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國語言-相聲 四動三A 4970T087 周育綺
2
相聲(講義) 相聲起源 相聲起源於北京,流行於中國各地。 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 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聲」演變而來的。到了 晚清年代,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 「方言相聲」。 天橋—北京民間藝術的搖籃 北京城南的天橋(修建石橋,以備天子祭祀時通過,故命名為「天橋」),方圓不過二里, 歷經七百餘年的滄桑,在清末民初變為五方雜處的鬧市,形成民間藝術與貿易的中心,被人 們稱為「北京民間藝術的搖籃」。 天橋是北京諸般藝人彙聚之地,京劇、曲藝、武術、雜技等各界民間藝人各 有師承,各有特色,各負絕技。他們學藝在天橋,賣藝在天橋,傳藝在天橋。 橋民間藝術的發展,早期(光緒年間到民國初年)在天橋賣藝的藝人,代表人物有二十幾位, 他們藝術形式齊全,造詣高超,風格各異。較為有名的有曲藝相 聲藝人「窮不怕」(朱紹文),相聲兼評書藝人「沙字顏」,善摹禽鳴的「百鳥張」,善以 三弦擬音的盲藝人王玉峰等。這一時期的成就對後世有重要影響,其中,「窮不怕」創造了 相聲對口表演的新形式。
3
史料中,如《天橋雜詠》載有「窮不怕」當年街頭賣藝的情景:
信口詼諧一老翁, 招財進寶寫尤工。 頻敲竹板蹲身唱, 誰道斯人不怕窮? 日日街頭撒白沙, 不需筆墨也塗鴉, 文章掃地尋常事, 求得錢來為養家。 (反映了藝人生活的辛酸) 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曲藝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以諷刺笑 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 傳統曲目以諷刺舊社會各種醜惡現象和通過詼諧的敘述反映各種生活現象 為主。 相聲的種類 (1)單口相聲:一個演員單獨表演。是由許多小笑話組成的。 (2)對口相聲:逗哏(智者)、捧哏(愚者)兩位演員表演。(哏:滑稽有趣的言 語或動作) (3)群口相聲:又叫「群活」,由三個人或三個人以上的相聲表演。 (4)化妝相聲(雙簧、相聲京劇):採用上海滑稽戲中的情節,用北京話演出。
4
相聲名詞知識 說:是指敘述表白能力,細膩的說話、討論、說故事,為基本演出形式。 學:模擬表演人物的聲音、動作、表情,以及各地方言、土語、雜物、音響、禽 獸等的聲音。 逗:是相聲特殊幽默、喜劇風格。 唱:模擬一些曲藝表演的身段及歌唱。(或:表情、聲音、動作、態度的整體音 樂性) 包袱:指相聲等曲藝中組織笑料的方法。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繫包袱」, 迸發時稱「抖包袱」。習慣上也將笑料稱為「包袱」。 貫口:又稱「趟子」,為將一段篇幅較長的說詞節奏明快地一氣道出,似一串珠玉 一貫到底,演員事先把詞背得熟練拱口,以起到渲染抒情、展示技巧乃至產生笑料的作用。 相聲的發展時期 相聲從街頭藝人謀生的技藝,成為大眾娛樂,進而精緻化,成為表演藝術的一門。從「展演 空間」的變化來看,可以區分為「地攤期」、「茶館期」和「劇場期」。
5
吳兆南簡介 吳兆南在北京的胡同裡長大,常往茶館跑,喜歡聽說書。久而久之,他對“說的藝術”產生 了濃厚興趣 。 13 歲那年,他拜侯海林為師學京戲,文、武、醜都學。 唱京劇為他日後「說、 學、逗、唱」練就了一些基本功。 1949 年元旦,吳兆南輾轉到了台灣。初到台灣,吳兆南 做點小生意,也當京劇票友。後來, 馬繼良在台北創立“螢橋樂園”,變魔術、說評書、唱大鼓的都有,獨缺說相聲 的。 挑選相聲演員,馬繼良首先想到了吳兆南:「北京人嘴滑,能耍嘴皮子,也一定能說相 聲!」於是,吳兆南被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開講單口相聲。 當時相聲沒有「譜」,吳兆南只能憑空想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總之要湊足40分鐘逗人發 笑。 此後陳逸安、魏龍豪又被請來加盟。 於是,吳兆南口述,陳逸安、魏龍豪寫「台詞」, 三人合力創作出一批像《口吐蓮花》、《誇講究》、《黃鶴樓》這樣的相聲作品。 吳兆南和魏龍豪合作默契十足,堪稱「絕配」。 吳兆南童心未泯,比較活躍,魏龍豪則相當 內斂韜晦,沉靜嚴謹。倆人性情一動一靜,但一登台倆人就搭配兼容。 1968 年他倆在台灣 出版第一張相聲唱片,後又錄製相聲集磁帶《相聲集錦》、《相聲選粹》、《相聲捕軼》等, 匯集了250 多段相聲精華。 吳兆南與魏龍豪合作說相聲長達40 年,直到1998 年癌症奪去魏 龍豪的生命。關於相聲藝術,吳兆南有自己的理念。他說:「相聲最大的目的是逗人笑,但 如果只是一味沒有意義地笑,也不見得就對。過去我們說的相聲就是這樣,讓人笑笑而已, 沒有意義,這並不理想。我希望在表演相聲時,笑只是手段,其中 能帶給聽眾一點含義,那才是說相聲的真正目的。」 1973 年,吳兆南舉家移居美國,但他仍然活躍在相聲舞台上。 1998 年,作為華裔相聲藝術 家,吳兆南在紐約獲頒「亞洲最傑出藝人金獎」。 1999 年,他收徒授藝,台灣許多廣播界、 演藝圈紅人都拜在他的門下。 2001 年,他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在海外努力推展相 聲文化。
6
魏龍豪簡介 魏氏在「相聲與我」一文中說到: 「相聲」,不打自招我是純粹外行,沒有投過師、學過藝。 完完全全是自個兒瞎摸的。隨軍轉進寶島服務在國劇隊裏, 除了勞軍出工作以外,空暇時間很多,又漸知沒有專業的 相聲演員來臺,於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奇異 想法產生了,起初是攢一些小段兒,應付金、馬前哨的調 堡訪問,繼之則在正式晚會節目裏大膽的現形了。吳兆南 跟我由於說「相聲」所需彼此慕名,有緣相識結成昵友, 一起探討共同研究,在大家的慫恿之下,從56 年開始陸 續整理資料,認真的灌錄“相聲集錦”唱片,應邀奔波到 中、南、北部各大專校,為“相聲”示範,作專題報告, 希望青年朋友對這項民俗遺產有深刻的認知和了解。
7
臺灣特色‐‐相聲劇 台灣相聲,由傳統相聲演變為「相聲劇」,其突破性發展從賴聲川導演〈那 一夜,我們說相聲〉,為相聲「寫祭文」始! 這部實驗性強,難以歸類的新舞台劇,用「笑聲背後的哲思」拯救了台灣相 聲,並創下台灣舞台劇演出紀錄。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1985 年3 月1 日,賴聲川的新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台北市演 出,可視為七十年代台灣文化史的一個大事。那齣戲造成國內舞台藝術的空前熱 潮,大街小巷、廣播電台、茶樓飯館,甚至計程車,處處播放該劇錄音帶。這次 「事件」,不但使台灣已滅絕的相聲藝術起死回生,被人們重新省思玩味,且間 接掀起了八十年代如火如荼小劇場運動的火苗。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93 年新版) 藉由西餐廳秀場主持人,以相聲形式從民國八十年代事事講求速成的台北, 五十年代初的電視文化,向上回溯到重慶抗戰、五四時代……,以「相聲」這個 正消逝中的傳說表演藝術形式來反映現代社會中許多事物和觀念的快速的消逝。 正是評論家馬叔禮說的「用相聲來寫相聲的祭文」。劇本由非傳統相聲編劇賴聲 川構思,非傳統相聲演員李立群、李國修參與創作,其模擬及再創造新相聲藝術 的挑戰如此可見。經過七個月的創作及排演,《那一夜》已經成為台灣現代劇場 的經點作品,在幽默逗笑的表面背後,隱藏著深沉的哲思。
8
對國內正在摸索方向的現代劇場而言,它注入了突破性的觀念和形式;對正
在衰落中的傳統民俗,它給予了再生的希望;對大眾文化而言,它賦與「娛樂」 這兩個字更深的涵義,成為一個多面、多元的刺激。 序: 華都西餐廳 段子一:台北之戀(台北‧1993) 段子二 :電視與我(台北‧1963) 段子三 :防空記(重慶‧1943) 段子四 :記性與忘性(北平‧1925) 段子五 :出殯與溜鳥(北平1900) 晚安 表演工作坊 成立於1984 年11 月,當時國內戲劇演出貧乏、舞台劇團稀少,經過幾年的 努力,【表演工作坊】連續創作出許多齣意義深遠的現代舞台劇,直接豐富並提 昇了國內舞台表演藝術,間接刺激了許多新劇團的成立,導致了許多新舞台劇的 創作,使觀眾再度湧進劇場。美國[新聞週刊]曾以【表演工作坊】的演出為例, 證明「台灣的藝術家」正在創作「全亞洲最大膽的中國藝術」,而[遠東經濟評論]也稱讚工 作坊之演出為「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彩的劇場」。
9
1986 年,【表演工作坊】頒獲「中華民國表演藝術獎」,而藝術總監賴聲川
在1988 年亦因《暗戀桃花源》的創作而獲頒「國家文藝獎」,1989 年因對 文化的貢獻而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獎」。1986 年的頒獎評論中,評審 們對工作坊有如下之評語:「【表演工作坊】結合國內一流舞臺劇演員,突 破近年來國內舞臺戲劇演出陳陳相因之舞臺瓶頸。在取材上別出心裁,更以 最經濟的舞臺裝飾,表現了豐富的舞臺效果,成功的將『精緻藝術』與『大 眾文化』巧妙結合。【表演工作坊】堅持嚴謹、創新,歷次演出不僅獲得觀 眾熱烈迴響,因而刺激了國內新劇團的成立,豐富並題昇了國內舞臺表演藝 術及戲劇創作領域,為我國戲劇開拓了新而可行的道路。」 歷年來,【表演工作坊】除了新作品演出外,也展開對海外的巡迴演出。相 聲方面,如《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在1989 年底及1990 年7 月分別赴新加 坡 及香港演出,引起廣泛的討論,《這》劇也在1991 年初赴美國巡迴演出七場, 造成轟動;《那一夜,我們說相聲》(93 年新版)在一九九四年一月赴美國巡 迴演出六場,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也在1994 年三月赴新加坡演出。2000 年《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赴北京、上海巡迴演出,當地相聲界、劇場界及 傳媒反應盛況空前,隨後獲邀參與大陸中央電視台除夕夜「春節聯歡晚會」 演出精華片段,創下二十年來首次有台灣表演團體登台亮相新紀錄。
10
相聲瓦舍 「相聲瓦舍」於民國77 年由團長馮翊綱、副團長宋少卿成立,致力於全心創 作, 推廣相聲與時代結合,以相聲形式為基礎,從事戲劇創作,以現代人之觀 點,思考人性,並提供大眾娛樂,發展新生代的相聲藝術,被譽為相聲的新希望。 台北曲藝團 台北曲藝團成立於1993 年8 月,以「復興民族文化,發揚傳統藝術」為成 立宗旨,本著此一理念,台北曲藝可稱全台灣唯一堅持正統傳承之說唱團體。 台北曲藝團在傳統規範內勇於創新,不斷推出結合時事之新作。成立以來,「編 導組」始終居於團內主要地位,4 位兼具相聲與文學素養之組員推出51 段作品, 台北曲藝每年推出兩場自辦大型售票公演。 相聲演出: 「飲食男女──相聲篇」 、「國民學笑」 、相聲回魏、 「歡聲笑語相聲夜」、 「相聲象生」、 「相聲ㄘㄨㄚ`冰」、 「吳室聲蜚」、 「吳黨所蹤」、「秋.逗」等等。 __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