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名傳說故事 之張姐姐說故事時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名傳說故事 之張姐姐說故事時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名傳說故事 之張姐姐說故事時間

2 斗六 (雲林) 關於「斗六」此一地名之由來,除由平埔族語的近音字(Tawrag)譯為漢字而來之外,民間另有一傳說:據說當諸羅尚未擇定縣衙所在地之時,當時的斗六與諸羅二地之居民互不相讓,皆十分積極欲爭取縣衙之設置,使得官府甚為苦惱,於是便命令二地居民分別帶來一斗的土壤秤秤看二地之土壤孰輕孰重,較重者便可成為縣衙所在地。因當時諸羅地方的居民,認為為了促進諸羅地方之繁榮發展,絕對必須要爭取到此次設置縣衙之機會,於是他們便在一斗之土壤中摻進了鹽巴,果然重量大大增加,而使得諸羅地方一斗土壤竟與斗六地方一斗六的土壤重量相同,於是諸羅勝出,成功地爭取到設置諸羅縣衙之機會,落選的那方,為記取這次的事件與教訓,於是將當地地名改為「斗六」。

3 太保(嘉義) 嘉義人氏王得祿於清初林爽文反清戰爭中,因招募當地壯丁一千餘人,積極協助清政府平亂有功而官封千總。之後又協助平定蔡牽抗清之役,得以官封浙江提督。清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返台,清廷加封王得祿為「伯爵太子太保」,為清代台灣人官銜最高之一人。同時王得祿之故鄉「溝尾村」亦得以改名為「太保村」。此地昔日原本屬於「嘉義西堡」(即古時之諸羅山堡,後來嘉義堡的一部份,於清道光年間又再分為東西二堡);今日太保市內的「水虞厝」、「過溝」二庄,乃於清乾隆初年由移民葉五祥等人拓成,同年又由洪集等人拓成新埤,翌年再由朝瑞拓成太保一帶區域。

4 阿里山 (嘉義)   關於「阿里山」此一地名之由來,民間則流傳著一則見義勇為的古老傳說:相傳在數百年之前,「阿里山」原本是一座樹木稀少之禿山,山的北方住著一位靠狩獵為生的年輕男子,名字就叫做「阿里」。某一天,當獵人阿里一如往常上山打獵之時,突然看見一隻異常凶猛的老虎,正追趕著一對採花的少女,她倆驚嚇得臉色蒼白,兩腳乏力地倒臥在大樹之下,眼看著就要被老虎吞吃入肚了,此時的阿里也不知從哪兒來的力氣與勇氣,盡力拉滿了弓,使盡力氣一箭射去,居然射中了老虎的一隻眼睛,感到劇痛的老虎頓時鮮血直流,匆忙狼狽地逃走了,這時候兩位驚魂未定的少女才發抖著從地上爬起身來,卻不知從哪兒又鑽出來一個拿著柺杖的老人,一手挾住一個少女,拼命地將她們往山坡上拉去,阿里以為老人也是個惡徒壞蛋,也要對那兩個少女不利,於是就趕緊追上前去奪下了老人的柺杖,並且狠狠地往老人身上打個不停,老人被阿里打得痛得哇哇大叫,不得不將手裡的少女放開,「咻!」的一聲馬上就不見了人影,這時候兩個少女才哭喪著臉對阿里說明:其實是她們兩個偷偷地跑到山裡來玩耍,天神派老人來捉她們,現在她們犯下了滔天大罪,天神勢必會大發雷霆,將會放火燒山燒光這一帶的生靈。阿里聽完了兩個少女的說明之後,心裡十分難過,於是便獨自跑上山頂,把天神降下的雷火引開,可憐的阿里於是當然被天雷劈得粉身碎骨。之後不知過了多久時日,阿里的血肉竟然長成了草木,為表示為阿里的紀念,從此這座山便被稱作「阿里山」,這勇敢的悲壯故事也就在民間流傳了下來。

5 學甲(台南) 《台灣府志》中有記載:「鹽水之西,學甲社。」可知「學甲」此一地名乃是源自於此地方的平埔族一小社之社名。起初於清康熙三十二年(西元一六九三年)時,有福佬移民張茂自為墾首,開始計畫開拓此附近地區,後來又轉讓給李雲龍及林登山二人,而林登山又再販售給數姓佃戶。當時此地之土質到處堅硬貧瘠,並不適合耕種,加上當地風土不佳,使得當地之移民罹患瘴癘者十分眾多,於是眾人建議建置吳真人廟,奉祀福建人最崇敬信仰、治療疾疫每有奇效之保生大帝,清乾隆年間稱之為「慈濟宮」,以做為當地之守護神,於是才逐漸加強穩固建庄定居之基礎,至清道光年間,又建立一堡,名為「學甲堡」。此地的拓殖與該神廟有密切的關係,故亦置廟產田園,徵收廟租,以充當香油之資。

6 美濃鎮-手巾寮(高雄) 「手巾寮」此一地名之由來,相傳在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開墾「南隆」地區的「三五農場」,號召許多人投入開墾的行列,當時有一些外地來的苦力,在手巾寮附近從事挖掘溝渠、灌溉農田等活動,而在該地搭寮工作的勞工,為了方便擦汗,人人手腕上或脖子上都會配戴一條毛巾,並且在那裡搭寮屯居,而寮的內外也常常散落著許多手巾,久而久之,此地便被稱之為「手巾寮」。 由於「手巾寮」的不斷開發,外來的人口亦不斷的遷入,原本以客家籍移民為主的手巾寮漸漸被來自「旗山」、「田寮」與「里港」的河洛人同化;因此,「手巾寮」可說是所有美濃村莊中最早被河洛人同化的地區。此地於台灣光復之後也就正式劃歸入「旗山」。

7 美濃鎮-龍肚 (高雄) 所謂「龍闕口肚」位於「龍肚」的西南方,是「龍肚」、「六龜」地區往「美濃」或「旗山」的交通要道,此地在早期時原本為一片連亙的山峰,車輛不能通行。據說早期所謂「龍肚」原有的地形十分特殊令人畏懼,約於中國元朝之時,曾有國師看出未來台灣地區將產生一位皇帝,於是朝廷便派人前來此地進行查訪,來人果然發現美濃的「龍肚」地區地形十分特殊,日後將有皇帝於此地出生,當時的皇帝便派遣四大將親自出馬,來到「龍肚」挖掘龍穴,但挖了幾次卻都無功而返;後來看守人被托夢告知這條龍無懼天地,唯獨只有「射牙狗」(即「長鋸子」)能將之制服,於是來人便將雙人用的長形鋸子埋在龍穴之內,不久之後,穴內竟然流出大量的黃金血水,並且向附近的水溝圳流了幾天幾夜,因為有這一段神奇的傳說,於是該地便被稱之為「龍闕口」。

8 美濃鎮-醮廠下 (高雄) 所謂「建醮」,美濃人則習慣稱之為「打醮」,乃是美濃地區的一項重要的宗教活動,原則上,建醮需連續舉辦三年,再連續停辦三年,由美濃各村庄輪流主辦,而輪到主辦的村庄要選出所謂的「大統領」與「副大統領」;在當地的東門樓外之「十份埔旱地」為建醮之場所,於該年冬至之日,邀請美濃各地寺廟供奉之神明及土地公一起至此受祀,並召集僧團與道士誦經膜拜,祈禱超渡孤魂野鬼,同時也祈求來年能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泰民安。另外,所謂「打醮」也有「豐年祭」之意,藉此慶祝當年之豐收,而打醮期間約長達一週左右,全美濃庄禁屠、齋戒,而最後一日則有諸神出巡遊境,環繞美濃各村庄一圈,最後再回到醮場,演戲酬神,因此當地之居民便習慣將此地稱之為「醮廠下」。

9 美濃鎮 (高雄) 花樹下:清朝初年興建「伯公壇」時,此地之旁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當地居民經常聚集於此地乘涼休憩,於是居民便引用這棵桂花樹作為地名,而稱此地為「花樹下」。 人字石下:在美濃月光山脈終端的南向面,有一片草木不生的突出大山壁,而此山壁的形狀猶如一「人」字形,於是當地居民慣稱此石為「人字石」;而當時在五、六里之外仍能清楚地以肉眼看見該山壁之下存在有一小小村庄,因此當時便以「人字石下」做為該村庄之名。

10 仁武鄉-八卦村(高雄) 相傳約於百年之前,由屏東縣高樹鄉舊寮的葉姓農民率領其家眷前來此地拓荒墾殖,在屏東恭請玄天上帝鎮宅,並建蓋草寮,因玄天上帝顯靈,當地村民於是在廟前梧桐樹上安奉八卦圖像以驅逐惡煞,祈求村民得以平安。在台灣光復之前又有一批從北部而來的客家籍移民陸續加入開墾之行列,並創下客閩合住之先例;然而初期客家籍與當地居民難免因語言之不同而有所衝突。在日據時期,雙方皆共同信仰上帝公,但日軍不准村民膜拜神像並嚴加取締,於是客閩雙方信徒遂合力將神像藏匿於當地之防空洞內;台灣光復之後,所信奉的上帝公終於得以重見光明,並藉著神威化解許多客閩之間的糾葛紛亂。因梧桐樹上的八卦圖始終庇護村民,於是當地村民仕紳在經過研討商議之後,正式決定以「八卦」為該村村名。

11 大社鄉-神農(高雄) 在距離觀音山南方約一公里之處,有一座廟宇供奉著「神農大帝」,相傳這尊神像乃是於清康熙年間由一位名為「黃發」之人由大陸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內埔鄉之黃家莊隨身侍奉渡海而來,而來台之時,是由台南的安平登陸,步行至觀音山下,見此地四方平野,山明水秀,風土人情皆十分宜人,於是決定於此地定居。黃姓一族於此地定居之後,開始種植五穀作物,之後始終衣食無虞,由於感念該地得以五穀豐收乃是祭拜神農大帝之故,全村居民及仕紳於是集資建廟祭祀,並為該廟取名為「紫雲宮」。由於神農大帝庇佑當地居民,收成亦年年增多,當地居民感恩之心倍增,於是信徒日漸增加,其廟宇亦兩次購地拓建;直至台灣光復之後,當地之仕紳為感念神農大帝之庇佑,於是特別將此地命名為「神農村」。

12 鳥松鄉-夢裡(高雄) 「夢裡」此一地名之由來,自古以來流傳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軍隊推進至台灣澄清湖東北方時,天色已晚,於是派人先行深入察看,而派出的探子在探勘之後回報該村庄之內竹木叢生如林,於是日軍便將該地命名為「夢裡」,因「夢裡」一詞於日語中即是「樹林」之意。 另一說則是當地樹林繁茂,外人到訪此地,便往往有如進入迷陣之中,分不清東南西北,久而久之,外人遂將此處命名為「夢裡」。

13 阿蓮(高雄) 古時將此地地名寫作「阿嗹」,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才正式改寫作「阿蓮」。此地為平埔西拉雅族「阿蓮社」之原居地,清初記載當地漢人開墾有「阿蓮中路」在二仁溪之南方。此地之東面有一座池塘,當地居民俗稱之為「廟後埤」,池中長滿蓮花,據說每當蓮花盛開之時,路人途經該處若能發現莫不大聲驚嘆「啊!蓮花」,因此此地便被取名為「阿蓮」。

14 內門鄉-七星洋(高雄) 所謂「七星洋」,也可稱作「七星落地」,此地位於「觀亭」之北方,東隔二層行溪與東埔村的「長林」相對;西隔台三公路而與「中埔頭」相鄰,北隔烏山坑河與「菜公坑」相對。「七星洋」原是一大片翠綠草原,平原之上有七堆土墩散佈其上,猶如天上的七星排列,因此,明朝時候之居民便將此地命名為「七星洋」,「七星洋」因之得名。而這七堆土墩於日據時代,因日人倡種甘蔗而曾經動用人力開耕,但卻都使開墾者自鋤腳部,導致受傷流血不止,日本社長甚至使用火犁欲將此地耕平,但每每犁至土墩之處便自動斷犁,於是此地終能得以保存;台灣光復之後,附近之觀音菩薩信徒便在這七堆土墩之處建立了七座燈塔以紀念之。

15 內門鄉-臭聾湖(高雄) 「臭聾湖」位於石坑村中部之西方,「苦苓埔」的西方。由於此地四面環山,山外的聲音很難傳入此地,而在日據時期,此地之村民過著農業社會生活,有工作時鄰居常會前來幫忙換工生活,每日清晨四、五點鐘時,換工的工頭都會吹響號角召喚村民起床、煮飯以及上、下工,但是居住於「臭聾湖」之居民卻始終沒能聽見號角聲,時常導致上工遲到,因此此地便被外人戲稱之為「臭聾湖」。

16 六龜(高雄) 此地原為六龜里社(Lakuri)之移居地,地名稱之為「六龜里」,應是翻譯自當地高砂族六龜里社(Lakuri)之語,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簡稱為「六龜」。另有一說認為地名「六龜里」之由來乃是因為此地三面環山,而荖濃溪畔有三塊大岩石與六塊山岩相併對立,卻都擁有似龜之形而得名。早年甚至傳說此六座突出於河壁之巨大岩石,每逢雨季,溪水常在大雨之後暴漲,滾滾濁流淹沒兩岸樹木岩石,但無論山洪漲得多高,這六座岩石卻總是像浮在水面之上,任由一波波濁浪不斷衝激,始終穩穩屹立水中,遠遠望去,很像是在水中載浮載沈的六隻大海龜,「六龜」之地名即由此而來。

17 金促咪 摔死猴到底是摔死人還是猴子? 豬母社,跟豬母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

18 沒想到吧 台南縣左鎮鄉左鎮村有個「摔死猴」部落,八成的居民有過摔傷經驗,古早時居民為防猴害設陷阱摔猴,現在認為是地名惹禍摔人,希望改名為長興部落。 台南新化的豬母耳社(原稱)、知母義(雅稱) (今新化知義里) 根據楊森富先生的研究是竹林的意思。不知道的人常以為跟豬母有關係或是有孝順 母親的典故。

19 摔死猴 據當地耆老說,早年農作物收成時,山裡成群的猴子沿藤蔓而下大肆破壞,居民為了保護作物設下陷阱,將藤蔓鋸到快斷,猴群抓到藤蔓紛紛摔死,「摔死猴」因此得名;但也有一說是指當地的地勢險峻,連猴子都會摔死。 但摔死猴部落近年來沒聽有猴子摔死,居民卻經常摔傷,居民認為是地名惹禍,希望能改名為「長興」部落,向左鎮鄉公所陳情,希望明年起改名,讓大家都改運。

20 烏龍派出所 屏東有個地方叫做「烏龍村」,裡面有烏龍國小、烏龍辦事處,甚至還有烏龍派出所,不過呢,也因為這個派出所的確擺了很多烏龍,所以警方改名為「興龍派出所」,希望能提高破案率。

21

22 資料出處 台灣咁仔店


Download ppt "地名傳說故事 之張姐姐說故事時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