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手足口病与EV71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慈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手足口病与EV71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慈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手足口病与EV71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慈林

2 提纲 手足口病概况 -是什么病、监床表现、发病机理 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潜伏期、排毒期、流行特点 手足口病病原学
生物学特性 EV71简介 防控要点

3

4

5

6

7 手足口病是什么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 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 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CoxA1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查明CoxA16为本病病原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1974年首次报道从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病人中分离到EV71

8 手足口病典型病例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常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重症病例可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9 病理机理 肠道病毒经口感染进入消化道,在包括咽部在内的消化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在敏感的儿童或缺乏免疫力的成人中,病毒进一步扩散到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此时病人出现低热,病毒一方面进入全身网状内皮组织继续繁殖,另一方面,根据病毒的特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肝脏、胰腺、肾上腺、皮肤和粘膜。

10 概况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11 手足口病特点 十岁以下儿童、夏秋常见病 一般临床症状比较轻,可自愈 伴有严重并发症病例的比例较低 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无疫苗等特异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12 手足口病特点 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周期性流行和季节性高发 传播途径复杂,难于控制
个别流行株可导致较高的病死率 小年龄组高发,易引起社会关注

13 手足口病病原学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 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
肠道病毒71型 新肠道病毒 最常见病毒 柯萨奇病毒A16型

14 生物学特性 病原体抵抗力 病毒对75%酒精、5%来苏耐受; 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病毒可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 易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15 温度影响 肠病毒在室温可存活数天,4C可存活数周,在冷冻下可存活数月以上,50C,则会很快死亡。所以食物的加热及内衣裤用热水浸泡可减少肠病毒感染及传播。

16 干燥、紫外线影响 3、干燥:可降低肠病毒在室温可存活时间。 4、紫外线:可大大降低肠病毒的活性,所以阳光暴晒或室内经常的紫外线照射会有帮助。

17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流行期间传染源 主要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流行间歇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

18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接触传播 日常接触传播,经口、结膜等途径感染 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水源传播
通过粪便、疱疹液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日常接触传播,经口、结膜等途径感染 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水源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 医源性传播 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

19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HFMD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按照脊灰推算,肠道病毒的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 国外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 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我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CoxA16引起。

20 潜伏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2~10天,一般为3~7天,平均4~5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21 排毒期 鼻咽部排毒2~3周 消化道排毒5~8周,最长6个月

22 流行病学特点 时间分布: 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得季节高峰 不同地区的流行高峰存在差异 报道的资料显示,在我国
冬季发病较为少见,夏秋季多见。我省一般流行季节为5~8月份 1999年厦门由EV71型引起HFMD流行,其高峰在夏季

23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 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地区性 人群分布 5岁以下的儿童多发,男性高于女性
性别分布上男童多于女童(1.7:1)

24 手足口病流行方式 以暴发和流行为主,暴发或流行前后呈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 家庭发病有集聚现象 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儿童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25 EV71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 EV-71)自1974年Sc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爆发的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后,随后在保加利亚(1975)、日本(1978)、匈牙利(1978)澳大利亚(1986)、欧洲、亚洲都出现过该病毒的流行。近年来EV-71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6        EV71  EV71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和类脊灰样麻痹等多种疾病), EV71已经取代脊髓灰质炎病毒成为肠道病毒中最受瞩目的成员。 CA16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极少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27 表 EV-71的爆发情况 年份 城市 疾 病 1969-1973 加利福尼亚 脑炎 1973 日 本 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
年份 城市 疾 病 加利福尼亚 脑炎 日 本 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 保加利亚 无菌性脑膜炎,手足口病 纽约 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 日本 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匈牙利 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类脊灰样麻痹

28 表 EV-71的爆发情况 年份 城市 疾 病 1979 法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986 香港 手足口病伴单瘫
年份 城市 疾 病 法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香港 手足口病伴单瘫 澳大利亚 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费城 类脊灰样麻痹 美国 类脊灰麻痹、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马来西亚 脑干脑炎 台湾 脑干脑炎 新加坡 手足口病

29 近年来,EV71在亚太地区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 年马来西亚出现EV71流行,31例病人因脑干脑炎而死亡。 年我国台湾地区出现手足口病大流行,病例达12万,有78人因感染EV71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死亡; 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出现手足口病的疫情,4名新加坡儿童怀疑患手足口病死亡。 年台湾又出现EV71流行,80677病例中41例死亡。 年台湾出现26例死亡病例。

30 EV71我区流行情况 2008年之前以COX16为主 2009年超过50%为EV71

31 肠道病毒71可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及急性肢体无力等,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可并发呼吸道感染、肺炎、心肌炎,虽然大部分病人会恢复,但也有因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

32 3岁以下的幼儿感染后易得脑炎、类似小儿麻痹症侯群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感染病毒致死的儿童“死的快且离奇”,可能与病毒侵犯脑脊髓有关。 1998年台湾病儿出现的共同症状是:3岁以下患儿出现红疹,五天之内出现活动力降低、嗜睡、剧烈呕吐、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

33 2.疱疹性咽峡炎 急性咽峡炎是EV71的另外一个临床症状,在中国香港地区、日本和中国台湾的EV71流行中都曾有报道。其中1998年中国台湾EV71流行期间急性咽峡炎患者比例较大,达到10%以上。

34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随着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的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病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EV71取而代之累及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格林-巴利综合症等,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

35 脑干脑炎在临床标准上分为三级(台湾) I级(轻微)脑干脑炎表现为肌阵挛和共济失调,只有5%留有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II级的表现除了肌阵挛/共济失调之外,还有头部神经瘫痪,20%留有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III级疾病迅速发生心肺功能的衰竭(神经性肺水肿),80%的III级疾病儿童死亡,所有存活下来的儿童都留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这个分类对于EV71相关的脑干脑炎的预后非常有用。

36 神经学现象可分成下列四种: 1型:无大脑功能异常或脑膜刺激,但有发烧持续3天以上和脑脊髓液白细胞增加。 2型:脑膜炎伴脑膜刺激的表现。
3型:局部性脑炎,主要影响小脑,表现发抖,步态不 稳、动作不协调和肌阵挛。 4型:松弛性单肢轻瘫。 肠道病毒感染的致死率一般估计在十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间,即感染肠道病毒后,99.9%以上的患者都会恢复。

37 4、 神经源性肺水肿 III型脑干脑炎最显著的临床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很高。通常情况下,病儿在发热,HFMD或疱疹性咽峡炎发生后的2到5天内,就发展成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衰竭。这种情况下死亡的比例高达80-90%,大多数死亡发生于综合征发作的12-18小时之内。在台湾,病儿入院时若有高血糖症和AFP,则极有可能发展成神经性肺水肿。在高血糖症患者中,由于自律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致使血糖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并最终导致肺水肿和休克。

38 其症状为起病第1-3天内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胸片显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大量尸检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的证据表明,EV71引起的肺水肿是神经源性的。

39 防控要点 个人预防措施 洗手 饮食:不食生冷 隔离: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妥善处理污物 奶品奶嘴的清洗 少去人群聚集场所,注意居家环境通风
及时就诊

40 防控要点 集体单位预防措施 场所通风 每日物品消毒;玩具、用具、餐具等 清扫、消毒 物表消毒:门把手、扶手、桌面
宣传教育: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洗手 晨检 疫情报告 必要时采取放假、关闭措施

41 防控要点 医疗机构防控措施(院感控制与诊断报告) 预检分诊的设置 医务人员洗手、消毒 非一次性物品器械消毒 隔离治疗
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报告:严格按诊断标准;特别注意鉴别诊断

42 谢谢!


Download ppt "手足口病与EV71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慈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