了他的视野,使他初步看到了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10 2.10年闯荡和积累 1819巴尔扎克在法律学校毕业后,费了很大的气力,克服父母的反对,拒绝了家庭要他作律师的要求,一个人住在巴黎的一个小阁楼上,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20年1月,巴尔扎克写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题材的)悲剧《克伦威尔》,但并不成功,即使是在宽容的家族面前,这个剧本也被认为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家里断绝了他的生活费,以迫使他放弃创作生涯。但巴尔扎克坚持住了。

11 以后的几年里,他用各种笔名,有时与别人合作,写了许多内容粗俗的“作品”,转向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供资产阶级有闲读者消遣。不到4年光景,写了40部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没有什么社会的和文学的价值,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愿在这些作品上暑真名。虽然也获得一些名利,但距他愿望很远。

12 为了更快地发财致富,从1825年起,他试着进行很多投机活动,从事商业和企业经营事业,如出版古典文学名著,印作家全集,开印刷厂、书局,开银矿、贩卖枕木等。但这些投机活动不仅使他未能大发横财,反而债台高筑,负上了一辈子也无法还清的巨债。以后,他又转到文学事业上来。在巴黎的奔波和冲撞中,他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领略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万能和万恶的力量,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己主义的关系。这些,为他成功地创作《人间喜剧》奠定了生活基础。

13 3.奋笔疾书20年 1829年,巴尔扎克出版了第一部用本名签署的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的历史小说《朱安党人》,这是他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描写1800年在法国西北不列颠省发生的保皇党叛乱。由于从写缺乏社会意义的肤浅的神怪小说,过渡到写属于自己时代社会生活范畴的重大事件,《朱安党人》成为巴尔扎克走向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标志。

14 30—40年代是巴尔扎克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从1830年到1848年的十几年间,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旺盛时期。他致力于创作反映法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完整时期、并概括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即后来题名为《人间喜剧》的一套作品。他写了大量的作品,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农民》等等。

15 他长年累月勤奋地从事写作。生活在资本主义那个金钱社会中,他不可能摆脱金钱的压力。他曾这样描述债主逼他还债:“我差一点失去面包、蜡烛、纸张。执行吏迫害我象迫害一只兔子,甚至比对兔子还厉害。”这使他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冷酷有很深的体会。在“七月王朝”的统治下,巴尔扎克对驾凌于社会之上的金融资产阶级十分不满,在全部作品中都把它作为无情揭露的对象。

16 作家的家庭生活也是很不如意。1833年起,他开始与一位波兰女地主爱卫琳娜·韩斯迦通信。巴尔扎克被这位女地主迷住了,把这个“漂亮的外国女人”理想化,作家把她幻想为那种理想的伴侣和洋溢着灵感的天使。

17

18 巴尔扎克曾3次赴俄国游历。1850年3月,当巴尔扎克最后一次赴俄时,他与韩斯迦夫人结了婚。婚礼在一个叫伯尔季切夫的小城内举行。同年5月,作家返回巴黎,这时病情已十分严重,经过3个月以后,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与世长辞了。

19 8月21日,法国的伟大作家雨果、大仲马等人为巴尔扎克送葬。作家雨果曾在他的葬仪上发表了一篇卓越的演说,其中揭示出了巴尔扎克对其当代人士所具的伟大意义,雨果说:“ 巴尔扎克先生是最伟大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的全部作品构成了一部生动、光辉而又深刻的书,我们这个可怕的、惊心动魄而同时又是真实的时代,就在书中生活着、前进着、行动者。。。。。。”

20 “他自己还没有了解,但不管他的想法如何也不论他是否愿意,这个巨大而卓越
的作品的创造者,乃是最彻底的革命作 家。” 在人山人海中,巴尔扎克被安葬在拉舍兹神甫公墓。

21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是复杂矛盾的,但就其主要倾向来看,基本上还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但他具有相当多的封建残余思想,在政治上是封建王朝的正统派。然而,他毕竟还是站到了中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与大金融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格格不入,因而,大金融资产阶级成为他创作中猛烈攻击的对象。

22 巴尔扎克在运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写作的时候,对许多敌人进行了斗争。资产阶级御用文人和那些“纯艺术论”的鼓吹者,因为他大胆地描写社会的矛盾,都不肯原谅他,攻击他没有道德。巴尔扎克面向虚伪的卑鄙的敌人,毫不退缩,他用论文、评论、序言,甚至在小说里借人物的语言,来回报批评家的攻击。

23 同那些资产阶级御用文人和“纯艺术论”的鼓吹者相反,巴尔扎克认为,艺术家的任务在于理解他的时代,理解他的同代人,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他在1842年所写的《人间喜剧》的序言中,详细地发挥了这些思想。巴尔扎克还认为,既然他们处的资本主义法国是如此丑恶,那么,他在对社会生活进行描写的时候,就不得不采取揭露批判的态度。

24 但是,上边谈过,巴尔扎克政治上却 是一个正统派党人,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可以出于不同的思想立场。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一个正统派的批判,他希望以强有力的王权和宗教来压制他所痛恨的资产阶级的人欲横流。巴尔扎克是倾向于贵族阶级的中小资产阶级的保守派。尽管他和贵族君主集团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

25 巴尔扎克之所以成为正统派,是同“七月革命”之后他的政治思想有关的。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法国启蒙主义者的理想,资产阶级统治取代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统治。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日益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事实表明,“七月王朝”的股东是资产阶级吸血鬼,金融资本家,高利贷商人,而启蒙主义者所幻想的“理性的王国”,实践的结果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冷酷盘剥的统治而已。

26 资本主义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给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巴尔扎克虽然看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却又害怕正在起来革命的无产阶级。他没有找到斗争的正确途径。结果为了寻找出路,寻找一个在他看来足以与大资产阶级的专横相抗衡的社会支点,他竟依附了保王党阵营,把希望寄托于王权和宗教。后来他对保王党的纲领虽然也感到失望,但政治偏见使他终看不到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道路。

27 巴尔扎克的政治观点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只要他对当时的现实生活采取批判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作了比较彻底的揭露,那么,他的作品便成为“说明资产阶级的发展和瓦解过程的文献”(高尔基)。反之,一旦他试图用艺术的方法来替自己虚妄的反动观点辩护的时候,艺术家的巴尔扎克就是显得软弱无力了。

28 对于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作了如下的论断:
“是的,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不断的挽歌;他的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讽刺却是最尖刻不过的,他的讽弄却是最毒辣不过的。他以毫不掩饰的赞赏去述说的仅有的一些人物,正是他的政治的死敌,圣玛利修道院的共和主义的英雄们,那时候(1830——1836年)这些人的确是人民群众的代表。

29 巴尔扎克于是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出了他所心爱的贵族的必然没落而描写了他们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他看出了在当时找得着的将来的真正人物,——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巴尔扎克老人最伟大的特点之一。”

30 巴尔扎克处在那动荡的时代,剧烈的阶级斗争使他看出了他所心爱的贵族的必然没落,同时也看出了将来的真正的人物;但是,他害怕革命,他不能看到比资产阶级社会更远的地方,所以,他把社会前途寄托在幻想的宗教和王权上面。这种思想上的矛盾,也反映在他的作品里。这就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矛盾和局限。这种情况,往往是旧时代的艺术家所难免的不幸悲剧。

31 三、《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在1820年就开始写作。他毕生致力于一件巨大的工作,就是要完成一部描写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历史的多卷小说,他把他于1829年以后创作的小说都包括在这个计划里。他按计划把这些现实主义小说一本本写出来。远在1833年,在写作《乡村医生》的时候,巴尔扎克便想到要把他塑造的人物在他所写的各部小说里互相穿插,这样便把它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画面。

32 1837年,他第一次编集了他的创作,用“社会研究”的名字出版。1841年,他受了14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的启示,才决定采用《人间喜剧》这个名字。原计划写144部作品,描写2千多个人物,去世时共完成97部。

33 《人间喜剧》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受了意大利诗人但丁(1261——1321)长诗《神曲》(直译为“神的喜剧”,或“神圣的喜剧”)的启发。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喜剧”含义与后来的不同,它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尖锐的政治批评和讽刺。他把资产阶级社会当做一个大舞台,把资产阶级的生活比作一部丑态百出的“喜剧”,准备通过他的小说,全面而深入地反映这个复杂万状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

34 正如作者在1842年8月发表的《人间喜剧前言》中所宣布的:“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写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

35 他十分强调文学的历史综合性,他批评他所敬重的司各特“没有想到把他的作品联贯起来,调整为一整部完整的历史,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写一个时代。”他自己的作品就是实践这个理论的,仿佛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

36 《人间喜剧》是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的衰亡史,又是一部资产阶级罪恶的发迹史,二者是有机地连在一起,构成了法国社会的生动画面。它是一大部巴黎和外省生活的讽刺的喜剧,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错误的喜剧,它对法国社会作了“人间地狱”地揭露,成为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的形象化历史。巴尔扎克把他的《人间喜剧》共分为3个部分,即“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37 (1)私人生活场景:如《剥削者》、《弃妇》、《夏倍上校》、《高老头》、《禁治产》、《无神论者做弥撒》等。
“风俗研究”是《人间喜剧》中最重要、作品最多的一部分,它又分为6个场景: (1)私人生活场景:如《剥削者》、《弃妇》、《夏倍上校》、《高老头》、《禁治产》、《无神论者做弥撒》等。 (2)外省生活场景:如《欧也妮·葛朗台》、《幻灭》3部曲中的第一部《两诗人》和第三部《发明家的苦恼》等。 (3)巴黎生活场景:如《贝姨》、《邦斯舅舅》、《凯撒·皮罗图》、《一个小官吏》、《纽沁根银行》、《13人党的故事》、《实业家》等。

38 (4)军事生活场景:如《朱安党人》(最早写的一部长篇)、《沙漠里的爱情》等。
(5)政治生活场景:如《丑恶勾当》、《恐怖时代的一个故事》、《现代历史内幕》、《马尔卡斯》等。 (6)乡村生活场景:如《农民》、《乡村医生》、《乡村教士》。(《农民》是最后一部,写了8年时间) 作者说,这6个场景,“构成了这个社会的通史”。

39 分析研究意在从人类的自然法则出发,来分析社会的不合理状态。作品完成的不多,主要有《夫妇生活的苦处》、《结婚生理学》等。
哲学研究是探求道德腐化的根源,作品有《驴皮记》、《绝对的探求》、《未被尝识的杰作》、《受人诅咒的儿子》、《刽子手》、《新兵》、《海滨的悲剧》、《红色旅社》等。 分析研究意在从人类的自然法则出发,来分析社会的不合理状态。作品完成的不多,主要有《夫妇生活的苦处》、《结婚生理学》等。

40 恩格斯对《人间喜剧》有十分精辟、深刻、全面的论述。他指出:“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把上升的资本主义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41 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他描写了贵妇人(她们对丈夫的不忠只不过是维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这和她们在婚姻上听人摆布的方式是完全相适应的),怎样让位给专为金钱或衣着而不忠于丈夫的资产阶级妇女。

42 在这幅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给哈克奈斯的信)

43 《人间喜剧》作为一部社会风俗史,它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没落和资产阶级上升的历史,特别是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金关系”,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所具的毁灭性的和逼人腐化堕落的魔力,就是《人间喜剧》的中心主题。小说中的真正主角是谁呢?是没有姓名、没有性别的“英雄”——一资产阶级社会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权力——金钱。正是“金钱权力”这个角色成为这部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的推动力,决定了人物的关系和命运。

4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宣言》指出,资本主义“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把家庭、爱情、人格、友谊、道德等都放在现金交易的秤盘上做买卖”,并反复强调“金钱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唯一横杠。”《人间喜剧》可以说是这些科学论断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45 《人间喜剧》是贵族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作者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描写了贵族的必然灭亡。如《朱安党人》、《高老头》、《弃妇》、《贝姨》、《禁治产》、《复倍上校》、《幻灭》和《农民》等。在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巴尔扎克心爱的贵族们的结局,不是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向资产阶级投降。前者如鲍赛昂子爵夫人,德埃斯巴侯爵(《禁治产》),后者如拉斯蒂涅和阿特丽纳(《贝姨》中于洛男爵夫人)等。

46 鲍赛昂子爵夫人是作者用最大的同情加以诗化了的贵族妇女的正面典型,可是,她3年来热恋的情夫阿瞿达侯爵,却为了20万法郎的陪嫁,自愿降低身份,做一个暴发户的女婿从而抛弃了她。作者无限同情鲍赛昂子爵夫人,他用饱蘸怜惜的眼泪的笔触,描写了她的“出走”,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后来在《弃妇》中,她又再一次被抛弃。鲍赛昂夫人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贵族的失败。

47 德埃斯巴侯爵是巴尔扎克笔下堪称“模范贵族”的典型,作者怀着极大的敬意,以全部的热情,用最美好的言词,赞美、颂扬这位屈指可数的真正保持了贵族风度的侯爵,作者对这位贵族的美化,已经超出了艺术的真实,反映了作者政治偏见对艺术创作的损害,即使如此,巴尔扎克也还是描绘了这位贵族不合时宜,被关进疯人院的“悲惨”下场。

48 《人间喜剧》暴露了资产阶级金钱道德的丑恶和它对社会的腐蚀作用。人们为了金钱,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做父亲的,不让女儿享有财产和出嫁的权利,白白葬送女儿的青春。做女儿的,挤柠檬叶一样挤干了父亲最后一文钱,让父亲呼天唤地地病死在公寓的阁楼上,连看都不看他。当妻子的,为了占有丈夫的财产,宣布他是白痴,要求执管他的产业;有的为了和另一个男人过一辈子,霸占了前夫的全部财产还不罢休,硬要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49 当邻居的,为了几千个法郎,可以把一个人送进监狱。当亲戚的,嫉妒对方的财富,设计出种种阴谋,弄得对方倾家荡产。在那个世界里,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表示爱情,那并不是因为在内心里感到对方可爱,而是看上别人背后金光闪闪的黄金。

50 《夏倍上校》中的律师但维尔说:“哼,我执行业务的期间,什么事都见过了!我亲眼看到一位父亲给了两个女儿四万法郎进款,结果自己死在一个阁楼上,不名一文,那些女儿理也没理他!我也看到烧毁遗嘱,看到做母亲的剥削女儿,做丈夫的偷盗妻子,做老婆的利用丈夫对她的爱情来杀死丈夫,使他发疯或变成白痴,为了要跟情人消消停停地过一辈子。

51 我也看到一些女人有心教儿子吃、喝、嫖、赌,促短其寿命,好让她的私生子多得一份家私。我看到的简直说不尽,因为我看到很多为法律治不了的事。总而言之,凡是小说家自以为凭空造出来的丑史,和事实相比之下真是差得太远了。”

52 马克思曾这样描述七月王朝时代:“在一切地方,上至宫廷,下至低级的咖啡馆,到处都是一样卖淫,一样无耻欺诈,一样贪图不靠生产而靠巧骗他人财产来发财致富。正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上层,不健康的和不道德的欲望以毫无节制的,甚至每一步都和资产阶级法律抵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种形式下,投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寻求满足,于是享乐变成淫荡,金钱、污秽和鲜血就汇为一流了。”

53 社会道德风气的腐败,使许多本来还比较纯洁的青年也走上了邪路。《驴皮记》中的拉发埃尔,《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幻灭》中的吕西安,这些外省青年,踏进巴黎的上流社会,看到金钱的力量,看到占有金钱是成功的捷径,都变了质,成为道德败坏的人。而越是坏透顶的则越是爬得高,稍有犹豫的便归于幻灭:吕西安因为不够狠毒,死在狱中,拉斯蒂涅,则当上部长,成为鲜廉寡耻的流氓政客。

54 四、长篇小说《高老头》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主要的作品这一,无论就它批判的深刻性与艺术技巧的成就来看,还是就它所反映的作者世界观的矛盾和局限性来看,都很有代表性;同时,由于它写作的时间较早,《人间喜剧》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纽沁根、拉斯蒂涅、优脱冷、皮史训等,都在这部小说中第一次登场,初露头角,在整个《人间喜剧》的计划中,它占有一个重要地位,堪称《人间喜剧》的序幕。

55 (一)小说的主题思想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它以1819年底至1820年初巴黎上层社会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普通的资产阶级,巴黎人,巴尔扎克同代人的日常的,同时又充满惊涛骇浪和激情的生活。小说由两个紧密结合的故事组成,一个是《人间喜剧》中初出茅庐的“演员”拉斯蒂涅之登入生活舞台,另一个是一位年迈的商人高里奥老头之退出生活舞台。小说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出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一幅缩影。

56 高里奥老头是个面粉商人,大革命时期靠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发了财。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阿娜斯大齐嫁给了贵族雷斯多伯爵,小女儿但斐纳嫁给银行家纽沁根。高老头十分疼爱两个女儿,把大部分财产都给了她们,自己只留下一点生活费用。住在伏盖公寓里。两个女儿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常常来榨取父亲最后一点养老费。等到高老头把钱贴光,女儿、女婿都不愿再接待他。他最后一无所有,死在公寓顶楼上一个冷屋子里。下葬时,女儿、女婿一个不在,只有同公寓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和皮安训照料。

57 拉斯蒂涅出生于外省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到巴黎来本是想刻苦读书,但不久就经不起上流社会的引诱,抛弃了最初的念头,去向远房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求助,经她的帮助,开始进入巴黎上流社会。在鲍赛昂夫人和伏盖公寓的另一房客逃犯伏脱冷的“开导”下,拉斯蒂涅逐渐走上了不顾一切往上爬的道路。

58 第一个故事显然是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包括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冷酷的金钱关系。第二个故事则是反映资产阶级的金钱道德对社会的腐蚀作用。这两个故事不仅在情节发展的线索上互相交叉,在内容上也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整个长篇的主题思想很清楚,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社会金钱关系的揭露和谴责。

59 (一)人物形象 1.高老头: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在这个作品中着力刻划的最主要人物。这是一个极其平庸的资产者,具有资产阶级的典型性,在大饥荒年代中靠了投机的买卖手腕发了迹。作者是把他放在发展变化中来描写的。他原是一个普通的面条商,以后在面粉投机上立致巨富。

60 当他69岁的时候,即1813年,结束了买卖,住在伏盖太太的公寓来了。那时他身子结实,举止阔绰,伏盖太太这位寡妇房东甚至想打主意和他结婚,因为他的那份不大不小的财产使伏盖太太倾心不已。但高里奥的财产,由于供给女儿的穷奢极侈的花费,一年比一年败落下去。

61 第3年年终时,他搬上了第4层楼,开始月付45法郎的房膳费。随着高里奥老头的财产状况的变化,他周围的人也一步步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原先因他的富有而对他毕恭毕敬,现在他却成了人们恶毒嘲笑的对象。-

62 高老头是古老的宗法贵族社会转变到金融资产阶级社会这一转变时期的产物。就经济状况说,他是资产阶级暴发户,就道德观念说,他又有浓厚的封建宗法社会的家族观念。他爱钱,但更爱女儿。他的超乎异常的“父爱”的片面发展,变成了使他这位不幸的父亲丧命的痴情。

63 她的两个女儿总是来要钱,而他总是有求必应,最后甚至连留给自己的养老费全都支付给她们。此后,当他从女儿处知道因为他财产已无多少,女婿女儿都不愿接待他时,高里奥老头便不再公开登上他们的客厅,而是象乞丐一样,从角门偷偷地进去,在楼梯底或在厨房里瞧瞧女儿。当他的女儿急需几千法郎偿付一件跳舞用的金钱织绣的衣衫时,他把他最后的一点残留的必需费用,也抵押了出去。

64 高里奥的两个女儿因奢侈豪华,比排场,争阔气,都陷在手头十分拮据的窘境中,大女儿当掉了丈夫家祖传的钻石,二女儿不得不参与丈夫的黑暗投机买卖,自己的嫁妆又被丈夫一口吞尽。两个人一陷入窘境后,便飞快地跑到父亲这里来,“不使人有半点喘息的时间,象连珠炮似的轰进他父亲的心腔,”老人在绝望中还在幻想一个替她们搞钱的愚蠢计划。

65 高里奥陷入绝境,他的病和死几个场面,最深刻的揭露了资产阶级的金钱关系。他渴望瞧见自己的女儿,最后一次拥抱她们,她们却迟迟不来,都上跳舞会上去了,因而,是不可能“来替她们父亲送终的。”高里奥在嚎叫和诅咒中夹杂着对女儿凄惋的呼号。他懂得他已被遗弃,他是世界上不幸的人。

66 似乎临死前神志更加清醒,他已明白他之所以不幸的原因是女儿已不需要他,因为他已经没有钱了。他喊道:“钱可以买到一切,也可以买到女儿,啊!我的钱到哪儿去了?”高老头下葬时,两个女儿,女婿都没有来送他。“柠檬干了,那些女儿就把空壳扔到街上完事。”这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化成了单纯的金钱关系。”

67 高老头的“父爱”并不是实际生活的艺术反映,而是作者的臆想和夸张。作为一个被女儿抛弃的父亲,高老头的遭遇是典型的。但作为一个不管女儿如何使他伤心,如何难堪,对他如何不公平,却仍然照样爱着女儿的父亲,高老头的形象又是不真实的。高老头形象的复杂性决定于巴尔扎克世界观的复杂性。是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表现。

68 2.拉斯提涅 拉斯提涅是19世纪初叶法国资产阶级野心家的一个典型。他是个名利熏心,善于钻营,野心勃勃的青年,20多岁,他的家庭是个破落的旧日贵族(男爵)。他从安古兰未来到巴黎进大学,目的是想“出人头地”。

69 他想利用种种机会爬上上流社会,不惜卑躬屈节,交纳权贵。后来凭两个贵妇人鲍赛昂子爵夫人和纽沁根太太的援引混入上层社会,成为一个花花公子,从而飞黄腾达起来。

70 拉斯提涅走上社会,在巴黎所受的资产阶级“教育”,是通过上了“三课”而完成的。
他的远亲,表姐鲍赛昂夫人给他上了第一课。她告诉他说:“拉斯提涅先生,你得以牙还牙的去对付这个社会……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这就使他“看到了社会的本相:法律跟道德,对有钱的人全无效力,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他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则是“有产便是德。”

71 接着,逃犯伏脱冷给他上了“社会教育”的第二课。伏脱冷和拉斯提涅同住在伏盖公寓。一开头,伏脱冷就给拉斯提涅很深刻的印象,拉斯提涅的一举一动,片言只语,都逃不出伏脱冷的眼睛。甚至拉斯提涅心里的秘密,也似乎被伏脱冷看破。伏脱冷怂恿拉斯提涅追求维多莉,答应借故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使维多莉承继她父亲的百万家财,但以事后拉斯提涅给他20万法郎作为条件。

72 伏脱冷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拉斯提涅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真相,指出他家境的贫寒与他的野心如何不相称:“咱们肚子饿得象狼,牙齿又尖又快,怎么样才能搞到大鱼大肉?”资产阶级的巴黎象是一座森林,人们都“到社会上打猎过活;您是一个追求百万家财的猎人。”

73 他告诉他:“你知道巴黎的人怎样打出路来的?……在这个人堆里,不象炮弹一般轰进去,就得象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要搅大钱,就该大阔斧的干,……要作乐,就不能怕脏手,只消你事后洗干净:……所谓的道德,就是这一点。”伏脱冷告诉他,资本主义的巴黎象玻璃瓶里的许多蜘蛛,人们在互相吞食。这一番话,使拉斯提涅听得目瞪口呆。虽然他拒绝了伏脱冷的建议,但他并非不同意伏脱冷对于社会的看法。不过他要自辟途径,不愿意听命于伏脱冷罢了。

74 高老头之死,使拉斯提涅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高老头一生为他的两个女儿花尽了自己的心血,花尽了自己的金钱,但是当他在一家肮脏公寓的顶楼上无依无靠,奄奄一息的时候,虽然拉斯提涅向他们再三敦请,两个女儿没有一个来看他,这真是钱尽情绝。拉斯提涅看见了资产阶级社会家庭的金钱关系。“他的聪明机智使他识透了但斐纳的心,觉得她们参加跳舞会,即使踩着父亲的尸体走过去也在所不惜。”

75 在埋葬了高老头之后,他同他有过某种犹豫,某种不安,某种“良心”责备的青年时代告了别,站在公墓的高处,望着巴黎的上层区域,挑战地说:“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他为了要在资产阶级巴黎占一席地位,就象豺狼那样,随时准备扑上去,咬住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斗争中的对手的喉咙;他将既象炮弹般轰进去,又象一场瘟疫般钻进去,千方百计,不择手段。

76 拉斯提涅向上爬的过程,特别是拉斯提涅青年人的感情与资产阶级社会卑污恶浊的影响作斗争的那些描写,波澜起伏,刻划入微,“表现了人生两个阶段的生活,行将告终的青春时期的最后发展和即将开始的成年时期的最初的谋算。”(《哲学研究》导言),令人对当时社会的贻害青年,生无穷的憎恨。

77 3.伏脱冷 伏脱冷也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是个黑社会头目,苦役监逃犯,因受官方法律制裁而同资产阶级对抗。这是反动的失意者对反动的既得利益者的对抗。

78 伏脱冷是一个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混的经验很多的寡廉鲜耻的人物,其特点是认为一切都司空见惯,无须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他毫不遮掩,敢于道出资产阶级的秘密。这就使他在作品中仿佛成了作者手里的一条特殊的鞭子,用以鞭挞资产阶级。伏脱冷对拉斯提涅说的话,是从他自己的特定角度出发的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揭露。

79 他企图从拉斯提涅身上捞取20万法郎,好去做贩运黑人的生意。他说:“有了这笔黑资本,10年之内我可以挣得3、4百万。要是我成功了,没有人会问我:您是谁?我将是4百万先生,合众国公民。……我向您提议的和要求的,你一概不必诧怪!巴黎60件美满的婚姻中,总有47件暗里都有这一类的交易。”伏脱冷在《人间喜剧》的其他作品中还一再出现过,身份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攫取金钱权力。

80 如果伏脱冷成功,他会象葛朗台、纽沁根那样,同样受到资产阶级中人们的膜拜。他同受官方法律保护的资产者一样,都是掠夺者,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巴尔扎克是以昔日杀人的匪徒,当时已经作了巴黎警察厅保安科长的魏道克为原型,来塑造伏脱冷这个形象的,作者在自己的书信中提到过这一点。这就使这个形象具有更强烈的揭露力量。

81 (三)艺术特点 巴尔扎克塑造了数以千计的人物。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人间喜剧》里进进出出,他们有不同的声音笑貌,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透过他们,我们看到了从外省剥削鬼的古老坚固的住宅,到巴黎贵妇富丽堂皇的沙龙的整个法国上层社会。它的中心是巴黎。

82 衰败的贵族,得势的资产阶级,为野心所驱使蜂拥而至的外省青年,嫉妒豪华生活的庸俗的小市民,落魄失意的艺术家,一一万头攒动。他们在那里一个劲地追求金钱,猎取名利,寻欢作乐,明争暗斗,有的惨败,有的飞升,仿佛一个乱哄哄,闹嚷嚷的大赌场。

83 1.严整的情节结构。这是是巴尔扎克塑造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巴尔扎克是怎样刻划他们的呢?在这方面,《高老头》也不失为《人间喜剧》的代表作,它很能反映巴尔扎克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1.严整的情节结构。这是是巴尔扎克塑造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84 《高老头》没有象《红与黑》那样,采用情节单线发展的方式,而是安排了交叉着的两条线索。高老头的悲剧是情节的主体,但有关高老头的秘密却是通过拉斯提涅的活动一步步显露出来的。正因为这样,拉斯提涅的性格发展就和高老头的悲剧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两条线索不仅在故事的展开上互相交织,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深化,浑然一体。这种结构方式,就高老头和拉斯提涅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是存之则相彰,去之则两伤。

85 2.和心理紧密结合的肖像描写。 巴尔扎克长于肖像描写,他总是细致、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外貌,使人们读了产生亲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仿佛可以触摸到他们。他不只是紧紧把握住并再现人物的外在特征,而且能出色地把它和人物心理的深刻暴露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既可看到人物外形的变化,更能够从中窥看到内心的变化。

86 3.重视细节的真实性。 巴尔扎克很重视细节的真实性。他认为:“当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在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的确,一般说来,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都能给人高度的真实感。

87 4.善于从人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中去描写人物。
在巴尔扎克笔下,一般说来,不仅人物是典型的,环绕他们,促使人物行动的环境也是典型的。而那些典型人物正是那种典型环境所必然产生的。所谓环境,城市、住宅之类包括在内,但主要是阶级关系。《高老头》的故事发生在伏盖公寓,巴尔扎克首先精细地画出了它颓败、粗俗的外貌:它令人“无端端的不快活”,“毫无诗意”。

88 接着详细描写了因为各种原因汇集到这里来的住客。对他们的特点,他们过去怎样,现在又怎样,都有交代。在这个处于社会中比较低层的环境里,既可以看到古老法国生活的残余,更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是怎样无孔不入地渗透了社会生活。

89 5.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这是巴尔扎克的另一艺术特点。例如,伏脱冷说起话来毫无掩饰,锋利冷酷。皮安训爱用医生的术语。伏盖太太则离不了家事烹调的话,一开口就是一股庸俗气。巴尔扎克曾说:艺术形象“在内心中和外貌上都要真实,不仅在服饰上真实,也在语言上真实。”“真实”,在这里含有个性化的意思。他是认真地实践自己的见解的。


Download ppt "第三节 巴尔扎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