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课 古代印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课 古代印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课 古代印度

2 一、古印度文明产生的概况 二、古印度文明的杰出成就 1、吠陀时代 2、种姓制度(含义、形成、内容、特点、影响) 1、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1)时间: 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2)得名: 因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而得名 1、吠陀时代 (3)雅利安人的征服 (4)雅利安人的建国 2、种姓制度(含义、形成、内容、特点、影响) 二、古印度文明的杰出成就 1、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产生背景、创立者、主张、经典、传播) 2、《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史学价值、文学价值)

3 “古代印度”与现在印度区域范围有何不同?
在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泛指整个南亚次大陆,主要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的领土,其得名于印度河。 印度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4 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两河流域、古埃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印度河、恒河充足的水量,农业生产条件好 古印度相对封闭独立 是谁创造了古代印度最早的文明? 土著达罗毗荼人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两个中心 ●哈拉巴 ●摩亨佐·达罗——“死亡之丘” 古印度河印章文字——独角兽印章

5 吠陀时代 ? ? 知识光明 吠陀文献 文学史诗 消亡 印度河流域文明 吠陀时代 文献资料 考古资料 文献资料 考古资料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印度河流域文明 吠陀时代 考古资料 文献资料 考古资料

6 吠陀时代是由谁创造的? 雅利安人是一群什么人? “吠陀时代”古印度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雅利安人 氏族公社 灌溉农业 前14—前6世纪
雅利安人属白色人种。他们身材高大、皮肤白皙,高鼻子,蓝眼睛,其故乡可能在中亚地区。约公元前14世纪,其中的一支部落入侵印度河流域,因土著居民是黑皮肤、低鼻子,所以他们自称为“雅利安人”,梵文是“高贵者”的意思。后来雅利安人征服了土著居民。 “吠陀时代”古印度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氏族公社 灌溉农业 前14—前6世纪 雅利安人 征服土著 暴力手段 奴隶制国家 国家机构 种姓制度

7 等级的意思,梵语“瓦尔纳”:颜色、品质。
种姓制度的形成 等级的意思,梵语“瓦尔纳”:颜色、品质。 从事祭祀——婆罗门 贵族 雅利安人 从事军事管理——刹帝利 平民 ——吠舍 当地居民 ——达萨

8 政治法律 宗教受到保护 梵 天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宗教大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梵 天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低贱的职业 旃陀罗(地位最卑下者)

9 《摩诃婆罗多》 阅读课本“文献选读”《摩诃婆罗多》的片段,“摩诃婆罗多”是什么意思?它代表着哪个等级的利益?请根据文献片段,谈谈你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成书:约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800年间。 作者:民众口头流传,集体创作。 题意:即“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内容:主要写婆罗多的后代堂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和国土进行的战争。反映雅利安人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情况。

10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种姓制度在今日的印度还具有怎样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曾被称为“土匪女王”的普兰·黛维因为在低种姓人群中颇有影响而曾当选议员。今年7月25日,她遇刺身亡。 印度国会女议员普兰·黛维被刺身亡的消息传出之后,许多外国人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人类都已经进入21世纪了,为什么在印度还会有这样的人和事存在?另外,既然普兰·黛维和其他一些低种姓的人深受种姓制度之害,这种古老而残酷的制度难道就不能治一治吗? 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事实上却未被消灭 经过独立之后几十年的努力,在今天的印度,种姓问题总的来说比过去要淡化得多,隐蔽得多。特别在城市里,至少表面上是看不出种姓制度的存在的。这是进步的一面。但是,不能否认,就全国而言,在印度的许多地方,特别是边远的农村,仍然在以各种方式实行这种制度。 我们几乎在每天的印度报纸上都能找到低种姓人被打被杀的消息。据《印度快报》最近报道,在过去半年里,光是在北方邦就有1500起有关种姓暴力事件的报告。 ——人民网文章《种姓不同难通婚 “贱民”经常被打杀——印度人难改种姓观念》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种姓制度在今日的印度还具有怎样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11 【材料】:古代印度所实行的种姓制度中,把首陀罗男子和别的种姓女子所生的混血儿,从法律上给予一种名叫旃陀罗的贱姓,地位最低贱,只能从事下贱的职业。在舍卫城,有个旃陀罗姓名叫尼提的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释迦牟尼时,赶快躲开。但释迦牟尼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这在当时是很伟大的平等、民主的改革精神。 请问,材料中提到的“释迦摩尼”是谁?这个叫做尼提的挑粪者看到他为什么要躲开?释迦牟尼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为什么在当时被看作是很伟大的平等民主的精神?

12 从材料中看,印度列国时期的社会现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佛经中说到……有的婆罗门父子二人下田耕作,却使女奴隶负责送饭;有的穷婆罗门只有两头耕牛……许多婆罗门当了医生、信差、商人、木匠;还有不少婆罗门以赌博、讨好他人、斗鸡斗狗、相面谋生……等手段谋生。以国王为首领的刹帝利,在列国时期既经过战事而获取了很多的财富,又随王权的加强而提高了社会政治地位……吠舍本是一般平民,可是在列国时期已有很多人经商致富,而且放债取利已成了富有的吠舍的合法职业……至于四种姓中地位最低的首陀罗,其中有少数人发了财,还成了佛教的富有的施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生活十分困苦。这时候,首陀罗中的一些人沦为不可接触的“贱民”,在社会上受尽歧视和凌辱,生活极度艰难。 从材料中看,印度列国时期的社会现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四个种姓的人发生贫富变化。简单的四个种姓已经与社会的实际分化情况不能符合了。势力日益强大的刹帝利和吠舍上层,对于婆罗门种姓特权地位越来越感到难以容忍了。至于吠舍下层和广大的首陀罗,受尽压榨和欺凌之苦,对于当时的社会秩序自然也抱着十分不满的心情,时刻希望改善自己的处境。 列国时期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的领域中来,因而形成了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新的思潮纷纷兴起,不过它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反婆罗门教的倾向。

13 佛教:《大藏经》 经:佛陀的言论 构成 律:佛陀制定的戒律 论:教徒对教义的阐述 大藏经 四谛:苦、集、灭、道 教义 因果、轮回

14 佛教的传播 路线: 方式: 和平 公元前3世纪 朝鲜、日本、越南等 北线: 中国 印度 南线: 南亚、东南亚
●佛教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家,逐渐演变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至今全世界佛教信徒约3.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以亚洲为主。 ●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佛教受到了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经历了一个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公元9世纪后,佛教在印度转向没落,到13世纪时终于趋于衰亡。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3亿多佛教徒,96%都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15 你不必难过,人生痛苦多得很,生、老、病、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自己爱的人分离……都是苦啊。
苦谛 分别是件多么痛苦的事啊! 你不必难过,人生痛苦多得很,生、老、病、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自己爱的人分离……都是苦啊。

16 因为你心中有欲望。就像今天你不想和朋友分别。
人为什么会有痛苦呢? 因为你心中有欲望。就像今天你不想和朋友分别。 集谛

17 怎样才能消灭痛苦? 灭谛 消灭你心中的欲望

18 你要做到生活正、思想正……不多不多只有八条。
我怎样才能做得到呢? 道谛

19 咦,人到哪里去了?我还没讲完呢! 好难啊

20 儿子,这是棵神树,你要用羊祭它 老翁贪吃死后成羊 嗯,好的

21 哈,儿子,你上当了,这下我可有羊肉吃了!

22 不久,父亲病死

23 叫也没用,这次轮到你了 儿子又一次准备用羊献祭 快住手啊,儿子 救命啊

24 突然,一和尚出现。 啊?! 住手!它是你老爸转世。 逃过一死,都是上辈子贪吃惹的祸啊。


Download 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